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羊疾病预防及常发羊病针对性防治方法的深入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25)

羊作为一种重要农牧业经济动物,因其优质的羊毛、羊肉以及羊奶而受到广泛养殖。随着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羊群健康问题逐渐突显,各类疾病频发,不仅影响了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也对养殖者的经济收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科学的羊疾病预防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养殖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疾病预防及防治方案。

一、科学防控羊常见疾病的意义

1、符合羊疾病的防控要求

近年来,频频涌现的羊健康问题不仅考验着对疾病的管控能力,也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深切关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相关机构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已经密集推出一系列政策性举措,明确了针对羊疾病防控的方法。因此,采取科学的策略来维护和预防羊的健康,不仅是防控策略实施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整个畜牧业健康水平的关键步骤。不仅能推动经济收益的显着增长,更能满足公众对高品质羊产品的持续追求。

2、推动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

食品安全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保障机制的科学构建对于提升食品链的整体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羊养殖业,实施严格的科学防控策略能够显着增强动物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确保畜产品市场的信誉和消费者信心。利用前沿科技的力量,强化疾病预防和控制,不仅是推动畜牧业向绿色、高效模式转型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支柱,为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羊疾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1、养殖场规划设计不完善

在许多畜牧场的规划与建设中,往往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时常出现选择在生态敏感或水源保护区域内建立的情况。而且,部分畜牧场并未根据自身的养殖规模来定制合适的设施布局,不合理的设计规划导致了排污困难、通风不畅,进而促进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催生各种疾病,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

2、缺乏管控,污染严重

许多养殖业实践者依然坚守传统运营模式,忽视了现代农业养殖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在场舍规划上忽视必要的污染管控设施,使得未经妥善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周围生态造成长期且严重的污染。此外,养殖场的排污设施设计不合理,时常因废弃物积累而陷入堵塞困境;日常消毒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未能遵循严谨的消毒规程,无法从根源上消除环境中的病原体威胁。

3、滥用药物导致耐药性增强

无论是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亦或是小型分散式农场,疾病防控中的药物管控问题屡见不鲜,这些场所往往资金有限、技术陈旧、专业力量薄弱、往往缺乏全职兽医。在疾病防治中由于知识匮乏,更多依赖于传统用药经验,而非科学了解药物与病症的关系。一旦疾病发生,未明确病因和病种就开始盲目施药,导致药物选择失误,治疗策略缺乏精确性。这不仅削弱了治疗效果,还会在动物产品中留下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加剧病原体的抗药性。另外,养殖人员在使用药物时并非对症下药,无法实现预期疗效,反而促使羊患病群体不断扩大。

三、常发羊病及有效防治路径

1、羊肠毒血症及防治措施

羊肠毒血症是魏氏梭菌在羊的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症的死亡率较高。羊肠毒血症的潜伏期较多,通常情况下,羊会突然发病,并在几分钟之后死亡,病程较为缓慢的感染羊会出现离群卧地、体温降低、口吐白沫、全身肌肉抽搐的症状。同时,个别感染的羊还会出现食毛癖,处于濒死状态中的羊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呻吟的情况,直至衰竭死亡。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由于该病症的病程较短,临床症状明显,兽医可以通过剖检肾脏的方式进行初步的诊断,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关于羊肠毒血症的预防,首先,养殖人员需要加强饲养管控,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制度,并保证羊舍内部的通风,合理控制羊养殖的密度,尽量选择较为干燥的地区进行放牧,在秋冬季节,还需要控制结籽饲草的食用量。其次,由于羊肠毒血症的病程较短,还需要提前进行免疫接种,在每年的春季4月和秋季10月进行疫苗接种,可以选择三联苗或五联苗。关于羊肠毒血症的治疗,对于已经感染的羊群,需要将羊群进行转移,并减少谷物饲料,增加粗饲料的占比,出现症状的羊可以使用160万IU青霉素3支,每天2次连用3d,如果病羊的病程较长,还需要口服磺胺脒8—12g连用3d。对于病死的羊需要进行焚烧深埋处理,并及时对羊舍内外进行清理和消毒,消毒液可以选择生石灰水或5%来苏儿溶液。

2、羊结核病及防治手段

羊结核病是由特定的结核分枝杆菌所引发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且存在人畜交叉感染的风险,不仅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影响,同时也对养殖户的健康构成威胁。患病羊常表现出流脓性鼻液的症状。此外,会出现脱毛、体重明显下降以及腹泻等临床特征。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在动物皮下注射结核分枝杆菌的试剂,如果注射部位出现肿胀反应,这通常是羊患有结核病的初步迹象。由于目前缺乏特效的疫苗和药物治疗。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轻其危害,应定期进行监测,若连续3次检测未显示潜伏感染,即可认为已彻底净化。患病羊应及时隔离并实施治疗,以防止疫病蔓延;羊棚的建设需满足严格的卫生环境标准;定期执行消毒措施,推荐使用5%—10%的热碱水、3%的福尔马林、3%的氢氧化钠或3%—5%的来苏儿溶液。对于羔羊可以采取卡介苗免疫预防,通常在出生后30d,在病羊的胸部皮下注射50—100mL疫苗,此后每年需重复接种1次。

3、羊消化系统疾病及防治策略

养殖空间小以及青绿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可能显着增加,疾病往往包括瘤胃停滞和瘤胃酸中毒等,病羊会表现出食欲下降、排便异常、腹痛和瘤胃膨胀等症状,这些健康问题会降低羊产品的质量,影响生产效率,对养殖户的经济收益造成负面影响。预防策略主要包括设立足够的运动场地以保证羊的活动量,在饲养过程中确保饲料配比的科学合理性,适当提高优质牧草的比例。对于消化功能紊乱的个体需采取限制饲养的方法,以帮助其恢复正常饮食和消化功能。此外,饲料比例失调,如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中毒症状,如病羊出现颤抖和口吐白沫。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或进行醋灌胃,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瘤胃臌气时实施严格的疾病防控策略,对感染实施隔离治疗,旨在防止疫病蔓延;在设计羊舍时务必遵循严格的环境卫生标准。定期执行深度清洁和消毒程序,推荐使用浓度为5%—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次氯酸钠制剂、3%的甲醛熏蒸剂、3%的苛性钠溶液以及3%—5%的消毒剂。

4、羊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技术

在养殖环境中,羊常常会遭受寄生虫的侵扰,如肝片吸虫、钩虫和线虫等,这些寄生虫可导致家畜出现健康问题,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时期,如果羊被蜱虫叮咬,就会引发寄生虫性疾病。当观察到羊出现疲乏、贫血或行动障碍的症状时,养殖人员需要考虑是否由寄生虫感染所致。防治此类疾病的关键在于清洁卫生和驱虫治疗,应遵循兽医的专业指导合理用药,防止抗药性的产生;使用漂白剂或生石灰等消毒物质,有助于消除食槽上的寄生虫,降低感染风险;定期清理羊的排泄物,能有效抑制高温湿热环境下寄生虫的繁殖和产卵,从而减少感染源。羊寄生虫病的管控常常依赖于药物干预,常见的治疗药物包含一系列抗寄生虫制剂,如苯妥英钠和阿维菌素等,能有效消除或抑制体内寄生虫生长,从而实现治疗目标。此外,药物应用时应遵循严谨的规范,参照药品说明书中提供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以防止过度使用或误用,确保不会对羊的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在处理肝片吸虫感染时,硫氯酚常被采用,其剂量为80—100mg/kg,通过口服给药,该药物可能会引起轻度的腹泻。因此,对于体弱的羊需谨慎使用。在中医治疗方法中,成年羊服用的草药配方包括木通和贯众各19g、赤芍22g、龙胆与槟榔各31g、豆蔻13g、厚朴16g、泽泻12g以及甘草9g,需煮沸后饮用。而对于羔羊,药材用量应减半。

5、羔羊痢疾症及防治方法

羔羊痢疾症是发生在初生羔羊群体中的急性毒血症,可以使羔羊大量死亡,该病症主要危害7日龄内的羔羊,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或脐带进行传播。羔羊痢疾症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自然感染的羔羊,潜伏期在1—2d,在患病初期羔羊会出现精神萎靡、不吃奶、腹泻现象,后期粪便中还会出现血液,患病羔羊会逐渐出现卧地不起的情况,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会在1—2d内死亡。②部分羔羊在感染羔羊痢疾症后还会产生神经类的症状,四肢瘫软、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等,患病羔羊会在十几小时内死亡。针对羔羊痢疾症的预防,养殖人员首先需要重视妊娠母羊的饲养管控,以此提高羔羊的抗病能力,在母羊产羔之前要对羊舍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并做好母体的清洁卫生,在秋季还需要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疫苗,在产前的2—3周需要再注射1次。对于患病的羔羊,如果体温升高,羔羊出现全身症状,可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地塞米松2—3mL,也可以采取口服补液盐疗法,氯化钠3.5g、氯化钾1.5g、小苏打2.5g、葡萄糖20g,温开水1000mL,溶解后供病羔羊自由饮用,每日需要饮用2—3次,连续饮用3d。

6、羊口蹄疫发病症状与防治策略

口蹄疫,一种源自口蹄疫病毒的高度危及性的疾疫。羊一旦染病,应立即采取疫区隔离措施,包括迅速实施无害化处理。病患初期症状表现在蹄部的炎症与不适,随后在全身显现为带状的溃疡或疱疹,体温飙升。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试剂盒进行抗体筛查,或者借助琼脂扩散试验来确认病毒感染的确切状况。鉴于当前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对于已感染的羊,应果断采取扑杀并进行安全处置,以防疫病进一步蔓延。养殖人员需严格遵循隔离和封锁政策。受影响区域需实施严格的区域管控,禁止家畜流动,所有家畜需接受血液样本采集,通过血清检测来确认状况。对于隐性携带病毒但未表现出病症的羊,应立即实施无害化处理。在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14d内无新增病例,还需进行彻底的环境卫生清理。对于阴性结果的羊,应接种口蹄疫灭活疫苗,提升群体免疫力,维护整体健康。在日常畜牧业运营中,应强化分娩舍的清洁消毒程序,推荐采用高效消毒剂,如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精准消毒;在饲养管控上,提倡自主繁殖和统一进出的模式,既能提升效率,又能增强生物安全。引进外来品种时要严把原产地防疫关,确保隔离观察的严格执行,以保护羊的健康。定期疫苗接种是基础,同时需监测抗体水平,只有确保达到标准,才能渐进式引入混养模式。春季和秋季应加大疫苗接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确保羊群的抗体水平始终达标。

四、提升羊疾病防控水平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防疫观念

在畜牧业经营中,需实施全方位的卫生策略,强调从个体到群体,从工具到环境的全面消毒。消毒过程包含两个步骤:①所有接触到的工具和家畜都要严格的消毒。整体养殖区域,包括进出通道设立二次消毒站,确保外来物资经过双重消毒。饲养员在进入畜舍前务必换穿专用防护装备,并对畜舍环境进行深度消毒。针对粪便处理区域及周边环境,可以采用生石灰或有机酸化剂进行消毒,有助于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对于大型养殖场,应引入层次化的管控体系,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卫生标准。预防疾病的关键在于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毒,尤其在农场环境中,消毒策略应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比如,使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常规消毒,但务必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维护羊健康的关键除了日常清洁,还包括定期驱虫和免疫接种,确保羊免疫系统的健全。②养殖人员应定期前往疫苗接种点进行补种,疫苗可以有效抵御潜在疾病,防止羊疾病的发生。购买饲料时,质量与清洁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避免寄生虫污染。饮水设备每月至少清洁消毒2次。繁殖阶段应选择健康的羊进行繁育,以增强后代的抵抗力。

2、科学布局,规划建造养殖场

在设立羊饲养场之前,应依据地区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地点。同时,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其他相关因素。场地需有稳定的水源和电力供应,地形宜平整,日照充足,以确保通风良好。在规划阶段需深入了解周边环境的承载限度。饲养场应确保周围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处理排泄物。此外,可以考虑种植人工牧草,以此来降低成本,优化饲料供应。

3、提高养殖设施、设备质量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设施设备能够创造出适宜的生存条件,有助于羊维持健康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扩散。①改进畜栏设计,确保羊的生活安全性,合理规划空间,保证羊有足够的活动区域和采食空间,防止过度密集造成疾病传播;同时,强化隔离和防御措施。②提升设备水平采用先进的养殖器械和技术,实现精细化管控。如,应用全自动喂养系统能精确分配饲料,确保每只羊都能得到适当的营养,防止因配给不当引发的营养不足或饲料浪费。③利用高效的清洁机械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滋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进一步提升设施和设备的质量,能够优化羊的饲养管控,减少疾病发生,增强疾病防控能力。

综上所述,羊疾病预防及常发羊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而综合的工作,应从管控、营养、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科学的羊群管控体系。针对不同疾病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提高羊群整体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此外,养殖人员需不断学习更新的防治方法,掌握科学养殖技术,确保羊健康,从而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推动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平衡。

(作者单位:532500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水产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标签:  羔羊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