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生产领域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不正常的机械装备使用方式很容易影响其使用寿命,导致机械装备的使用成本上升。因此,必须使机械使用人员掌握机械装备的正常使用方法,并且合理应用预防性成组维修策略,提升机械装备的整体维修水平。本文将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正常使用与预防性成组维修策略进行分析。
在农业机械装备的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对机械并不了解,很容易使机械受到不正常使用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损伤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机械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防止其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延长其实际使用寿命。
一、农业机械装备不正常使用的情况分析
1、使用方法不当导致机械损耗
在农业机械装备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机械损耗的情况十分普遍。在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能按照机械的操作规程或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在启动和停止机械时,许多操作员忽略了预热或冷却步骤,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在极端温差下运行,就会加速零部件的疲劳和老化。同时,部分操作员在作业过程中为追求效率,过载使用机械设备,例如,过度提高耕作深度或拖挂超重载荷,很容易出现发动机过热、燃油消耗异常增加,甚至设备损坏的情况。其次,一些农业机械装备具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和性能参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用户会忽视设备说明书的指导,将机械用于不适合的作业场景。比如,将轻型机械用于高强度作业,或者在泥泞不堪的田地中强行操作,致使底盘陷入、轮胎过度磨损,甚至对传动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类似地,操作人员在机械作业中未能根据不同的地形、作物和作业要求及时调整作业参数也会影响作业质量,加剧设备的磨损和老化。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员在机械出现异常噪声、振动或警示信号时未能及时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而是选择继续工作,导致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的问题也较为常见。
2、作业环境差
大部分农业机械装备在使用时有着作业环境方面的要求,作业环境较差的情况下不适合机械使用,例如,在高温作业环境中,发动机和液压系统持续高负荷运行,散热性能受到严重挑战,容易出现过热现象,使金属零部件的疲劳加剧,高温条件还会影响润滑油的黏度,使润滑效果下降,增加机械摩擦部件的磨损程度。其次,在南方多雨地区,机械长期处于潮湿空气或积水田地中,零部件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强度和精度会显着下降,电气系统则可能因受潮发生短路或故障情况,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泥泞的田间道路不仅会增加机械行驶的阻力,还可能会使轮胎陷入泥泞中,造成传动系统的过载损坏,而如果泥水进入机械的内部结构,会进一步造成润滑失效和磨损加剧的问题。此外,一些机械设计时并未针对复杂地形进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各种不当使用会使机械底盘受力不均、悬挂系统损坏。
3、缺乏定期维护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结构复杂,作业强度较大,对日常维护和保养的需求较高,但很多操作人员的保养意识不足,就使得机械运行中小问题很容易累积成大故障,最终使设备的维修成本增加甚至提前报废。首先,农业机械的许多关键部件,如轴承、齿轮和铰接点需要通过润滑油减少摩擦、降低磨损,但润滑油的添加、更换很多时候没有被重视,在高温或连续作业的情况下,润滑油容易蒸发或变质,如果不及时补充或更换,会使机械内部的运动部件因干摩擦而损坏。其次,在长时间振动和高负荷作业的情况下,机械的螺栓、螺母等连接部件可能出现松动,甚至脱落。例如,联合收割机在作业时若切割器的刀片松动,不仅会影响作业效率,还可能造成刀片断裂的情况,对机械造成更大损害。除此之外,机械的橡胶部件容易因老化、磨损或环境影响失去弹性或断裂,如果不定期检查更换,会出现密封失效、传动效率下降或漏油等问题。
二、农业机械装备正确使用方法
1、耕地机械的正确使用
耕地前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质地、酸碱度等特性。这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或使用便携式土壤测试仪器进行现场测试。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判断土壤养分缺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机物质进行施用,如畜禽粪肥、厩肥、堆肥等。有机物质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科学配比矿质肥料,并利用施肥机等农机设备实现精准施肥。采用深松翻耕机等农机设备对土壤进行深度松耕。这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排水性和根系生长空间,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养分吸收。采用耕地机械处理改良土壤和翻耕操作的优势包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实现作业的一致性。通过采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可以更好地控制施肥和翻耕的深度和强度,确保土壤改良和翻耕操作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耕地机械的正确应用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的压实和侵蚀,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品质产量。
2、播种机械的正确使用
播种机械的应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能够确保作物种子的均匀分布,避免过密或过稀的播种情况,提高作物的出苗率和均匀度。其次,播种机械可以控制作物之间的竞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株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此外,精确播种还有助于减少种子的浪费和成本的降低,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总之,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播种机械的正确使用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选择播种设备、利用先进的定位导航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播种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农作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优质、无病虫害的种子,并根据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处理、种衣处理等。浸种可以利用种子处理剂对种子进行浸泡,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增强抗逆能力。选择适用的精确播种设备,如精量播种机、精密空心钻播机等。这些设备具有可调节播种行距、播种深度和种子投放量的功能。
3、施肥机械的正确使用
施肥机械应用前首先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并通过实验室分析确定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等指标。根据土壤养分评估结果,了解作物的养分需求及缺失情况,制定相应的追肥方案。根据追肥方式和追肥量的要求,选择适用的农机具和施肥设备。常见的农机化追肥设备包括精确量控制的营养液喷洒系统、无人机喷洒系统、气动播种机配合肥料投放器等。
肥料施用的农机化能够带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精确投放适量的营养物质,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其次,定量追肥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避免因缺肥或过肥而导致的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此外,农机化实现的定量追肥操作还能够减少人为误差和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总之,肥料施用的农机化可以实现精确、高效的营养补给,为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提供有效支持。
4、收割机的正确使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收割机因其高效的作业能力,成为提高收获效率的关键设备。收割机的运用实现了作物收割过程的一体化,即一次完成摘穗、输送、剥皮与脱粒等工序,大大减少了劳动力需求并大幅压缩了作业周期,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正确的操作方法与科学的维护策略对于保障收割机性能的稳定性与延长其使用寿命非常关键。收割机主要由行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高效收获系统等关键部分组成。按照行走动力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背负式、牵引式以及自走式三种类型。其关键性能指标包括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程度、苞叶完整剥净率、籽粒纯净度(含杂率)、果穗纯净度(含杂率)等。收割机的工作原理是由拖拉机牵引,并通过其动力输出轴提供动力,一次能够处理多行作物,实现了从收割到摘穗、剥皮以及秸秆粉碎的全程自动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种植品种选择合适的机型,不同的玉米品种可能需要不同的收获方式。如果是种植普通玉米,可以选择摘穗剥皮型或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如果种植的是青贮玉米或黄贮玉米,茎穗兼收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同时收获玉米棒和茎杆用于青贮或黄贮。其次,考虑地形和地块大小,如果种植地地形复杂,有较多的障碍物或者不规则形状,建议选择能够灵活转弯和适应不平地面的机型。这种机型通常体积较小,机动性强,适合在小地块或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对于大面积的种植地,可以选择自走式玉米收割机,这类机型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快。但对于小地块,自走式机型可能并不经济,因为它们的价格较高,且需要较大的投资回收期。
三、农业机械装备预防性成组维修策略
1、预测性维护与故障预警系统的应用
为了提前发现机械设备的潜在故障风险,可以建立预测性维护和故障预警系统,为成组维修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维修的效率,有效控制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首先,需要利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进行农业机械关键部件的实时状态监测。例如,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上,传感器可以监测发动机的温度、振动、转速、油压等参数,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中央管理系统,与预设的健康状态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一旦某项指标超过警戒阈值,系统便会自动发出预警,提示操作人员进行相关部件的检查或更换,从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优化维修计划,避免不必要的停机和过早维修。其次,现代农业机械中广泛采用了液压驱动技术,液压系统故障后,很多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液压系统中安装压力、温度和流量传感器,使预警系统检测液压油的压力波动、温度异常或流速变化,并结合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判断可能出现的泄漏、堵塞或密封件老化等问题,从而快速定位问题所在,为操作人员提供具体的维修建议,进一步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提前规划哪些部件需要一同检查、更换或调整,优化成组维修的时间安排,避免因未及时维修导致的设备停机或因过早维修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可以建立预测模型预测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维修建议。例如,如果是一台联合收割机,可以根据其过去的作业强度和当前的运行状态预测链条的更换时间,以及相关部件需要成组维修的周期。
2、成组维修的实施方法
农业机械装备一般由多个系统和部件组成,系统内部的零部件常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密封圈和滤芯容易一并受到液压油老化或污染的影响,传动系统中的链条、轴承和齿轮则都会因机械振动和磨损同步老化。在成组维修中,应细致分析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故障模式,将其归入同一维修组,从而在一次维修中完成对多个关键部件的检查、更换或调整,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其次,应制定详细的成组维修计划,设定好具体维修时间、具体任务、所需工具和备件清单以及操作流程。例如,在每次成组维修之前,可以参考机械的作业记录和运行数据,优先安排即将达到使用寿命的部件进行集中维护。同时,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可以选择作业间隙或农闲期进行成组维修,以最大限度减少设备停机对生产的影响。例如,在收割季节前,可以计划对联合收割机的切割系统、传动系统和液压系统进行成组检查和保养,以保证设备在高强度作业中的可靠性。再次,在维修中,应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标准操作流程提供服务,以保证每一项任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进行液压系统的成组维修时,操作人员应首先排放旧液压油,清洁油路,随后更换密封圈、滤芯和液压油,最后进行系统的压力测试以确认维修效果。同时,维修过程中还应配备必要的专业工具和仪器,例如扭矩扳手、振动分析仪和热成像仪等,以提高维修的精度和效率。此外,农业机械装备一般分布在不同的农田或作业地点,需要通过物联网和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可以通过安装在机械上的传感器和远程监控设备实时收集机械运行状态和部件性能数据,为成组维修的任务规划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3、技术工具支持
在成组维修中,必须使用专业的诊断工具快速检测农业机械各系统的运行状态,确定需要维护或更换的关键部件。具体可以使用振动分析仪检测机械的旋转部件,如轴承、齿轮和皮带轮的运行状态,通过分析振动频率和幅度准确识别部件的磨损程度和潜在故障。同时,也可以使用热成像仪快速检测机械的温度分布,帮助发现因过热而可能出现的故障部位,如液压系统泄漏、发动机过热或电气线路短路。其次,也可以依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维修管理系统,跟踪每台机械的运行状态,自动提醒成组维修的时间节点,并生成详细的维修计划。同时,维修管理系统还可以与备件管理模块结合,实时更新备件库存信息,当系统检测到某一设备的部件需要更换时,可以自动生成备件需求并发送至供应商,从而缩短备件采购和维修的等待时间。此外,在农业机械装备的长期运行过程中,设备会生成大量的运行数据和维修记录,应积极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设备故障历史进行统计,识别出高频故障部件和典型故障模式,从而优化成组维修的任务划分和时间安排。同时,还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预测性分析工具,根据实时运行数据预测设备的剩余使用寿命和潜在故障风险,辅助进行成组维修。
总而言之,正常使用农业机械装备能够有效提升其使用效果,防止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影响使用效果。同时,为防止机械的损伤或隐患影响长期的使用,还要定期做好预防性成组维修,减少损伤对机械的影响,使机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提高机械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