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 一久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1 草莓育苗现状目前草莓育苗绝大部分是自繁自种或种植户之间相互调剂,且育苗方式中90%以上是露天育苗,露天育苗距离母株近的幼苗较大。反之较弱小,幼苗大
小差异较大,一般不对幼苗进行花芽分化时期调控,常导致花期及果实采收期不一致。且炭疽病发生情况受天气影响较大,雨水多的年份炭疽病高发。
炭疽病菌主要通过雨水传播,并在30 ℃以上的高温下发病,因此避雨育苗对防治炭疽病发生非常有效。近年来,避雨育苗模式开始推广。使用24~32孔穴盘避雨育苗的方法不断普及,此种育苗方法采用滴灌,更加节省劳动力并能有效预防炭疽病等,促进花芽分化,方便管理,并且易于运输。高架育苗更加高效,方便管理,在生产上也得到应用(图1)。
图1 高架育苗
2 草莓育苗存在的问题2.1 草莓苗质量问题优质草莓壮苗一般要求根系发达,叶柄粗短,成龄叶片5~7片,根颈部位粗度不低于10 mm。苗龄适中,约为40~60 d,株高10~15 cm,无病虫害。根系发达,白色毛细根多,无黑根。尤其是要培养根颈粗壮的草莓苗,根颈粗壮的苗根系量大,根系发达,栽植后的新生根系量大,也较粗壮,能够增产。但育苗过程中的管理不科学、不细致,导致草莓苗多植株较高大,有徒长现象,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大小苗混栽,定植时有的苗根颈达不到10 mm,对产量的影响很大。
2.2 花芽分化调控技术不规范草莓开花坐果多少和产量高低都与草莓花芽分化密切相关,花芽分化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草莓采收期的早晚是由花芽分化期决定的,上市早草莓价格好,所以草莓花芽分化期的管理对草莓种植的效益至关重要。如果要提前收获,就必须把花芽分化提前。目前生产上花芽分化调控不够重视,且调控技术不到位,常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
一是采收期的早晚。目前大多数草莓种苗不进行花芽分化调控,使其自然分化,采收期每年都有所不同,无法做到提前采收,更无法系统地调整采收时间。有的地区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控,如利用低温和控制光照时间等,但调控的盲目性较大,操作技术不够规范,且成本较高、技术不易掌握,导致花芽分化时期不好掌握。
二是采收期一致性问题。草莓育苗过程中,一般处于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时期,常出现繁殖系数低,苗长势弱小,花芽分化不整齐且畸形花较多,而且死苗率高。高温环境也影响草莓匍匐茎的抽生,导致根系和叶片生长受到抑制,幼苗质量参差不齐。定植时大小苗混栽,造成花芽分化时期不统一,定植后的生长情况也会有很大差异,给后期的生长管理造成困难。再者,如果花期不统一,初期开的花数量少,蜜蜂会集中在这少数花上采授粉,会导致出现畸形果,若等到开的花足够多时再放入蜜蜂,那么早期的花形成的果实也容易出现畸形果。因此统一花期对果实品质以及对植株的生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育苗期间进行恰当的管理,可以消除幼苗的大小差异,再加上人为控制花芽分化,就可以做到花期统一,采收期统一,而且后期的施肥管理、光照管理等也都可以同步进行。
那么促进草莓花芽分化的栽培措施有哪些?在草莓花芽分化期如何管理会让草莓连续开花结果?
3 育苗技术对策3.1 日本草莓育苗的启示在日本,圣诞节草莓圣诞蛋糕的需求较大,草莓价格11~12月高涨,是平时的2~3倍,此时期草莓的采收量直接影响年收益。日本的气候条件若不采用促花芽分化技术,9月下旬花芽自然分化,12月下旬才能采收,会错过圣诞节前的最佳销售时期。因此,草莓的穴盘控氮育苗技术已被日本农户公认为必须要掌握的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和避雨育苗。在日本,为了赶在圣诞节前期上市,约在40年前开始使用穴盘育苗技术。多采用直径为10.5 cm的聚乙烯穴盘,穴盘底部铺塑料薄膜使其与土壤隔开,8月上旬开始进行控氮处理,促进花芽分化,11月下旬开始采摘果实。近年来为应对农民老龄化问题及实现省力化栽培,高架育苗得以普及,采用的穴盘也开始多样化。日本的年均降水量约1 500 mm, 6~7月有1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所以避雨育苗方法也被广泛使用。为了使草莓提早上市,增加收益,需要采用促进花芽分化技术。促进花芽分化的技术主要有3种:①低温。②短日照。③控氮。其中第3项控氮成本低易于操作而被广泛使用。育苗时,6、7月充足施肥,8月初开始只浇水,降低草莓植株的氮含量(一般7月下旬施最后1次液肥,待植株内氮浓度统一后开始控氮)。这样能保证花芽分化时间一致,实现花期统一,采收期统一。
3.2 实现增产的育苗方法培育根颈粗壮的草莓苗是关键,育苗时需要对幼苗进行细致管理。最接近母株的幼苗生长周期长,根颈较粗。在穴盘里的幼苗生长周期长易造成根系老化,定植后缓苗情况不佳,并不能保证增产。育穴盘苗重要的不是管理老化的苗,而是如何把幼苗的根颈培育粗壮。那么具体要对幼苗进行怎样的管理呢?
首先要先了解草莓叶的生长规律,草莓叶片通常以2/5叶序的方式发育。从上面看,叶序在平面内的分布呈五角形。第1片叶发出后,第2片叶从第1片叶的方向以逆时针144°出现。之后的叶片以相同的顺序展开,逆时针转动2周后,第6片叶与第1片叶重合。第1、6片叶的重叠会使第1片叶不能更好的受光,光合作用减少,而且呼吸造成的消耗也会被动增加,要及时去除。因此去除掉老叶是育苗期的重要工作,这也是培育根颈粗壮幼苗的重要管理步骤。草莓苗一般5~8 d长出1片新叶。7~8月母株的匍匐茎幼苗成活后将匍匐茎剪断后,1个月大约会长出8片新叶。在此期间,通过定期去除6片或更多的老叶使根颈粗壮。靠近母株的较大幼苗和前端较小幼苗,通过去除老叶可以消除定植前大小苗问题,并且可以统一花芽分化的时期。
3.3 提早上市的育苗法在日本三重县的自然条件下,花芽在9月25日前后开始自然分化,至12月底开始采收果实。为了提前1个月采收,采用穴盘育苗并进行控氮处理促进花芽分化。实验证明如果花芽分化提前10 d,果实采收期将提前30 d左右。7月底之前给予足够的肥料,8月5日之后只进行浇水,不施肥。控氮前(8月初)幼苗叶柄中的硝态氮浓度约为1 000 mg/kg,通过控氮处理,8月下旬逐渐下降至50 mg/kg 以下(图2)。从8月25日前后开始,草莓进入花芽分化期,9月10~15日花芽分化为生长点。为了更好地控氮,使用穴盘或者营养钵育苗,使幼苗与土壤隔离,而且要把肥效期控制到7月底。在日本一般施用红豆大小的白色颗粒肥料(IBS 1号),肥效期1个月,每个穴盘或者营养钵施3~4粒,硝态氮浓度一般控制在100 mg左右。
花芽分化完成,花芽发育需要及时补充氮肥。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氮肥,则会导致出蕾延迟,花朵变小,采收期延迟,影响产量。为了确认花芽分化,技术推广员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各个农户草莓幼苗的花芽分化状况,并指导准确的定植时间,显微镜确认花芽分化则立即定植。如果草莓在确认花芽分化后因雨水等原因无法及时定植时,也需要给幼苗施液体肥料。反之,若花芽尚未分化就定植,植株吸收氮肥会导致花芽分化延迟。有些品种如果控氮程度过强,反而影响花芽分化,有时会出现只开一茬花,第2茬花芽不分化,即所谓的无芽状态,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就意味着生长停止了。特别是香野和章姫品种,极易出现无芽状态,所以进行控氮处理时,不能完全断氮,必须在中期喷洒2~3次液体氮肥。
图2 花芽分化曲线
草莓从控氮到花芽分化的时间几乎是固定的,预先收集好各个品种花芽分化的基础数据,也可以判断出大致的花芽分化时间。使用特定试纸测定草莓叶柄中的硝态氮浓度来确定花芽分化时间。
除可以采用控氮措施促进花芽分化外,还有一种可以使花芽分化更早,达到提早上市的技术,即利用低温促进花芽分化,于8月将幼苗置于15~20 ℃冷库中约20 d,或白天让幼苗接受充足的光照,仅晚上置于10 ℃的冰箱中。
3.4 统一采收期的育苗方法如果定植后草莓花期一致,就能做到采收期一致。日本现在广泛使用的育苗期控氮处理和管理方法,基本可以实现90%的植株采收期统一。采收期统一也就意味着植株的生长情况也是统一的。这样后续的温度管理、施肥管理、光照管理等就可以一次完成。
能否实现采收统一,后期的成长是否一致完全取决于育苗时的管理。育苗期间定期摘掉老叶,使种苗质量一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控氮促进花芽分化,使花期统一,才能做到采收期统一。而要做到花芽分化时期统一,最重要的是在控氮前使幼苗内部氮浓度尽量统一。进行控氮处理时,草莓植株内硝态氮浓度相差较大的话,使硝态氮浓度降低到50 mg/kg以下所用的时间会存在差异,会导致花芽分化开始时期有差异。叶柄中硝态氮浓度越低,下降速度越快;硝态氮浓度高,控氮时下降速度较缓。因此,必须在7月底喷施叶面肥,均衡各植株体内的硝态氮浓度。施肥前,用试纸测量叶柄中的硝态氮浓度,检查幼苗氮浓度的变化情况,使氮浓度均匀。例如,在所测定的叶柄硝态氮含量最高为500 mg/kg的情况下,全部植株喷施N-P-K(10-5-8)液肥1次500~1 000倍,最高含量在1 000 mg/kg的情况下,喷施2次,以使整体的氮浓度接近最高浓度,以减少整体的氮浓度偏差。
3.5 第2茬花芽分化管理第1茬开花和收获果实是育苗期决定的,而接下来的第2茬花芽分化则由种植后的环境决定。正常情况下,第1茬花芽分化完成,长出3个叶芽后,第2茬花芽开始分化。因此,第1茬花芽分化后出现3片新叶则是正常的,如果出4片或更多叶,就说明第2茬花芽延迟了。
如果10月中旬以后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超过20 ℃,第2茬花芽分化就会延迟。日光温室栽培草莓,温度往往偏高,应尽量让大棚通风,使温度不要超过30 ℃。
4 小结叶柄中硝态氮浓度越低,下降速度越快;硝态氮浓度高,控氮时下降速度较缓。花芽自然分化,草莓从11月也可以开始采收,这虽然是草莓种植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幼苗质量不一致,花芽分化时期不统一,导致采收期不同、产量低。要明确育苗的目标是要使草莓根颈粗壮为首要目标,采取与地面分离的穴盘育苗法,摘掉老叶,在草莓植株体内硝态氮浓度一致时进行控氮处理,在适宜的时期定植,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在日本,草莓在9月25日前后才会自然长出花蕾,12月下旬才可以开始采收果实,无法赶上行情好的11月。因此,通过实施控氮技术将花芽分化提前10 d,果实采收期就可以提前30 d,这样才可以赶上圣诞节好行情(图3)。在济南(与日本三重县比较),8月和9月的平均气温比日本低2 ℃,所以花芽自然分化早。据2021年花芽分化的观测中,即使是不进行控氮处理,9月8日前后香野和章姫也完成花芽分化,这与日本进行控氮处理幼苗的果实采收期是一致的。但是相比之下,苗根颈比较细,花期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穴盘育苗,适当管理去除老叶使根颈粗壮,统一花芽分化,可以实现果实采收期再提早30 d,至10月中旬就可以开始采收。采用这样的育苗方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现早收多收。
图3 氮中断和收获开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