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苜蓿和天蓝苜蓿

known 发布于 2025-07-11 阅读(476)

周立新

身边植物的最大好处是方便跟踪观察,随时记录花期、果期、种子以及关键特征,相近种也更容易区分。比如,我跟踪记录了身边的南苜蓿和天蓝苜蓿。

南苜蓿和天蓝苜蓿是豆科苜蓿属植物,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都开小黄花,植株或平卧或直立,一、二年生草本,花期容易混淆,果期就一目了然。

南苜蓿 Medicago polymorpha

中国植物志记载南苜蓿产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但我所在的城市公园也见到不少,非栽培,为逸生归化植物。前两年初次见到它正好是果期,圆陀螺形的荚果有一圈长刺引发好奇,查证后为南苜蓿。羽状三出复叶,小叶上半部边缘有浅锯齿,花冠黄色,花期3~5月(图1)。

托叶大,基部耳状,边缘不整齐条裂,成流苏状。这是花期区分天蓝苜蓿的显著特征(图2)。

荚果圆盘形,暗绿褐色,陀螺一样顺时针方向紧旋,每圈有棘刺15条左右。

拍摄于2020年4月27日(图3)。

荚果不自动开裂,拍摄当年荚果时还会捡到去年落地的成熟荚果。下面图片的棕色荚果就是捡的去年的,种子手剥出来,品相完好(图4)。

种子每圈1~2粒,长肾形(图5)。

天蓝苜蓿 Medicago lupulina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上半部边缘有不明显锯齿,花冠黄色,全株被柔毛。南北各地广布,平原、山区都有。植物志记载花期7~9月,但是平原地区4月就会见到开花(图6)。

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常齿裂(图7)。

荚果肾形,没有螺旋扭曲也没有棘刺,但表面有同心的弧形脉纹,被稀疏毛,成熟时变黑。

果期与南苜蓿的差别一目了然(图8)。

每个荚果有种子1粒(图9)。

种子卵形,黄褐色,平滑(图10)。

身边的植物,可以让我们更精细、准确的记录特征,而且记忆深刻,进步更快。

标签:  苜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