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威(教授),刘洋豪
一、引言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创业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愈加复杂动荡。新的竞争环境要求企业能够动态、高效地整合开发内外部资源,以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成长。然而,内外部资源能否转化为企业的成长动力,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应对策略。受复杂动荡环境的影响,管理者需要依据繁杂且模糊的信息进行决策,经验与个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其对于信息的解读和评估,进而产生响应行为与组织结果的显著差异(Hambrick和Mason,1984)。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创业企业资源禀赋相对有限,面临的行业环境往往动态多变,因此创业企业的生存与成长更加依赖于CEO等高管成员。在高管团队中,CEO 作为企业的核心决策者与资源掌控者,担负着引导高管团队信息交流与行为整合的职责,其特征对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CEO特征助推创业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尽管现有相关文献围绕CEO特征与组织结果的内在关联展开了丰富研究,但以下两个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首先,已有研究对管理者特征作用于组织结果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现有文献中仍旧缺乏CEO开放性对于企业成长驱动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探讨CEO特征对组织结果影响的既有文献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不一致。造成结论冲突的原因可能在于已有研究仅关注单一人口背景特征的独立影响,忽略了管理者包括个性特征在内的其余重要特征。因此,探究管理者个性特征的作用效果在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性作为重要个性特质之一,反映CEO 思想开放、乐于寻求创新型解决方案的特点。已有研究表明,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通常具有发散思维,易于接受不同的知识与信息(Datta等,2003),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感知环境变化,实现内部先验知识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创新、变革等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动力。基于此,本文以开放性作为CEO个性特征的切入点,进一步探索创业企业成长绩效提升的微观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尽管少数学者探究了CEO 开放性影响组织结果的中介机制,但这些研究缺少对于组织能力的动态分析。在对中介机制进行探索时,现有文献主要从团队冲突(De Jong等,2013)、高管团队行为整合(Araujo-Cabrera 等,2017)等行为视角出发,探讨组织行为在CEO开放性与组织结果之间的关键作用及内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除组织行为之外,CEO 个性特征也将作用于组织动态能力。动态能力被定义为企业通过整合、构建、重置内外部资源与能力所生成的一种新能力(Teece等,1997),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动力。而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进而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帮助创业企业高效利用自有资源、动态适应环境变化,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考察动态能力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传导作用。
其次,现有研究在探讨CEO特征影响组织结果的情境因素时,对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的作用效果缺乏关注。特质激活理论认为决策者的个性特质具有情境依赖性,而CEO对于组织结果的影响往往是在高管团队内部互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探究哪些高管团队特征会影响CEO个性特征与组织结果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已有部分学者从高管团队视角探究CEO特征对组织结果影响的边界条件,例如Nishant(2020)关注了高管团队宜人性对CEO自恋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Hoffmann和Meusburger(2018)验证了高管团队多样性对CEO 价值观与企业战略制定过程关系的调节作用,但鲜有学者探讨CEO特征与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在不同高管团队结构特征情境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刻画了高管团队的基本轮廓,可以重点从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和CEO-TMT 权力距离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其分别反映高管团队内部不同子团队之间以及CEO与高管团队其他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水平。因此,本文将着重考察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权力距离等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具体而言,一方面,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刻画了高管团队内部不同子团队任务型特征属性的结构差异,反映出高管团队知识整合过程中存在的水平鸿沟(孙玥璠等,2022)。现有研究发现,基于高水平任务型断裂带所形成的高管团队具备更加牢固的知识、信息和认知基础,可能会强化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CEO-TMT权力距离体现了CEO与其他高管成员在权力结构上的差异,而这种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反映出高管团队内部结构的垂直鸿沟(Li 和Jones,2019)。在CEO-TMT 权力距离较大的情境中,高管团队其他成员往往向CEO个人偏好靠拢或保持沉默,接受其所主导的决策走向,不利于高管团队内部的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从而降低团队凝聚力。在此情境下,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有可能被弱化。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
本文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2010 ~2020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回答以下三个关键问题: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有何影响?动态能力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中是否具有中介传导作用?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如何影响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通过分析CEO 开放性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驱动作用,识别了CEO 开放性对组织结果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对于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分析了动态能力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证实了“特征→能力→结果”这一影响路径的存在,推演出CEO 个性特征驱动下创业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应的成长表现。最后,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视角,探究CEO 开放性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边界条件,在丰富现有关于CEO开放性助力创业企业成长绩效情境因素研究的同时,也拓展了高层梯队理论的应用情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理论分析根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成员特征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Hambrick 和Mason,1984)。结合本文的研究情境,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在战略选择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偏向于与之契合的管理风格,进而释放其开放性特征对于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创业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且层级治理结构较为简单,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放大CEO开放性对于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力(Araujo-Cabrera 等,2017)。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市场机会,灵活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助力组织创新与战略变革等价值创造活动的开展,因而有助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提升。
在动态能力理论视角下,管理者认知是企业动态能力生成的微观基础。而资源本身的价值需要在科学的配置开发中充分释放,形成构建、维持、更新竞争优势所需的能力,从而转化为企业成长绩效。嵌入本文研究情境进行讨论,CEO 的开放性水平对于战略决策与实施的潜在作用会影响资源间的组合效应,进而产生动态能力的构建差异。而动态能力是将企业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也是组织成长异质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因素。具体来看,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较强的资源约束与环境冲击,这对于企业的动态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动态能力理论,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 往往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意识与资源获取能力,能够在资源决策与开发的过程中高效利用企业资源、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完成“资源→能力→成长”的蝶变。
高层梯队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CEO 开放性对于企业成长的驱动作用,但关注焦点有所不同。具体而言,高层梯队理论更多的是强调CEO开放性这一重要个性特征对于组织决策与战略实施所产生的影响,而动态能力理论则是基于能力发展的逻辑来解释CEO 开放性对组织结果的影响。事实上,高管团队成员的个性特征对于组织结果的导向作用体现在组织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其中组织能力尤其是以应对动态环境为目的的动态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解释CEO开放性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驱动作用,有必要对上述理论视角进行整合。基于此,本文根据“特征→能力→结果”的研究范式,探索CEO开放性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效果与实现路径。
(二)研究假设1.CEO 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以往研究表明,开放性赋予个体独创性、想象力、广泛的兴趣以及勇于尝试的特点(Araujo-Cabrera等,2017)。而CEO作为企业决策控制系统的核心人物,其开放性特征对于企业的经营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EO开放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主要原因在于:
(1)CEO 的开放性特征对于市场机会的识别具有积极影响。在动态环境中,依赖于既定的思维模式将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由于具有灵活的头脑与发散的思维,开放性CEO 能够有意识地利用、拓展网络资源,以缓解自身知识基础所产生的认知局限,从而更加全面、积极地收集、分析、总结市场信息,感知环境变化与潜在机会,增加机会识别与抓取的可能性(Datta等,2003),进而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
(2)具有开放性特征的CEO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先验知识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更倾向于接纳新颖的、多样化的观点,进而避免认知的同质化和简单化,提高信息交换质量。因此,在面对思维模式、信息接收、处理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差异时,开放性CEO 往往能够做到兼容并蓄,有能力并且愿意接收不同的观点(刘小元和于宴周,2022),进而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充分利用组织内部的知识与资源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
(3)CEO 的开放性特征是战略变革、创新活动等关键价值创造活动的驱动机制。一方面,非常规的思维能够帮助CEO在战略选择与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而勇于尝试和追求新异的特点使得CEO对于创新、战略变革等高风险活动具有较高容忍度。另一方面,具有开放性特征的CEO善于通过领导力与感召力营造鼓励创新、突破常规的企业文化,同时其拥有的权力能够为创业企业实施创新、战略变革等高风险活动减少内部阻力。因此,在价值创造的实现过程中,具有开放性特征的CEO能够为推进创业企业成长绩效提升注入重要动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CEO开放性对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动态能力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根据高层梯队理论的基本逻辑,CEO 在战略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开放性特征会对组织动态能力的构建与培育产生重要影响,即CEO开放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创业企业提升动态能力。原因在于:一方面,从本质上看,开放意味着外部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而动态能力的构建离不开资源支持。开放性特征促使CEO更加积极主动地构建、利用自有的关系网络(刘小元和于宴周,2022),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而这也是动态能力构建的重要资源基础。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资源的注入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为自有资源的组合与开发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进而显著促进企业动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资源的决策效果也是动态能力的重要驱动因素(焦豪等,2021)。拥有较高开放性水平的CEO更有可能促使高管成员提供和分享各自的信息与观点,这其中所蕴含的多样化信息、思维方式和知识网络不仅能够为CEO 解读环境变化提供多个视角,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资源配置偏误,而且还有利于产生多元化的资源重组方案,从而提高资源决策的合理性与创新性,进而提升创业企业的动态能力。
同时,作为CEO 个性特征在组织能力层面的反映,动态能力框架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视角,其对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高水平的动态能力可以指导创业企业快速识别动态环境中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精准切入,进而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实现自身与环境的动态匹配。对于资源禀赋有限的创业企业而言,基于资源所识别出的机会才有可能得到开发与利用。动态能力根植于组织资源,既能帮助企业形成对于内外部资源的深刻认知,也能帮助企业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寻找适宜的发展方向,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动态能力通过吸收外部信息、整合内部资源进而提升资源与机会的匹配度,推进企业成长。动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创业企业充分吸收、转化外部知识,构建与环境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战略,推动战略进程,把握发展机会(Omeke 等,2021),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
动态能力的效用发挥需要嵌入于战略实施的过程之中,而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下,CEO 开放性特征对战略选择与实施的影响也离不开动态能力的支持(杨林等,2020)。基于此,探讨动态能力在CEO 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传导作用,可以较好地解释组织能力在CEO 特征与组织结果之间所呈现的角色与作用。结合前文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动态能力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3.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尽管CEO 位于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但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仍然需要高管团队的支持与参与。高管团队在CEO开放性的作用过程中扮演的是“推手”还是“掣肘”,也将显著地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因此,本文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视角,重点考察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与CEO-TMT 权力距离对CEO 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1)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的调节效应。在多个任务型特征联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任务型断裂带将高管团队划分为若干个子团队,而子团队之间所存在的“内外之分”能够反映出高管团队内部的“水平”任务型结构差异(Cooper等,2014)。基于信息加工视角,随着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水平的提高,高管团队内部容易形成具有不同任务型特征的子团队,子团队内部成员相互支持,彼此之间交流、分享知识和信息变得更加容易。高管团队将受益于来自不同子团队之间的多样化知识、信息和资源,以及来自不同子团队之间创造性地重组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本文认为,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会强化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原因在于:一方面,较高水平的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意味着在子团队内部,高管成员能够针对外部知识、资源获取以及如何实现与内部知识、资源整合进行高效的讨论和互动,使得由CEO 开放性所引入的知识、经验等无形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加工与开发,进而充分释放其中所蕴含的能量和价值。另一方面,较高水平的任务型断裂带意味着高管团队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子团队的信息多样化效应,而战略决策的本质是面向企业价值创造的认知整合过程。因此,当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处于较高水平时,高管成员通过“对内支持,对外整合”的思维碰撞,能够促进多样化知识、信息和资源在高管团队内部的充分流动,进而提高CEO 对于关键战略活动感知的合理性(韩炜和宋朗,2023)。
(2)CEO-TMT 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与高管团队内部子团队之间的水平结构差异不同,高管团队内部的权力距离能够反映CEO与高管团队其他成员社会互动水平的垂直差异。当CEO-TMT 权力距离处于较高水平时,CEO 倾向于主导团队决策的走向,引导其余高管团队成员的跟随与趋同;而其余高管团队成员则偏向于保持一致或沉默,以弱化其对战略方案制定的参与意愿(Harrison和Klein,2007)。本文认为,较高水平的CEOTMT 权力距离弱化了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原因在于:一方面,悬殊的权力距离干扰了高管团队内部信息的共享过程。尽管开放性特征有利于提高外部环境信息获取的能力与主动性,但CEO个体仍旧无法形成对于环境的整体认知,而高管团队成员所提供的异质性知识、信息和资源是企业分析外部环境的重要支撑。因此,当CEO-TMT 权力距离较大时,CEO开放性所引入的外部知识与资源无法得到其他高管团队成员的充分响应,进而削弱其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较高水平的权力距离容易激发CEO与其余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偏见与矛盾。虽然开放性CEO 是企业创新、战略变革等高风险活动的主要推动者,但战略实施的整个过程需要高管团队的集体参与,而高管团队的“协同效应”需要建立在CEO与其余高管团队成员的“双向奔赴”之上(吴凡等,2023)。因此,由CEOTMT 权力距离所加剧的团队偏见与冲突将削弱CEO 开放性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水平越高,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强。
H4:CEO-TMT权力距离越大,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弱。
综上,本文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三、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以2010 ~2020 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CEO 开放性、动态能力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内在关联,同时考察高管团队结构特征(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 权力距离)对CEO 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如下处理:首先,剔除数据缺失严重或异常的企业;其次,剔除ST 公司和金融类企业;最后,在回归分析之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缩尾处理。经过上述筛选和处理之后,最终获得3373个有效观测值。
(二)变量定义1.被解释变量。创业企业成长绩效(Growth)。销售收入增长是衡量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借鉴Rodríguez 和Nieto(2016)采用的测度方法,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衡量创业企业成长绩效。
2.解释变量。针对CEO 开放性(Ceoopen),本文借鉴刘小元和于宴周(2022)的研究,基于CEO 年龄、任期和学历进行测度。
3.中介变量。本文从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衡量创业企业动态能力(Dynacapa),具体借鉴了杨林等(2020)的测量方法。
4.调节变量。①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Taskfau)。本文借鉴Cooper 等(2014)的研究方法,选取高管团队成员的任期、学历以及职业背景作为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的构成要素,同时采用Bezrukova 等(2012)提出的计算方法,测度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强度和距离,并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强度和距离相乘,从而得到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综合水平。②CEOTMT 权力距离(Powergap)。本文借鉴Li 和Jones(2019)的研究,采用CEO与高管团队其他成员之间薪酬的均方根来衡量CEO-TMT权力距离。
5.控制变量。参考吴建祖和袁敏(2018)、王益民等(2020)的研究,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①资产负债率(Lev),以期末负债总额除以期末资产总额衡量;②企业年龄(Firmage),以企业成立年限衡量;③企业规模(Size),以企业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衡量;④高管团队规模(Tmtsize),以高管团队成员的数量衡量;⑤CEO 两职合一(Dual),当CEO 两职合一时,取值为1,反之为0。此外,还设置了行业和年度虚拟变量,以控制行业与年度效应。
(三)模型设定为检验上述假设,本文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检验方法,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检验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回归模型如下:
检验动态能力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的回归模型如下:
检验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对CEO开放性和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调节作用的回归模型如下:
检验CEO-TMT 权力距离对CEO 开放性和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调节作用的回归模型如下:
(四)研究方法为有效避免数据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本文借鉴Georgakakis 等(2017)的研究方法,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同时,考虑到CEO开放性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滞后性,本文将解释变量、调节变量以及控制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采用Stata 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检验上述假设。
四、实证结果分析(一)描述性统计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被解释变量Growth的最小值为-0.486,最大值为1.923,均值仅为0.223,表明不同创业企业之间的成长绩效差异较大,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解释变量CEO开放性的最小值为-5.044,最大值为3.644,标准差为1.846,说明不同创业企业之间的CEO开放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介变量动态能力的最小值为-4.211,最大值为7.158,均值为-0.021,表明不同创业企业之间的动态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调节变量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和CEO-TMT 权力距离的最小值分别为-1.807 和9.931,最大值分别为3.261和14.774,均值分别为0.413和12.283,表明不同创业企业之间的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和CEO-TMT权力距离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二)假设检验结果为避免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形成交互项的相关变量进行了中心化处理,表2 报告了回归结果。根据表2中模型2可知,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CEO开放性有利于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H1得到验证。这意味着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 善于识别市场机会,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助力创新、变革等价值创造活动的开展,进而有利于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
表2 回归结果
模型3 中CEO 开放性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CEO 开放性有利于提升创业企业动态能力。模型4中动态能力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同时相较于模型2,模型4中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系数变小,表明动态能力在CEO 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H2 得到验证。这进一步印证了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 能够积极引入外部资源,优化资源整合决策,提升动态能力,进而促使创业企业在战略选择与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转化组织资源,适应复杂动荡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成长绩效。
模型5 中CEO 开放性与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显著强化了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H3得到初步验证。模型6 中CEO 开放性与CEO-TMT 权力距离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CEO-TMT 权力距离显著弱化了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H4得到初步验证。
为进一步刻画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与CEO-TMT 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本文分别绘制了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权力距离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图,如图2 和图3 所示。由图2 和图3 可知,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和CEO-TMT 权力距离均显著调节了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当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水平越高时,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当CEO-TMT 权力距离越大时,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弱。因此,H3、H4均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这表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是影响CEO 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重要情境要素。具体而言,较高水平的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有利于促进高管团队内部不同子团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信息交流,充分发挥信息多样化效应,有助于强化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较高水平的CEOTMT 权力距离会降低CEO 与其他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容易激发CEO与其他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偏见和冲突,弱化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
图2 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的调节效应
图3 CEO-TMT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
(三)稳健性检验为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结果未在文中列示)。
1.替换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Coad等(2016)采用的测度方法,采用企业销售收入的对数差分来测度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实证检验结果总体上与表2列示的结果并没有本质差异,同样表明CEO开放性对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在二者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权力距离)显著强化(弱化)了CEO 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正向影响。
2.随机抽样检验。本文借鉴Li 等(2009)的稳健性检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的90%,延续前文的分析方法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由实证检验结果可知,回归结果与前文总体上是一致的,再次证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比较稳健的。
3.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检验。为进一步控制由CEO 开放性水平所产生的系统性差异,本文采用“最近邻1∶3匹配”方法,进一步验证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动态能力和成长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动态能力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高管团队结构特征(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系数符号和显著性水平与前文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再次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一)研究结论第一,CEO 开放性对提升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往往能够快速感知市场机遇、高效开发企业资源,助力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发起与实施,进而促进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提升。
第二,动态能力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有利于提升创业企业动态能力,进而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构建和维持竞争优势,助力创业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
第三,高管团队结构特征的调节效应。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正向调节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在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境中,“对内支持,对外整合”的思维碰撞能够激发高管团队的信息多样化效应,使其高效吸收CEO所引入的外部知识、信息和资源,从而充分释放CEO 开放性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CEO-TMT权力距离负向调节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与低水平CEO-TMT权力距离相比,高水平CEO-TMT权力距离弱化了CEO 与其余高管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效应”,不利于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整体把握和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进而削弱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促进作用。
(二)理论贡献第一,基于高层梯队理论探讨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并从动态能力视角,进一步识别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往研究大多从高层梯队理论出发,探讨CEO个性特征对于组织结果的直接影响,尽管少数研究尝试从行为整合等视角探讨CEO个性特征对组织结果的作用,但忽略了企业动态能力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基于此,本文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动态能力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证实了“CEO开放性→动态能力→创业企业成长绩效”这一影响路径存在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既拓展了以往关于CEO开放性影响效用的研究,还从动态能力视角丰富了CEO开放性向创业企业成长绩效转化的内在机理研究,有效响应了Anwar 和Clau(2021)提出的应加强对CEO开放性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索的呼吁。与此同时,本文采用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企业动态能力,也是对焦豪等(2021)提出的国内研究需要增加上市公司数据等二手数据的使用,采用代理变量测度企业动态能力的积极响应。
第二,将高管团队结构特征作为边界条件纳入研究框架,识别了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 权力距离对CEO开放性特征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一方面,已有研究在探究CEO特征与组织结果关系的边界条件时,忽略了基于任务型特征属性差异形成的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所产生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受中国“尊重权威”的文化影响,CEO-TMT 权力距离也会对CEO开放性特征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内在关联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视角出发探讨了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CEO-TMT 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既补充了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影响效应的情境机制研究,又将CEO开放性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中,进一步拓展了以往文献所强调的在战略与组织层面的研究中,应关注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孙玥璠等,2022)和CEO-TMT 权力距离(Li 和Jones,2019)对管理者特征与战略制定及组织结果关系的调节作用。
(三)管理启示第一,通过研究CEO开放性特征在企业层面的影响效用,为企业遴选、培养CEO 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发现CEO开放性正向影响创业企业动态能力与成长绩效,这表明开放性水平较高的CEO在助力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创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并提高CEO的开放性水平。一方面,从CEO 遴选的角度而言,创业企业可以在常规评估的基础上将开放性特征纳入考察范围。另一方面,在CEO的培养过程中,创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开拓CEO视野以提高其开放性水平。
第二,动态能力是CEO 开放性效用发挥的关键途径。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创业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态能力以识别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资源配置进而迅速做出响应,推进创业企业成长。因此,在鼓励CEO 提高开放性水平的同时,创业企业也需要充分重视动态能力对其战略选择与实施的推进作用,明晰组织内外部资源的关联性、识别现有资源的投入方向与潜在价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动态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第三,创业企业不仅需要关注CEO 的开放性特征,也应该关注高管团队结构特征与CEO 的匹配性。一方面,高水平的高管团队任务型断裂带通过信息多样化效应,充分释放CEO开放性对于促进创业企业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创业企业高管团队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关注其任务型断裂带水平,使之与CEO 的开放性特征相匹配。另一方面,缩小CEO与其他高管成员之间的权力距离,有利于促进团队内部的高效交流,发挥高管团队的协同效应,进而推动创业企业战略的科学制定和顺利实施。因此,创业企业在设计内部治理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CEO与其余高管成员之间的权力距离,以规避权力距离较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其一,本文仅探究了CEO开放性对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后续研究可以从CEO 其余个性特征入手,分析其对组织行为与结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丰富CEO 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其二,限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主要利用人口统计特征属性数据对CEO开放性进行测度,但这种测度方法无法直接反映CEO个性特征的动态变化。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多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开放性特征进行直接测度,以便全面刻画CEO 的开放性特征。其三,中介检验结果虽然验证了动态能力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但也表明除动态能力外仍然存在其他作用机制,因此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CEO开放性特征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其他内在作用机制。其四,本文主要基于高管团队结构特征这一情境因素探讨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延伸至环境动态性等外部环境特征,从而对CEO开放性与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关系形成更为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 主要参考文献】
韩炜,宋朗.新创企业团队断裂带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基于CPSEDⅡ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23(8):144 ~156.
焦豪,杨季枫,应瑛.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世界,2021(5):191 ~210.
刘小元,于宴周.CEO开放性对企业战略变革影响机理探究——绩效期望落差和CEO权力的调节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2(8):105 ~118.
王益民,赵志彬,王友春.高管团队知识断裂带、CEO-TMT交互与国际化范围:行为整合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0(6):39 ~51.
孙玥璠,张琦,陈爽等.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基于子群体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22(6):64 ~76.
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5):714 ~726.
吴凡,况学文,李建红等.关键下属高管对CEO 盈余管理的治理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23(1):127 ~136.
吴建祖,龚敏.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CEO自恋对企业战略变革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8(11):1638 ~1646.
杨林,和欣,顾红芳.高管团队经验、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突变:管理自主权的调节效应[J].管理世界,2020(6):168 ~188+201+252.
Anwar M.,Clau T..Personality traits and bricolage as drivers of sustainabl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family SMEs[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21(1):37~68.
Araujo-Cabrera Y.,Suarez-Acosta M.A.,Aguiar-Quintana T..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CEO extraversion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on firm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17(2):201 ~215.
Bezrukova K.,Thatcher S.M.B.,Jehn K.A.,et al..The effects of alignments:Examining group faultlines,organizational cultures,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2(1):77 ~92.
Coad A.,Segarra A.,Teruel M..Innovation and firm growth:Does firm age play a role?[J].Research Policy,2016(2):387 ~400.
Cooper D.,Patel P.C.,Thatcher S.M.B..It depends:Environmental context and the effects of faultlines on top management team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14(2):633 ~652.
Datta D.K.,Rajagopalan N.,Zhang Y..New CEO openness to change and strategic persiste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101 ~114.
De Jong A.,Song M.,Song L.Z..How lead founder personality affects new venture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team conflict[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7):1825 ~1854.
Georgakakis D.,Greve P.,Ruigrok W..Top management team faultlines and firm performance:Examining the CEO-TMT Interface[J].Leadership Quarterly,2017(6):741 ~758.
Harrison D.A.,Klein K.J..Whats the difference?Diversity constructs as separation,variety,or disparity in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4):1199 ~1228.
Hoffmann W.H.,Meusburger L..How CEO values and TMT diversity jointly influence the corporate strategy making process[J].Schmalenbach Business Review,2018(2):149 ~187.
Li J.,Zhou C.,Zajac E.J..Control,collaboration,and productivity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Theory and evide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8):865 ~884.
Li M.,Jones D.C..The effects of TMT faultlines and CEO-TMT power disparity on competitive behavior and firm performance[J].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19(5):874 ~914.
Nishant U..CEO narcissism,CEO duality,TMT agreeableness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uto industry in India[J].European Business Review,2020(4):573 ~590.
Omeke M.,Ngoboka P.,Nkote I.N.,et al..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enterprise growth:The mediating effect of networking[J].Worl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1(1):1 ~15.
Rodríguez A.,Nieto M.J..Does R&D offshoring lead to SME growth?Different governance mode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nov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8):1734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