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属杉科杉木属,树形美观,高大挺拔。我国特有用材树种,材质好,用途广,是建筑、家具等上等木材;根、茎、叶、果实皆可入药,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创伤出血等。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植,有1000年以上的人工栽培历史,深受老百姓喜爱,被称为“万能之木”。湖北省恩施市是全国杉木主产区之一,选育杉木子代测定林大树移栽,现将关键技术予以总结。
一、拟移栽杉木子代测定林基本情况
杉木子代测定林造林地点在恩施市屯堡乡罗针田村泡桐坪组,小地名为黄林坡,海拔1116~1168m,坡度20°。土壤为黄棕壤,pH值5.5,有机质含4.3%、土层深厚90cm、腐殖质层厚度35cm、疏松、团粒结构、排水良好,立地指数20的山地中部。面积1.67公顷,家系来源于福建3代种子园育苗,包括1个对照共64个家系,分7个区组。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每个区组小区数量相同,每个小区家系6株,株行距2×2m,家系株数2688株。2022年3月移栽时,经每木调查数据统计,最高树高10.6m,平均树高9.0m;最大胸径16.2cm,平均胸径13.8cm;最大冠幅2.4m,平均冠幅1.5m。郁闭度0.9。
二、造林地选择
合适的土壤,是保障杉木大树移栽发根成活的基础。造林地选择在与拟移栽的子代测定林相似环境条件的恩施市铜盆水林场轿顶山片洒泥塘坡上,属国有林地。地理坐标为东径109.381996,北纬30.345703。海拔1271~1302m,坡度12°。杉木是亚热带树种,喜湿润气候,造林地年平均气温12.9~14.5℃,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5~7.5℃,最低气温0.3~3.3℃;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1~24.1℃,最高温度33.6℃;全年无霜期180~245d,日照时数1200~1400t,相对湿度80%~88%;年降雨量1200~1800mm,主要集中在2~7月,月均降水量在200mm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区域小气候特色。造林地属采伐迹地,前茬为柳杉纯林。杉木怕涝,在土层深厚、阳光充足的酸性黄棕壤上生长良好,造林地选择的土壤为页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pH值6.0,有机质含4.5%、土层深厚100cm、腐殖质层厚度40cm、疏松、团粒结构、排水良好,立地指数22的山地中下部西南坡。面积1.67公顷,紧挨着林区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与迁出地距离6km。
三、 前期准备工作
1、区组划定及家系位置标记
在选择的造林地上,按照原子代测定林区组面积完全复制原子代测定林采用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划定7个相似区组,按照原小区在区组的排列位置和家系在小区的排列位置用塑料记号牌进行标记,为杉木大树移栽家系位置对号入座。
2、方位标注
杉木大树移栽对朝向要求比较严,如果移栽时方位调整,会极度不适应新的环境。杉木子代测定林大树主干较粗,因南北方向光照不同,阴阳面明显,枝叶、树皮在原生长地形成了各自的适应性。大树移栽前,在主干的正北方向喷刷油漆进行方位标注,移栽时按照原方位进行定植,有利于其适应移栽后的新环境,提高成活率。
3、提前断根
杉木大树移栽能不能成活,主要取决于根系的数量。根系数量多,吸收养分多,树势恢复快,成活率高。对移植的杉木大树进行断根处理,利用愈伤组织会诱导萌发新根产生,是增加根系数量的有效方法。在移植前1年的春季,以树干为中心,以4倍胸径尺寸为半径画圆,然后在圆的外侧视杉木大小挖宽30~40cm、深60~80cm的环状沟。杉木属浅根性树种,主根不发达,用手锯切断周围较粗的根并与沟的内壁齐平,并在切口涂抹国光根盼萘乙酸生根壮苗剂,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促发新根。然后填回土壤。当回填土到沟深的1/2时,浇1次水;填平地面时,再浇1次水,保证切断的根与土壤接触踏实不悬空,促进根部纤维再生长。为防止粗根切断后倒伏,需要对杉木大树进行支撑,利用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用3根立柱固定在杉木大树的主干上。为防止立柱接触面损伤杉木大树主干树皮,立柱用草绳缠绕保护。
四、杉木大树移栽技术要点
1、整地与挖穴
整地质量与杉木大树移栽成活率息息相关。7月下旬使用小型挖掘机整地,整地深度不宜太深,控制在30cm左右。过深,翻垦大量生土,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过浅,采伐迹地的伐根、生长的灌木根、较大的石块不易清除,杉木大树移栽后,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延伸,成活率受影响。在9月上旬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并将石块、树根清理干净后,人工挖明穴。为保持原子代测定林株行距,株行距2×2m。调查各家系胸径,栽植穴开口尺寸为家系胸径的8倍+20cm,深度为开口尺寸的0.8倍+10cm。栽植穴开挖做到上口下底一样大小、表层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如果地下水位高,挖掘栽植穴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为防止造林地整地后裸露,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人工挖穴后至翌年春季杉木大树移栽前,种植紫云英、苜蓿等绿肥植物。
2、移栽时间
第二年3月上旬移栽。此时间段树液逐渐流动,受损的根系容易愈合并促根发根,移栽成活率最高。
3、喷施抑制蒸腾剂
移栽的杉木大树在成活之前,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叶面蒸腾作用照常进行,失水过多,水分代谢不平衡,移栽的杉木大树会逐渐干枯而死亡,严重影响移栽成活率。国光牌抑制蒸腾剂能反射阳光,能让树木的叶片气孔封闭或抑制气孔打开,所以能降低叶片温度,抑制叶片的蒸腾作用,锁住水分,减少水分蒸发。杉木大树起苗前,喷施国光牌抑制蒸腾剂。具体喷施方法为,将国光牌抑制蒸腾剂兑水稀释1000倍液,用高压喷雾器均匀对树体枝叶喷雾,确保每片叶片都被覆盖。由于杉木叶子的气孔主要集中在叶子的背面,尽可能喷到树叶背面,以达到最佳效果,增强杉木大树抗性,减少蒸腾及风蚀造成的枝叶损失。国光牌抑制蒸腾剂需要8h充分吸收,如果天气炎热则在早晚喷施为好,中午不可喷施,否则干得快,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起苗、打包与运输
①起苗。也就是掘苗,在移栽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杉木起挖前6d适度灌水,一方面促进根系充分吸收水分,防止起挖后严重脱水缺氧,导致杉木大树萎蔫或枯死;另一方面增加土壤湿度,土壤更加结合紧密,避免起挖过程中出现散球现象。起挖顺序分别按1~7区组、区组内各小区顺序起挖,并将小区家系编号。起挖土球直径为杉木胸径的8倍左右,土球高度为土球直径80%左右,土球底部直径为土球直径50%左右。起挖时,先把表土清理干净,然后以树干为圆心,以杉木胸径的4倍为半径画一个圆圈,沿圆圈外缘垂直向下开沟起挖,所挖沟上下宽度要基本一致,边挖边修整土球表面。当挖到深约2/3时,下部渐小,慢慢由底圈向内掏挖,切断直根系,带土球的杉木大树起苗完成。
②打包。采用软包装,首先用湿草绳对土球拦腰无间距横捆土球高度的2/3,即打腰箍,然后将湿草绳固定在杉木树干的基部,稍斜向绕过土球底部,按顺时针不同方向夯实收紧。为防止树干水分散失,并为下一步的吊装运输避免主干与主干的相互挤压摩擦而造成主干损伤,树干用草绳从基部缠干至2.0m左右。
③倒树与修剪。土球包装好后,在安全的情况下确定杉木大树倒下的方向,在倒下方向的树坑边缘挖一纵沟,然后轻推,土球底部遇有未断根的直根时用手锯锯断,以使断截面平整,利于后期愈合和发根。修剪后的根系喷施50%多菌灵粉剂配兑500倍水的杀菌剂,保护伤口不被病菌侵染。杉木放倒后剪除枯枝、病枝。为抑制水分蒸腾,适当短截杉木枝条。
④吊装运输。吊装运输直接关系到杉木大树移栽的成活及施工质量。采用随车吊装、运输。杉木大树装车时,要使树冠向着汽车尾部,根部土球靠近驾驶室。为防止土球直接接触车厢板而摩擦导致土球破损,在杉木树干的基部放置木块衬托。同时注意土球之间的码放紧密,可用沙袋、麻绳等软物将树干固定,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和相互碰撞发生散坨现象。杉木大树装、运时,都要保证不损伤树干、树冠以及根部土球。
5、 杉木移栽
①栽前准备。移栽前2~3d在挖好的树穴内灌水,润湿穴内土壤。杉木虽然侧根、须根发达,再生力强,但穿透力弱,所以在移栽时,底部铺设沙壤土10~20cm左右,保证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促进根系发育,确保成活率。同时在移栽穴内施入发酵有机肥,用量10kg/株左右,保证杉木大树成活后营养的需要。
②杉木大树移栽。做到随起随运随栽。随车吊将杉木大树运到造林地块后卸载。在一一对应区组、小区、家系后,人工抬至定植穴旁边,检测土球和根系破损情况,若有破损,及时将50%多菌灵粉剂配兑500倍水用喷雾器喷洒根断面和土断面。移栽时,及时剪掉并清除缠绕的草绳,否则将影响根系和土壤的紧密结合,也影响根系的萌生和扎根,导致生长缓慢。调整好杉木大树南北方向,将土球放稳,保持树干直立,先在土球基部填表层土,踩实,再接着分2次填心土,分层踩实。土球高于地面10cm,随着后期定根水的浇灌,土球自然沉降后,杉木大树便回到正常的生长高度。
五、养护管理技术
1、设立支撑
杉木大树移栽后,根系尚未稳固,应及时设立支撑,避免雨水、大风、地质灾害等因素引发树木倾斜或倒塌现象,选用3根木棍搭建为1个近似三角形的稳固支架,运用草包等材料包围支架,使得杉木大树移栽后牢靠稳固,为其生存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支撑点以树高2/3左右为宜,2年之后杉木大树根系恢复可以撤除。
2、浇水保湿
①浇足定根水。树木支撑固定完成后及时浇足定根水,灌足灌透,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不留空隙,以促进生根和吸收水肥营养。浇定根水时要“从下往上浇,从里往外浇”。具体做法是在塑料水管头部接上长约1m左右的硬水管,向下插入土层底部从里往外浇水,并用木棍反复的插入土球侧面和底部,避免根系有悬空现象,当有水从下面开始往上冒时,说明水浇透了。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浇透水,还能减少土壤板结。浇定根水过程中,树干若倾斜及时扶正并重新固定。
②浇水保湿。合理浇水是移栽杉木大树成活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杉木大树移栽第1次浇足定根水后,为保证树根与土壤紧密结合,同时考虑造林地选择的土壤为页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保湿效果好,浇水间隔期适当延长,3~5d后浇第2次水,8~10d后浇第3次水,每次浇水要浇足浇透,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变化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覆盖地膜保墒,以防止表土开裂透风。杉木怕涝,注意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40%,同时,雨季要防止树穴内积水,及时排除,中耕通气,防止根系厌氧呼吸造成死亡。
3、合理调控营养平衡
杉木大树刚刚移栽,受损伤的根系尚在恢复之中,树根不发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差,无法满足杉木大树自身正常生长营养之需,要寻找其他途径补充营养。通过根部浇灌生长素、树干吊注营养液、叶面施肥三管齐下,每隔10d左右,交替施行2次,可以促进根系快速萌发生长,满足杉木大树营养平衡。
①根部浇灌。杉木大树移栽后,结合浇水根部浇灌200mg/L萘乙酸,促进根系快速发育。
②树干吊注营养液。树干吊注营养液是将营养液从树干注入,通过树木的导管系统直接把营养液输送到树木的各个器官,适用于移植后的大树补充养分及水分,提供大树生长活性物质,恢复树势。
树干吊注营养液使用国光施它活树木营养吊针液。对树干吊注营养液时,在根茎之上40~50cm处打输液孔。因移栽的杉木大树胸径10~20cm,打2个输液孔就够,大小与输液插头直径要匹配。为了营养液更快更好吸收,相邻2孔上下错开5cm左右,让2孔在两个水平面上均匀摆开。打孔时钻头斜向下45°角,深度以刚好进入木质部为宜。选用的输液器与注射器针头连接好,插入输液孔内,输液袋位置不能太低,需要挂在杉木大树的较高处。输液前要捋顺输液管,启动开关装置后即可输液。1袋营养液一般需3~5h输完,输液结束后,及时拔下输液器,用波尔多液对输液孔涂封,防止细菌感染。
③叶面施肥。使用尿素速效肥料配制成0.5%的溶液,在早晨或傍晚均匀喷施树冠叶面,补充树体营养,促进新梢生长和树势恢复。
4、穴垦与施肥
杉木大树移栽的第2年后,每年穴垦1次,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穴垦时间为6月上旬,杉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穴垦大小以树冠滴水线之内为宜。穴垦时,铲除杂草,翻垦土壤15~20cm,并将杂草堆放在树蔸周围以保湿。结合穴垦,每年施肥1次,以树冠滴水线开环状沟,沟施N∶P∶K=15∶15∶15复合肥1kg/株并用表层土覆盖。因杉木大树新生根主要集中在25cm以下范围,环状沟深度应达到25cm。
5、遮阳网覆盖
在恩施,8~10月易出现秋旱,杉木大树移栽后,因气温较高,在移栽的杉木大树上可使用透光度50%的遮阳网笼罩树冠,以散射光为主,避免太阳直射,降低环境温度,减少蒸腾作用,提高刚移栽的杉木大树成活率。
6、修剪
杉木大树移栽后,因水分不足、营养不够等原因,会出现枯枝、病虫害等枝条。因此需要及时修剪枯枝、有病虫害的枝条。修剪时注意剪口完整,不得撕裂枝条。
7、病虫害防治
杉木大树移栽后,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常见的病害主要是杉木叶枯病、根腐病,会造成新梢生长迟缓、畸形,严重的导致死亡;常见的虫害主要是杉梢小卷蛾等蛀干害虫,造成树势严重衰弱,甚至死亡。杉木大树移栽后要注意观察,定期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确保杉木大树移栽成活率,达到预期效果。
总而言之,本文依据杉木子代测定林大树的成功移栽,从造林地选择、方位标注、提前断根、整地、起苗、打包、运输、移栽及养护管理等全面总结了特种用途林子代测定林杉木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以期为杉木大树移栽提供经验,为类似树种大树移栽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445000湖北省恩施市国有铜盆水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