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逐步迎来5G时代,大众开始关注5G能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革新改变,正在经历与新兴高端技术全力磨合的出版业同样陷入关于出版模式的思索,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属性的5G将如何重新构造出版模式?出版业和出版人应如何抓住这一先进技术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5G时代又将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新兴阅读体验?运用前沿技术提升内容品质,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出版领域向新阶段迈进,这将成为5G时代出版人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5G技术;出版3.0;阅读市场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拥有悠久历史的出版业面临着划时代的改革局面。出版业千年征程经历了风雨漂泊、兴衰成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技术从来都不会成为遏制出版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阻力,相反,以先进科技为发展根基,出版业转型升级才得以加速推进。5G、VR、AR、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必将带动出版业开启新的黄金时代。
一、出版模式的三个阶段
5G是未来社会信息体系构建的主干技术依托。自5G时代起,主流出版集团对出版内容的题材、结构、发行渠道、变现模式等进行了重大革新。内容的传播领域和触及范围将产生巨量级扩容,出版内容与受众的关联程度也将更加紧密,出版业将进入“内容物联网+用户渠道网”建设阶段,出版内容的分支也将扩散至信息流通领域各大渠道。
(一)出版1.0:线上线下融合推进
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已逐步成为潮流,读者进行图书消费的渠道逐步从实体书店、社区书店、个体书店转移到图书经销网站、手机客户端、小程序等。相应的,很多人的阅读方式也顺势从传统纸质书过渡为数字阅读。除了受众以外,出版市场也发生了巨大革新。图书电商开始出现并成为图书销售的主流端口,营销方针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化转变,定制图书产生,图书销售“长尾效应”凸显,这是互联网时代出版发行领域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出版2.0:IP价值顺势而上,作家经济成为主流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上升,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产品种类开始向精神文娱方向偏移,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版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版产品IP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以IP价值为运作核心,图书与电视剧、网络大电影等多渠道衍生品优势互补、融合推进,缔造出以作家经济为核心经营特点的新兴出版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在进行出版内容生产的同时形成一体化IP产业链,获取丰厚的产品附加值。
(三)出版3.0:全网营销完善变现体系,实时进行内容生产
在出版3.0模式中,传播商品不再以纸质媒体或电子书作为单一变现手段,而是针对短视频、电子书、精品纸质书等所有线上线下产品综合盈利分析,利用多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构成全网运营机制,促成连锁实体店、社群电商的良性竞争与融合发展。[1]此外,5G的推进将促成出版内容生产的直播化、在线化、实时化,人们的阅读状态也告别翻书,迈向手机刷屏。5G环境下出版3.0模式的运作理念是以内容和用户为营销两翼,同步传播、多维共享,加速推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
二、5G环境下出版3.0的主要特征
谈及5G技术浪潮对出版业的积极影响,最重要的莫过于内容、用户两大方面,而这两大方面又涉及数字出版赢利模式、内容生产方式、信息传播速度、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应用等诸多元素。
(一)打破数字出版赢利模式混乱困境
5G让更多富媒体内容成为出版生产主流,同时大幅降低内容生产门槛,涌现出更多优质的自媒体产出内容。5G环境下,互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客户端、阅读类APP和小程序等阅读终端的收益计算模式将得到改变,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成为标配。出版发行机构可以基于这些新兴变现技术,从提供专业内容向提供精准服务转变,从读者视角出发,培育和挖掘文化产品的创新增长点和多维利润点,从而打破数字出版赢利模式混乱困局。具体到实施过程中,5G将从出版选题策划、内容编辑重构、产品渠道重塑等方面,给出版业带来巨大变革。在此形势下,多媒体内容呈现方式将激发多样化阅读消费需求。
(二)内容井喷,知识信息传播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无论技术如何更迭,“内容为王”依旧是出版业发展的基石,5G将给出版发行领域内容容量、内容渠道、内容服务、内容消费带来深度变革。当然,手握一手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业在5G时代也并不一定夺得更多读者市场,内容为王的前提是拥有高水准的知识信息传播能力,能将优质内容与新兴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对读者阅读属性的精准分析,以最符合用户阅读需求的方式,达到精准信息投送。
此外,5G技术还可以扩大出版内容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领域,使国内图书的影响力以更快的速度扩散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受众的阅读方式和精神产品消费模式。对此,我们大胆设想:未来社会,出现在图书馆、商圈、社区、家庭中的阅读产品,远远不止纸质读物、智能手机、平板、kindle等,架构于家具等房中小物件上的各种便携式阅读端口,都会演变为满足受众阅读需求的平台。
(三)融合发展向纵深挺进,人工智能得到充分利用
5G将人们对移动宽带的体验推向了全新高度,带动新旧媒体充分融合、向纵深挺进。在5G环境中,数字化知识投送和巨量级信息存储成为可能,出版产品推广的方式将趋向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借力5G技术和人工智能,出版书籍的线下流通逐步趋向无纸化,人工智能过滤文本的精确度逐步超过人工把关,借助前沿算法手段,微型机器人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书稿的素材整理和简写。[2]
面对全领域数字化发展趋势,出版人特别是国内大型出版集团开始着眼于未来阅读市场、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出版业整体将业务运作重心向强化融合出版靠近。5G将加持新形势下出版单位自身独特优势,给未来出版业转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生长环境。
(四)VR、AR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数字阅读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结合自身运营特色,在VR、AR技术应用上进行了一些有力探索。目前出版发行领域对VR、AR技术的应用总体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增强现实内容的呈现有待细化,对新型传播氛围的营造有待挖掘,对受众体验的提升有待研究,对高新技术的融合有待推进。5G技术下,阅读信息以更高的速率进行传播,也为VR、AR技术在数字阅读的应用上带来更广阔的运行空间。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出版业将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高质量的传输速度,实现对数字阅读资源的实时加载和体验式再现,完成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媒介融合。
此外,在数字阅读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线直播课、知识付费、有声图书等新型融合出版产品的生产与拓展将积极融入媒介融合、产业升级的浪潮,在新兴图书产品的制作与推广中更高频次地采用人工智能、VR、AR等前沿科技,并结合5G背景下逐步拓展升级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有预见性地挖掘阅读产品的卖点和赢利点。当VR、AR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数字阅读中,图书产品的开发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逐渐趋向同步策划、双轨统筹、整合实施,催生出更多优质的全媒体阅读产品。在这样的技术氛围中,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发生化学效应,形成你中有我、水乳交融的深度融合。
三、5G赋能下出版3.0的发展策略
5G时代的出版3.0模式主要以图书电商为信息流通渠道,以前沿科技为技术支撑,以大数据算法为传播效果保障,构建为“出版+数字+智能”的整合化一体式信息流通矩阵。着眼阅读市场发展,在5G逐步进入全面商用的技术环境下,以兼容并包、多线并举的融媒体多渠道为特征,丰富出版内容,创新出版产品,延伸出版业态,通过内容和用户价值的双重提升,实现出版方与万千信息享受者之间的紧密关联,并在这个基础上,搭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出版服务平台。
(一)以建设信息传播矩阵为先导,全力打造“数字+出版”IP运营体系
首先,在信息传播矩阵建设中,要着力经营好两部分核心内容:其一,基于受众阅读习惯创新出版内容传播方式,力求达到受众体验感和IP影响力的双重收获;其二,要完善传播内容,构建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图书宣传体系,在对图书内容整合营销的基础上形成数字化IP内容的线上线下双轨流通。
其次,以“出版+数字”为业务主线,做大做强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双轮营销体系,优化对出版产品附加值的衍生,强化IP运营体制规划,在5G技术环境下逐步开发多形式、多业态的阅读内容呈现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广、更好的精神食粮,构成出版发行产业运行的稳定前提,精准确定大数据选题,以建设新媒体矩阵为先导,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
(二)以线上线下联动推进为依托,为出版业务开拓奠定稳定受众群和基本底盘
要想在出版3.0模式下获得稳定持久的受众群和产品收益,就要不断扩大线上线下纵深经营体系规模,使出版规模与效益得到同步提升,进一步加强和升级业务底盘;要以读者阅读体验为核心参考元素,建立内容储量充足、信息属性先进的供应链体系,形成线上线下巨量连锁经营的强大出版资源支撑。
对此,一方面,在对阅读产品的深度挖掘和开拓中,努力从文本创作源头上下足功夫,使其朝着精细化、高标准化、衍生化方向挺进,另一方面,聚焦头部资源输出,密切与新媒体平台上的超人气作家保持联系与长期合作,提升阅读产品的原创水准、学术内涵,奠定新时代出版业务的基本底盘。[3]此外,要做好做精市场分析,牢牢把握费者需求,努力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阅读产品,同时要强化图书电商营销逻辑,为出版业务扩大用户池,用高品质的阅读服务体验构成出版社与用户间的强关联。
(三)有效强化电商基础逻辑,做好数据挖掘和用户精准画像
首先,出版方要利用好5G带来的机遇,充分透析并挖掘读者的阅读行为和消费需求,细化用户管理,强化用户精准画像体系建设,不断填充用户需求,从而形成图书内容产出与消费间的良性互动。要从公共出版向自有版权开发,从传统纸质书向音视频内容转型,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更深程度扩大图书产品宣传推广的二次市场效应和本土阅读商品的多维度传播、多层次曝光。
其次,在以受众为主的阅读服务产业链上,要继续挖掘和整合微信、微博、超链接等新媒体技术的端口优势,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同时,要树立整体运营思维,深度贯连图书与影视剧、动漫、微电影这些衍生品的用户生态池,做精做优受众阅读行为和阅读心理分析,建构起智能完善的用户服务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优化受众体验,力争做到人性化按需定制和提供产品,增强受众对阅读产品的兴趣度和满意感,使通过社群裂变、数据算法引流到线上的用户能够很快沉淀到线下,通过读者购买的阅读服务和信息内容生成更大商业价值。
(四)构建完善的知识服务平台,建立小中型用户管理体系
若想构建完善的知识服务平台,首先要变革传统意义以编辑为主导的出版内容制作规则,从受众体验感角度出发,做好图书的立体化销售,针对图书电商销售数据做好用户分析,定制适合各生产平台、各销售渠道、各知识变现方式的内容聚合体系,深度把控内容版权,建立中小型用户管理体系,为用户个性化订制传播更多优质原创的本土图书产品。要加强对传统文本、影视剧、电台产品等多渠道传播信息的资源整合,达成IP影响力、用户生态池、信息流量的共生共荣,将出版商、网络大V、流量作家和当代用户进行基于出版3.0模式下的有机统一整合。
其次,要根据潜在用户阅读行为、消费属性、传播习惯,为用户建立标签,以求读者享受轻松学、及时获、实时看的阅读体验,满足用户高标准碎片化的阅读需求。要在提供精准完善的知识服务的同时,全力挖掘有潜力有流量有前景的新时代作者,鼓励读者成为原创方进行内容产出和交易,从而集中生成更加完善多元、满足受众个性需求的内容数据库,通过专业编辑和推广进行IP价值的二次升级,实现服务平台流量和用户内容生产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当下,新兴媒体跨越发展与传统媒体广告营收断崖式下跌同步进行,面对这样的窘境,传统出版业如果“闭门造车”,不思求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5G极有可能就是把出版业多年来储藏的品牌流量和受众资源进行二度挥发出来的未来发动机。内容与读者是出版业发展的两大不可更改的基石,出版人必须牢牢抓住5G时代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环境和新机遇,努力在新时代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实现数字化出版业的强势开局。
参考文献:
[1]赵玉山,栾学东.大学出版3.0时代:发展逻辑与转型路径[J].出版广角,2018(5).
[2]任彦钧.数字教育出版:从1.0到2.0的升级之路[J].编辑之友,2016(12).
[3]蒋传洋.迈向5G时代的“出版3.0”模式探索:兼论“出版3.0”模式在博库数字出版传媒集团的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9(5).
[4]鲍洪俊.迈向万物互联5G时代的出版3.0模式[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01-18.
作者简介:王杨柳,《党的生活》杂志总编室主任(郑州 450003)。
编校:张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