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高质量育苗及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措施的科学指导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59)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着大面积落叶松林,黑龙江落叶松林面积约占全省人工林总面积的40%左右。落叶松具有较强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且树种的季节变化明显,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该种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抗旱等优势。树木成林速度快,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具备较强的经济效益,能够为当地带来较大经济收益。该种树木可用于家具、建筑等多种用途,松脂也可用于制作生产油漆,分布领域较广,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区域概况

黑龙江气候类型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类型,温度的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春季多大风天气,气候干燥。夏季温热,降雨较为集中。秋季降温速度较快,出现霜冻的频率较高。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该区域光照条件较高,且辐射强度大。尤其在6-8月,日照时间平均可达12h。该地良好的自然条件,为落叶松提供了优质的生长场所。

二、落叶松育苗技术

1、选地整地

为提高落叶松幼苗的存活率,应加强对生长环境的管控。该树种幼苗时期需要充足的光照资源,且对营养供应要求较高。在育苗地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地形平整的区域,且当地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土壤疏松。育苗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土壤应以微酸性或中性为最佳。土壤的含盐量应小于0.1%。育苗期间,如果发现该区域的土壤水分较大,可尝试在育苗场地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细砂,以保证土壤的最佳属性,增强土壤的透气效果。育苗前期,应对种植区域进行深耕。耕作深度应不小于30cm。初春土壤解冻后,及时开展耙地或春翻,深度应保持在20cm左右。做床期间,做好土块疏松,清除该区域的草根、石块等影响幼苗生长的物质,保持土壤的细碎疏松。该种树种的苗床采用高床,高度应达到10-15cm,宽度保持1-1.2m。根据苗床的营养物质情况,适当施加有机基肥,从而为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种子处理

落叶松选种工作期间,应优先选择种子大小均匀、颗粒饱满且杂质较少的种子,种子纯度应保持99%左右。净度应达到95%以上,发芽率应保持60%左右。综合对比市场中的各项品种,从而选择最适宜本地栽种的品种。落叶松种子相对于其他树种价格较高,在采购前期应提前进行发芽率检测,明确种子的发芽率情况,以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和密度,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种子发芽率检测期间,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清除杂质后,使用0.3%的药剂溶液浸泡1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随后清洗干净种子,并实时观察种子状态,在胚根的长度达到与种子相等以及一半时进行记录,将其作为种子发芽率的标准。通过上述方式,不仅能够明确种子的发芽率情况,也能根据发芽状况确定播种时间,确保树苗生长的最佳状态。

3、育苗播种

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应确定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本区域综合考虑气候和地形条件,将播种时间确定在4月,保持外界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播种密度应保持每亩7-10kg。实际的播种密度应根据当地的土壤以及灌溉条件适当调整。如果当地土壤条件差,且灌溉不方便,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确保区域内的幼苗数量能够满足基本要求。本区域在播种方式方面选择宽幅条播,将宽度控制在8cm左右,间距保持20cm。播种结束后应进行覆盖1cm厚度的土壤。部分区域土壤黏度较大,可从其他地方调取沙土覆盖。此外,播种过程中,保持土地的平整,防止后续灌溉期间出现低洼积水问题,对幼苗根系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4、幼苗管理

幼苗期间,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幼苗期间缺乏足够的营养成分,且外界温度和湿度不适宜,都会造成幼苗大量死亡现象,影响树种的生长效果。对此,应做好幼苗管理工作,保证土壤内部充足的营养成分,并根据幼苗生长状态适当调整浇水频率,做好相应的保温工作,以促进种子快速发芽。当70%的种子出土后,应及时进行播种工作。幼苗期间对水分和温度要求较高,该阶段应严格管控光照,避免出现暴晒,做好水肥管理以及除草工作,根据幼苗生长状态适当施加肥料,补充营养成分,增强苗木的越冬能力。对于2年生的苗木,在次年春天进行定苗和切根操作,切根深度应保持20cm左右。通过上述方式保证根系健康发展。

5、幼苗培育

本区域在幼苗培育阶段主要采用容器苗培育。育苗容器优先选择环保型材质,应具备易降解、保水性的优势,有效节省管理成本。为满足幼苗生长需求,容器直径应达到5-8cm,高度应保持13cm左右。育苗基质处理方面,可采用草炭土、泥炭土、松针土等材质,按照相应比例加入肥料搅拌均匀,随后应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清除内部的病虫害以及影响苗木健康生长的元素。苗圃建设阶段,遵循就近取土的原则,充分考虑运输以及灌溉问题,避免选择低洼或风口区域,防止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苗圃确定后,应将装有基质的容器转移到苗床并摆放整齐,随后在容器的缝隙位置填充土壤。容器中的种子数量应在2个左右,按照具体的培育要求选择合适容器。

三、落叶松苗期管理

1、水肥管理

出苗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本区域在早上8点-下午5点期间浇水3-4次,浇水频率主要根据外界的环境变化情况适当调整。为确保浇水的均匀性,可采用喷水壶,确保灌溉结束后表面不会出现积水情况,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本区域在中午适当增加浇水频率,确保幼苗生长期间充足的水分供应。幼苗生长过程中,主干高度不断增加,蓄水能力日益提升。该时期本地区采用小水灌溉方式。通常7-10天进行1次灌溉,幼苗生长后期出现顶芽时,应严格控制水量,避免灌溉数量太大而影响生长效果。

施肥工作中,树苗生长中期应进行追肥,通常采用腐熟的肥料,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生长中期应适当补充氮肥,确保每亩用量达到10kg,且适当配合浇水工作,避免出现肥料烧苗状况。生长中期应进行3-4次施肥,最后1次施肥应适当增加氮肥数量,保证树苗充足的营养供应。生长后期的肥料应以磷肥、钾肥为主,可使用洒肥和喷施的方式。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表,随后使用小水浇灌,确保肥料施加的均匀性。

2、田间管理

幼苗时期可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情况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保证每1m2种植数量为1500颗左右。当幼苗生长高度达到5cm左右时,应开展间苗和补苗工作,将生长密度较大区域的幼苗抑制到密度小的区域,保障每1m2幼苗数量在1000棵左右。当幼苗高度在20cm时,应进行间苗,保持1m2幼苗数量达到150棵,从而确保当地幼苗的生长状况,保障生长阶段充足的营养供应。

除草松土。苗期管理过程中,除草和松土能够避免周边的杂草与树苗抢夺营养成分。通常情况下,该区域在浇水4天左右进行松土和除草工作。该时期开展工作能够充分提升土壤的透气性。本地区采用人工除草和药剂除草结合的方式。严格把控除草时间,合理控制除草药剂数量和调配比例,在保障除草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3、越冬管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冬季寒冷漫长。为确保落叶松幼苗顺利过冬,该区域人员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期间进行浇灌冻水工作。具体操作根据每年的外界温度情况适当调整,确保工作时间的合理性。如果浇灌时间过早,会导致幼苗休眠期推迟,第2年幼苗萌发效果下降。如果开展时间过晚,则会造成幼苗大面积的冻害死亡现象。为确保幼苗顺利过冬,该区域在每年11月下旬使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幼苗,该种方式可提高幼苗存活率10%左右。

四、落叶松病虫害防治

1、落叶病

该种疾病是当地常见的病害,危害范围主要为5-20年生的落叶松林。病害发展初期,叶面上会呈现直径在1mm左右的浅黄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的直径逐渐扩大,颜色日益加深。随后,病斑会转变成段状,表面出现小黑点,整个叶片变成褐棕色。病害问题从树冠下方逐渐向上蔓延,且距离地面越近病害问题越严重。该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树木枯枝数量增加,出现提前落叶问题。

该种疾病作为真菌性病害,病菌通常在6月份外界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出现,病菌蔓延速度快,且成功入侵后会潜伏1个月左右时间。桦南县通常在7月上旬发病。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8月份会出现落叶情况,9月树叶基本落光。相对于正常生长的树木,落叶时间提前40天左右。高温高湿是最有利于疾病蔓延的环境,且当地土壤质量差,排水条件不好,树林密度规划不合理,也为病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降低该种疾病的危害,本区域采用以下几种防治措施:品种选择方面,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以增强树木生长期间的抗病虫害能力。造林期间营造针阔叶混交林,采取混合种植方式,保持各树木品种间的和谐性,以增强整体的林分抗性。同时,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幼林在郁闭后应及时调整幼苗生长密度,保持内部良好的透光和通风条件,避免病菌大面积蔓延。定期进行枯枝修剪工作,清除患病枝叶,阻断病菌传播途径。对于严重的病害区域,可喷洒合适药剂,合理调配药剂比例,保证良好的治理效果。采取交替用药方式,间隔时间为1周,连续喷洒3次左右,以确保清除病害。

2、枯梢病

该种疾病在树木生长的全过程都会出现,具备较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遭受病害后,导致植株顶芽部分枯死,影响新梢正常生长,树木出现弯曲甚至死亡情况。针叶位置出现黄色,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脱落。患病的枝干会产生裂缝,严重情况下,枝干会呈现紫褐色,且表面布满溃烂斑点。受到该种病害影响,不仅影响落叶松的生长高度,还会导致林分无法成材。且病害蔓延速度极快,一旦发病会导致树冠变形,树木停止生长,造成树木矮小甚至枯死问题。

该种疾病同样为真菌病害,病菌会以菌丝的形态在患病枝叶中过冬,第二年6月,利用风雨广泛传播,并危害新生的树梢。病菌侵入后,通常会潜伏半个月左右,随后逐渐向树冠下方蔓延。7月是该种疾病的高发期,导致新梢大面积感染病菌。根据疾病的传播特点,通常处于风口的落叶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病害治理阶段。桦南县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幼苗选择期间,优先挑选长势好且无病虫害的幼苗,做好幼苗调查工作,禁止使用疫区的苗木。选择的树种应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防止造成大面积死亡问题。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保持林间生物的多样性,以强化林分抗性。强化幼苗管理工作,根据外界气候条件以及幼苗各阶段的生长需求,做好水分管理,增强幼苗对疾病的抵抗力。定期修剪患病枝条,并及时清理落叶。对清理的患病枝叶进行集中焚烧或填埋处理,防止因处理不到位造成病菌的大面积蔓延。对于患病严重的树木,及时进行砍伐,以快速控制病原。病害严重区域,如果面积较小可喷洒药剂,交替使用药剂,避免产生抗药性。面积较大的区域,在患病树林附近摆放“百菌清”烟剂,摆放位置放置在山脚下,随后利用风力将烟剂带到树林中,逐渐上升蔓延到树冠位置,以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烟剂应用结束后,及时清残渣并回收药箱,避免出现药物残留。

3、落叶松叶蜂

作为当地典型的虫害,危害范围主要为10-30年生的落叶松林,且虫害危害时间长,传播蔓延速度较快,防治工作难度较大。该种虫害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树木造成不利影响。幼虫主要危害树叶,导致枝条出现弯曲、干枯状况。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树冠变形,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幼林无法正常成林。通常地形条件差,林分郁闭大以及纯林遭遇该种虫害的概率较高。

本地区针对该种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营造混交林,营造良好的林间环境,强化林木的病害抵抗能力。

②加强日常监管,第一时间发现虫害问题,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③该种虫害通常在6月进入鼎盛期,繁殖速度加快。针对该种情况,及时修剪产卵树枝,控制虫害数量。春秋季节挖除虫茧,及时清理地面落叶和枝条,进行焚烧处理,以控制第二年的虫害数量。冬季进行深耕,深度保持30cm左右,利用外界寒冷的天气清除虫卵,避免虫害顺利过冬。

④在林间内部适当投放虫害天敌,例如啄木鸟、山雀等物种,维持林间生物的多样性,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控制虫害数量。

⑤面积较小的危害区域,可采用好初期喷洒药剂,间隔1周时间,连续喷洒3次左右。对于面积较大且地形复杂的区域,可在幼虫活跃的高峰时期,在林间燃烧苦参碱烟剂清除幼虫。严格控制用药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落叶松鞘蛾

该种虫害主要危害树叶,幼虫喜欢枝叶,且具备暴食性。遭受虫害后,枝叶会出现灰白色,逐渐变成橘黄色。如果虫害问题严重,会吃光针叶,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

本区域在防治工作中,除了基本的营造混交林以及加强林间管理工作以外,还利用虫害的趋光性特点,在合理区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该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不仅能够控制林间害虫的数量,还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落叶松在黑龙江区域种植面积较大,该种树种具有成林速度快,病虫害少的优势,对于缓解我国社会的林木资源紧缺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桦南县高度重视落叶松的育苗工作。充分分析当地的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特征,选择适宜本地栽种的林木品种,以确保幼苗的存活率。工作期间,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开展整地和种子处理,加强幼苗管理,保持幼苗良好的生长状态。幼苗播种期间,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区域,并施加底肥,确保土壤具备良好的营养物质以及水分条件,满足幼苗时期的生长需求。加强水分管理,定期开展间苗除草工作,防止周边杂草抢占林木生长的养分。合理控制林分密度,保证森林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效果。此外,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析典型的病虫害问题,了解病虫害的成因和发病特征,并做出针对性的防治手段,以维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幼苗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