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怡,曹逸伦,廖 炀
( 吉首大学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16000)
0 引 言在我国,土司现象及土司问题发端于两宋之交,形成于元朝,完善于明朝,衰落于清朝,苟延于民国时期,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民主改革完成之后,前后历时共八百年,对我国20余个少数民族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从历史学、民族学和文学等多学科角度,聚焦于不同时期的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土司人物和土司地区的经济习俗,并且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本文拟借助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从多种角度分析土司研究文献,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土司研究的现状,了解不同时期土司文献研究的热点问题。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为确保研究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本文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作为数据来源,以“土司”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范围为1992—2021年,得到原始数据共有2 107条篇。再通过人工筛除简介、征稿启事、会议通知、新闻以及不属于该研究领域的文章,最终得到2 070篇论文,将文献信息以Refworks格式导出。
1.2 研究方法首先将从CiteSpace中对导出的Refworks文本数据进行CSSCI转换预处理,将转换后的文本数据再次导入CiteSpace中。对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核心作者、核心机构、高被引文献、关键词及突变词等进行数据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我国土司文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对当前国内土司文献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为研究土司文献的学者提供参考。
2 研究现状分析2.1 发文量分析从搜索到的文献来看,平均每年土司文献的发表量约70篇。对1992—2021年发表的2 070篇土司文献按照发表年度进行统计,其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大致可以将近30年的土司研究文献分为三个阶段:(1)1992—2000年。这一阶段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土司文献成果数量比较少,并且此阶段的文献发表数量出现了起起落落的情况。(2)2001—2009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数量呈缓慢爬升的势态,其中2008年的文献发表数量超过80篇。(3)2010—2021年。这一阶段对土司的研究持续上升,随着三大土司遗址城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界对土司的关注度急速增加,文献发表数量在2015年达到第一个顶峰。从2018年之后就逐步过渡至平稳发展阶段。
图1 土司文献每年发文量(1992—2021)
2.2 期刊发文分析发文量排名前15的期刊如图2所示。其中发文量排前三且超过100篇的期刊包括《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这些是土司研究领域的主要发文平台,总文献数量达到了392篇,约占所有分析文献总数的18.76%。排在前五位的另两个期刊分别是是《广西民族研究》(4.25%)和《中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11%),这些刊物都是民族院校或者民族地区的研究所创办的学术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土司研究的积极发展。
图2 土司发文数量Top15的高产期刊
2.3 核心作者分析
图3 土司文献核心作者共现合作图谱
表1 排名前10核心作者发文情况
2.4 核心机构分析通过机构合作情况可知某一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选择“Institution”作为节点,通过CiteSpace的机构可视化分析,生成土司领域的合作机构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注意本文将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长江师范学院统称为长江师范学院研究机构,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吉首大学统称为吉首大学研究机构,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统称为云南大学研究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称为中央民族大学。
由图4可知,发文量排前三的研究机构分别是长江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和云南大学。另外,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也是发文量较多的机构,这些机构是目前研究土司的主要力量,但是这些主要的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联系与合作,针对这一现象,各机构之间还需要加强交流合作、优势互补。
图4 土司文献核心机构共现合作图谱
2.5 高被引文献分析核心文献的高被引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土司文献被引频次60次以上的前8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如表2所示。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文献的发表期刊较为分散,高被引文献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哲学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观察表2可知,徐新建1999年发表的《权力、族别、时间:小说虚构中的历史与文化——阿来和他的<尘埃落定>》被引频次为95次,位列第一;周政保1999年发表的《“落不定的尘埃”暂且落定——<尘埃落定>的意象化叙述方式》被引频次88次;成臻铭2010年发表的《论土司与土司学——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价值》被引频次为82次,说明徐新建、周政保、成臻铭在土司领域的研究成果颇受关注,并得到了其他学者的高度认可。
表2 Top8土司高被引文献
续表
3 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3.1 土司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关键词是对一篇论文内容核心思想的提炼和概括。选择“Keyword”作为节点,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生成土司领域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得到769个节点,1 135条连线。可以看出“土司制度”“土司”“改土归流”“土家族”等关键词受到的关注度较高,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同时将高频关键词的数据导出,生成Excel表格进行整理,得出主要关键词词频统计,如表3所示。这些关键词反映了从1992至2021年我国土司文献的研究热点。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是:“土司制度(236)”“土司(177)”“改土归流(167)”“清代(78)”“明代(77)”“土家族(68)”“国家认同(38)”“西南边疆(37)”“明清时期(36)”“云南(28)”,表明土司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不同时代的土司制度、社会关系和土司地区等方面。
图5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3 土司领域频次前10的关键词
3.2 土司研究文献突变词分析关键词的突显表明某一主题在某些年份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适合展现某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变化。选择“Keyword”作为节点,“Term Type”选择“Burst Terms”,得到关键词的突变值最高的前23位,如图6所示。其中突现强度排前三的关键词是“土司制度”“国家认同”“边疆治理”,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学界比较关注“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土司学”“国家认同”以及“边疆治理”等方面,另外研究人员对“国家认同”“明清时期”“边疆治理”“清朝”的研究热情还在继续上涨。
图6 土司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
3.2.1 土司制度
土司制度由元代以前封建王朝应对边疆及其以远地区夷狄的治策发展而来。元明清时期“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其特征可概括为:世守其土、世辖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目前对土司制度的终结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改土归流说”,一是“辛亥革命说”,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改革说”。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土司制度终结于民国。从整体历史进程来看,土司制度走向终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3.2.2 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统一体,是一种具有多元性、原生性、本土性、政治性、多样性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从结构上看,土司文化可以分为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两大层面,具体又可细分为不少学者所指出的物质、制度、精神和民俗文化四大板块。目前,对土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司制度的起源和形成、民族成分、作用与流弊等,并初步论证了土司文化研究、开发和利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3.2.3 土司学
土司学就是研究土司、土司区、土司政府、土司关系、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含土司政治文化)和土司现象的专门学。其分为土司学(9)与土司志(10)两个支系,研究重点是土司文化。构建“土司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为了使土司研究走向深入和系统,使其综合化和理论化;其二是为了加深、提高和丰富我们对土司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土司制度发展规律,并为今天的区域民族自治提供历史借鉴。“土司学”逐渐变成学界耳熟能详的学术名词,而且使土司研究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的扶植对象,并使土司遗产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3.2.4 国家认同
经过儒家文化的长期浸染,土司文化中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和忠顺已经深入骨髓。土司地区国家认同的实质,应该是西南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程,与这一进程同步的则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封建王朝与历代土司的双向互动强化汉族与其他民族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进程和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
3.2.5 边疆治理
广义的边疆治理制度,大致包括政治制度、行政区划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狭义的边疆治理制度主要指政治统治制度。设治局是民国政府为了统一县治、应对深刻的边疆危机、提升边疆治理能力,而先后在一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过渡性县级行政机构。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治理必定是国家力量深入边疆进行直接管理的政府行为。
4 结 论本文从中国知网CNKI中选取了近30年的土司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土司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国内对土司的研究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相关的研究在2015年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从发文作者和发文主体来看,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以单位、师生、同门为主,大部分核心作者还没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核心机构之间的合作联系还有待加强,发文机构和期刊聚集在民族地区。土司文献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土司制度”“土司文化”“明代”“清代”“国家认同”“边疆治理”等问题,总体来看,研究热点比较集中,但是研究的前沿性还有待提高。随着文化振兴与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推进,学者对土司的研究将会持续增加,土司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学界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