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45)

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5.018

摘" 要:本文介绍了板栗红蜘蛛的主要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及产生为害的时间。重点关注了该害螨的形态及发生周期。另外,本文对板栗红蜘蛛越冬的形态及繁衍情况,防治最佳时机、用药种类、配制方法、使用方法及时机和部分天敌作了介绍。

关键词:板栗;红蜘蛛;发育形态;发生规律;预测预报;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5-0079-02

收稿日期:2024-04-01

作者简介:王东(1972-),男,山东泰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E-mail:15853805668@163.com

板栗是中国的本土树种,南北均有分布,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泰山板栗是中国板栗中的特色品系和知名特色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板栗红蜘蛛的为害亦时有发生,特别是夏季炎热干燥时,板栗红蜘蛛便会大面积发生,为害严重时,使板栗大幅减产,树势减弱。因此板栗红蜘蛛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板栗红蜘蛛(Oligonychussp.),又名栗小爪螨、板栗旁叶螨。其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尤以板栗、麻栎栽培区发生比较严重。在山东省泰安市板栗集中栽培区亦普遍发生。

1" 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

1.1" 形态特征

板栗红蜘蛛全部发育过程为: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成螨五种形态。

卵。有越冬卵和夏卵两种,顶端都有一条细丝。夏卵黄白色,比较小,直径约146 μm左右;产生初期时为白色半透明,渐变为水绿色,孵化前变为淡黄色。冬卵亦即滞育卵,暗红色,卵顶向四周有放射状纹,中央有一白色丝毛,较夏卵要大,直径约158 μm左右,略扁平,细丝着生处略凹陷。

幼螨。有足3对,冬卵初孵时幼螨红色,夏卵初孵时幼螨乳白色,孵化初期体型近圆形,在吸食叶片液汁后逐渐变为绿褐色。

若螨。体色呈浅绿色至暗褐色,体型为椭圆形,有4对足,形似成螨。其有两种若螨之分,第1若螨较第2若螨体型较大,体色较深。

成螨。有雌雄之分。雌成螨。体长约390 μm,宽约260 μm,呈椭圆形,体色红褐色并有褐绿色的斑点。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夏卵的成螨,体长约360~460 μm,宽约300~330 μm,体型成椭圆形,体色为暗褐色,足4对。另一种是产滞育卵的雌成螨,休略大,深红色,活动性较强,多在1至4年生枝条上产越冬卵。雄成螨。体色呈淡褐色,长约280 μm,宽约180 μm,腹部近三角形。前后足显着长于第2、3足。

1.2" 生活习性

板栗红蜘蛛1年发生7~13代,以滞育卵在1至4年生枝条上的芽及枝干粗皮缝处、分杈处越冬。越冬卵在第2年4月中上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螨在叶正面为害。卵集中产在叶脉两侧,卵期7~9 d,干旱、高温期繁殖较快,易于大量发生,为害严重期在7月份左右。产滞育卵的盛期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

1.3" 为害特点

板栗红蜘蛛可为害多种树木。主要为害板栗、麻栎、槲树等壳斗科的植物。其主要为害泰山板栗的叶片部分,为害时,先在叶片主脉的两侧吸食汁液,而后向叶片其它的部位扩散,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群落,使被害的叶片轻者呈现灰白色斑点,重者则全叶变成褐色,甚至焦枯。在叶片中的叶绿素遭到严重破坏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大幅下降,严重时使叶片早期脱落,致使板栗树体营养缺失,造成树势衰弱,板栗果实瘦小,抗病虫能力大幅减弱,使当年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板栗品质,导致花芽质量下降,甚至难以形成有效花芽,造成来年的大幅减产。

2" 发生规律

板栗红蜘蛛1年发生7~13代。以滞育卵在1至4年生枝条上越冬。第2年4月中上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螨孵化后爬至新叶上吸汁为害。林间种群消长,因地区、年份天气不同而异。一般6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该螨越冬卵的产出,受到光照、天气温度、湿度、降雨及食物多寡等多种因子的影响。产滞育卵的盛期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但在发生密度高时,6月中旬即开始产出滞育卵。其全年发生危害的盛期为5月上旬至7月中旬,约70 d,其特点是各代重叠,形态混杂。但其螨对雨水的抵制能力很弱,雨量较大时可被雨水冲落而死亡。因此在夏季多雨时,板栗红蜘蛛的危害较小。如5、6月高温干旱又无雨,板栗红蜘蛛危害会加重。

板栗红蜘蛛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增高而缩短。在平均气温20℃左右时,完成1代需20 d左右;7~8月高温季节完成1代需10~13 d。雌成螨交尾后约1 d后开始产卵,第6~8 d达产卵高峰。为孵化后便于取食,夏卵多产在叶片正面的叶脉两侧,每头雌螨日产卵量平均2.93粒,平均产卵历期14.7 d;单雌产卵量大多为40~50粒;雌成螨寿命一般为15~16 d;雄螨寿命多为5~7 d。该螨也可进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以前者为主,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

3" 预测预报

每年4月10日前,在板栗园里,选好大小适中的标准树3株,每株选择2~3个卵枝,并仔细观察挑除越冬卵中的卵壳、死卵及杂物,用红色记号笔标记枝条上的越冬卵,标记总卵数应不少于500粒。4月中旬开始,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察1次,标记卵的孵化状况,直至全部越冬卵孵化结束为止。当累计越冬卵的孵化达50%以上时,即发出预警,做好化学防治的准备;累计孵化率达70%~80%时,立即进行树体喷药防治,此时的防治效果最佳。

4" 防治方法

为有效控制板栗红蜘蛛的发生与危害,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需采取综合的防治方法。

杜绝板栗红蜘蛛的来源。 在对板栗树进行修剪时,仔细检查枝条,对带有板栗红蜘蛛越冬卵的枝条全部修剪掉,并集中焚烧,彻底消除越冬卵;在春季进行嫁接时,仔细检查接穗,对带有虫卵的接穗严格剔除;栽植板栗苗木时严格剔除带有虫卵的苗木或将带有越冬卵的苗木上的卵粒彻底刮除后再栽植。

农业防治。 在建板栗园时,应选育抗性强品种进行栽植。并加强板栗园的日常田间管理,及时浇水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培植壮苗壮树,促使板栗枝叶茂盛,增强树势,使其茁壮成长,提高抗性。

生物防治。 板栗红蜘蛛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瓢虫科,以螨类、蚜虫、蚧虫、粉虱等害虫为食;小花蝽。其主要捕食螨类、蚜虫等害虫,小花蝽各龄期对螨类都有捕食,随着龄期增长捕食量也随着增加1龄期最少,5龄期最多;中华草蛉。主要捕食红蜘蛛、介壳虫、粉虱和多种昆虫的卵;六点蓟马。主要捕食螨类等害虫;拟长毛钝绥螨。可捕食各种叶螨,其对叶螨的捕食以若螨期对叶螨的捕食最少,仅占捕食总量的2.22%左右,雌螨交配后在产卵前期和产卵期捕食叶螨最多约88.66%左右;普通肉食螨。是一种捕食螨,它以其他螨类的卵及幼虫为食,故对板栗红蜘蛛有防治作用。在化学防治板栗红蜘蛛时,应尽量使用生物制剂及危害其天敌较小的制剂,加大对板栗红蜘蛛天敌的保护,从而利用其天敌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在发生严重的园地,为降低早期螨口密度,必须防治越冬卵。首先在板栗萌芽前3月中下旬用石硫合剂、机油乳剂在树上树下均匀喷洒干枝,或用20%螨死净1 000~1 500倍液喷干枝,可杀死越冬卵60%左右,可有效降低早期越冬卵的孵化率[3]。其次根据预测预报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达65%~85%时,在树干基部刮除宽17~22 cm老皮涂以40%氧化乐果5倍液,用塑料薄膜包扎好,药后15 d左右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最后在第1代成螨盛期即5月上中旬进行树体喷药,可选用20%哒螨灵2 000~2 500倍液、尼索朗1 000~1 500倍液、功夫乳剂1 500~2 500倍液、克螨特1 500~2 500倍液、灭扫利1 000~1 500倍液等,均可有效地控制板栗红蜘蛛的危害。

标签:  板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