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十七大中的新经济政策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2007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最后对这些新政策顺利实施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十七大;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8(03)-0001-09
一、引 言
2007年是中国的GDP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第五个年头,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学术界愈发关注中国在遇到一些实质性的挑战与局限之前能在多长时期内保持这个速度的增长。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众多的政策措施试图冷却经济,2007年GDP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了11.4%,超过了2006年的10.7%。以当前价计算,2007年的GDP是24.66万亿人民币元,或3.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仅比德国的GDP略小一点,然而德国的统计数字受益于强劲的欧元兑换美元的汇率。可以肯定,中国的GDP在2008年一定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1]。
2007年,中国发生了众多的政治、经济与科技方面的重大事件,包括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探月卫星的发射、超强的股票牛市、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农产品价格与其他消费品的快速上涨。十七大制定了党在下一个五年及以后的计划。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立志在科技领域成为世界领先的雄心。蓬勃发展的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快速提高的明证。但是,随之伴生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不断升高,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也给政策制定者传递经济过热的信号,当前的经济高速增长或许会遇到某些不可预见的挑战与困难,其中包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急速回落等。
国家财政收入已超过了5.1万亿人民币[2],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增长,2006年仅为3.9万亿人民币。十七大号召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
二、经济发展
与前一年相比,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大体上没有改变,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主基调,工业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工业产出在前11个月里增长了18.5%,而2006年全年的增长速度是13%(图1)。 在过去的十八年里,除了1990年,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部门,中国看起来遵循着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为核心推动工业化。相反,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但是,农业在2007年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收成,这是改革以来的第四个好收成的年份。2007年的粮食产量可能再次超过5亿吨[3]。
国内的消费与投资、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共同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由投资与出口推动,而不是消费,前者是工业化经济体中主要的发展源泉。图2显示了1990年到2007年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最终消费的增长率。在大多数年份里,固定资产投资扮演着一个比消费更出色的角色,这样一个趋势自2000年以后更加明显。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不仅超过了2006年的增长速度23.9%,也大大超过了2007年的消费增长率16.8%。
尽管政府自1990年以来一直鼓励消费,国内的消费始终低于投资。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让人民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果实,政策制定者有必要将资源从出口与投资中转移到为国内消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上来。确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国不得不优化其经济结构,改变其经济发展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GDP三大组成部分的最终消费支出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70%下降到近些年的50%①。改革时期中国的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其次是外贸。当前这一轮的经济过热发端于2003年,其动力毫无疑问来源于政府主导的投资。2007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控制投资与银行信贷。中国人民银行六次提高利息率、十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从2.52%提高到了4.14%。银行准备金率2007年11月25日提高到了14.5%②。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减轻公众对于通货膨胀率的担忧。这些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步伐与通货膨胀的效果将会显示出来。
银行贷款仅仅提供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到40%,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企业留利。当前,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是比较高的,而金融资源充足且成本低廉,因而企业对投资保持着极大的热情。虽然这些货币政策给市场传递了紧缩的信号,而这些政策本身也许对投资仅能产生次要的影响,因为它仅能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并不能控制企业自身的现金流。
投资驱动的增长明显扭曲了资源配置,政府、企业对资本的偏爱,导致了相对低的劳动与资本之比。这样发展模式快速产生了新富的资本阶层,这部分地解释了不断上升的收入不平等、城乡差距与工农差距。不完备的社会保障导致大量的预防性储蓄。相对狭窄与滞后的金融系统未能提供足够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与渠道来适合不同机构不同个人的需要。国民财富集中在小部分个人群体里,中国成为世界奢侈品的消费中心,而中国人的购买力大体上保持相对低的水平上。消费增长长期低于投资增长,推动整个国家步入一个“高投资、高储蓄、不断上升的不平等”的不正常轨道。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相当比例的固定资产投资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部门。2007年4月,中国进行了第六次铁路大提速,使铁路时速达到了200-300公里/每小时。根据中国制定的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中国五年内将完成5457公里时速超过300公里/小时的快速干道。除此之外,中国还将投资1.25万亿元新建17000公里的新铁路,其中7000公里的铁路是客用的[4],设计的时速在200到300公里/小时之间。这些计划标志着高速铁路纪元的开始。这些项目也将给国内国外的投资者带来一大批业机会,当然也可以推动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五年里,尤其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到目前所展开的期间,中国成功地建造了3万5千公里的高速公路。从1990年到2007年,国家高速公路体系的总投资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5]。现在,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拥有最长铁路与公路系统的国家,而这个系统的大多数部分建造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2007年,中国持续是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和农产品的最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一,例如煤炭、电力、水泥、石油、钢铁,同时,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制造国,2007年汽车产量较上年增长了24%[6]。
中国经历了十年左右高增长低通胀的时期,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而通胀率保持在2%以下,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改善。图3显示了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在过去十八年之间的关系。但是,自2007年3月起,由于猪肉与其他农产品价格的快速增长,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人意料的攀升,到2007年11月,消费物价指数为6.9%,为十一年来的最高点①。当前的通货膨胀被认为是结构性的,因为高价物品依然停留在食品部门。核心通胀率,统计上说,依然保持在1.5%的水平。可是,结构性的通胀,对低收入阶层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这个阶层的恩格尔系数(衡量家庭食品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依然保持在50%的高位上。中国政府不得不小心应对高通货膨胀率,它是政治不稳定最危险的启动器,因为高通货膨胀率对穷人带来更大的冲击。
国际贸易在2007年持续膨胀,出口与进口都强劲增长。图4、图5描述了1990以来出口与进口的规模与增速。在这个期间,出口与进口增长了近20倍。十八年中有十七年是顺差,顺差的规模在近些年呈指数型增长,导致美国、欧盟、日本的极度关注。
2007年,中国国际贸易的规模是2.17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2万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23.5%[7],这也是中国第六个年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06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排在美国与德国之后。2007年,它可能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国。出口的规模是1.22万亿美元,而进口的规模是9560亿美元,导致了2620亿美元的顺差,比前
一年增长了48%。这样的一个出口与顺差的快速增长是在人民币名义升值8%,实际升值超过12%的背景下实现的。由此,中国是用贬值的人民币来完成贸易盈余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出口与进口的增长速度波动较大。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它的开放使其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冲击。当前美国的经济暗淡,可能导致中国的经济减速,虽然,许多人认为,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可以不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外部对中国的需求主要是货物,部分是因为中国在制造业部门和政府政策鼓励出口的部门拥有比较优势。出口对中国整个的增长贡献比较大,也引发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像巨大的贸易不平衡、堆积如山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考虑到当今中国经济的规模与影响,这些与贸易相关的问题与争论已经成为正常经济理解之外的政治问题。欧盟最近也加入到美国一方,一起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像图6所显示的,欧盟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欧盟向气球一样膨胀的贸易赤字在其成员国中引发了担心,如果高水平的赤字不断持续的话,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将会上升。与一年前相比,前十大出口国与进口国都是一样的,但其次序有轻微的变动。中国与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保持了强大的贸易联系。它参与了各个部门各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像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最重要的贸易品是制造品。那些能源与资源丰富的国家与地区,像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东盟国家提供了中国快速发展所需的资源。韩国与台湾主要提供初级产品、半成品、零部件给中国。欧盟、美国、日本主要出口给中国高新技术。虽然2007年人民币有效汇率以两位数的速度升值,由于欧盟、美国仍然不愿意出口包含高级、复杂的技术的产品给中国反而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偏好不断上升,这才是他们与中国之间不断增长的贸易赤字真正的原因。
作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利用它在劳动力、生产设施、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从国内国外吸引了资源与原材料并向全世界提供它的产品。所以,它对那些能源与资源丰富的国家产生了赤字,而对美国与欧盟产生了盈余。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力、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加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增强了其在国际关系与外交上的地位。
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或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的东道国。FDI是过去二十年里中国发展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在一般意义上,FDI对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出口产业。2007年,中国引入FDI的规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748亿美元(见图7)。
从1979年到2007年,FDI来自于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总流入量达到7530亿元[7]。文献中,许多研究者认为FDI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发动机,因为FDI帮助中国改善了国内产业的生产效率,加速了技术进步。另一方面,FDI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后果。在中国开放的早期,中国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出口来促进GDP的增长,FDI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由此,伴随着外国资本与生意的进入,许多问题紧跟而来,例如内外资企业不平等的竞争、各产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的恶化以及环境污染。更进一步,国内企业被外资企业大规模的并购引发了经济安全问题的担忧。
高额贸易盈余和大批FDI的流入毫不惊奇地产生了巨额外汇储备。由于对资本项目的严密控制,外汇储备与贸易盈余有极大的关系。贸易盈余在2005年以后都暴增。到2006年年底,整个外汇储备达到1.07万亿美元,第一次标志性的突破了1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外国货币资产的持有者。2007年底,外汇储备达到了1.53万亿美元,一年内增长了43.3%[8]。
一方面,这样一个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沉重的负担,因为中国通常以美国国债的形式持有外汇,而其收益率比较低,更重要的是,由于疲软的美元,美国国债在不断贬值。另一方面,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使中国在世界资本市场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于是,2007年9月一个主权财富基金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新纪元。这个基金从不断膨胀的外汇资产中拿出了一部分,相对激进地投资于外国公司。这个基金发起时,其管理的外汇资产大约为2000亿美元[9]。这个基金的投资战略目前并不透明,但不管怎么说,它标志着中国开始积极的外汇管理。
尽管低于西方国家的要求,中国货币在2007年已升值很多。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显示,1美元兑换7.3046元人民币,自从2005年7月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了13.38%①。由于中国正在经历CPI的快速上涨,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升值更多。欧盟最近加入了美国要求人民币更快升值这一运动,迫使中国加速人民币升值的进程,因为,他们把其不断上升的贸易赤字归
结于价值低估的人民币。2007年,中国超过英国成为欧元区最大的进口国。与以前一样,中国政府清楚地向来访的高级官员,由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Henry Paulson先生和欧盟财政部长Jean-Claude Juncker先生,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愿意与美国、欧盟一道来处理货币与贸易赤字问题,但短期内,突然的或大幅度的升值不可能。
三、热点中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
中国股市紧接2006年一个强劲增长之后,2007年又取得一个异常的收获。上证综指在2007年11月5日历史性的突破了6300点,当天,中石油正式登陆上海A股市场。上证综指2007年年底收盘于5100点。2007年的最后两个月是对过热股市的一个修正,当中石油回归A股之时,中石油和其他大型企业的高市盈率显示他们的股票价格被高估。
牛市吸引了大批国内国外的热钱。中国股市当前的个人帐户数超过了1亿,大约十分之一的中国人卷入了股票交易,这还不包括间接转入的人数。央行的数据显示,私人储蓄存款在银行与股市之间频繁的移动,与股市指数的波动相一致。股市向牛时,大批资金从银行流向股市,股市向熊时,大批资金从股市回流到银行。如此高的资金波动性与大范围的私人参与导致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图8显示了上证综指在过去五年的表现。它从2005的低谷开始猛烈发力,2006年上涨了129.8%,2007年上涨了96.6%(根据各年的初始交易日与最后交易日)。过度繁荣给世界市场带来了激动而给中国政府带来了担忧。
2007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这个上涨趋势已持续了十年以上,尽管银行利率的持续上调和众多旨在打压房价的政府政策,包括对开发商从紧的信贷政策和对土地使用不断增强的监管。由于刚性的投资规模与刚性的需求存在,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持续高位增长。例如,从2007年6月到11月,房价月度上涨的数据是7.1%、18.6%、8.2%、8.9%、9.5%、10.5%[10]。在2007年的前11个月里,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上涨了31.8%,达到了2.16万亿元人民币①。图9显示了上海房价1995年到2007年的变动趋势,从1999年的最低点691跳到了2007年底的1925,上涨了约200%,其中最大的涨幅在2007年实现,从2007年5月到11月,上海的平均房价大约上涨了40%。
如此之高的房价使大多数工薪阶层对住房失去了购买力。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和房地产投机者从繁荣的房地产市场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在接下来的数月里,这样一个上涨的趋势难以完全扭转。原因在于土地销售收入占据地方政府收入的相当比重,看起来,银行经理、地方政府官员、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构成了一个操纵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同盟,由此导致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创造成百上千的富豪与超级富豪。
高昂的股票价格与房价直接煽起了通货膨胀并恶化了收入分配,使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快速发展的经济并没有成功地开辟一条公平的、共同富裕的道路。繁荣股票市场的最大赢家是政府、基金经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经理。2007年,政府印花税收入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证券商获得的经纪收入是1500亿元,这两项加起来超过了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半以上。最富裕的中国人通过财富增值获取了他们的财富。
十七大的核心使命是帮助弱势群体,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事实上,高昂的房价已将弱势群体排除在外,高昂的股价使富人获利。高房价高股价使生活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又伤害了弱势群体,使中国成为一个更不平等的社会。
四、十七大与经济改革
2007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加快步伐。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农业、国有企业、金融业,综合性的改革正在实施。2007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中国即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为了完成十一五规划规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它只需保持年平均增速7%-8%。但是,为了完成发展目标,中国不得不贯彻落实十七大所提出的政策方案,例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结构,改进能源与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协调城乡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建立一个以金融与税收改革为基础的有效监管体系,转变发展模式,改善开放型经济的质量等等。所有这些都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非常期望能在科技领域成为领导者,中国鼓励FDI流入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放大从外国企业那里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当然,中国也认识到通过购买技术,永远不能成为技术的领导者。于是,自主研发是最可靠的解决途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2007年最重要的进步是在10月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十七大提出的政策是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经济原则上的进一步拓展与细化,即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这些构成了中国政府努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这些政府政策的效果并非显而易见。大多数政府努力的目的在于缓解社会紧张,这些社会紧张是由过去三十年中国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所带来的。国内巨大的成功与过多的外国压力联系在一起,人民币汇率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内部与外部宏观经济脆弱的不平衡是建立在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模式上的。
十七大将推动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一个低投资、低贸易依存度的国家,并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少城乡差距。城乡差距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进一步恶化却发生在改革期间。中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支持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包括2006年取消农业税,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其他的社会保障补助。2007年,在以前地区试验的基础上,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为所有的农村小孩提供九年制义务教育。2007年度,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花费在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上的支出是391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5.3%。中国也在改革农村林区的所有权结构,希望借此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力。
所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农业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统一体系。根据库兹涅茨定律[11],经济发展的早期,不平等的扩大不可避免,但随着经济发展到某个水平,不平等会阻碍发展,因为不平等使经济变得更没效率,更不稳定。为了控制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一些更大胆的政策,偏向三农的政策,需要引入到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
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依赖过度的投资,更依赖于与经济收益不成比例的、无效的能源与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浪费,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退化。“和谐社会”的理念将重点放在与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上。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尽力应用更先进的科技以改善能源与原材料利用方面的工业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
目前为止的发展政策使地区不平等恶化,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国民经济的低效率。许多研究发现,落后的中国西部与中部不能赶上富裕的东部的发展。中国中央政府已经注意采用平衡的地区发展战略。
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市场经济,国有部门在这个市场经济里仍然保持控制力。作为经济重组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在2007年继续推进。重组与公开上市的进程加速,中央直属国企的数目从2006年底的159家减少到2007年底151家。一般的来说,用一些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像收入、利润、利润增长、营运质量,中央国有企业比一年前表现得要好。例如,所有中央国企的总利润有望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60%的增长[12]。许多企业在科技上也取得了显着进步,例如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
负责国企改革并代表中央国企的股东是中国国务院国资委,该部委持续在一些领域加强改革,例如所有权结构、现代企业制度、人事、财务管理,该部委同时鼓励中央国企进行自主研发、能源节约与减少污染排放。
但是,国有企业的巨额利润并没有由国家、广大纳税人所公平地分享。人们福利并没有因为国有企业财源滚滚而得到改善。相反地,普通大众正忍受着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高价格,这些物品与服务都被国有企业所垄断。在这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就可能越大,因为利润来自于公共福利的恶化,而仅能使一小部分人受益,多数人不能受益。
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变得越来越成熟与复杂,国家正在建立一个基于金融与税收改革的有效的监管体系。2007年的金融改革像中国的其他改革一样,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农村地区。自从第一个农村银行在四川省建立以来,已经有24个服务与农村金融需求的新专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来。这是中国改革历程的一个重要突破。中国政府看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希望用这个方法来刺激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减少贫困,并为困境中的银行部门开辟一个新的业务领域。
2007年,中国在开放金融市场取得了重要进步。在QFII的规划下,中国将外国人投资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资金扩大了三倍,从1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13]。这是在11月中美第三轮战略经济峰会中实现的。
另一个方面,在QDII的规划下,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了管理改革,除香港之外,允许中国公民通过当地银行购买伦敦市场的股票与共同基金,这标志着中国资本进入海外市场更进一步。这个方法反映了政府旨在通过输出金融体系过多的流动性以减缓国内经济的不平衡。通过这些步骤,银监会也期待着深化QDII市场,推动当地银行改善其国际投资与风险控制的能力。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另一个里程碑是从2007年4月开始,外资银行被正式地允许为大陆客户提供人民币零售银行业务,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是这个市场的第一批获准者。原来,外资银行仅局限于提供外国货币服务,在某些地区为中国的公司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条款加速了外资银行进入这个长期保护的当地市场的进程。
银行业的竞争在将来将变得特别激烈。国有银行将很快地进行重组,并与外国伙伴结成同盟,在服务、技术与管理方面共同进行提升。长期来看,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将得到改善。
一个公平有效的税收体系、一个公平有效的中央地方财政预算分配模式对减少地区不平等、改善地区发展的激励是必要的。
为了改善中国经济开放的质量,十七大设计了中国继续开放、培育世界级的大企业,提高中国产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改善外国投资的质量等途径。
这些政策转换,将给许多既得利益集团带来痛苦,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是中国市场化的主要受益者。中国政府对经济体系实施更综合性的发展与改革,有利于提高农业收入、农民的生活标准,同时也挑战了特殊利益阶层。
五、其他政策方案的推行与面临的挑战
新的反垄断法,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并将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目的是为了控制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新的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9日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对外开放以来,第一次对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实施同一个税率。它终结了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2007年另外一个重要的法律是物权法,这部法律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并自2007年10月开始实施,它明确了国家、集体、私人与其他形式的财产权利。其目的在于保护市场经济秩序并被认为是为下一步的所有权改革作准备。
2007年中国的财政收入比上一年暴涨了31%,达到了5.1万亿元人民币,高额的财政收入归因于快速稳定增长的经济、当前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更好的税收征稽管理。由于财政收入高,政府可以用它来提高社会性支出。在2007年的前11个月里,在教育上支出了5578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32.7%;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支出了1419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40.6%,在其它社会保障项目上支出4128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长28.6%,在科学研究上支出117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3%[14]。
这些领域都是当前中国政府的优先考虑的地方,并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关键部分。教育与科研的长期投资对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经济质量、尤其是应对环境保护问题与节约能源及自然资源方面都是有必要的。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资与在“三农”的投资都是减少不平等的关键一步。
2007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把预防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的首要政策目标[15]。过热与通货膨胀经常联系在一起,被官方正式地确认为当前经济调整与控制的两个目标。稍后召开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了与先前的宏观控制相同的政策(包括减少贸易盈余、对投资的刚性控制、紧缩流动性)和促进价格稳定的措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全球高涨的原油价格同样成为推高国内价格与生产成本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为了对冲原油供应风险,减少世界能源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中国自2004年开始发起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并在2007年11月19日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这个中心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与经济影响,并将对大范围的社会和经济事务发生影响,尤其是能源。
中国领导层对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是清楚的。实际上,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平衡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社会和环境问题上。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中国政府毫无争议地继续执行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应对过热的经济与通货膨胀。但是,随着市场机制在中国运行得越来越有效率,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可能越来越不凑效。国有企业改革碰到了顽固的困难,老的效率与代理问题远还没有解决,新的垄断问题又成为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今天与将来都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关键性的经济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将给整个的经济将来带来超越的冲击力。除此之外,中国巨大而又脆弱的金融市场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国际竞争,金融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它能保护中国前途的稳定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但也会点燃金融危机,这取决于改革是否成功。
总的来说,中国中央政府近期的政策举措将抑制经济过热的决心短期内不会动摇。就中长期来看,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将通过渐进务实的方法保持高速增长并成为一个更为发达的社会。往前看,2008年将成为高速发展的又一个年头,预期增长率为10.5%,国家不得不寻求一个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通货膨胀,平稳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这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使穷者不能更穷,在保持高增长低环境破坏的同时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公平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外媒:中国GDP2007年不可能超过德国[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1/25/content_7493649.htm.
[2] 上海证券报. 今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 同比增长31%左右[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20/content_7282342.htm.
[3] 周英峰,韩洁.十大数据绘就2007年中国经济成长之路[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31/content_7344894.htm.
[4] 李富永.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超常规启动,中外厂商都将饱腹[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1/09/content_4026467.htm.
[5] 齐中熙, 刘羊旸. 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今年底基本贯通[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8/content_7274563.htm.
[6] Financial Times.China Lose Enthusiasm for Smaller Cars[EB/OL].http://www.ft.com/cms/s/0/0487c65c-c201-11dc-8fba-0000779fd2ac,dwp_uuid=9c33700c-4c86-11da-89df-0000779e2340.html, accessed on 22 January 2008.
[7] 海关总署网站. 海关总署: 2007年外贸超2万亿美元 增速连续6年超20%[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01/11/content_7405155.htm.
[8] 中国新闻网.中国国家外汇储备达1.53万亿美元 同比增43.32%[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n/cj/zbjr/news/2008/01-11/1131610.shtml.
[9] Financial Times. China Unveils Funds to Invest Forex Reserves[EB/OL]. http://search.ft.com/ftArticle?sortBy=gadatearticlequeryText=China+sovereign+funds+%24200bnaje=trueid=070929000048ct=0page=8, accessed on 22 January 2008.
[10] 新华网. 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0.5%[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7-12/20/content_7285461.htm.
[11] Kuznets S.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45(1): 1-28.
[12] 华夏时报.央企利润暴涨:国喜民忧的尴尬逻辑[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5/content_7253593.htm.
[13] Financial Times. China raises foreign investment quotas[EB/OL].http://www.ft.com/cms/s/0/fc86f6fa-a688-11dc-b1f5-0000779fd2ac.html, accessed on 22 January 2008.
[14] 新华网. 1-11月我财政收入累计48177亿 预计全年达5.1万亿[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9/content_7278767.htm.
[15] 赵承,张旭东,张晓松.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哪些经济发展新讯息[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1/28/content_7162505.htm.
责任编辑、校对:李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