分析媒体融合时代下纪录片的新征途

known 发布于 2025-06-30 阅读(273)

王浩然 蛟河广播电视台

纪录片的拍摄内容主要是真实人物及相关事件,将纪实材料置于主体思想引导下进行组结和选择,艺术性地表达真实效果,实现拍摄者思想和情感的传达[1]。观众观影习惯在媒体融合形式下发生改变,短视频应运而生,给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冲击和挑战,这一形势下,传统纪录片必须加紧创新,探索发展新出路,构建发展新图景。

一、媒体融合给纪录片带来的冲击(一)短视频的诞生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式形态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并实现了在内容、拍摄技巧、文化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的融合,推动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媒体的融合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在众多媒体平台中,媒介合作加大了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各媒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相关采集和制作工作,在传播阶段对内容进行审核,使其可以在相应平台顺利播出,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不同优势[2]。媒介合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平台间竞争力度。短视频是在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影像拍摄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并得以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实现了对于“真实性”这一传统纪录片原则的继承,也实现了创作手法、视频时长、传播途径的创新。短视频得以迅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二:一为其符合新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二为符合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媒介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使人们养成了碎片化接受信息的习惯,短视频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受众碎片化时间,将视频内容浓缩,在短时间内给观众带来较大视觉冲击,得到了观众青睐。

(二)短视频给纪录片带来的冲击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短视频优势更为明显,短视频与纪录片一样有纪实性特点,此外其内容丰富且时长较短,受众可以在午休、等车、上下班通勤过程中观看,零碎时间得到填补。现如今,抖音、二更等视频软件大量占据用户空余时间,这给传统纪录片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优质纪录片大多由央视完成视频采集和编辑制作,再经电视平台进行传播[3]。但是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电视台的收视率大不如前,传统纪录片市场逐渐萧条,出现纪录片好口碑坏收视的尴尬处境。较之于短视频,传统纪录片存在模式单一、数量不足的弊端,观众可选择范围狭窄。不仅如此,传统纪录片制作耗时长、成本高,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远远超过短视频制作,故此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新图景(一)发展方向

纪录片只有实现转型才可能应对媒体融合带来的冲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实现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纪录片的转型发展有两点最基本的要求,一为传承,二为创新。前者意为继承传统制作方法,以此保留应有的艺术特点;后者意为创新创作方法以及表现手段,实现突破。与其他影视作品相比,纪录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深含艺术内蕴,还可以给受众带来思想上的启发和人格思考。信息时代下,微纪录片应运而生,作为新型纪录片形态得到广泛传播[4]。微纪录片保留了传统纪录片的艺术性,对真人真事进行记录和加工,再经艺术方法加以呈现,在继承纪录片真实性的特性外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微纪录片内容精炼,更加贴合新时代受众习惯。不仅如此,还可以有效降低创作成本,在短时间内利用手机就可以实现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更有利于紧随热点进行信息实时传输,以点带面,真实展现事物本质,通过短时间的视频带来心灵的冲击。

(二)发展途径

1.创新类型形式

纪录片的发展离不开对于形势的创新,应充分认识大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顺应市场趋势进行纪录片形式的创新,以此推动其向着成熟化发展。近年来,多数视频网站向纪录片行业进军,促进了纪录片形式的创新,推动着记录剧、微纪录片以及纪录电影等多形出现,纪录片的严格界限被打破,纪录片的类型形式也得到了发展。

2.加快内容升级

短视频除却时间上占据优势外,还在于内容的优质,因此纪录片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快内容的升级。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要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对自身内容以及时长进行调节。在题材选择中,应将互联网思维充分融入,制作包括旅游、美食等在内的民生纪录片,突破一味追求宏伟背景展现的思维,小切口大格局的选材特点可以实现纪录片创意的实现。媒体融合帮助纪录片突破题材和技术的束缚,深入挖掘边缘题材,将关注重心移至普通群众,利用新技术加深作品思想内涵。

三、结语

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短视频与传统纪录片相比优势更加明显,更加符合受众信息接收习惯,给纪录片发展带来冲击,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这一形势下,纪录片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方向指引下创新类型形式、加快内容升级,以此实现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开辟纪录片发展新图景。

标签:  纪录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