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相结合治疗猪流感病的方式和日常养殖预防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8-23 阅读(301)

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在生猪养殖期间的发生流行除了与病原的传播侵染有关,还与养殖管理方式、环境气候特征、猪舍条件等一些养殖因素有诸多关联。猪流感病具有传染性,当猪舍中有猪只发病,在2~3d内该病即可蔓延传播至整个猪群,从而危害猪体健康,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同时,猪流感的发生后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一旦治疗防控不及时,引发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显着增加防控难度,发病死亡率上升。基于此,本文对猪流感的病原学、流行学特征、发病机理、诊断方式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中西药相结合治疗猪流感的方式及日常生猪养殖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一、猪流感病概述

1、猪流感病原学的发生

猪流感为猪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侵染猪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上呼吸道疾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A型流感病毒属RNA病毒,有囊膜,对外界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温,将其置于-70℃的条件下,该病毒仍可持续存活数年;不耐高温,将其置于56℃温度条件下30min左右即可被灭活,65~70℃的高温下2~3min即可灭活。猪A型流感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当阳光直射40~48h,病毒可失去活性;使用紫外线直射病毒,能够快速将其灭活。除此之外,猪A型流感病毒对猪场常见的消毒药剂敏感,例如碘溶液、福尔马林、乙醚、漂白粉、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

2、猪A型流感病毒的发病机理

猪A型流感病毒侵染猪体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气道、气腔上皮细胞中不断增殖,促使上皮细胞出现损伤、脱落、破裂。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等造成猪体气道梗阻,致使多种消化酶侵染至气道,最终损伤猪体肺脏功能。在此期间,由于猪体内有多种条件性致病原,猪流感发病后机体免疫力下降,致病原快速增殖,从而造成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单一猪A型流感病毒的侵染致病对猪体健康影响较小,但是多种致病菌混合、继发型感染,会促使猪病临床症状加重,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猪流感在猪养殖期间属于一种常见病,几乎国内的养猪场内均可分离出大量的致病原,且难以彻底清除。

3、猪流感的流行病学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寒冷季节、季节更替温差变化大时发病率较高。猪流感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病程短、发病率高等特征,当养殖场内仅为猪流感侵染时,无各种继发、混合感病现象时,该病致死率较低。猪流感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猪群均易感此病,主要传染源为发病猪、隐性带毒猪,发病猪、隐性带毒猪在日常活动中会分泌出大量含病毒体液污染周边环境,健康猪在通过飞沫、误食污染物等方式经由口腔、鼻腔内传入病毒而发病。除此之外,在猪养殖期间,当出现长途运输、养殖密度过大、气温突变、猪舍内环境湿度大、卫生条件脏乱差等情况时,也易诱发猪流感病的发生。猪流感病发生后致死率虽然较低,但是在发病后极易与巴氏杆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病等混合、继发感染,防控难度增大,致死率显着提升。

二、猪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

猪流感病毒在侵染猪体后潜伏期为2~7d,发病后病程约7d左右。猪流感发病较急、传染性强,一旦有猪只发病,不及时防控的情况下,2~3d即可波及全群。发病猪体温快速上升至41~42℃,最高可达43℃,发病猪精神萎靡、摄食量下降或废绝、喜卧地、呼吸急促、咳嗽,发病严重出现张口呼吸,在鼻腔内有大量清水样鼻液渗出。在发病之初,养殖户如若快速应对,及时治疗,通常在发病7d左右病猪痊愈。当诊治不及时,发病猪易继发巴氏杆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病等,进而造成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一系列的病症,加重病情,提升致死率。除此之外,部分发病猪还会伴有持续打嗝、全身肌肉酸痛、痉挛、眼结膜充血、关节炎等症状。妊娠期母猪在发生流感病后,当发病严重时,会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等情况,早产下的仔猪体质差、初生后2~5d会表现出猪流感病症,发病严重者出现死亡,仔猪成活率低。

三、猪流感病死的病理分析

猪流感致死的猪尸体病变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部位,例如气管、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在其气管、支气管上方有黏液附着,伴有泡沫状渗出物等现象;胸腔、心包腔内有纤维素浆液充盈;肺部病变显着,多集中在肺脏边缘部位,有炎性病变。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观察其肺部有显着病变,触摸为皮革感,肺外观为紫红色,出血严重,肺门淋巴结肿大异常;肠道有水肿、充血。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嗜中性粒细胞渗出液;肺泡、肺细胞增生显着。

四、猪流感的综合诊断方式

1、猪流感的初步诊断

技术人员在对猪流感病进行诊断时,可依据该病所表现出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进行初步诊断,对比其在猪场内的传播速度、病程时间,以及发病后大部分猪在5~7d左右痊愈等现象,结合剖检观察,给出初步诊断结论。当需进一步确诊,还要结合实验室诊断方式进行。

2、猪流感的实验室诊断

猪流感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猪气管、肺脏组织内,实验室诊断期间,可从病死猪气管、肺脏组织内收集病料或进行拭子测试,将病料经过专业处理后接种至鸡胚中,对其进行培育观察是否分离出猪流感病毒,最后使用血球凝集抑制试验进行进一步鉴定病毒。除此之外,还可将从病死猪尸体上采集的气管、肺脏组织病料拭子通过鼻腔接种的方式接种至小白鼠体内,观察小白鼠的变化。通常在接种12h后,小白鼠表现出类似于流感病的症状,例如精神萎靡、毛发粗乱、细扎堆、呼吸困难急促、咳嗽等症状。将发病致死的小白鼠尸体进行剖检观察,在其肺部有病毒性肺炎症状,即可确诊为猪流感病毒。

3、猪流感的鉴别诊断

猪流感发病后临床症状对比猪肺疫、普通感冒以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症状较为类似,在诊断期间,技术人员应当注重鉴别。

区别于猪肺疫;猪肺疫病发生后临床症状对比猪流感较为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猪肺疫急性病症表现为败血症型,且死亡率较高,发病时猪咽喉出现肿胀。对致病原实验室镜检时,可观察到巴氏杆菌。

区别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多发在气候突变的情况下,且病程相对较短,发病缓慢,体温上升幅度对比猪流感较低。

区别于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猪的耳部、鼻、四肢皮肤等外观均为蓝紫色,死亡率较低。对病死猪剖检时,病变特征主要为肺炎及胸膜炎,实验室镜检观察可见放线杆菌。

五、中西药相结合治疗方法

1、猪流感的中药治疗

下述药方均以50kg病猪体重计算用药,在实际用药时,技术人员可结合发病猪的体重酌情增减给药。

药方一:使用金银花50g、板蓝根50g、柴胡50g、干姜40g、大青叶40g、木通40g、黄芪20g、荆芥20g、葛根20g、甘草20g,充分混合后研磨为粉末,使用温水冲调灌服发病猪,1次/d,连续给药3d即可。

药方二:使用茅根草60g、紫苏50g、薄荷50g、杏仁25g,加水文火煎煮为药液,去除药渣摊凉后灌服发病猪,1次/d,连续给药3次即可。

药方三:使用大蒜100g、葱白100g,使用工具充分捣碎混合,加入温水灌服发病猪,1次/d,连续使用3d即可。

药方四:使用石膏30g、威灵仙20g、板蓝根15g、桔梗15g、杏仁10g、甘草10g、麻黄10g、秦九10g,加水文火煎煮为药液,去除药渣摊凉后灌服发病猪,1次/d,连续给药3次即可。

为避免发病猪出现继发、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在采取上述给药期间,可使用陈皮20g、薄荷20g、紫苏15g、土茯苓15g、菊花10g,充分研磨为粉末,与饲料混合喂养猪群,1次/d,连续使用2~3d。

2、猪流感的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猪流感病时,结合猪临床症状表现针对性用药。当发病猪排便干结、咳嗽、气喘、摄食量减少、高烧等症状时,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1mL/kg·bw+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0.2mL/kg·bw,肌注给药,1次/d,连续使用3d即可。当发病猪体温高烧至41℃以上,使用板蓝根注射液0.15mL/kg·bw+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bw+柴胡注射液0.2mL/kg·bw,肌注给药,1次/d,连续使用3d即可。当发病猪伴有气喘症状,可在上述给药基础上,加入10%氟苯尼考注射液0.3mL/kg·bw,肌注给药,1次/d,连续使用3d。当持续给药治疗3d左右,发病猪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此时为避免生猪出现机体衰竭的情况,可使用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3mL/头,肌注给药,1次/d,连续使用3d。除此之外,在发病猪饮水中添加每10kg添加维生素C20~30mL、葡萄糖注射液50mL,促进发病猪机体恢复健康。

六、猪养殖期间流感的预防措施

1、做好养殖期间的消毒管理

在猪养殖期间,特别是猪流感病高发季节中,技术人员应当做好卫生消毒管理,从而减少养殖场内致病原基数,降低猪群感病概率。每天对猪场内的主干道、猪舍卫生清扫1~2次,避免猪舍内致病菌滋生繁殖。每周至少消毒1次,对猪场内主干道消毒时,可以使用2%火碱溶液、3%生石灰溶液、3%来苏儿溶液;对猪舍内消毒时,可以使用0.2%高锰酸钾溶液、2%甲醛溶液、食醋熏蒸消毒等方式。消毒期间,建议轮换交替使用多种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造成抗药性。一旦发现猪流感病例,立即将发病猪、疑似感病猪进行隔离诊断治疗,使用上述消毒药剂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消毒频率增加至每周2~3次。同时,将发病猪舍内的猪粪便、饲料饮水残渣等全部集中收集进行无害化或深埋处理。

在猪流感病发生传播期间,一旦出现病死猪时,不可随意丢弃、食用,需使用专业无害化处理装置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全面消除致病病毒,避免该病进一步大范围蔓延危害。

2、猪养殖的饲料喂养管理

猪养殖期间,饲料的投喂、营养配比等对生猪机体的健康、免疫力影响较大。技术人员在管理期间,首先,需确保饲料原料质量的安全性,无霉变、变质、劣质等问题。其次,确保生猪日粮搭配的合理性,依照不同规格的生猪生长发育特征,为其提供科学比例的粗蛋白、能量、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从而提升猪生产性能。最后,为生猪群体提供充足洁净饮水,加强生猪机体的代谢与营养吸收利用能力。特别是在冬春寒冷、季节交替阶段,可在生猪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等,以提升猪体免疫力水平,防止猪流感病的发生与危害。

3、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在生猪养殖期间,技术人员应当开展精细化管理,每天巡查猪群的饮食、活动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精神萎靡、感病等异常状态,一旦发现猪群有不良异常症状,及时邀请专业兽医人员现场诊断,给药治疗。同时,控制猪舍内环境条件,做好温湿度的调控,不同猪群对温湿度要求有一定差异性。例如仔猪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4~34℃,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妊娠期母猪适宜温度为16~21℃、哺乳期母猪适宜温度为20~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公猪适宜温度为17~21℃,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育肥猪适宜温度为16~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当猪舍内温度过高时,需增加开窗通风时间、安装排风扇等方式进行降温;当温度过低时,可通过搭建暖棚、减少开窗通风时间等方式提升温度。确保猪舍内的温湿度始终处于生猪生长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对猪饲料转化率、机体抗病性具有提升效果,可以有效防控猪流感病的发生。

除此之外,在猪养殖期间,还需对猪群进行分群喂养,依照不同年龄、规格进行区分群体,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密度过大造成猪病传播。例如哺乳母猪猪舍占地面积3.25m2/头、断奶仔猪0.37m2/头、青年猪0.6m2/头、育肥猪1m2/头、种母猪1.4~1.6m2/头、种公猪2m2/头,此占地面积不包含运动场面积,仅为猪舍活动面积。在对猪群分群饲养时,分栏期间必须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使其处于科学的区间范围,避免猪舍内部环境过于拥挤,有害气体无法顺利散发,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4、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为降低生猪养殖期间猪流感的发病率及危害程度,技术人员需做好养殖场内的生物安全管理,避免猪流感病毒侵入养殖场内,致使猪群致病。加强对养殖场进出人员、车辆的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出养殖场。养殖场内的工作人员、运输车辆在进入养殖场前需全面消毒,避免将致病原携带至养殖场内。做好养殖场生猪引种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当必须引种时,关注引种当地的流行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确保引种当地近期未发生过猪流感病。当引种地点近期内出现猪流感疫情时,需暂缓引种或更换引种范围,避免猪流感随引种进入养殖场,威胁猪群健康。引种后,对于引入养殖场的猪群需隔离饲养观察1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密切关注猪群健康,做好猪机体病原检测工作。隔离期结束后,确保猪群未感染疫病,再混合喂养。当隔离期间,猪群表现出发病临床症状,此时可邀请专业兽医人员现场诊断治疗,确保猪群痊愈后方可混合喂养。

5、猪流感的中草药预防

在猪流感高发季节中,为避免猪群发病,可使用中草药方剂加入饲料或饮水中混合喂养,提升猪群免疫力水平,降低猪流感发病率。

药方一:使用葱白50g、生姜30g、食盐15g加水文火煎煮,摊晾后加入饮水2kg中,使猪群自由饮用,连续使用3~5d即可。

药方二:使用熟苍耳子20g,研磨为粉末,拌入1kg饲料中,供由猪群自由食用,连续使用3~5d即可。

药方三:使用绿豆300g、板蓝根150g、柴胡150g,加水文火煎煮,摊凉后加入饮水10kg中,供由猪群自由食用,连续使用3~5d即可。

6、猪流感的疫苗接种免疫

疫苗接种免疫方式为猪流感病防治最为高效、便捷、经济的方式,技术人员可结合当地猪流感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对生猪群体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依照接种计划实施。目前,我国猪流感接种疫苗主要有H1N1型、H3N2亚型单价或双价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免疫周期6个月,通常在每年的夏末秋初开始接种,接种2次,单次接种间隔1个月。

综上所述,猪流感病在生猪养殖期间属于一种高发疾病,虽然致死率较低,但是其传染性较强,发生后再短期内能够快速蔓延至整个猪群,技术人员应当注重防控。在养殖期间,技术人员可通过卫生消毒管理、饲养管理、饲料投喂、中草药预防、疫苗接种免疫等方式对该病进行防控。一旦出现生猪感病,立即隔离诊断,并采取中西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确保猪群尽早恢复健康,减少该病对生猪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

标签:  流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