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律注重效果

known 发布于 2025-08-11 阅读(395)

新闻宣传包含两个概念,新闻和宣传。新闻传播事实、传递信息,而宣传还要提供对事实的解释和分析,传播包含各种理论、政策、方针、意见、要求等在内的一定观念。所以,破解新闻宣传“四难”,既要尊重新闻内在规律,又要注重宣传效果。

宣传理念与时俱进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效果。在新闻宣传过程中,有大量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会议报道过长,领导活动琐碎,顺序编排、播出时长依领导级别而定,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电视新闻的一道难题。结果造成电视观众找不到重点,不明确当前宣传的主次任务,甚至认为这些报道都是走走过场、撑撑门面。这样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发得尽管时间足够长,频率足够多,但是事与愿违,宣传效果反而不好。既然我们的新闻宣传最注重的是效果,这样违背了我们初衷的宣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宣传,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

改进会议报道,压缩领导活动,领导转变观念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河南新闻联播》很快焕然一新,形象很快有了大的改观。会议报道少了,主题性报道多了;领导活动少了,群众镜头多了;规定动作少了,自选动作多了;程序性内容少了,信息量增大了。就连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各地的调研也只是每天几十个字的口播,屏幕下方滚动字幕而已。很多一般性会议新闻报道,也在尝试以记者出镜形式播出,少用会场镜头,多插播相关画面,来丰富节目内容。很多观众主动给栏目组打来电话,说现在的《河南新闻联播》好看了。这些改变,归根到底,是领导宣传理念的与时俱进。要跟上领导的思想节奏,也要求我们电视工作者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

注意遵循电视规律

电视所传达的信息是多元信息符号。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等。我们电视从业人员,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了这些内在规律,才能充分利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为我们的新闻宣传服务。

记者出镜是电视新闻多元信息符号的具体表现手段之一,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怎样出镜,如何出好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0年3月16日《河南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期《盛玉敏:做好质量把关者》的节目,报道中记者有这样一段现场出镜:“化验工最艰苦的工作就是取样了,我刚才爬上的这个油罐大概有五六层楼高,已经觉得气喘吁吁了,而盛玉敏他们一天最多的时候要上上下下七八个采油点,有人计算了一下,按照每天采样三次来计算,23年来,盛玉敏采样所攀爬的路程相当于攀登了60多次珠穆朗玛峰。”这样的体验式出镜,让观众一下子通过电视手段明白了主人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的,更重要的是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盛玉敏采样所攀爬的路程相当于攀登了60多次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出镜,观众看过之后,自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多把镜头对准基层

新闻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就是明确要求现阶段新闻媒体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就是深入到百姓生活中,以客观现实和社会主流为基础,挖掘鲜活事实、展示美好前景,激励群众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就是要求新闻媒体应扎根于群众之中,切实为群众办事,并以他们的态度和想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就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河南新闻联播》中开设了《全国两会进行时》、《代表委员专访》、《对话履职》、《两会信箱》、《两会看点》、《两会关键词》、《记者日记》等小板块,更加关注民生话题,更多传递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反映百姓所思所盼。两会期间播出的《对话履职——郭建华:让“数字电影”快步进村》,专访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基层电影放映员郭建华。郭建华扎根农村电影放映36年,由她创立的“影企联姻”数字电影放映模式让千万农民免费看上了数字电影。两会召开前,郭建华一有空就会走进开封市的各个建筑工地和众多农户家中,就目前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征求大家意见。郭建华到北京后,还实地考察了北京的一些院线,希望能够对河南的电影市场有所借鉴。这种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节目,自然会获得群众的好口碑。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当前,媒体中年轻的记者、编辑多,许多人从学校门到单位门,缺乏对国情、省情和民情的深入了解,缺乏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深入理解,缺乏精深的业务根底,很难做出有深度、高度到位的新闻。同时,面对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问题,所有的记者、编辑都面临着一个学习、培训、思考的问题,要加大对记者、编辑的培训,建设一支学习型的记者、编辑队伍,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省情和民情,要去除浮躁的心态,沉下心钻研业务,要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以新闻宣传“四难”中的“舆论监督难”为例,如何做到帮忙不添乱,如何把握好度,如何真正发挥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统筹能力的一个考验。我们必须认识到,舆论监督并不是简单的曝光,不是单纯的负面报道。舆论监督无所谓正面与反面,舆论监督如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存在的各种问题,那么它就是正面报道,这样的舆论监督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我们的监督必须实事求是,站在公道客观的立场上,深入调查研究,不能捕风捉影,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恶语中伤、造谣诽谤,甚至借机敲诈勒索。

新闻媒体要真正做到准确、公正、正义、正气,绝不是一句口号,这既是对我们统筹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是不是事事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考验。这也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

标签:  新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