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标尺,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而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多是在课程结束后,评价滞后无法及时改进教学。文章融入“OBE”理念,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利用超星学习通实施“三部两化”考核,实现了课程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化,便于教师根据过程性考核结果及时改进教学。在试点班级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学习通
中图分类号:TP39;G43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18-0194-05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haoxing Learning
HAO Min
(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zhou" 253034, China)
Abstract: Course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yardstick to test the achievement of course objectives, and has a guiding role in teaching work. But the traditional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s mostly after the course, and the evaluation lags behind and cannot improve teaching in time. The paper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OBE”, optimizes the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 by combin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and implements the “three parts and two types” of assessment by using Chaoxing Learning, which realize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and facilitates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pilot class has achieved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course assessment; evaluation system; Chaoxing Learning
0" 引" 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课程的重点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的记忆,课程的考核也应随之变化[1-4]。
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而对某一门具体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检验其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其实质也是评价[5]。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反馈、激励等促进学习的功能,它不是学习活动的终结,而是学习活动的延续[6-9]。
1"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相对较为单一,以30%的平时成绩+70%的课程期末成绩来完成,其中期末成绩一般是学期末通过一张试卷来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有点课程实践性较强的也会采用“口试”“实操”等形式。平时成绩多为学生出勤率、课后作业成绩等简单的评价,评价不够多样,也不全面。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有一定滞后性。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多是在课程结课后进行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给定综合成绩,但是此时该课程授课已经结束,教师从成绩中分析出学生掌握仍有欠缺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只能用于下一届学生。
课程考核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重视学习成绩考核转变为学习效果考核,引导学生从重视考核结果转变为重视学习过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够重视学习过程考核,考核内容偏重记忆性,缺乏能力考核,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 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能够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融入“OBE”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从评价构成、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设计了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其理论框架建构如图1所示。
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据课程考核标准将课程考核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进行。课前考核包含课前预习和课前分组任务完成情况,其中课前预习主要是利用线上课程的任务点完成情况查看学生低阶知识点的预习情况,课前分组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通发布的分组任务考核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课中考核包含随堂小测、课内研讨和课内分组任务,其中随堂小测主要是利用学习通随堂练习功能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内研讨主要是利用抢答、选人、主题讨论等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内分组任务主要是考核学生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的能力。课后考核包含分级作业、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
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仅优化了考核过程,还细化了各项考核标准与占比(如表1所示),利用超星学习通,能简化教师批阅和计算的工程量,尤其的平行班级较多的课程中优势更加明显,改革后的课程考核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评价过程全程化,将学生的课前低阶知识点的预习情况、分组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测试结果等纳入了课程评价体系,课程的考核不仅是期末一次,而是贯穿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实现课程评价的全程化;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将传统的“教师评定”改为“教师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根据课程的性质,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权重,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过程性考核,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表1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进行了设计,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课程需求调整评价项目的占比和评价标准。)。
3" 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
3.1" 课程成绩权重设置
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要实现综合成绩计算,首先需要结合课程考核评价的占比,在超星学习通(新版本)里管理模块中的成绩权重处进行成绩权重的设置与成绩的导出,流程如图2所示。
成绩权重设置的时候,除了设置各项比例之外,还可根据每次作业、测试、任务的难度不同设置不同比例,在每项后面的明细分配处设置其占比,如图3所示。
3.2" 课前设计
3.2.1" 课前预习
为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将课程的知识点分为低阶知识、中阶知识和高阶知识,其中低阶知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超星学习通中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中阶知识和高阶知识课内学习。
教师将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案和参考书籍等都放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该课程中,为了提高学习趣味性可设置为闯关模式(如图4所示),教师可通过每节内容任务点的完成情况来监控学生预习情况。
3.2.2" 课前分组任务
课前预习只能检查学生低阶知识是否学习,无法检测学习效果,利用超星学习通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课程组结合课程需求和学生学情,科学设置课前分组任务,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学生分组限时提交。课前分组任务不仅能考查学生对低阶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对已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课前任务发布,学生结合要求学习线上课程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小组分工完成课前任务,并准备相应的任务汇报PPT,将完成的任务单上传到超星学习通。
分组任务的评价按照“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多方评价,学生互评又分为小组内人员评价和小组外人员评价,其中学生自评占10%,小组内人员评价占30%,小组外人员评价占20%,教师的评价占40%,如图5所示。通过对分组任务多元化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课中设计
3.3.1" 随堂小测
利用学习通活动中随堂练习的功能在课堂发布随堂小测,能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内时间有限,随堂小测如果为主观题,教师无法快速批阅,设置成客观题,系统能快速批阅,直观反映学生作答情况。
由于学习通同步课件中在PPT课件界面无法发布小测,需要提前在活动模块中设置随堂小测,PPT和随堂小测是分开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可以预计学生作答时间,但是无法精确提前预设小测发布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课前在超星学习通预设随堂小测(如图6所示),在PPT中加入随堂小测页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到该页时,教师利用学习通的随堂练习功能发布练习,答案可利用Powerpoint(PPT)中的动画功能,小测结束后放映。同时教师可以也将小测的作答情况投屏。
3.3.2" 课内分组任务
课内分组任务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本次课程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课内分组任务通过学习通发布后,研讨小组根据任务合理分工,研讨应用所需知识协作完成任务,在下课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交任务单,按照教师评价占40%,组内互评占30%,组间互评占20%,自我评价占10%进行综合评价,超星学习通根据各项分值算出最终成绩。由于各组之间相互打分,学生也可以看看其他组的成果,可以相互学习,不断进步。
3.3.3" 课内研讨
课内研讨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问题的情况。利用超星学习通的主题讨论、选人、抢答等功能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3.4" 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可根据课程特点提前设置,课上利用学习通发布,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文章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随堂测试由口语题和计算题两部分组成。口语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根据现场抽签结果回答问题,将语音发至超星学习通,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计算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利用简单的工程图纸进行考核。
3.4" 课后设计
3.4.1" 分级作业
在开课前一周,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分级作业等级测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并提交,教师结合学生测试成绩,综合考虑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给定学生参考作业等级,在超星学习通发布分级作业通知,学生可根据教师给的参考等级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原则上学生不能低于教师给定的参考等级,可以高于参考等级完成作业。不同等级给定的作业分值不同,每级作业的均有差值,A级作业最高分为100分,B级作业最高分为90分,C级作业最高分为70分,学生选择确定完成作业的等级,并按照等级完成分级作业。
分级作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判定,每个题目都会提供参考答案,分级作业均为限时完成,提交时间截止后系统自动推送参考答案,教师批阅后,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查看作业成绩及教师评语。
3.4.2" 阶段测试
阶段测试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设置的分阶段测试,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需要统一的时间与地点,且批改后教师将试卷返给学生,学生再查漏补缺时间较长,利用超星学习通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将阶段测试试卷上传至超星学习通的考试模块,做好考试的发放设置(如图7所示)和考试设置(如图8所示)。选择题等客观题系统自动批阅,计算题等主观题由教师线上批阅,教师一批改完成学生即可查看个人本次测试的得分。教师全部批改完成后,学生端可查看试题解析。
3.4.3" 期末考试
课程期末考试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校要求,采用线上考试或者线下考试,如果是线上考试则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中的考试管理模块进行考试设置(如图9所示),组织考试。
4" 实施效果
为了验证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我们在2020级本科造价1、2班中采用了全新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试点班级实施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传统的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转变成学生根据问题和任务小组合作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老师针对性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使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最终的总成绩两个班次学员成绩都在80分左右与预期教学目标基本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文章所提的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有效性[10-13]。
5" 结" 论
应用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提高教师收集整理学生成绩的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改进教学。
基于学习通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课前、课中、课后连起来,将学习过程和课程考试、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等结合起来,并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对所提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进华,张勤利,温思雨.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J].现代职业教育,2024(2):89-92.
[2] 刘梦琦,陆俊余.初中学生数学学业增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省S区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的实证分析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4,40(4):66-72.
[3] 俞冰.基于主体需求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评价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33):65-72.
[4] 丁新国.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实施的意义及改善策略——评《高校学业评价》 [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1):250.
[5] 杨春飞.基于SEC模式的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D].广州:广州大学,2024.
[6] 陈友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标准教学操作性转化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74-79.
[7] 姚亮.旅游英语专业“一体三层四翼”学业评价体系建构 [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9):133-135.
[8] 刘晓利,谭华,王振霞,等.新时代本科职业教育考核评价研究 [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0(4):9-12.
[9] 唐雯,晋入勤.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重构 [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4):75-79.
[10] 古丽娜·沙比提,苗成林,何晓燕.高等学校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一所新疆高校为例 [J].林区教学,2023(7):38-43.
[11] 王蔷,蒋京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与英语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学业评价 [J].中国考试,2023(1):67-73.
[12] 张梦露,姚进,葛慧敏,等.《眼视光器械学》课程学业评价体系实践研究 [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2,31(6):345-349.
[13] 赵玉欣,庄美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与实践 [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32-134.
作者简介:郝敏(1984—),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改革、造价管理、工程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