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 张丽娜
摘 要:脱贫攻坚工作中,村级扶贫档案的准确、完善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必要条件,也是真实记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辽西地区某村扶贫档案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针对目前村级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提出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原有档案内容进行梳理、完善,并加以分析及利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脱贫攻坚;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15-0140-03
Abstract:In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e accuracy and perfection of village poverty alleviation archives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dhering to the basic strateg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truly record the whole process of winning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rchives in a village in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in view of the drawback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village level poverty allevi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village level poverty alleviation archives information platform,sorts out,improves,analyzes and uses the original archives by means of informatization,so as to help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words:poverty alleviation;poverty alleviation archives;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0 引 言
建立健全完善的村级扶贫档案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真实记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本人长期驻村工作经历,对村级扶贫档案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挖掘现阶段村级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同时探索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并给出具体应用示例。
1 村级扶贫档案概念及特点
精准扶贫档案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201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其中明确提到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建档立卡工作,村级扶贫档案由此产生。
作为记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载体,村级扶贫档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所涉面广,扶贫工作涉及各级政府及多个行业部门,诸如产业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医疗扶贫政策等行业帮扶政策及帮扶举措均需在村级扶贫档案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内容详细,村级扶贫档案详细记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已享受的帮扶政策、具体帮扶措施及帮扶成效等内容;三是时间跨度大,村级扶贫档案需完整记录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精准识别到精准脱贫的全过程,其时间跨度少则几月、多则数年,期间扶贫档案建设不可遗落或中断;四是需要定期更新,与常规档案相比,村级扶贫档案更新较为频繁,在年初、年中及年末均需添加和改动信息,在贫困户基础信息发生变更时,村级扶贫档案也应及时更新补充,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
针对现有传统纸质版村级扶贫档案的上述特点,应及时开展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其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完善,提高村级扶贫档案建设的便捷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整体扶贫工作的工作效率。
2 村级扶贫档案建设现状
建设村级扶贫档案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建立村级扶贫档案过程中,可以全面摸查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二是对扶贫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逻辑性;三是便于有效监管,特别是对到户帮扶资金和扶贫项目分红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核实;四是保障贫困户本人知情权,提升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认知程度,提升贫困户满意度和获得感[3,4]。
与此同时,受限于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村级管理能力,目前村级扶贫档案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5]:一是标准不统一,填写不规范。村级扶贫档案基础模板缺乏对所填内容及数据进行有效性约束,极易造成所填内容不规范;二是行业部门数据不全或不准确,村级扶贫档案行业部门数据来源多且获取时间不一致,极易造成行业部门帮扶数据不全或数据不准确;三是缺乏数据逻辑校验,在涉及资金、收益等数据计算工作时,缺乏二次校验及前后数据逻辑校验会导致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四是利用率较低,村级扶贫档案目前仅作为备案使用,缺乏系统性的整合梳理,且未进行数据化处理,无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其内容进行批量提取汇总,缺乏对关键信息的提炼和分析。
3 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通过对村级扶贫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保障村级扶贫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同时便于档案的录入、管理及维护工作,进而有效提升村级扶贫档案利用率[6]。
3.1 选择Office+VBA搭建平台
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选择与村级扶贫工作开展环境相适应的开发平台。受限于行政村信息化办公基础薄弱的现状,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使用常见的Office软件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同时搭配VBA完成简单后期开发,实现对村级扶贫档案的批量处理,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3.2 对档案内容进行数据有效性约束
充分依托目前已完成建设的纸质版档案,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村级扶贫档案电子模板。同时,针对目前纸质版档案存在的填写不规范、数据准确度低等问题,在电子模板中添加数据有效性约束,规范档案信息录入;同时嵌入逻辑性约束,对村级扶贫档案前后内容进行二次梳理和校对。
3.3 初始数据录入
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初始数据录入、日常信息维护、定期升级更新等步骤。在初始数据录入阶段,在以现有纸质版档案数据作为原始数据的同时,应对纸质版档案数据进行初步校验,如果发现原始数据存在信息不全、数据不规范、计算错误、逻辑混乱等问题,应及时上报村级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二次核实,在经核实确认原始数据有问题后,应对纸质版档案进行备案修改,保证纸质版档案数据与电子版档案数据的一致性。
3.4 日常信息维护及更新
根据扶贫工作实际需要,及时对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进行维护及数据更新,同时考虑到教育、医疗、民政、社保等行业部门均有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可预留接口以便于批量导入及汇总行业部门相关数据。
3.5 组建管理维护团队
各行政村应组建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管理维护团队,负责对本村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团队成员应包括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村级后备干部。乡镇扶贫工作管理部门应组建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开发团队,负责编写基本代码实现对村级扶贫档案数据的批量处理和提炼分析。
4 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示例
4.1 “三保障”情况全景展示
“三保障”指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利用数据、图表、全景图片等方式全方位直观体现贫困户在脱贫前后在“三保障”方面的变化情况,包括居住环境改善、大病及慢性病治疗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就学及享受补助情况等。
例如,对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通过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对翻修前后的居住环境进行360度全景展示及对比;对享受医疗扶贫及教育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可通过绘制图表的方式对享受扶贫政策前后的医疗支出及教育支出进行对比。通过全景展示功能可以对贫困户享受“三保障”情况进行直观且便捷的检验。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三保障”情况展示应用示例如图2所示。
4.2 贫困户脱贫全过程跟踪
利用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各脱贫关键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以收入要素为例,以时间为轴线直观体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全过程中各年度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变化情况,以及各收入类别在年度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情况。通过这一功能不仅有助于对某要素的脱贫成效进行检验,同时还可以让贫困户直观感受到自身脱贫前后的巨大变化,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脱贫全过程跟踪应用示例如图3所示。
4.3 村级扶贫地图绘制
通过GIS地理信息技术,绘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图,直观显示单一行政村内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而找出某一地区内土地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与贫困发生率的对应关系。同时县、乡等上级扶贫部门可采用同样方式对本地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汇总及大数据分析。
4.4 档案操作权限管理
村级扶贫工作涉及人员较多,需要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村扶贫专干、乡镇扶贫部门等协作完成。为了提高村级扶贫档案的保密性及安全性,信息化平台可对不同人员设置不同权限。例如,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本人仅开放该户扶贫档案的阅读权限;针对帮扶责任人仅开放所帮扶贫困户档案的阅读及部分信息修改权限;针对村扶贫专干,开放该行政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的阅读及全部修改权限;针对乡镇扶贫部门,开放所辖行政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汇总及分析权限。同时,记录每次阅读及修改事件信息,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具体内容等,做好备份工作。
5 结 论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针对扶贫工作,特别是村级档案建设及管理工作面临的诸多任务及问题,通过建立村级扶贫档案信息化平台,在扶贫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可有效提高扶贫档案建设及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深入挖掘、梳理多年扶贫档案资源,直观展现并真实记录脱贫全过程,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 [R/OL].(2018-07-09).http://www.saac.gov.cn/daj/bhkf/201807/87eb60bb24f24e4e98d96fe2d852662d.shtml.
[2] 人民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R/OL].(2014-02-13).http://www.cpad.gov.cn/art/2014/2/ 13/art_46_12338.html.
[3] 袁妍蕾.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方法探析 [J].城建档案,2019(9):84-87.
[4] 王晓雪.深度贫困村村级扶贫档案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J].黑龙江档案,2020(3):65.
[5] 雷涛.基层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J].四川档案,2020(1):32-33.
[6] 王瑞芳,马平安.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扶贫平台整体架构设计的研究 [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243+245.
作者简介:李宏伟(1989—),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实验教师,助理实验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电气化及信息化研究;张丽娜(1989—),女,汉族,山东宁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及档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