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城湖调节池皂荚树势衰弱原因及复壮方案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238)

摘 要 团城湖调节池皂荚树出现了多种生长问题,如叶片失水,小枝青枯、萎蔫、脱落,部分小枝死亡,同时由于木质部干腐、树皮缺失,导致树势明显衰弱。此外,受自然条件和病虫害危害影响,皂荚树枝干折断、伤口溃疡,其中裸露的木质部在长期雨水浸渍和病菌侵染下逐渐腐烂。为解决团城湖调节池皂荚树势弱等问题,建议采取改善皂荚树的生长环境、改善土壤透气性与增施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进行树木清腐等复壮更新措施。

关键词 皂荚;树势衰弱;复壮更新;团城湖调节池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54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 m;枝干及枝条上分布有单生或分枝的刺,刺粗壮、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8对,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杂性;花萼钟状,裂片4;花冠左右对称,淡黄色,花瓣4,卵形或椭圆形;雄蕊6~8枚;子房条形,胚珠多数;荚果长条形,扁平,表面红棕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被白色蜡质粉霜;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扁平,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9—10月。皂荚喜光,稍耐阴,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皂荚抗逆性较强,在微酸性、石灰质、轻盐碱土壤甚至黏土或砂质土中均能正常生长,是优良的中药材和工业原料[1-2]。

1 场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

团城湖调节池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玉泉村,颐和园西南,西临北坞村路,东临金河路,南邻北坞村路和四环路,紧邻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和三山五园风景区,也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绿化隔离地区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3]。

1.2 场地范围

团城湖调节池为北京市一级水源保护区,占地面积67万m2,其中水面33万m2、绿化面积34万m2,由进水建筑物、调节池、分水口和管理设施4个部分组成。

1.3 气候条件

团城湖调节池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盛行东南风,多雨炎热。全年平均气温11.7 ℃,多年平均降水量597 mm,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6—8月。

2 场地皂荚生长情况

场地内皂荚树出现了多种生长问题,如叶片失水,小枝青枯、萎蔫、脱落,部分小枝死亡,同时由于木质部干腐、树皮缺失,导致树势明显衰弱。此外,受自然条件和病虫害危害影响,皂荚树枝干折断、伤口溃疡,其中裸露的木质部在长期雨水浸渍和病菌侵染下逐渐腐烂。调查显示,其中一株皂荚树芯材已严重销蚀,另一株虽未出现大面积树体开裂和木质部裸露问题,但整体生长状况仍需关注。

3 皂荚树势衰弱的原因

3.1 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两棵皂荚树原种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为感谢丹江口市人民对南水北调工程做出的贡献,特从此地引种两颗皂荚树。但因南北气候差异较大,皂荚树对湖北省当地的气候条件较依赖,加之运输距离较远,沿途运输对树木造成的损害较大,导致皂荚树长势不佳,难以适应北京市的气候条件。

3.2 土壤黏质及透气性较差

团城湖调节池内绿化土壤为黏质土,土壤黏性过大,挖出土壤用手握住成团不散,根系伸展黏滞阻力过大。而皂荚适合在平地等不容易产生积水、肥沃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3.3 病害与虫害同时侵染皂荚

皂荚树出现叶片失水症状,尤其是小枝青枯、萎蔫、脱落,部分小枝死亡,从形态上判断怀疑是枯萎病造成的。因此,采集树体周围土壤,检测是否含有引起枯萎病的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土壤样品中没有枯萎病病原菌,只有腐霉、曲霉等常见的土壤真菌。

后又采集皂荚枝条,从枝条上可以明显看出树枝维管束出现浅褐色至深褐色斑点,个别枝条形成褐色圆环。这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造成的枝条组织褐变,会影响植株的水分、养分正常运输。

为了验证造成该症状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组织分离的方法分离病原真菌。利用手术刀削取一小截木质部组织,浸泡在75%酒精中进行表面消毒,随后赶紧利用无菌水冲洗,进一步用无菌手术刀片将木质部组织切碎,挑选病斑部位放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在25 ℃下恒温培养,3 d后挑选菌落边缘菌丝转接到新的PDA上,生长3 d后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等。观察发现,分离出的真菌具有显著的气生菌丝,且所获得的疑似病原菌形态相似,据此可基本确定其属于同一种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该真菌能够大量产生红色色素,导致PDA背面的气生菌丝呈红色,而正面气生菌丝仍保持白色。由此可以断定该真菌为镰孢菌,属于皂荚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除了皂荚枯萎病,在现场还发现皂荚幽木虱和皂荚尺蠖危害。皂荚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传染性强,病原菌在土壤中生存和积累,发病逐年加重[4]。发病初期,仅见个别枝条枯萎黄化,发病病株矮小,叶片变小,出现黄褐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皂荚木虱是皂荚的重要害虫,普遍发生。皂荚幽木虱成虫、若虫刺吸树木的嫩芽嫩茎,皱缩扭曲变形,同时若虫将嫩叶黏合成叶苞,并往外分泌蜡丝,形成棉絮状白色蜡质状物,覆盖嫩梢及叶片,影响叶片

光合作用[5]。

4 皂荚树复壮更新措施

4.1 改善皂荚树的生长环境

浇灌春水前修整扩大树池至树干直径的10倍(结合根系范围),保障浇水量充足,树池内铺设红松木屑等有机填充物。入冬后冠幅投影范围内培土,毛细根范围应铺设草垫保温保墒。及时清除皂荚树穴内的杂草,避免其与皂荚争夺养分。树穴内可散置碎石或者用其他地皮覆盖物进行覆盖[6]。

4.2 改善土壤透气性与增施有机肥

4.2.1 设置竹木透气孔

在皂荚树冠投影下设置竹木透气孔,增强土壤透气渗水性,促进根系生长。1)将皂荚树池扩大至树干直径的10倍,在皂荚冠幅投影边缘选定点位,预计每株设置竹木透气孔6处。2)利用打孔机等工具挖掘填埋坑,坑的大小为30 cm×30 cm×100 cm。挖掘过程中应保护古树根系,避免造成损伤,挖到根系时应涂抹杀菌剂和伤口涂膜剂保护。3)安装直径15 cm、高100 cm的竹筒透气管,透气孔20 cm以下孔壁均匀打孔4列,每8 cm打孔1个,孔径1.5 cm。透气管需要加同材质的顶盖,顶盖均匀打孔9处,管内回填基质(陶粒+松针+草炭土)。4)回填后渣土和余土将运往附近建筑垃圾消纳处进行消纳。

4.2.2 增施有机肥

9—10月,使用草根宝1 000倍液+绿叶宝1 000倍液+0.2%的尿素进行叶面施肥,每隔14 d施肥一次,增强树体光合作用,延缓落叶。11月20—25日,视天气情况浇灌冻水,使用草根宝5 000倍液+绿可宝5 000倍液+腐植酸水溶肥500倍液灌根一次,为皂荚翌年春季生长提供充足养分。翌年3月20—30日,结合春水再次浇灌草根宝5 000倍液+绿可宝5 000倍液+腐植酸水溶肥500倍液2~3次。4月皂荚开始展叶后,每14 d喷施一次草根宝1 000倍液+绿叶宝1 000倍液,持续至6月上旬,促进叶片和新梢生长。结合日常补充水分,可定期浇灌草根宝5 000倍液+绿叶宝5 000倍液+腐植酸水溶肥500倍液,增强皂荚树长势。

4.3 加强病虫害防治

1)枯萎病防治。根部用根盼2 000倍液+园动力1 000倍液+健致1 000倍液+英纳300倍液浇灌。间隔7 d浇灌一次,连续浇灌3次,进行根部杀菌,促生根。树干用20 mL秀功+10 mL健致+1袋施它活进行吊注输液,为树体提供养分并进行杀菌,每日观察药液输入情况,输完即换,连续更换3次。

2)尺蠖防治。每年3月初可在树干及冠幅投影下喷洒石硫合剂进行源头治理。4月下旬,向树冠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进行预防。5月上旬、

6月中旬、9月上旬向树冠喷洒5%甲维·高氟氯水乳剂1 500倍液进行防治。

3)皂荚幽木虱防治。在若虫期向嫩叶喷洒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

4)病害预防。每年4月上旬、7月上旬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叶枯病、锈病、叶斑病等TzuCytr4CBw3W7d9VHUlew==病害。

4.4 及时进行树木清腐

受自然条件和病虫害危害影响,皂荚树枝干折断、伤口溃疡,其中裸露的木质部在长期雨水浸渍和病菌侵染下逐渐腐烂,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及时进行清腐[7]。

1)树体清腐。用铁刷、刮刀、凿子等,将所有腐烂物和已变色的木质部全部清除,不可伤及健康的木质部。

2)灭虫、消毒处理。清理完成后,均匀喷洒杀虫剂5%甲维·高氟氯水乳剂1 000倍液、杀菌剂21.4%络铜·柠铜水剂500倍液,杀灭树洞内的病菌、蛀干害虫。同时,用愈伤涂膜剂全面涂抹伤口,防止病菌、害虫侵入,促进愈伤组织再生[8]。

3)刷桐油防腐。使用毛刷蘸取少量精熟桐油进行第一次涂抹,涂抹后晾干,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涂抹。第二次、第三次需要使用干净的棉布涂抹,确保无缺漏处。

4)树洞修复(敞开式为主)。彻底清除洞内腐烂的木质层,直至露出新的组织为止,均匀喷洒杀虫剂5%甲维·高氟氯水乳剂1 000倍液、杀菌剂21.4%络铜·柠铜水剂500倍液,同时涂刷熟桐油,根据洞形修整至最适宜存水导流的形状[9]。

5 结语

对团城湖调节池皂荚树使用多种复壮更新措施后,现场观察发现,皂荚枯萎病、皂荚幽木虱和皂荚尺蠖危害逐渐减小。改善土壤透气性、增施有机肥后,皂荚树势更好,此前出现的叶片失水症状及皂荚临水一侧地温低导致每年4—5月叶片脱落的现象都得到了缓解。目前,养护区域内皂荚生长状况较好。该研究分析皂荚树衰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复壮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者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冯蕾,白志英,路丙社,等.氯化钠胁迫对枳椇和皂荚生长、叶绿素荧光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11):2503-2508.

[2] WU J M,LI J,ZHU Z Y,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echinocystic acid isolated from Gleditsia sinensis Lam.against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J].Fitoterapia,2010,81(1):8-10.

[3] 李兆,冯康.基于南水北调GPS-RTK技术在微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21(1):116-117.

[4] 洒荣波,晁强,王晓辉,等.杨树枯萎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2):131-135.

[5] 李玲鸽,张飞跃.皂角幽木虱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J].河南农业,2022(22):33-34.

[6] 刘洋.沙地皂角播种育苗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21(16):153.

[7] 罗志勇.皂角树的育苗及造林技术探讨[J].农家科技,2020(3):132.

[8] 王红梅.皂角树育苗技术[J].农村科技,2017(4):60-61.

[9] 王诚原.皂角种子处理和育苗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9):25-26.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王海超(1985—),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E-mail:529639382@qq.com。

标签:  皂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