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杜建文
(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引言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在现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推进社会信息化转变,改变人们通信习惯的同时,为人们带来高品质的通信服务,人们的生活质量显着提升。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复杂程度明显提升,应用的电子设备逐渐增多,设备彼此之间干扰情况也愈发严重。除了设备干扰以外,其他干扰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设备运行异常。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功能的实现依托的就是这些设备,一旦设备异常,工程运行不稳定,通信质量和效率就会明显降低,严重的干扰还会导致通信故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这种干扰问题需要强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或者直接消除干扰因素,基于此,深入研究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具有极高现实意义。
1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及设备干扰概述1.1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是一种将电子科学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现代化工程[1]。电子通信工程在实际操作进行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针对信息检测、传输、交换等一些方面进行细致地研究和处理,在构建电子通信工程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多,想要保证这些电子设备持续性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就需要应用抗干扰技术或者是强化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有线信息通信工程和无线信息通信工程,两种工程类型在不同领域中广泛应用。两种信息通信工程的都存在优缺点。有线信息通信工程的优点在于通信质量相对较高,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并且依托于传输介质,整体传输效率相对较高;缺点则是通信范围有限。通信范围依托于线路铺设长度。无线信息通信工程的优点是覆盖面积广,建设速度相对较快;缺点则是受信号干扰较为严重,稳定性较差。
1.2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设备干扰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的通信设备以电子设备居多,这些设备极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干扰情况总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设备自身电路产生的干扰和其他因素对设备产生的干扰[2]。
基于设备自身电路产生的干扰,这种干扰在有线信息通信工程中相对常见。在有线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的连接都是通过电线来完成的,而布线的规范性、线路设计长短、线路节点等均会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并且线路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线路传输信号情况也会受到影响。
基于其他因素对设备产生的干扰,这种干扰在无线信息通信工程中相对常见。现今众多城市建设中,出于节约建设空间、减少建设成本等目的,无线信息通信工程的建设数量相对增多,无线信息通信工程产生的电磁波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除此之外,特殊天气也会影响到无线信息通信工程的信号传输质量。
2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干扰因素分析2.1 设备因素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由众多设备组成,并且现今电子信息通信工程逐渐出现复杂化的特征,应用的设备数量明显增多,这些设备的类型相对多元化,不同的设备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并不相同,运行参数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情况下,在实际应用设备的同时,如果实际运行参数与设备标准参数并不相同或者是设备运行环境未达到设备标准的时候,设备就会出现运行异常的情况,这其中就会产生设备杂波,这种设备杂波就会对整个通信过程造成影响[3]。设备杂波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设备干扰因素。除此之外,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某个设备运行异常会影响到通信信息的传递,信息可能出现丢失的情况,在传输到下个设备的时候,信息因为丢失可能无法满足下个设备的运行标准,在后续设备运行中就会一直处于失真的状态,信息质量严重受损。
2.2 邻频/同频干扰邻频/同频干扰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设备运行稳定状态的干扰因素之一,这两种因素也相对常见。其中邻频干扰指的就是相邻或者相近的频道产生的信号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这种干扰情况与相邻小区存在的信号干扰相似,并且距离越近,干扰情况越严重,详见图1。临近干扰对设备稳定运行的影响相对较大,强烈的干扰还会导致设备出现信号中断的情况。同频干扰指的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整个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某个传输时刻中突然出现有用信号和无用信号,这两个信号的载频非常相近或者是完全相同,接收设备在接收的时候无法有效区分,可能出现信号捕捉错误或者是捕捉信号的情况,这种运行状态也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
图1 相邻小区同频干扰
2.3 电磁干扰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相对常见的设备干扰因素就是电磁干扰,例如雷电、无线电视、微波等等,这些设备在出现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对工程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的影响,影响程度和电磁波强度相关,一般情况下,电磁波越强,工程受到的影响越大[4]。现今无线信息通信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多,这类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电磁波,因此在无线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可能受到其他无线信息通信工程的影响,并且多个工程同时运行时导致电磁波更为复杂,通信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详见图2。
图2 电磁干扰
3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必要性分析在早期的通信领域中,因为技术水平有限,有线信息通信工程的建设规模相对较大,这个阶段中通信质量相对较高,但是因为传输介质的限制,通信效率相对较低,并且有线信息通信工程在某些地区无法建设,以至于许多偏远地区消息相对闭塞,有线信息通信工程无法实现全国性的通信覆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现,无线信息通信工程的研发弥补了有线信息通信工程的不足。虽然通信覆盖面积相对提升,但是出现的弊端也愈发明显。无线信息通信工程的稳定性较差,产生的电磁破不仅互相干扰,还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5]。在现今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无线信号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因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以无线信息通信工程为主,极特殊情况下会采用有线信息通信工程。无线信息通信工程较有线信息通信工程相比,极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严重的干扰还会导致信息中断或者失真,通信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如果是关键的文件或者信息失真,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由此可以看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建设具有极强的必要性,有效的抗扰措施可以为信息的稳定传输提供极大的保障。
4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措施4.1 调整基础硬件设施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因为电子设备数量较多,并且种类多元,所以设备产生的干扰因素影响效果要明显高于其他因素,并且如果不注重设备因素,设备产生的干扰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注重设备干扰因素的控制。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设备因素干扰,施工单位就要调整基础硬件设施,在选择硬件设施的时候尽量选择一对一接口,能够进行对接的设备彼此之间存在兼容性,不会出现参数设定不合理或者是运行环境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而如果设备不可避免地需要多接口,作为接口连接点,设备兼容性是首要考虑要素,其次根据接口内容确定连接接口的设备,以保证准确连接[6]。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人员要对设备运行环境进行每日的巡检,以及时发现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影响因素进行妥善处理。核心设备也需每日进行检查,管理人员每次进行检查的时候,对核心设备运行状态相关参数进行记录,每次记录时与前一次检查参数进行比对,如果发现某些异常的运行参数,说明核心设备的运行状态异常,结合参数情况对相关设备、线路等进行逐一排查,最后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促使核心设备运行状态恢复正常,以保证工程运行不受影响。
4.2 应用智能天线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且智能技术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就包括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智能技术应用促使工程运行的许多环节都摆脱了人工操作,工程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智能技术也被研发出来。现今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应用广泛的智能技术就是智能天线。智能天线实际性地解决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受干扰情况,从根本上增强了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见图3。智能天线依托于智能设备可以根据信号在不同传播路径上传播方向的差异对信号进行空间划分,实现多径影响控制和时延扩散处理。这种明确的划分有效解决了信号彼此之间干扰的问题,更加适用于现今无线信息通信工程,保证信息传输范围以及效率的同时,极大程度上强化了工程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图3 智能天线
4.3 接地抗干扰4.3.1 接地方式以及接地线的选择
在众多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接地方式是一种常用的设备抗干扰方式,相较于其他的抗干扰情况,这种方式的应用更为广泛。接地抗干扰起到的抗干扰效果相对显着,然而这种效果也会受到接地方式以及接地线质量的影响。不同的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布局、线路铺设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情况下接地方式就需要进行调整,施工单位要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然后结合评估结果选择最佳的接地方式,保证接地合理,从根本上保证抗干扰效果[7]。除此之外,不同的接地线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对设备抗干扰能力的要求并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接地线的时候要基于干扰要求选择电阻、电感更加适合的接地线,保证抗干扰效果更加满足工程需求。
4.3.2 设置屏蔽线
电磁干扰对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特别是在雷雨天气,雷电原因导致电磁干扰影响加剧,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在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合理性地设置屏蔽线。屏蔽线是为减少外电磁场对电源或通信线路的影响而专门采用的一种带金属编织物外壳的导线,在工程中应用屏蔽线将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防止设备的运行受到电磁干扰,设备可以持续性地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屏蔽线的干扰效果相对显着,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设备安装的情况进行合理布线,以达到最佳的抗干扰效果。现今市场上屏蔽线的种类非常多,施工单位要注重屏蔽线的选择,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选择成本较低,但是抗干扰效果好的屏蔽线,显着提升抗干扰效果。
5 结语不同的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干扰问题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重视设备感染问题,并且结合工程情况分析最有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而选择针对性解决措施,对干扰因素合理控制的同时,保证工程建设符合经济性原则,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