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畅停”APP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62)

李蹊,吴胜益,罗豪,叶佳

(江西警察学院 科技与信息安全系,江西 南昌 330103)

0 引 言

随着“有车一族”基数不断扩大,停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开车出行的阻力。尤其是每逢节假日,人们总会听到“出门容易停车难”的感叹,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开车出门的重要原因。城市道路车流量大,交通复杂,停车困难;大型停车场距离较远,收费街道停车价格浮动又大;路边停车标识不清,容易被贴罚单;人行道上非机动车成群,占用盲道屡见不鲜……面对诸多的停车、缴费难题,“路畅停”APP应运而生。“路畅停”APP可以根据目标地址收集附近街道可停车位的信息,对车辆停车进行规划提示,就近找到停车点,实行线上缴费,公开透明。对于盲道上停放的非机动车进行报警提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车主解决了出行停车找车问题,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减轻交警工作压力。

1 功能设计

如图1所示,“路畅停”APP下设车位寻找、停车提示、停车缴费及盲道占用四个模块:

图1 “路畅停”APP功能结构图

(1)车位寻找。在停车时,可以分析目标地点,通过BDS定位系统找寻附近街道可停车位。车主在办完事找车时,可以通过手机定位功能利用地图导航查找车子,方便其及时就近找到车辆位置。

(2)停车提示。对于不规范停车,不同城市的交通规则可能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当车主来到一个新城市时,由于其不了解当地交规而停车不规范(或无意停歪了车辆),可以通过主动红外对射探测报警系统对车主进行提醒,使其规范停车。

(3)停车缴费。每逢节假日景区人流量激增,导致部分不法商家对停车收费漫天要价,在收费的街道、景区通过“路畅停”APP可实现透明化收费,同时支持线上支付,在防止管理人员漫天要价的同时,还可以拓宽付费方式。

(4)盲道占用。盲道是一个城市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占用盲道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城市管理部门经常是以巡逻的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这种人工监察的方式既耗费时间效果又不明显。有了“路畅停”APP,对于非机动车占用盲道,可通过主动红外探测器与摄像头来识别车辆和车主,将识别情况发送至辖区城管部门,高效解决盲道占用问题。

四个模块协同运行,消除了车主街道停车、找车、缴费的烦恼。

1.1 登录界面

图2是“路畅停”APP的登录界面,进入此页面后用户可通过输入账号密码,完成APP注册,登录进入主界面。

图2 系统登录界面图

1.2 主界面功能

用户完成登录后进入主界面,如图3所示。主界面包含车位寻找、停车提示、停车缴费及盲道占用四个板块:

图3 系统主界面图

(1)车位寻找。用户进入车位寻找页面后,在页面中输入最终目的地,系统会根据街道附近情况,推荐最优停车点。若所去街道车位已满,系统会推荐附近街道的停车位,提供较优选项供用户选择;若停车目的地需要收费,可直接点击下方的收费按钮,跳转至收费页面,直接缴费即可;若临时需要将车辆借给朋友,也可将停车位置分享给朋友,便于朋友快速找到车辆。

用户停好车后,APP会自动记录停车地点。用户处理完事情后,若忘记停车位置,可点击反向找车功能,界面上会自动显示汽车所在位置,用户通过导航找到停车位置,系统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车位寻找界面图

(2)停车提示。停车提示针对两类用户——新手用户和对新城市交通规则不熟的用户。新手用户停车时,如其没有将车停在线内,汽车会在一定时间内遮挡主动红外探测器发射端所发出的红外线,导致接收端无法接收到红外光,从而触发装置发出警报,并可在车主手机上通过弹窗或震动的方式提醒车主调整车辆。由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规则存在细微差异,用户来到一个新的城市时,可能不是特别了解新城市的交通规则,将车停在了不能停的地方,同理也会触发警报,告知用户此地不能停车,系统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停车提示界面图

(3)停车缴费。用户进入停车缴费界面,点击停车地点,界面会显示出停车地点、停车时间以及需要收取的费用。点击停车地,用户可以查看近一年内此地的收费标准,避免特殊时期出现停车费漫天要价的不良现象。同时,本产品支持线上缴费,用户可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缴纳停车费,在避免人工加价现象的同时,也可节省人工收费的排队时间。使停车用户的假期出行变得轻松自如,系统界面如图6所示。

图6 停车缴费界面图

(4)盲道占用。盲道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但盲道占用问题几乎每个城市都时有发生。在盲道上安装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并设置为占用时间超过30秒即视为占用盲道,通过喇叭现场报警,同时将街道信息传输至管理部门。如果非机动车阻挡红外线,红外接收端接收到发射端的红外能量减少或者无法接收到红外能量,当红外接收机接收到的红外能量变化值达到报警阈值,同时非机动车占用盲道时间超过预设时间,系统则发出现场警报,提醒非机动车车主将车移开。同时街道上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对车主进行识别,并在手机端对车主进行提醒,系统界面如图7所示。

本工作介绍了一种改进型DIC分析技术.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合改进型DIC分析技术,针对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土体位移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图7 盲道占用界面图

2 系统开发技术2.1 技术实施方案

本项目以人像识别、通信网络、分布式数据库和集群计算等多项技术为支撑。

街道摄像头对车辆、人员识别过程:现阶段的城市道路摄像头绝大多数可完成对车辆的识别,摄像头对乱停乱放车辆识别流程如图8所示。摄像头捕捉到乱停乱放车辆,对图像进行采集的同时对车辆的特征及车牌进行识别,为便于对数据的描述,会对车内挂件、摆件、内饰 等进行辅助识别。将识别到的信息与图片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若识别成功,会将数据传送至后台,APP会向不合规车辆(如占用盲道、压线停车)的车主发送报警提示。与此同时,将乱停乱放车辆及车主信息数据存储至后台,便于后续比对查询。

图8 车辆、人员识别系统工作流程图

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工作过程:在盲道的两端安装两对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实物安装如图9所示,一端发射端发射红外线,另一端接收端接收红外线。红外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端分别连接电源和报警控制主机。有非机动车在盲道上停放时,红外接收机接收的红外能量部分被遮挡(红外接收机所接收的红外能量变化值超过报警阈值时)或者全部被遮挡超过预设时间,就会启动报警系统发出现场警报,针对各地气候差异大的情况,可通过调节主动红外对射的灵敏度,并在安装时调节水平轴使发射机与接收机重合,让其在雨、雾、尘等恶劣天气下依然能正常工作。主动红外线对射探测器触发报警时街道摄像头锁定报警区域进行现场拍摄,从而实现报警联动,对非机动车牌或车主进行识别,若识别成功,则会向车主手机端发送警报信息,提醒车主将占用盲道的非机动车移开,其工作流程如图10所示。

图9 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安装示意图

图10 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工作流程图

2.2 技术原理

本项目开发平台采用的是APP inventor,本款APP采用Hybrid App的技术,用于开发Android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完全在线开发的Android编程环境,其不需要复杂的程序代码,而是通过堆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程序开发。内置若干传感器组件(比如位置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方向传感器),可以直接调用设备的功能,为APP设计提供较好的实验环境。

本项目中,盲道占用报警装置结构设计图如图11所示,报警装置的终端节点设计为由CC2530芯片与喇叭、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及指示灯组成,点对点进行数据传输,协调器通过CC2530芯片及Wi-Fi网络与上位机APP进行双向通信。终端节点负责探测收集盲道是否有遮挡物的信息,并由CC2530主控芯片通过ZigBee网络将有效数据传输至协调器节点进行处理,由于协调器与上位机APP通信,所以APP可显示盲道是否被遮挡的实时信息,实现对盲道占用的监控。如终端节点检测到主动红外接收端在30秒内无法接收到红外线,即认定盲道被占用,便可通过信息阈值在输出端生成报警信息,控制喇叭发出提示音并亮起指示灯,完成线上线下实时提示监管。

图11 盲道占用报警装置结构设计图

2.3 技术优势

项目技术开发优势为:

(2)灵活的推送机制。结合APP中的标签设置,对不同特性的用户进行不同内容的推送;通过定时推送功能,达到全程自动化推送的效果;支持离线APP上线后的第一时间推送以及推送失败后的再次推送;支持双向推送IM功能。

(3)强大的统计管理。APP新增活跃用户的数据,几分钟后即可在后台完成统计和记录,让开发者及时了解和管理APP。通过在APP中自定义ID,帮助开发者了解用户在APP中的特定行为数据,支持查询版本、终端的分布及错误报告。

(4)盲道占用报警系统的终端节点与协调器节点由ZigBee网络连接,具有传输快、耗能小、功效高的优点。

3 结 论

近些年来,城市道路车辆激增,虽然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但街道、景区、医院、公园等地段的停车难问题仍然很棘手,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市容环境。此外,占用盲道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创建文明和谐城市,进行了“路畅停”APP项目的开发。该项目利用人像识别、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ZigBee无线传输等技术,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可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使停车更加规范方便,有效缓解交通及相关部门的管理压力。

标签:  车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