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煤炭工业山西晋城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山西 晋城 048006)
引 言岳城煤矿现开采3号煤,生产能力150万t/a,地质水文类型中等,属于高瓦斯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分层开采,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3号煤三盘区为原南河滩煤矿整合资源,剩余的Ⅲ3308(下)和Ⅲ3306(下)两个小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为提高资源回收率、保证安全高效回采,须对工作面设计进行优化,实现不规则区域煤炭资源的科学合理回收。
1 概况1.1 地质条件Ⅲ3306(下)、Ⅲ3308(下)工作面开采的3号煤,为优质无烟煤,煤层总厚度6.02 m~6.87 m,平均6.30 m,硬度(f)3.5~4,容重1.45 t/m3,煤层倾角1°~5°,平均3°。上分层工作面已回采,下分层煤厚3.0 m,下分层工作面顶板为金属网假顶,胶结程度较差;直接底为泥岩,厚度0.84 m~2.1 m,平均1.16 m;老底为细粒砂岩,1.35 m~2.95 m,平均2.18 m,底板比压为2.28 MPa。
1.2 原工作面设计及周边采掘情况原设计为Ⅲ3306(下)、Ⅲ3308(下)两个综采工作面,均为巷道内错布置,Ⅲ1308(下)工作面为外错布置。Ⅲ1308、Ⅲ3306、Ⅲ3308上层工作面已回采完毕,Ⅲ3305、Ⅲ3307工作面上、下分层均已回采完毕。工作面原设计及周边采掘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面原设计及周边采掘情况示意图
1.3 存在问题1) 资源回收率低。Ⅲ1308(下)与Ⅲ3308(下)、Ⅲ3306(下)工作面之间煤柱未回收,Ⅲ3308(下)、Ⅲ3306(下)与南翼大巷之间的煤柱也未回收;
2) 南翼进风巷、南翼回风巷、南翼轨道巷及联络横川为原资源整合矿井施工的巷道,支护强度低,巷道变形严重,后期受采动影响维护工作量大[1],影响材料设备运输;
3) 矿井衔接紧张,两个小工作面回采期短,搬家倒面频繁。
2 优化后工作面设计将原设计两个小工作面合并成一个Ⅲ3308(下)工作面,工作面顺槽巷道内错布置改为外错布置,顺槽巷道沿南北方向,工作面由南向北回采推进。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896 m,回采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倾斜长度133.5 m,可采长度168 m;二阶段倾斜长度203 m,可采长度345 m;三阶段倾斜长度从203 m逐渐增加至218 m,可采长度383 m。
Ⅲ3215巷、Ⅲ3216巷为Ⅲ3308(下)工作面两条顺槽,均沿3号煤层底板布置。Ⅲ3215巷位于Ⅲ1308(上)工作面采空区下,与Ⅲ13081巷中至中距离9 m,担负工作面进风及运煤任务;Ⅲ3216巷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利用原南翼皮带巷,第二段、第三段为新掘巷道,担负工作面回风及运料任务;切眼一位于Ⅲ3308上层工作面切眼一向北10 m,切眼二位于Ⅲ3308上层切眼二向北30 m。优化后的Ⅲ3308(下)工作面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优化后Ⅲ3308(下)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3.1 磨三角快速通过上分层空巷Ⅲ3308(下)工作面靠近机头侧有大量上分层空巷,分别为垂直于工作面的Ⅲ13081巷、Ⅲ13082巷及Ⅲ33081巷,包括三条巷道之间平行于工作面的23个联络横川。工作面在通过上分层空巷及其联络横川时,顶板破碎、经常出现漏矸的现象,顶板维护工作量大,直接影响回采推进速度、产量和煤质指标。
采取的措施为:
1) 回采通过上分层横川时,要提前磨机尾调斜,调整机头、机尾的进度差,使机尾超前机头至少8 m,并适当降低采高[2],加大机电设备检修力度,揭露空巷后调整劳动组织,连续推进以机头磨三角的方法快速通过上分层空巷。
2) 通过上分层横川时,上分层的瓦斯会通过空巷处顶板扩散到下分层工作面,造成上隅角、回风巷瓦斯增高,回采时要严格控制机组割煤速度,割煤与移架依次进行,不得同时作业。
3) 针对工作面片帮、顶板破碎的现象,应采取上平行板梁、拉超前架维护顶板的措施,由经验丰富的老队长进行跟班,严格执行过空巷安全技术措施。
3.2 高水材料充填下层空巷Ⅲ3308(下)工作面回采至中部,需要通过南翼进风巷、南翼回风巷、南翼轨道巷及联络横川等下层空巷。南翼进风巷、南翼回风巷为资源整合矿井施工巷道,断面宽×高=3 m×2.5 m,木质亲口棚支护,棚距350 mm,受矿山压力影响巷道底鼓、帮鼓严重,部分区域顶板破碎、棚梁断裂、棚腿折断。南翼轨道巷为锚网联合支护,断面宽×高=4 m×3 m,局部帮鼓移近量达500 mm。
由于回采时将连续通过三条距离较近且平行于工作面的空巷,加之空巷顶帮支护强度较弱,故决定采用无机超高水充填材料对空巷进行充填处理[3]。此充填材料单液流动性好,混合后凝胶时间可控,生成的充填体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3.3 预先安装支架和溜槽工作面初采后,预先在二切眼内安装46个支架及配套溜槽,确保回采至二切眼时设备快速对接。另外,工作面回采至原南翼皮带巷阶段,进回风两条顺槽巷道不平行,工作面长度逐步加长,由203 m逐步增加到218 m,工作面每推进35 m,需在机尾增加一个支架和一节溜槽。
4 实施效果及效益分析4.1 工作面回采情况1) Ⅲ3308(下)工作面采用磨三角、超高水材料充填、预先安装支架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高效的回采结束,历时255 d,回采过程中未发生顶板事故。
2) 工作面回采至超高水材料充填的空巷前,对Ⅲ3308(下)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监测[4],工作面推进至距空巷2 m时,支架工作阻力达到最大值21 MPa,其余时间支架工作阻力均在20.5 MPa以下,支承压力变化较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图
在通过空巷的过程中,工作面没有出现煤壁片帮、漏顶等矿压显现,无机超高水充填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承载能力,如第114页图4所示。
4.2 效益分析1) 工作面设计优化后,多回收各工作面之间及采区巷道煤柱资源37.22万t,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验。同时,充填法过空巷避免了原小窑巷道矿压显现、巷修工程量大的难题,也有效的降低了瓦斯管理的难度。
2) 采用工作面调斜、无机超高水材料充填空巷等技术措施,积累了综采工作面过空巷顶板管理经
图4 无机超高水材料充填效果图
3) 将两个小工作面合并成一个工作面进行回采,减少了支架溜槽等设备搬家倒面和拆除安装次数,缓解了矿井衔接紧张的不利局面。
5 结语通过创新工作面设计思路,应用工作面调斜、超高水材料充填等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安排劳动组织,成功解决了不规则块段的煤炭回收和综采工作面过空巷两大难题,对类似条件的边角煤柱回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