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业集群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浙江衢州为例,深入剖析其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的优劣势。研究表明,衢州市在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集群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质量管理、完善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衢州引擎;新能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TL12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1(a)--04
1 引言
202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见,产业集群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其提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衢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形成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目前,衢州市已经形成了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为主导的六大标志性产业集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最新的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中,市委层面更是提出了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解决意见,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衢州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此加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激发更强大的能量和发展后劲,打造新质生产力衢州引擎。
2 产业集群特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契合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地区内,相同或相关联的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产体系。因此,产业集群的诸多特征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性。
2.1 地理集中性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扩散,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硅谷作为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聚集了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众多知名科技企业以及斯坦福大学等顶尖研究机构。这种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企业间频繁的面对面交流成为可能,促进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思想的传播。例如,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突破,不仅得益于其自身研发团队的创新,还受益于硅谷内其他企业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的进步。
2.2 产业关联性
集群中各企业之间通常存在较强的业务关联性和供应链关系,有助于企业间的技术和信息共享,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德国的汽车制造业集群以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为核心,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再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集群内部企业通过紧密的供应链关系,实现了高效的信息和技术共享。比如,博世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在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技术方面的创新,迅速被各大汽车制造商采用,提升了整个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2.3 资源共享性
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市场渠道等资源,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新质生产力追求的目标之一。班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的硅谷”,吸引了大量IT企业和软件开发公司。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当地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库、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及先进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这种资源共享模式降低了初创企业的运营成本,加速了产品上市时间,如Infosys和Wipro等公司便是借助这一优势快速成长为国际知名的IT服务提供商。
2.4 规模经济性
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广东省拥有庞大的家电制造业集群,其中包括美的、格力、TCL等大型家电企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例如,美的集团通过优化生产线和采购策略,实现了空调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
3 发展产业集群驱动地区新质生产力增长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通过地理上的集中和行业内的紧密联系,有效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增长。一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常会面临相似的技术挑战和市场需求,促使它们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不仅能够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风险和成本,还有助于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MAXHUB通过部署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助力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1]。二是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产业集群集聚了众多工程师、科学家和管理者等专业人才,他们为企业带来宝贵经验和专业技能,帮助企业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集群也会吸引更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投资于人才培养项目,构建一个良性的人才生态系统。例如,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的2023中国(保定)数据服务产业创新大会成功召开,展示了数据要素在产业集群中的价值,释放了数据要素价值,是产业集群数字化升级的关键锚点[2]。三是促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产业集群通常会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如税收减免、补助和贷款担保,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使其能将更多资源用于新质生产力开发。同时,集群的成功还吸引私人资本,加速新质生产力的进步。例如,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强调,要把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这涉及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3]。四是应对全球竞争和市场变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全球竞争和市场变化。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企业可以更快地获取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消费者需求,从而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此外,集群内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联合营销和品牌推广,提高整个行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例如,深圳市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4]。
4 衢州市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劣势
4.1 优势分析
衢州正在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可以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助力衢州经济的腾飞。
(1)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省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三大板块。其新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相对完善,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新材料技术的更新换代。同时,该产业集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向环保、低碳方向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2)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聚焦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三大板块,先后引进了吉利“三电”、鹏辉储能电池等重量级项目。这个产业集群的新质特征在于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生产锂电产品的四大关键部件,以及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同时,集群内部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为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3)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半导体硅晶片为主导,重点发展大硅片、湿电子化学品和电子特气等领域,已有规上集成电路企业39家[5],并在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个产业集群的新质特征在于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和产业链条完整,拥有从硅单晶、研磨片、抛光片、外延片到芯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潜力巨大。
(4)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原有装备制造产业为基础,不断完善和丰富产业链,重点发展空气动力机械产业、输配电产业和轴承产业等,拥有全球最大的气动凿岩机等制造企业。这个产业集群的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引进院士团队、建设产业研究院等方式,不断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5)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绿色食品三大板块,集聚了明旺乳业、东鹏特饮、马迭尔等一批著名企业。该产业集群的新质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产量的增加,更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6)特种纸产业集群:以生产特种纸为主导,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卷烟辅料、食品、高档纸基材料等。2023年特种纸产量占全国特种纸行业的30%,实现工业总产值275.2亿元[6]。该产业集群的新质特征在于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衢州分院、龙游特种纸产业和衢江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等科创平台,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覆盖广泛。
4.2 劣势分析
尽管衢州市拥有六大标志性产业,但在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仍面临着多重挑战。第一,产业集群规模和集中度不足。特色制造行业内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集中度低,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偏低,缺乏产业关联协同,导致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基础不够稳固。例如,衢州智造新城虽然在2023年实现了规上工业总产值1600.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9%,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从中受益,许多小型企业仍然面临规模扩张和市场竞争力的挑战[7]。第二,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亟待加强。大部分特色制造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产品主要以仿制为主,质量管理和控制有待提升。例如,衢州市的氟硅新材料产业虽然在产品价格骤降的大背景下,产值仍达到371.22亿元,营收达到390.54亿元,但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许多企业在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8];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投入,使得衢州市的特色制造业难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也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例如,衢州市的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提升空间较大,质量管理、控制有待加强。第三,区域内产品同质化和恶性竞争问题突出。政策和制度性因素限制了企业间公平竞争,导致企业之间存在“窝里斗”和“内耗”现象。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使得企业之间缺乏共同发展的动力,同质化和恶性竞争现象频发,不利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例如,衢州市的电子化学品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恶性竞争,产业整体利润率下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9]。第四,衢州市的块状经济支撑体系存在不足。行业自律性较差,规范不足,公共服务平台缺乏,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框架不够清晰,扶持措施不够到位。在此情况下,缺乏有效的产业规范和支持体系,使得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例如,衢州市的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缺乏有效的产业规范和支持体系,导致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除上述问题外,衢州市还面临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挑战,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缺口,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和技术升级。同时,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导致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第五,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限制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影响整个地区经济的长期繁荣。例如,衢州市的新材料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导致产业发展缓慢,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
5 发展产业集群打造新质生产力衢州引擎
通过以上优劣势分析,衢州的现有产业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劣势相对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衢州还需要通过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打造产业集群创新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集群。首先,应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和特种纸等六大主导产业,深入剖析了这六大产业的内在联系与外部环境,遵循“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绘制产业链条的脉络图谱,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等。确保产业链的全局把控和精准定位,为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其次,为了加速主导产业集群的成长,衢州市应实施了一揽子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资金的倾斜投入、税收优惠、创新平台的搭建以及高端人才的吸引与培养等政策。通过这些举措,为主导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体系,激发产业的内生增长和创新活力。再次,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将其培育成为产业链中的“链主”。借助龙头企业在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推动产业链升级和集群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衢州市的主导产业集群可以快速集聚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升了整个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后,还应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不仅包括项目落地的便捷通道,还包括市场开拓的咨询支持、技术创新的合作平台以及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通过将服务做到细致入微,便可吸引更多优质资源的流入,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首先,通过建立健全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打破传统行业壁垒,促进不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技术交流,从而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机制协同,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更加精准地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次,针对衢州市确立的六大标志性产业链,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有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还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在此合作框架下,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得以攻关,产业基础得到再造和提升,从而为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再次,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通过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加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衢州市还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市场开拓等方面,旨在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实现相互支持与合作共赢。如此,衢州市的产业集群将会成长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打造产业集群创新平台。首先,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重点为契机,激励各个行政区块竞相争创成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的核心区或协同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激发各区域的竞争活力,促进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高效利用,形成区域间的互补与协同效应。其次,应推动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的企业和新增投资项目向智造新城及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集聚。集聚效应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加快建设高端电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资本投入,加速产业升级和转型。再次,衢州市应致力于构建“四个一”的创新支撑体系,即一个创新中心、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一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这一体系的建设将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创新资源,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从而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最后,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如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ISO等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聚区等措施,引导产业集群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具体而言,首先,衢州市正致力于打造一个以高新技术园区为中心,辅以五个特色化工园区为骨架的空间布局,不仅强化产业链的内部联系,而且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此空间布局下,衢州市应聚焦氟硅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这四大关键产业链条。其次,通过持续推进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努力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再次,鼓励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产品同质化,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最后,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资金、市场等信息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制定明确的产业规范,引导企业遵循统一的标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首先, 坚持以产业靶向“引才”,依据主导产业的脉动,识别并吸引那些拥有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行业经验的优秀人才。产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到来,将为产业集群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增长点和技术革新。其次,留住人才同样至关重要。衢州市应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和工作补助,吸引外地高端人才来衢州工作和生活,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每一位人才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城市的关怀,不仅仅是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更是对他们未来贡献的一种投资。再次,推动产才融合,是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衢州市应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搭建起知识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学术研究的火花在实际生产中绽放光彩。通过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培养本地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AI+小数据”, MAXHUB新方案助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EB/OL].界面新闻.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220900.html
赛智时代赵刚: 数据要素投入生产的机理与产业集群建设[EB/OL].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662871691_121124757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 把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EB/OL].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781457096_121106884/
产业资讯深圳2.0版“20+8”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EB/OL].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765855874_121207965/
腾讯网.集链通衢 “芯动能”成就未来[EB/OL].https://new.qq.com/rain/a/20231117A025S500
衢州有礼.衢州举办首届造纸业职业技能竞赛, 以赛育才助推产业蓬勃发展[EB/OL].http://qz.china.com.cn/2023-09/22/content_42533726.html
衢州制造新城管理委员会[EB/OL].http://zzxc.qz.gov.cn/col/col1693425/
衢州: 全域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支撑引领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EB/OL].新浪新闻,https://news.sina.com.cn/c/2020-10-14/doc-iiznezxr5863005.shtml
26县 聚焦产业链!衢州智造新城缘何成为“优秀生”.砥砺奋进的浙江开发区[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TYxNjY3MQ==&mid=2247550398&idx=2&sn=bd00ccb1a5deda8583727555d8993398&chksm=fa80884ecdf70158494c5de45706fa51efdd1eb238a0f8abcad3c1544197318a85d9f1c1a472&scene=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