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齐军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信息是重要的资源,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更高级阶段,信息化对数字化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数字化技术支撑,为落实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引导,然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探索实现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下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的方法成为必然。
一、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意义1.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财务数字化转型是指以财务为出发点,由内部管理需求驱动,统筹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财务管理系统性重塑,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财务数据质量和财务运营效率,从而形成管理高效的财务新模式。
2.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数字化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是落实数字化改革在财务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的迭代更新、管理方法创新、效率提升的可用途径。
3.财务管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行政事业单位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到先进的数字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共享,是一场伟大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将财务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程度大大提高,通过对财务大数据分析,可及时掌握单位财务状况,为单位管理层提供精准的相关决策信息,较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数字化转型后,数据安全性全面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目标。数字经济时代下,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全面、系统的数字化重塑,达成组织智慧化晋级,打造成面向未来的智能型组织。以数据驱动,加快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为组织全面赋能,为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决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云平台建设,形成更加开放、灵活、敏捷的新一代组织架构,以技术为引领,推动业务创新,形成整体的数字能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财务转型中的广泛应用,提升财务资源最优配置。数字赋能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整体智治水平。
2.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任务。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以财务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从而实现整个组织的数字化变革,通过数字赋能,从组织、流程、技术三要素入手,对整个组织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系统性重塑,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找准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梳理各种财务流程和制度为先导,实现财务组织与流程再造,开发数据资产,安全地促进数据关联应用,减少重复操作,打破部门沟通壁垒,推动财务职能发挥更高价值。
三、数字化转型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1.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效率低下。随着国家预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新预算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预算制改革推进缓慢,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还处于试行;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预算编制水平不高;三是预算制度不够完善,预算执行效率低下;四是预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2.资金管理存在安全风险。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越来越被关注,随着财务数字化转型,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资金管理的难度和挑战加大,由于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资金违规使用及举债风险,专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潜在安全性风险没有得到较好的规避。
3.国有资产管理智控体系不健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任务落实不到位,在资产配置、处置、出租等管理各环节有效使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缺乏保障。在资产业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因标准化程度不高,存在数据录入重复性,资产处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未实现全面共享,没有实现与财务管理相结合,造成资产与财务管理脱节,不利于资产管理效益提高。同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未充分发挥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作用,数字化赋能资产监管未落实到位,在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智控体系方面缺乏有效协同。
4.业财未充分融合,工作效率不高。通常实现业财融合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本途径是融合单位的业务发展与会计核算工作,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上级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不断深化业财融合,财务与业务各部门间相互通融、协同工作,促使单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组织效益。然而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业务特殊性与财务管理法纪性等众多因素影响,业财融合阻力大,财务部门人员因不熟悉业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缺乏有效的了解,造成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在优化财务资源的分配上不够,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业务部门对本单位的发展结构与职能要求非常了解,但与财务部门缺少沟通,使本部门乃至本单位业务发展推进缓慢,工作效率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5.财务内部控制不健全,未能全面有效防范风险。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报表的衔接问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协调衔接财务会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之间的差异对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1]。对大多数财务人员来说,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财务信息化系统在加强会计核算与新旧制度衔接上没有实现更好的对接,会计核算难度加大。财务数字化转型后,财务内部控制规则没有很好地嵌入财务管理统,未能全面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尤其在财务移动终端审批方面,由于对财务费用报销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安全性与控制的有效性无法全面保障,没有大范围推广,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任重道远。
6.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人才缺乏。财务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复合型专业人才较缺乏,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多,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财务数字化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对新会计准则制度执行存在偏差,因财务数字化转型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高,人才因素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加强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1.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构建预管理管理一体化平台。预算一体化管理模式相对传统预算管理而言不仅是信息系统建设,而是预算管理理念与方法变革,对比分析如表1。传统预算管理在预算管理上的不够细化、预算支出标准上的不健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预算的刚性约束不够有力。推广应用一体化预算管理模式,是适应预算法及预算改革推进需要,为预算制度完善提供保障,引领财务管理的创新,通过信息化系统平台,科学精准编制单位年度预算,扩大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的应用,完善预算项目库建设,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率,通过云平台实现预算单位数据共享,搭建便捷、高效、协同的预算系统平台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按照数字化变革主要目标,构建智能一体的公共数据平台,通过平台运行可实现以下三方面的功能,一是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便于预算执行;二是预算项目信息更加完备便于预算绩效管理;三是监管及时高效以便形成体系。通过平台数据的有效对接,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表1 预算管理一体化较传统预算特性分析
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大多用的是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是关键。大额资金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决策的内在要求、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及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通过对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制度体系,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通过系统集中支付,实现从预算指标、资金使用计划再到资金支付全流程管理,强化财务支付各环节审批控制,并在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中嵌入流程控制规范,保证资金支付符合规范,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资产管理智控体系,实现安全高效。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在财务数字化转型后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就要不断促进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工作,从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做起,不断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配置[2]。搭建资产云系统平台,功能包括卡片登记、入账、变更、处置、核销,财务计提折旧,加载财务数据,月结账处理等环节,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结合资产监管和内控,对国有资产实施全链条管理。完善数据录入机制,减少影响工作效率的数据重复录入,逐步实现资产云对接预算、政府采购、核算等其他云系统,推进系统间数据自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最终达到优化流程和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目的。
4.实现业财融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后,需要加强对业财融合理念的宣传,不断提高业财融合意识,突破固步自封的局限性思维,创新运用系统性思维,通过业财融合实现管理合力,为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通过整合优化资源,搭建信息系统平台,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财务管理模式从传统到共享模式的转变,在强化财务监督职能的同时,财务部门不断发挥财务价值引导、价值保障、价值反映、价值评价功能,激发财务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业务部门利用信息平台的支撑,及时了解财务资源分配动向,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促进业务发展,提升工作效率。突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隔墙,创建沟通渠道,实现组织价值的最大化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5.完善财务智控体系,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智能财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字化转型的一大趋势,在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财务自动化、智能化被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关注,数字会计成为了财务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途径,解决传统信息技术无法突破的瓶颈,实现在信息系统上替代基层会计人员完成审核、结算、核算等财务基础工作的智能化应用。一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分析是会计核算的一大难点,在财务核算云平台中引入差异自动化登记识别功能,可大大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防范财务错弊风险,提高财务核算的质量,保证会计工作的正确性。二是实现财务核算凭证自动生成,将财务核算云平台与预算支付系统有效衔接,同步共享数据,智能生成财务核算凭证,将减少财务核算工作量,确保支付数据与财务数据的一致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6.强化财务核算报告功能,实现规范精准。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与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正探索财务管理共享应用模式,管理理念有了创新性发展。在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中,逐步形成事务处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新机制,在加强会计核算方面,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以财务核算云平台为重要技术支撑,重塑管财与业财边界,更大程度地实现财务信息共享,融合对接业务与财务数据,统一核算与报告业务标准,以财务数字化为转型突破口,精细化管理财务核算与财务报告。
7.构建财务管理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具有特殊性、法纪性、效益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管理者对财务管理活动具备特殊的知识与经验,来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等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含财务决策、控制、协调规范和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后,对财务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财务决策与财务控制能力,利用关键绩效指标KPI 法,以财务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构建财务控制系统性、充分性、经济性与有效性等体现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决策合规性、有效性等体现财务决策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来适应组织发展对财务管理能力的需求。
8.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适应财务数字化转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要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新路径,为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特别是加强对懂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入财务管理人才激励机制,为财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环境,对在职财务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或学历深造给予适当的补助,让更多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提升上见成果、工作能力提升上见成效,助力单位实现财务数字化变革,为组织创造更大、更有效的价值。
五、结语综上所述,从新时代在新一轮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行政事业单位在数字赋能财务管理领域,在预算、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系统性重塑,大幅度实现业财融合,加快一体化、数字化平台建设,促进数据共享,实现高效协同,不断提高财务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