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9 阅读(390)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物流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物流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溢出效应 示范园区 绿色低碳发展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24.09.016

〔中图分类号〕F259; F1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加快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物流产业产值在2023年总额达到35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占GDP的14.4%, 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目前, 我国依然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 但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提升, 物流产业的发展开始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转型升级, 物流产业布局开始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靠拢。根据研究调查发现, 我国31 个省(区、市)物流产业发展已逐步趋于集聚状态, 且整体表现出东部比西部的集聚效应更明显的态势, 且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 这种趋势更加明显[1] 。基于以上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如何提升物流效率和物流产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相关研究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

李忠艳[2] 以碳中和为背景, 开展了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在碳中和背景下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并通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回归分析, 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扩大经济规模,有利于优化物流产业结构, 进而促进物流效率提升。石学刚等[3] 为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 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 并得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说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程度越高, 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越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常琳[4] 为实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提升物流效率为基础途径, 采用回归分析法对该区域的物流效率及其产业集聚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物流产业集聚可通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和改善物流空间来提升物流效率, 进而促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张世免等[5]以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 并以其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有利引 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推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 加快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表明, 我国物流产业产值在2023年总额达到35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2%,占GDP的14.4%,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目前, 我国依然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 但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提升, 物流产业的发展开始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转型升级, 物流产业布局开始向产业集群化发展方向靠拢。根据研究调查发现, 我国31个省(区、市)物流产业发展已逐步趋于集聚状态, 且整体表现出东部比西部的集聚效应更明显的态势, 且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 这种趋势更加明显[1] 。基于以上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如何提升物流效率和物流产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相关研究学者开展了深入研究。

李忠艳[2] 以碳中和为背景, 开展了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在碳中和背景下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并通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回归分析, 认为在碳中和背景下,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扩大经济规模,有利于优化物流产业结构, 进而促进物流效率提升。石学刚等[3] 为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 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 并得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说明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程度越高, 全要素生产率越高, 越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常琳[4] 为实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提升物流效率为基础途径, 采用回归分析法对该区域的物流效率及其产业集聚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物流产业集聚可通过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和改善物流空间来提升物流效率, 进而促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张世免等[5] 以我国30个省(区、市)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 并以其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建设技术高地, 进而提升物流效率。杨博和王征兵[6] 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和绿色物流效率之间的关系, 认为物流产业集聚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 进而推动绿色物流效率提升。

分析以上学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在提升物流效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物流产业集聚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 为物流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物流产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选取变量因素, 构建回归计量模型,探讨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

1研究假设与变量指标

1.1研究假设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了物流网络和先进的现代化技术, 实现了物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对提升物流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 。以物流园区为例, 物流园区通过对物流产业链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科技信息, 使得物流园区内科技技术和信息互动性加强并提高了竞争优势, 加速了园区内物流产业发展, 进而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8] 。基于此, 本文提出:

假设1: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物流产业集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对本地区域和邻近区域物流发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流效率提升。但由于本地区域和邻近区域存在空间异质性。相较于对邻近区域物流效率提升, 对本地区域物流效率提升的促进效果更明显[9] 。陆靖[10]通过分析10个国家级城市群物流产业, 认为物流产业集群程度每提升1%,其对应的物流效率提高0.28%。因此, 本文认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溢出效应, 有利于提升本地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物流效率, 故提出:

假设2: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本地区域物流效率提升。

假设3: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邻近区域物流效率提升。

1.2变量指标

(1) 因变量。物流效率(L)。物流效率可通过运输效率、配送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指标值, 来确定物流效率具体数值[10,11] 。

(2) 自变量。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Q)。区位熵方法是衡量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主要测度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12,13] 。因此, 本文基于区位熵方法测算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如式(1) 所示:

式中: Qit为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qit为t 地区i 物流产业产值; Qi 为全国物流产业产值; Q 为全国生产总值; qt 为t 地区生产总值。

(3) 控制变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I)、资本投入水平(C)、经济水平(E)、对外开放水平(O)、产业规模(S)。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和物流运输的基础, 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和物流效率发挥了关键作用, 故选取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并选用物流基础设施覆盖率进行评估。资本投入水平与经济水平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和物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 资本投入水平越高、经济水平越高,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物流效率越高, 因此选用资本投入水平和经济水平作为控制变量, 并选用资金投入总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进行评估。对外开放水平与物流产业相互促进, 故选用该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并通过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比值进行评估。物流产业规模是影响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故选用该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并通过物流产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进行评估[14,15] 。

选取的各变量名称及相关说明如表1所示。

2实证分析

2.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对象, 通过选取该区域2014~2023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4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所有数据来自上述4 个省(市)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2.2计量模型构建

结合研究假设和变量指标, 充分考虑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与物流效率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依赖性,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式(2) 计量模型, 开展回归分析[16,17] 。

2实证分析

2.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研究对象, 通过选取该区域2014~2023年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4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所有数据来自上述4 个省(市)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2.2计量模型构建

结合研究假设和变量指标, 充分考虑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与物流效率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依赖性,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式(2) 计量模型, 开展回归分析[16,17] 。

2.3结果与分析

2.3.1变量统计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根据选取的变量, 利用Stata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见表2。观察表2 中的结果可知, 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差距明显, 均值除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两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较高外, 其余变量的均值均较小, 表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和物流效率存在显着差异。

(2) 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3 为采用Stata软件对所有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的结果。结果中, 当方差膨胀系数小于10时, 表明通过了检验[18,19] 。由表3 数据分析得到, 选取的所有变量均通过了检验, 其对应的方差膨胀系数均小于10,可用于后续回归分析。

(3) 相关性检验

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选取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 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变量之间均表现出显着的相关性, 且在不同显着性水平上表现为正向相关, 初步证明了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

2.3. 2计量模型检验

为分析采用的计量模型是否准确有效, 采用LM 检验、Wald检验、LR检验分析计量模型, 结果见表5。由LM 结果可知, P值均为0,表明计量模型拒绝原假设, 因此可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作为计量模型[20];Wald 检验和LR检验结果可知,其P 值均小于0.05,表明空间杜宾模型拒绝退化成其他模型, 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作为计量模型具有正确性。

采用Hausman检验确定计量模型是否选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 基于Hausman 检验进行确定, 得到表6。结果显示计量模型P 值小于0.05,表明计量模型通过了检验, 应选用固定效应进行分析。本文根据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具有影响, 故选用时间固定效应、个体固定效应、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开展回归分析。

2.3.3回归分析

(1) 直接效应分析

采用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观察表7数据发现,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在1%水平上显着促进物流效率;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在不同显着性下促进物流效率;资本投入在时间固定效应和时间-个体固定效应下,对物流效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物流效率基本不具影响。分析其原因是,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物流产业规模较大, 有利于优化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结构, 进而对提升物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资本投入基本饱和, 过多的资本投入反而会降低物流产业效益, 进而抑制物流效率提升。由此可证明假设1成立。

(2) 溢出效应分析

基于偏微分法对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8。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本地区域物流效率和邻近区域效率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且都通过了1%显着性检验;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邻近区域物流效率在10%显着性水平下具有促进作用; 经济水平对本地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物流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 且在不同显着性水平下显着; 物流产业规模对本地区域的物流效率在1%显着性水平下具有促进作用; 资本投入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本地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物流效率不具显着影响。由此可证明假设2和假设3成立。

2.3. 4稳健性分析

(1) 自变量替换

采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集中度替换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并基于计量模型开展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9。对比表9 与表7 数据, 所有变量符号和数值差距较小。综合来看, 上述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在1%水平上促进物流效率; 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在不同水平上促进物流效率; 资本投入在时间固定效应和时间-个体固定效应下, 对物流效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物流效率基本不具影响。

(2) 空间权重矩阵替换

将空间权重矩阵替换为经济距离权重矩阵,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表10。对比表10和表7,所有变量符号和数值差距较小, 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在1%水平上促进物流效率; 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在不同水平上促进物流效率; 资本投入在时间固定效应和时间-个体固定效应下, 对物流效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物流效率基本不具影响, 进一步证明了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3结论与对策

综上,通过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2014~2023年物流产业面板数据分析, 实证探讨了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效率的影响, 并得出以下结论: (1)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促进物流效率提升, 且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中, 经济水平和物流产业规模对物流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资本投入对物流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 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物流效率不具有显着影响; (2)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本地区域物流效率提升; (3)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邻近区域物流效率提升。

基于以上实证结论, 为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1) 建设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园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物流园区, 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具体而言, 可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和提高物流产业运营水平等方面实现。如合理规划和布局物流设备和基础设施, 以提高物流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降低物流成本; 强化物流服务规划管理, 建立物流服务质量分析体系, 督促整改存在物流服务质量的相关问题; 完善空、路、铁等基础物流市场, 健全物流市场规则, 提高物流产业运行水平等。

(2) 丰富消费业态形式, 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实证结果表明, 经济水平有利于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具体而言, 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通过丰富消费业态形式、激发商超零售企业活力等措施实现。如鼓励文旅、商旅融合发展, 建设创新的消费业态; 积极促进消费活动的开展, 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 对满足要求的商超、零售企业给予政策降低。

(3) 扩大物流产业规模, 完善物流产业系统。物流产业规模越大, 物流效率越高。具体而言,可通过打造跨境物流产业, 提高物流运输的便利化实现。如加强跨境城市物流配送点的建设, 新建或改造升级物流产业集群中心、布局建设冷链物流基地等。同时, 可通过建设物流配送服务平台, 编制物流配送试点方案实现。

(4) 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物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发现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创新, 促进物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对提升物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 可通过应用清洁能源, 加快物流运输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车辆实现; 另外, 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物流产业设备能效管理, 构建物流产业内部运力平台, 可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快拥有相应先进技术和绿色技术的物流产业集聚, 也能提高物流效率。

标签:  物流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