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维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0 引 言教育部在2019年4月10日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高竞争力的在线资源课程,是当下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打造一门融合信息技术,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迫在眉睫。如何合理使用多种在线资源,如何建设一门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在线资源课程,是一线教师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从在线资源平台的综合使用以及在线资源课程的建设技巧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与更多教学一线的老师探讨研究。
1 在线资源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可视化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Python语言的发展,使其在编程语言排行榜中一直名列前茅。“Python编程基础”这门课程在我院是针对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百万扩招计划的落地实施,高职类学生录取率在逐年增加,传统的线下面授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下无时空限制及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为了解决Python课程线下授课形式单一、代课教师重难点讲解深浅不一、学生理解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根据我院双高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要构建一门适合在校学生自主学习、线上线下合作互补、面向校外更多同水平学习者的线上资源课程。
2 在线资源平台的综合运用在这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兴起的时代,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几年我们学校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教室的设备配置进行了更新,每个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投影机,连上了网络,安装了音箱。这些新设备的引入,标志着新时代课堂的到来。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例如我们学院重点使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教学辅助平台,它能满足线上直播授课、在线讨论、作业布置、签到、抢答、加分、生成统计表、学习资料共享等要求。对于编程类课程(诸如Python、Java、C语言等课程),我们学校与阿尔法编程平台合作,利用此平台强大的编程库、练习库及自带的编程题自动阅卷功能,帮助学生加强编程练习,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所以在Python编程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综合使用了学堂在线平台上的自建课程平台、超星学习通和阿尔法编程平台,保证从多个角度化简知识难点,强化知识重点,使学习者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学习、练习、测试、交流途径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能充分利用各平台的强大功能和海量资源来传授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求更好地达到课程的既定目标,同时也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从中发现更多优秀的学生为技能大赛选拔做准备。图1为“Python编程基础”课程在线资源平台与线下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示意图。
图1 “Python编程基础”课程在线资源平台与线下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示意图
3 自建在线资源课程内容选取及考核评价图2为Python在线课程建设策略思维导图,主要是Python在线课程建设时对内容选取、PPT制作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内容所采取策略的概要展示。
图2 Python在线课程建设策略思维导图
3.1 内容选取策略为了建好一门线上课程,使其既能够和线下课程相互补充,同时又能够服务于更多院校的同水平学生及其他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入门者,我们需要对这门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重构,使其更加符合线上课程的特点。在“Python编程基础”线上资源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我们充分调研企业职业需求,并结合有关Python类技能大赛赛项知识需求,同时请求专业老师提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和在校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需求,力争使课程内容的选取能够突出重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3.1.1 线上课程内容要体系完备
线上课程虽然是线下课程的补充,但其内容设置也必须要体现完备性,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能力、知识、素质提升的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Python入门、Python编程基础、Python中的流程控制语句、Python中数据类型的使用、Python中函数的使用、面向对象的相关知识、文件的操作。
3.1.2 内容选取更加适合自主学习
课程内容选取上需要对所选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研究讨论适合线上学习的知识点,既要满足那些只能选择线上学习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满足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在校学生线上学习的需求。因此在内容上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我们必须要讲,因为考虑初学者需要入门学习,但是却要略讲,因为这不是重点,只需要了解就行,而对于线下授课过程中的重难点,在线上也要作为重难点来讲解,同时知识点的内容深浅要适中,不能太过深奥难懂,不适合线上自主学习。
3.1.3 案例选题靠近学生真实情境
在任务案例的选题上,并没有侧重于教材上的案例,而是课程组成员根据知识点的需要自行设计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模块一中,设计的案例是“打印我的名片”。在模块四的列表应用知识部分,设计的案例是“考试成绩统计”。这些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3.2 在线资源课程PPT制作技巧对于课件的制作和内容展现方式也需要慎重考虑,以求PPT能展现出思路清晰、画面干净、重难点醒目等特点。能够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快速掌握重难点。图3为“Python编程基础”自建在线课程PPT界面。
图3 “Python编程基础”自建在线课程PPT界面
3.2.1 独特的页面色彩及动画设计
课件的整体色彩不能过于艳丽,颜色不宜过多。页面中的关键句、字词应考虑选用红色加粗的方式显示,这样更能突出重点加深记忆。应根据每页PPT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动画出现及退出方式,比如对于流程图的显示,尽可能让流程以动态的方式显示,每个图形元素都按照程序流程依次单步出现,确保在教师讲解流程的时候,箭头、判断条件、执行语句等能动态推进,使学习者能更快理解执行流程。
3.2.2 新颖的案例展现方式
在案例的展现方式上,应选择一种能体现按步分解的思路,这样更容易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更容易让学习者通过一个案例的学习,获取类似案例的解决思路。我们选择的是六步法:(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图4为一个学生信息修改查询案例的问题描述。(2)分析问题,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3)画流程图,顺序画出代码编写流程,给出一个编写代码的思路。(4)展现完整的代码,清晰完整地展现Python代码。(5)代码运行,通过展现代码运行后的效果,使学习者对此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6)主要方法总结,旨在帮助学习者凝练方法,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通过六步法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案例解决的方法,锻炼自己解决问题和编程的能力。
图4 学生信息修改查询案例(案例描述)
4 使用在线资源平台对教学的提升通过线下教学手段与线上多种平台的综合使用,使我们的课程教学效果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4.1 因材施教更便捷不同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并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快速理解,线上平台及资源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线上平台上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差异,对同一知识点设置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及知识讲解视频,同时通过在线讨论和统计管理来获取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线上一对一的答疑解惑来解决每位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4.2 过程性资料更易保存借助线上资源平台载体,所有参与课程学习的学习者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试、讨论的数据以及教师发布到本课程下的所有视频、图片、软件、网站链接等资源都能一直保存。便于教师随时查看,学生随时下载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随时进行碎片化学习,同时也可以更高效地指导学生复习。图5为课前学生在线讨论截图,图6为课后学生在线作业完成情况记录截图。
图5 课前学生在线讨论截图
图6 课后学生在线作业完成情况记录截图
4.3 课程评价更多元线上资源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再只是依凭一张纸来定成绩,对学生一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考核基于一个综合性、全过程的评价机制。
首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完成预习、签到、讨论、抢答、课后作业等任务,同时形成每位学习者的总积分和各项学习的统计数据;其次,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是由代课教师在线下通过现场打分来完成的;然后,在每个章节学习的最后我们也会引导学生参与学堂在线自建课程的章节测试,完成测试题,此项评价结果也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最后,我们通过在阿尔法编程平台上发布随机试卷完成课程终结性考核。汇总以上各部分的得分情况,形成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图7为我们在学堂在线平台上发布的Python自建课程的首页截图展示。
图7 学堂在线平台Python自建课程首页截图
5 结 论在线资源课程的运用使得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有力地弥补了线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反应速度参差不齐、抄笔记跟不上、知识点无法有效预习、复习和课程授课时间不够用等问题。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课程以线上课程的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上。“Python编程基础”课程目前已经上线运行2期,经过这段时间的测试、意见反馈,我们的团队在肯定自己付出的同时,也发现这门课程后期需要改进提升,包括增加一些动画,针对不同的专业补充一些具有专业特点的案例,这样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当然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自建课程平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运用多种线上平台,充分汲取各平台的优点,以使教师教学更便捷,学生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