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一千零一夜——对新闻故事化的分析与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02 阅读(332)

魏静 吉林省林业宣传中心

在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用一夜一个故事,赢得国王的不杀,拯救了自己和众多女子的生命。很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也像是《一千零一夜》,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赢得受众的不弃,吸引人们兴致盎然地看下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洪流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新闻如同在讲述真实的故事,新闻故事化的创作手法被记者们大量采用。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为什幺故事化的新闻受到如此重视?怎样写好新闻故事?

一、新闻故事化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在当前喧嚣复杂的网络时代,信息的来源渠道之多是空前的。有传统媒体,还有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抖音等。多种新媒体的存在,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无比快速,新闻的获得变得空前地容易,新闻的数量也空前地众多。弹指间,世界上就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同时,各种媒体上也涌现出浩如烟海的新闻。大量的媒体和大量的新闻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使得人们的兴趣成碎片化分布,注意力经常发生转移,兴致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在这样的社会里,怎样让人有兴趣看完一则新闻,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条新闻发布后的命运,是无人关注,还是扫一眼标题就被放弃?是吸引住受众让他们看完,还是看完后还想讨论、想关注事件后续的进展?受众喜欢的是好看的新闻,不喜欢工作总结式、会议报道性的新闻。那些严肃刻板、面目可憎的新闻,那些抽象枯燥、索然无味的腔调,通常会被人弃如敝履。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抓住受众的兴趣和兴奋点。

新闻故事化是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故事对人类的吸引力是无比强大的。人类一直需要故事。讲故事、听故事,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从牙牙学语到沧桑暮年,从中国古代的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聊斋志异,到西方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等。讲故事的人津津有味,听故事的人欲罢不能。人类在故事中感知世界,在故事中思考和感悟人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也是故事。仔细想想,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这说得分明也是讲故事的主要元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郭庆光说:“任何新闻写作都是讲故事,无论你用什幺文体,处理的是什幺主题,都是面对如何让读者进入你的故事情境,如何把握叙事节奏,如何让故事主体、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等问题,这里有共通的传播规律。”

好的新闻故事会带领读者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那些新闻故事里的人物好像生活在另外的星球、另外的世界里,无论是赫赫有名的明星还是普普通通的人,因为不在我们身边,过着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的经历成长、成功失败,幸福苦难都令人好奇。人们将自己带入新闻故事中,暂时忘却自己的平凡人生。世界这幺大,我们无法做到一一都亲身经历。新闻是人们认知世界、体验人生的良好工具。人们在别人的新闻故事里,模拟着自己的人生。

好的新闻故事会让人沉浸其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读者会把自己的经验、经历、思考、感受带入新闻故事中去,会对新闻故事的人物和事件产生某些情感和态度,和新闻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或者产生同情、赞赏、仰慕、谴责等种种情绪。某地发生了大地震,那里的人们怎幺样了?某国家的油田被无人机袭击,到底是谁做的?某两个被认为天作之合的明星夫妇离婚了,是什幺原因让他们这幺快从恩爱到陌路?新闻故事中充满对人物命运的揭示,新闻故事里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所有这些都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良好方式。

二、构建场景是讲好新闻故事的重要方法

有些新闻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抢到了这样的新闻,选取了这样的题材,就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有些新闻事件本身的故事性不强,就需要运用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法,来抓住受众的关注点。

建立起有真实感、让人身临其境的场景,是新闻故事化写作的要点之一。在新闻中设置好一个或多个场景,能帮助记者准确地描述事件,准确地传达细腻的情绪。如果新闻是一棵树,没有场景的新闻通常是粗枝大叶的。构建好场景的新闻,是用了特写镜头,让你看清树上一朵花在徐徐开放、一片叶子在风中旋转着飘落、一枚果实被人细心地采摘下来放入筐中。

要在场景中讲故事。新闻故事中,记者是在场景之中,把读者也直接带进场景之中。就好像直接把读者放进那个新闻发生的现场,让他们产生真实的体验感,让他们直接去目击新闻、感受新闻发生的过程。读者好似在亲身经历新闻事件,新闻事件如同实时在人们眼前发生。

(一)细节是构建场景的重要元素

具体的场景,应该由丰富的细节构成。那些细小的,经常会被忽略的、却被记者捕捉到的细节,不起眼的物品、人物的衣着、细微的动作、丰富的对话、微妙的表情、情绪的变化等等。记者在现场感受到的,新闻中的人物在事件中感觉到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触碰到的……气味、色彩、声音等等,这些感官感受到的细节尤其重要。它们能打开一扇门,是通向特定新闻事件的立体通道,让受众真实直接地感受到当时发生的一切。

场景中充满有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改变命运。细节的重要性在于,当你很好地呈现了有用的细节,会自然而然地向受众展示出新闻的意义和主旨。获得第28 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新闻作品《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中,写到贵州核桃寨时,用了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当地人在山中小道上走路的姿势:“身子向山壁一侧倾斜,脊背微拱,一手扶着土石树木,一手反背在后托着背篓,抬头望向前方”。另一个场景是“背篓哥修路”的小故事,用了村中的年轻人杨文学请大伙儿吃饭摆龙门阵的场景,其中用了多句对话,还有几杯米酒下肚的姿势。仅仅两个场景,文字不多,已经深刻地表现出了,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的贫穷小山寨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改变的缘起。

(二)新闻故事场景中的距离感

无论是通过镜头或是语言的描述来表达,记者在场景中的视角、立足点和距离感都是存在的。如果是电视新闻,通过场景中看不到的摄像机和有时上镜有时消失的麦克风,有经验的受众能知道记者在什幺地方。在文字的和语音的新闻中,通过现场氛围的渲染和描绘,也能感觉到记者在场景的什幺地方。有时是和事件中的人物的眼睛重合,用人物的眼睛主观地看世界。有时是距离人物和场景有一定的距离,在冷静地观察场景中的细节和变化。有时是在场景的上空,用俯视的、上帝般的视角明察秋毫。

三、新闻的故事化写作要运用好节奏的变化

好的新闻故事是有节奏上的美感的,像是音乐和舞蹈的节拍和律动,有起承转合,有涨伏起落。节奏有多种变化,有时高亢,有时低沉,有时明亮,有时晦暗,有时激烈,有时舒缓,有时隆重,有时随意。节奏控制着读者的情绪,带动人感染人,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重要作用。

(一)把握好节奏的快慢

要知道在何处加快,在何处放慢,在何时激烈,在何时舒缓。当你要展示重要的部分时,要学会放慢舞步,尽管事实上那事件正在快速地进行,你却可以在此时伸进一枚放大镜,在此地建立场景,把时间凝固住,将读者带进你场景中的细节里。当你在展示一些不太重要的或者是枯燥的部分时,试着去加快舞步,简单快速地带过。

掌握节奏的方法有很多。增多细节可以放慢节奏,减少细节可以加快节奏。长长的句子让人放慢,短小精悍的句子让人加快。多分段也让人放慢。当你在故事中剧烈加快节奏,建立起了紧张感之后,可以试着慢下来去维持它。要知道,安静和停顿往往更有力量,停顿有时会更有深度。

(二)掌握住节奏的多种风格

开门见山是一种方式,行云流水是一种方式,层层渐进是一种方式,迂回曲折也是一种方式。可以平铺直叙,可以回叙,可以倒叙,可以用平行结构,可以用场景结构,也可以用蒙太奇结构。

新闻故事中人物的描写,可以采用回叙的节奏。通常不需要从人物的小时候写起,而是从人物的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开始,接着一个回旋,通过回顾来说明这个人为什幺产生这样的行为。南方周末的新闻特稿《54年,老兵回家路》,讲述了在原始森林里失踪、后来流落印度的老兵,54年后重回家乡的故事。新闻没有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真实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毕竟这是太漫长的时间线,这其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故事先是讲述了由于印度总理的过问,老兵得以在72 小时内踏上归乡路,终于在元宵节的前一天回到老家,换上千层底儿的布鞋。然后,新闻的节奏在这里做了个回旋,用一句话:“时间,有时候会把人生劈成两半”作为过度,把故事引向了54年前老兵在原始森林里迷路失踪的过程。之后,故事又回转过来,讲到回家后他要求吃几十年没尝过的小米粥,他对中国饮食习惯等的坚持和改变,和亲朋好友的交集,对故乡故人的感情。这种回旋式的节奏运用,突出了故事的精华所在。

四、新闻故事化写作要把握分寸感

世间事,很多时候过犹不及。新闻的故事化写作也要把握好分寸。

(一)过多的细节堆叠影响新闻的主旨

新闻故事中的细节应该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细节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事件和人物,更明了事实的本质和人物的内心。为了描写而描写的细节是无效的。有的记者为了把故事写得好看,在新闻中用华美的文辞描绘了一大堆细节,但这些细节是没有灵魂的,没有表达出意义,这就是做无用功,反而破坏了新闻的价值。

(二)不能让新闻逾越真实的界限

如果一味追求故事性,过多地追求耸人听闻、曲折离奇,可能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让新闻流于庸俗化。新闻始终是要立足在真实的基石上的。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逾越了真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极尽虚构编造之能事来创造新闻故事。有的在真实的事件中放进虚构的场景,有的在真实的场景中放进虚构的人物,有的在真实的人物身上放上虚构的对话,甚至还有的是在完全地编造故事。记者采写了新闻,都会希望得到受众的注意,但也要保持初心,坚持新闻的真实和客观,要坚守这样的信条:新闻的故事化写作不是制造假新闻,不是编造故事。新闻故事化是非虚构的写作,是立足真实的创作。

标签:  新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