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鸣 冯馨瑶
【摘要】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历经百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宝贵且重要经验。从理论指导、政治领导、政策规范、领导重视、部门监管以及媒体运营等六个维度总结探究百年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经验及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这些基本经验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事业的法宝,为进一步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定国安邦”的巨大作用提供强大的精神和理论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经验
一、引言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地将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成功地建构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意识形态。中共一大规定,党报“均应受到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譹 。中共二大决定加入“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加入条件之一是“每日的宣传和运动须具真实的共产主义的性质,并遵守第三国际的纲领和决议”。有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共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奠定了中共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但这种指导必须结合各国国情,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方法研究各国国情,不能照搬照抄教条主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方法研究中国新闻舆论实践,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舆论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新任务。党始终把新闻舆论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直强调要大力发展新闻事业。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变化,我党迅即转变了战争年代所形成的战时新闻管理体制,以促进并繁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事业和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新闻信息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如新解放城市新闻传媒的重新登记、新闻行政主管部门新闻总署的设立、1956年党的新闻事业第二次改革等,即是我党在这一方面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全党全国上下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舆论氛围,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搞好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舆论工作指导思想。在改革时期走向深入的历史阶段,作为改革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引路人的江泽民也非常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突出强调了党的舆论监督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引导,坚定支持党性立场和媒体喉舌定位,将党的舆论导向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构建改革时期的和谐环境,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胡锦涛继承和借鉴先前的新闻舆论经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形势下深化党的新闻舆论引导思想,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服务于党的现实政治需要。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精神和重视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理念,使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继承和发展党的新闻经验和传统,发表一系列具有系统性、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观点和新论述,对指导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舆论工作经验、新时代互联网新闻舆论工作经验、新时代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增强国际话语权、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定国安邦”的强大推动力和“定星盘”。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经验中既有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延续性,这些经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延续发展;又有一部分是具有时代特征和解放思想的烙印,侧重点有所不同。毛泽东面临的是内忧外患的御敌时期和恢复建设的新中国成立时期,其新闻舆论思想主要强调其思想性和政治性。邓小平面临的时代背景是处于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舆论理论思想中心是以国家安定团结、稳定作为战略定位的。江泽民所面临的时代背景是多极化和全球化浪潮,坚持党的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思想的重心。胡锦涛面对着社会转型和互联网浪潮的冲击背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新闻舆论观是其显著鲜明的新闻舆论的思想和经验。而习近平则面临着互联网新闻舆论生态环境的深刻变革,其新闻舆论观以新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为要。因此,我们应从历史逻辑和内在逻辑关联以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各个阶段的解放思想和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的角度,认真总结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的经验和思想。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党的新闻事业和新闻舆论工作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存在时代背景的差异,新闻舆论实践的过程和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党的新闻事业和新闻舆论工作的不断发展,党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理论指导、政治领导、政策规范、领导重视、部门监管以及媒体运营六个方面。这些宝贵经验中大多数经验一以贯之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历史时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基础。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与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在革命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张闻天、博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际出发,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斯大林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思想与经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具有独特内容和表现形式、充满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新闻观,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任领导人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恢复和坚持党的新闻工作基本原理、传统作风做了大量工作。江泽民强调舆论的重要性,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进而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五个有利于”标准。胡锦涛则关注新兴媒体,要求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习近平一贯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态势和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讲话,作出指示、批示,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富有时代创新价值的新闻舆论工作新观点、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从“五个事关”到“48字”方针,从“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到“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从“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到“做好舆论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这些新论述和新阐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深化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成为当前我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奠基,到列宁继承发展,再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的不断丰富创新,展现出强大的实践性与生命力。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养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百年新闻舆论工作根本经验所在。
(二)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人事权。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规定,党报“均应受到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提到,“党报是党的喉舌”。“喉舌论”一直是早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理念,从1922年中共在上海创办《向导》周报开始,到1938年在武汉创办《新华日报》,再到延安时期的《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党的新闻报刊一直发挥着党的喉舌功能。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带领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进行商谈,在此期间,中共代表团及地下党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新闻舆论工作,首先即是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周恩来联合张学良秘书等成立联合办公厅,下设宣传委员会,负责对外发布最新消息。为了加强对西安事变的报道,红色中华通讯社还建立了红中社西安分社,及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另外,中共还充分发挥《解放日报》《西北文化日报》《西京民报》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刊和广播电台的功能,以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来开展舆论宣传工作,有效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譻 这一过程中,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至为关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新任务。为适应这一全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转变了战争年代所形成的战时新闻管理体制,通过整顿新闻管理机构、理顺新闻管理体制等,加强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立了党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不断重申党报的喉舌地位,不断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1989年,江泽民发表了《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其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同时,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提高舆论引领的水平和效果。虽然时代在变化,新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对象都在改变,但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再次重申“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一百多年来,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性质、功能和地位的顶层设计,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发挥巨大舆论作用的根本保证。
(三)不断健全完善新闻政策法规,运用政策和法规管理新闻舆论工作
重视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颁行来规范新闻舆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的主要手段。其中,新闻政策的选择、判定和执行、终止,是政策主体与客体的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一定目的、依循一定原则运行的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环境中,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及时制定和颁行新闻政策来调整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新闻媒介与经济的关系、新闻媒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以正确反映和执行党的纲领和路线,确保社会总目标的完成。以革命时期为例,中共争取工农群众的新闻舆论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舆论政策、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日本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展开舆论斗争的政策、国际宣传的舆论政策等制定、执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是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建设时期党的新闻政策和法规的出台,都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又具体体现在有关的文件、决议、法律法规、会议精神、宣言乃至党的领导人讲话和文章之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舆论的态势发生深刻变化,政策法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完善。总结这一时期的政策法规的经验应以习近平相关论述为基础和依据,联系这一时期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条例、法规等,研究党的新闻政策的创新发展。着力研究关于扶持传播新技术和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及加强网络治理,建设网络强国,打造国际传播力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政策与新闻舆论工作的互动、新闻政策如何法治化、新闻政策如何推动新闻法治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誉 ,既是极其重要的政策制度安排,又是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更高要求。
(四)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是新闻舆论方向正确和有效推进的基本保证
从革命时期的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革命事业的开创者,到改革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领导群体,再到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他们在实践中指导新闻舆论工作的宝贵经验急需认真全面地系统总结,党的历届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指示、批示等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的工作指针,同时也是指导和推进党的新闻舆论的有力思想武器。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日理万机之际,仍关注和重视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具体领导,对一些事关新闻舆论工作的全局和重要问题,作出及时而重要的指示。如毛泽东在与新闻工作者座谈时,就明确地提出了“舆论一律”与“舆论不一律”,要求批评性报道要做到“开、好、管”三字诀,主张新闻报道要注意处理“新闻、旧闻、不闻”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新闻舆论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报纸上的新闻报道范围要扩大,题材应该百花齐放,新闻报道体裁应该软硬并举,长短结合,等等。毛泽东的这些指示、讲话,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稳步发展和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二是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具体到新闻工作,邓小平提出要“非常注意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强调“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它变成人民群众自己的主张”。?谫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⑦进入新世纪,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问题以及新闻环境的巨大变化,胡锦涛强调新闻宣传要体现时代特征。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提出把坚持“三贴近”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起作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
迈入新时代,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表现在,针对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发生的巨大变化,提出和发表与新闻舆论工作有关的若干重要论述。如他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方针原则,加强和改进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提高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包括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全方位创新,对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网上新闻舆论工作、切实发挥其舆论思想工作以及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建立网络综合管理体系,提升学网、用网、管网水平等,对提升对外新闻舆论工作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入的阐述。
综上所述,理解党的历任领导人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即具体明确的指示要求,是确保新闻舆论正确方向和有效推进的基本保证,从另一个侧面看,他们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其发表的有针对性的讲话、指示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涵。
(五)健全系统的新闻舆论工作管理体制是新闻舆论事业和工作科学顺利运行的机制保障
系统健全的新闻舆论工作管理体制,是新闻舆论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的机制保障。新闻管理体制是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事业在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经济核算、法律责任和权限、新闻事业机构内部管理等方面所设定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新闻管理制度既从宏观上规定了新闻事业的性质,又从微观上规定了新闻机构具体活动的形态和样貌。作为新闻事业的制度性设计,新闻管理体制既受到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又受到文化传统、受众素质和时代需求等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新闻工作管理体制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既有坚持政治原则、保持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因时因需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的动态一面。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管理部门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议题设置、超前规划、过程调控、监管问责等部署和落实是确保新闻舆论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管理的保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管理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做出大量指示、决定以及其他各种规定,形成了完整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管理经验。党和政府双轨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宣传管理为中心、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管理体系,“党管媒体”为其核心,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沿袭下来的办报传统和理念,与“党办媒体”和“全党办报”构成一整套中国式的新闻管理模式。?讁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舆论引导机制,是党委和政府进行新闻传播管理和舆论引导时的宏观指导原则,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