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16 阅读(441)

摘  要:高职院校科研平台是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及相关人员开展学术交流、进行科学研究、孵化科研成果、聚集和培育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对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针对现阶段科研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提供了建设方法,通过实践对研究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工作规划,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工作给出一个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科研平台;反哺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2-0126-04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base for organizing teachers and relevant personne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academic exchanges,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cub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gather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provides construction method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effect through practice, puts forward the work plan for the following work, and gives a feasible schem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back feeding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0  引  言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支持高校加强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促进发展。落实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统筹管理,加强专项建设资金等条件保障,以适应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特色优势培育等长远发展需要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科研平台体系整体布局规划。同时,根据建设和发展情况,适时对现有高校科研平台及其研究方向进行动态调整,撤并优化整合。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精神,发挥科研平台在高新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四川省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平台,中心依托软件教研室,立足于软件技术专业群,主要任务是紧扣四川省尤其是广元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学院内部体制和机制创新和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1  科研平台组织结构

1.1  平台定位

平台建设应遵循“需求导向、协同创新、改革驱动、特色发展”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挥政校企行协同创新机制的作用,实现协同创新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形成四川省移动应用开发协同创新的特色平台和人才培养与培训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1.2  项目管理

平台在科研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成果转化与推广、创业孵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教学设备研制、社会服务、项目申报等工作。依据中心任务,分解设立相应的科研项目。项目的设立或确定,由中心成员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价认定。项目的执行由各项目实施团队及相关协同单位承担,并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管理的过程,如项目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由科技处负责。

1.3  经费管理

平台科研项目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单位的专项拨款和学院及协同单位的专项配套经费。主要用于中心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应用与成果转换。经费整体管理由科技处负责。

1.4  队伍建设

引进软件技术专业群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完成科学理论向社会实践的转化,提升学院学科专业水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  科研平台建设内容

在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平台的运行和绩效管理中,还没有形成有效可行的创新能力管理和评价模式,制约了科研平台功能的充分发挥。当前,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科研平台定位不明确、科研团队能力不足、科研机制不健全、科研反哺教学欠缺、学生主体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团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2.1  进一步明确平台定位

高职院校的行业和职业性特征鲜明,其重要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平台需要通过行业企业多方调研,进一步明确平台的定位,以促进专业建设、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2  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一个高水平的具有创新意识科研创新团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团队打造:

(1)提升带头人的专业水平。应选拔科研能力强,具有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或科技人员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与专业带头人;引进或聘请企业专家,再由科研团队带头人来选拔专业技术高、具有较强集体精神的人员组成科研团队。

(2)加强校企合作。要把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顶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把教师送到企业中去锻炼。

(3)提升新老师的科研积极性,中心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新老师的参与度。

(4)加强各平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学院老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比较高,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任务较重,教师压力较大,有些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科研工作,有些专业和课程存在教师工作量不均的现象,需要促进各专业、各科研团队的联合,做到互相扶持、互通有无。

2.3  建立健全科研机制

科研平台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机制建设,平台应出台内部管理运行的一整套机制,健全科研管理、协同创新、科研评价、科研激励、成果转化等机制,有力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2.4  研究科研反哺教学

教学职责是高职院校最为根本的职能职责,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为教学职责的实现而服务。只有高职院校其余的各项职责职能的力量都凝聚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才能够有助于实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等专门人才的最终目的。科研平台应当树立科研反哺教学的思想观念、不断积累科研反哺教学的资源、努力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能力,做好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工作。

2.5  提升学生主体科研项目参与度

软件技术专业群在校生约800余人,同时创办了2间学生创新工作室。在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的某些环节,比如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系统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通常与专业相关度较高,应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进来,既能提升项目工作效率,又能让学生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为学生专升本、优质就业、培养双创意识创造条件。

3  建设方法

为顺利完成科研平台建设,本团队采用了以下方法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利用网络,在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库检索,获得科研平台建设相关资料。

(2)经验总结法。把科研平台建设方法进行实践,并总结实践的结果。

(3)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科研平台建设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

4  建设成效

项目开展以来,通过一年余的建设,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团队通力协作下,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效。

4.1  建设了一系列信息化平台

建设的信息化平台主要有:

(1)为训练学生算法水平与能力,搭建了学生信息化打卡系统,如图1所示。

(2)为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搭建了Moodle课程资源平台,如图2所示。

(3)为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搭建了ThunderOJ平台,如图3所示。

(4)为提升教师办公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了FPT资源共享平台,如图4所示。

4.2  完善了科研平台工作制度

为保障科研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平台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作为制度依据,如《协同创新中心章程》《协同创新中心年度工作规划》《协同创新中心科研课题申报指南》《协同创新中心年度科研总结报告》《协同创新中心科研考核制度》等,有效地保障高职教师科研工作的完成,有碍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4.3  科研团队能力提升

通过团队不懈努力,软件教学团队被评为教学创新团队,1人被评为教学名师,成立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团队申报院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0篇,获取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教材1部;2020年团队申报院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13篇,获取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教材1部。从成果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相较于项目开展前均有了较大进展。

4.4  教师科研积极性有所提升

通过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有目的地宣传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以及科研反哺教学的必要性,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从事科研工作。软件技术专业群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所提升,做到了每位老师都做科研:人均1.5个科研项目;每位老师都从科研工作中有所回报,包括经济回报和教科研能力提升。

4.5  科研反哺教学初见成效

通过建设,团队将4个应用开发型科研项目转化为课程资源,将科研项目中的实际开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融入课堂,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科研项目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8项;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结题升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学生团队2年来共获得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奖项66项,获奖人数150人次;2017级软件技术专业群学生就业率达97.5%,专业对口率82.9%;软件技术专业群形成了“一个公共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办学思想,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和科研创新活动,优秀学生人数逐年提高。

5  问题分析

经过一年余的建设,协同中心平台虽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缺乏分类评价机制。现阶段学院缺乏从实践、教学、科研等不同维度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的机制,不能积极高效地保障高职教师完成科研工作,有碍于持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2)科研能力还不够强。现阶段软件教学团队老师申报的科研项目侧重于应用层面,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省部级以上项目老师不敢申报,一是担心不能申报上,二是担心申报上完成不了;团队科研转化能力极为薄弱,仅能做到校内转化为课程资源,对外转化与社会服务非常困难,无法形成经济效应。

(3)老师缺少科研时间。在当前背景下,高职扩招迅速扩大了学校的在校生规模,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授课任务繁重,不仅要同时教授几门课程,甚至还要上一些新课,导致难以保障拥有充足的科研时间。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教学改革任务也挤占了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导致高职教师科研时间不足、科研能力不足、科研成果不高。

6  下一步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建设好科研平台,本团队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成科研平台建设:

(1)尝试建立科研约束和奖励机制。学校要鼓励教师搞科研,就需要有机约束和奖励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老师从被动做科研转变为主动做科研。同时,不同岗位级别教师年度科研任务也应当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年终按教师科研任务完成情况核发科研业绩奖励,超额完成的老师给予相应奖励,未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惩罚。

(2)产学研融合,提升团队科研水平。高校科研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引进相关企业行业专家,组建科技创新团队。通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深层次合作,解决企业实际需要或技术难题,方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3)进一步推动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前期工作的开展,科研反哺教学初见成效,这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必然需求,建立科学的科研反哺教学激励体制以及多方位的反哺路径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7  结  论

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探索了科研反哺教学的途径,完善了机制建设,科研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科研信息化水平逐步加强,学生团队的科研参与度有所增加,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 乔志勇,卞克玉,丁长明,等.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J].科技视界,2021(16):102-103.

[2] 林玉桓,王晓红.“双高计划”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109-112.

[3] 臧亚南,吴红,肖飞,等.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0):23-24.

[4] 马赛.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探析 [J].教育观察,2021,(106):45-47.

[5] 刘静慧.现代学徒制实践状况及对策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6] 任占营.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53-57.

[7] 徐国庆.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范型及其建设路径 [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93-97.

[8] 胡丽娜,孟莉,金明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 [J].职教论坛,2020(3):77-83.

[9] 王平.学徒制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启示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75-77.

[10] 欧阳波仪,易启明,汪炎珍,等.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88-92.

作者简介:张俊晖(1983—),男,汉族,重庆人,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技能竞赛、算法优化、职业技术教育。

标签:  科研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