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 中国化工报社
20 世纪80年代开始,各部委、行业组织、中央企业为了扩大行业宣传,相继发起成立了行业报。作为我国报业的重要组成,多数行业报曾长期为中央部委或央企的机关报。行业报具有深厚行业背景,专注于某一个行业领域,拥有独特的专业性、权威性,在传播行业资讯、宣传行业成果、扩大行业影响、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业报大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可以获得发行、广告,甚至会展、会议等经营收入。由于市场空间巨大,当时行业报规模快速增长。20 世纪我国在短时间内就涌现出数百家行业报刊。
但是进入21 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以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作为突破口,各类新媒体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对传媒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报业发展举步维艰,行业报发展也遇到了挑战。特别是报业改革对行业报影响很大,多数行业报逐渐失去了财政支持,转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直接面向市场,成为市场主体,行业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日渐式微。与此同时,部分行业媒体也抓住新媒体的重大机遇,在数字化大潮中冲浪,在媒体融合方面硕果累累。
一、新媒体对行业报的冲击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互联网从论坛时代、门户时代、搜索时代发展到了社交和移动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智能终端成为主流,新闻资讯的移动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特别是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自媒体,和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独立资讯类App,已经成为新闻资讯的主要传播平台。这些新媒体平台丰富了媒体形式,迎合了受众的需求。行业报显然难以与之抗衡。
(一)传播快捷,阅读方便相比报纸的采编、审校、印刷、邮寄的传统方式,新媒体依托互动互联网,拉近了媒介与读者的距离,在传播上不受制于空间、时间的限制。手机可以随身携带的,用手机阅读,更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更迎合受众的新闻阅读需求。
(二)资源丰富,形式多元以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不仅以优厚的稿费和“打赏”吸引了诸多自媒体,而且很多包括行业报在内的媒体也纷纷加入其中。另外,在当前媒体版权保护相对薄弱的背景下,众多新媒体平台也可以通过无偿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或通过“洗稿”将传统媒体内容改头换面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承载量、丰富程度显然超过传统媒体。
而且,相比传统纸媒单一的文、图形式,新媒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图文、语音、视频等都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这些年流行的表情包、H5 等形式,更进一步丰富了新媒体的内容。这些通常也不需要有太高的制作成本,令人印象深刻。
(三)个性定制,千人千面新媒体平台基本都通过订阅,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屏蔽不感兴趣的内容。今日头条不仅可以实现订阅,更是通过对读者阅读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对读者情况进行画像,从而推送符合读者爱好的资讯,实现“千人千面”。这与传统行业报的冷冰冰相比,更受到读者的欢迎。
(四)互动性强,完全免费与传统媒体的滞后性不同,新媒体运营能够实现即时传播和沟通的功能。这不仅对用户来说是一个绝佳的体验,对企业来说更是绝佳功能,危机公共、用户反馈、品牌宣传、活动信息等都能迅速实现。而且,大部分新媒体平台都可以借助微信群、朋友圈等主要的网上社交方式来实现传播和互动,更是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新媒体平台大部分只是新闻内容的提供端,而不是生产端,因此新媒体投入的精力主要在平台开发和市场运营,而基本不需要对内容进行过多的编辑,所以新媒体基本都是免费的。传统媒体受制于高额的人力和出版发行成本,往往很难提供免费服务,而且订阅方式也相对繁琐。而新媒体一般通过引入投资“烧钱”和付费广告盈利,在经营压力上显然要小得多。
总之,新媒体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符合现代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二、行业报的转型之路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潮流,众多行业报开始尝试向新媒体转型,纷纷进驻各种新媒体平台。例如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进驻微博、头条、抖音等。不少行业报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例如《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在依托“中国教育之声”微信矩阵、名师资源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多元的传播渠道,形成多媒体的报道形式,微信公众号粉丝早已突破百万。《农资导报》将金草帽App 和微信公众号作为传播农技知识的平台,拉近了农技专家、农资企业和种植大户的距离,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
但是,目前总体上看来,行业报发展新媒体不少时候在为他人做嫁衣,新媒体热了,却难以取代传统纸媒广告下滑的缺口,此外,行业报也暴露出人才缺乏、机制不灵活等弊端。
当前,行业报正处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阵痛期,置身改革大潮之中的行业报,必须从思想和观念上认清传统报业和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要尝试进行媒体融合,依托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媒体传播和经营方式,转危为机。
(一)提高自身认识行业报发展新媒体,必须提高认识,摆正方向。坚守住舆论阵地是党和国家赋予行业媒体的使命,行业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传播权威声音,不能因为发展新媒体就放任自流、人云亦云。同时,也要认清新媒体是媒体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而是要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二)改革体制机制发展新媒体,行业报在业务架构、机构设置、人才引进培养、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要充分建立适应现代传媒制度,特别是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实现传媒转型及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三)丰富传播与经营手段行业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媒体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拓展新技术新业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出版内容、产品、用户数据库的建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产品定制、项目活动、宣传推广、咨询培训等对外合作服务项目,既要做成行业的新闻与信息集散地,也要成为全产业产品链解决方案服务商。
(四)发挥专业优势行业报所处的行业大都细分领域众多,专业性强。行业报扎根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政府、专家、企业资源,以及自媒体不可比拟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在新媒体时代,行业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探寻“窄播”路线的发展方向,承担这个行业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重任,这将成为行业报刊保证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
(五)维护合法权益针对新媒体“拿来主义”,行业报要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现有条件下,行业报可以组建媒体合作联盟,一方面开展版权合作谈判,输出优质内容产品;另一方面强化监控,收集证据,依法起诉侵权行为。最终在内容生产方与使用方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对价机制,建设良性发展的版权市场,形成一个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共融共生、共享共赢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