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下“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439)

摘" 要: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主要阐述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幼儿园在“混龄+同龄+走班串班”三维耦合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对“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系统运用技术对儿童身体状况及活动轨迹进行评价,以数据驱动幼儿园评价变革,助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据驱动;评价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22-0096-06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Data-driven “Condition Reg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Mixed Age Activity Center”

Abstract: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promot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dition regist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mixed age activity center” by Dongcheng Kindergarten i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coupling education model of “mixed age + same age + walking class”. The system uses technology to evaluate the physical condition and activity trajectory of children, and dri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kindergarten evaluation with data,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data-driven;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0" 引"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等情况[1]。广州市番禺区东城幼儿园是一所区教育局直属的省一级公办园,有大、中、小、混龄4个级共16个班,东城幼儿园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以幼儿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秉承“爱和悦”的“家”文化,构建“合爱”课程体系,积极探索与实施活动中心环境下“混龄+同龄+走班串班”三维耦合的育人新模式,但在育人模式实施过程中,传统幼儿评价方式存在单一性、模糊性、缺乏个性化和评估结果无法量化等问题,不能有效追踪、科学评价幼儿发展[2-3]。随着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快速融入教育领域,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对幼儿进行科学评价?在数据驱动下实现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 “混龄+同龄+走班串班”三维耦合育人模式

1.1" 环境基础

自2019年以来,东幼以“儿童为中心”创建了“活动中心”场景化的教育环境。在环境的创设中,依据《指南》及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从幼儿园的现实出发,把课室变成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多元化的场景,创设了萌娃当家、东幼书吧、绿色小屋、生活体验、戏玩民游、创意剧场等18个主题凸出、富有童趣的活动场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中心、区域、玩伴和材料进行纵向、深度、个性化的学习。

1.2" 实施样态

“混龄+同龄+走班串班”三维耦合育人模式主要体现在,采取同龄和混龄编班的形式,有12个同龄的编班以及4个混龄编班。此外,把原有的全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向室内延伸,打破班级的界限,实现全园活动中心的混龄串班区域活动。幼儿每天都有1个小时可以像大学生一样“选课”(串班),他们可以选择到不同的活动中心不同的区域,自主选择同伴,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自发的游戏。孩子们每学期走班更换2个活动中心,幼儿在园3年时间内,能体验到18个活动中心以及6大户外功能区,儿童在更多元的、丰富的环境中与材料、同伴互动,从而获得经验的提升。

2" “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的设计

2.1" 评价系统的设计理念

理念是评价系统建设的指路明灯,它影响着评价系统建设的导向和质量。我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依据和导向,以“智慧支撑 便捷共享”为评价系统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引导下,形成信息技术支撑幼儿评价、助推园所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活动中心教育环境为基础,幼儿园五阶目标体系为导向,三维耦合的课程组织形式为载体设计了“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4]。

2.2" 评价系统的构成

混龄活动中心活动情况登记评价评价系统由系统硬件和系统应用两大部分组成。评价系统采用B/S架构,采用.net+EF技术,数据库SQLServer,系统终端心率采集设备须采用蓝牙通信协议模组,与基站实现对服务器无缝对接来实现数据传输,手环和蓝牙基站通信,通过网关和服务器进行无缝通信,最终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整个系统的设计从1.0版本到2.0版本历经3年的更新迭代,不断地优化系统硬件设施和系统的运用。2.0版本的“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如图1所示。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和系统模块的设计,在硬件设备上有手环、打卡显示器、区域显示器以及后台终端;系统的模块设置主要有基础数据、活动中心总目标、材料管理、区域管理以及行为水平四个模块的设置。系统主要应用于家长、教师以及管理三个端口,通过给每位入园幼儿佩戴手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身体运动以及幼儿活动状态的监测,用数据驱动幼儿的评价,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规划等提供依据,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深层次学习需求提供帮助,循证幼儿的成长与发展[5]。

3" “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的应用

基于“智慧支撑 便捷共享”理念设计的“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具有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者能随时随地应用系统,方便有效地收集数据以及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表现,并通过分析和整理数据来对儿童的发展作出个性化评价。

3.1" 家长端的应用

通过幼儿佩戴的智能手环,能够精确记录步数、实时心率状态、睡眠质量等数据,家长能全面监测其在园每日身体运动情况。如混龄四班的某幼儿家长通过手机登录家长端,即时查看到小孩每天的身体运动状况。如图2所示,该幼儿在园每日的步数为7 311步,深度睡眠为3分钟,浅层睡眠为7分钟。家长经过数据的查看以及和教师的沟通可以了解到幼儿当天在园情况:由于当天天气下雨原因,减少了幼儿的运动量,情绪比较兴奋无法入睡,所以睡眠质量不高。家长客观了解到幼儿在园的真实状态,同时根据现状有针对性地调整当天幼儿在家的作息,让家园之间的沟通从教师单向主导转为家园双向参与,可以促进家园之间更充分的良性互动,而教师也可基于系统的评价数据与家长沟通,使得沟通有据可依,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2" 教师端的应用

3.2.1" 查看、记录幼儿活动状态

进入教师端口,教师能便利地查看幼儿活动的打卡记录以及用语音或摄录的方法及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如图3所示,该幼儿整周活动的时长为330分钟,5天创意剧场活动的频次,剧本创作组4次、欢乐小剧场1次的活动轨迹。该幼儿一周5次的活动有4次进入剧本创作组,查看其活动记录归究原因是在完成“葫芦娃的剧本创作”,因此,教师没有干预并给予持续的支持。系统还会将手环记录的幼儿学期表现进行数据归集,生成个性化的图表。图4为某幼儿3月—6月整个学期活动数据图。从图4可以看出,她总入区次数为65次,其中玩转建构活动中心22次,创意剧场活动中心14次,户外混龄自主游戏13次,戏玩民游6次,还涉猎环保中心等5个活动中心10次。其中参与建构类区域活动23次、剧本创作9次、民间游戏6次,教师根据数据结合平时的观察分析出她对空间建构类、前书写及体育类的偏好,对东幼萌娃、生命成长及科探天地活动中心选择频次较少,由此得出结论:她的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较强,但在社会性发展和科学探究方面比较欠缺。根据其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会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并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给家长提出教育建议,最终形成个案分析报告,在数据驱动下优化教育的方法。

3.2.2" 数据与课程实时联结

评价系统生成的数据信息与教育实践实现实时联结,能让教师对儿童的兴趣需求一目了然,助力绘本、主题等课程的开展,有效地支持幼儿走向深度学习。

在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活动探究期间,教师实施“寻、研、读、玩、演”五步走,将评价系统贯穿始终,精准助力教学,研究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水平,提升教师指导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系统对比分析小朋友进入活动中心前后的数据,发现探究小组的孩子在探秘绘本期间能根据兴趣和问题的解决选择特定的活动区域,如在解决“彩色的艾玛为什么变成灰色?”问题时,幼儿多次到东幼书吧视听区倾听故事和观看视频,找到答案并提出“怎么接受不一样的我?”的新问题。开始探索自我之旅时,分别到生命成长活动中心和科探天地进行深入的探究,认识到独特的“我”,萌发了举办艾玛化妆节的想法,最后到创意剧场开启了舞台、服装道具的设计、邀请函的制作的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经验。教学结束后,教师参考评价系统呈现的关键经验,精准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行为水平,分析发现:绘本研究小组的孩子们在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得到了均衡全面的发展,自我认知的经验有了螺旋式的上升,同时也了解到孩子们目前学习与发展的水平,从而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精准助力教学有效开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寻绘本:幼儿在东幼书吧寻找绘本,东幼书吧活动中心区域活动记录如图5所示。

2)读绘本:幼儿多次选择东幼书吧阅读区和视听区,精读绘本,东幼书吧活动中心区域活动记录如图6所示。

3)玩绘本:幼儿到生命成长活动中心探究身体的奥秘。生命成长活动中心区域活动记录如图7所示。

4)演绘本:幼儿到创意剧场演绘本。创意剧场活动中心区域活动记录如图8所示。

3.3" 管理端的应用

在管理端的应用中,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即时查看幼儿发展状况并监测、管理全园活动中心情况。从图9可以看出全园幼儿手环心率情况,其中大四、大三、中一、中三、中四、混一、混三8个班的总步数是比较多的,大四班、混三班以及中四班消耗的卡路里也是较多的,小班幼儿的深度睡眠整体时间比较长,大二班深度睡眠时间相对较短,高质量充足的睡眠是身心发展的基础条件,幼儿睡眠对幼儿身体指数、认知发展、情绪性、社会性发展、饮食以及身体免疫力等有显著影响[6-8]。管理者则能根据已有数据判断各班一天运动量、运动的强度、睡眠的状态调整户外活动的时间、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强度,同时跟进相关班级,了解具体的情况和原因。

在图10活动中心数据统计图中,可以清晰看到18个活动中心最受欢迎的是玩转建构、妙趣数学、科探天地、东幼书吧,而最缺乏人气的是美味小厨、七彩童画。管理者对照数据反思,组织教师共同体展开调研和分析,找出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缘由是美味小厨和七彩童画是公共区域,缺少教师的指导,对全园开放的次数较少,因此管理者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师资源,按时开放。而绿色环保、生活体验、生命成长以及智慧小屋由于是小班活动室,3月份前都是同级互动,因此,整体参与人次比较少。管理者寻到缘由及时调整课程的推进,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教学发展性调整的功能,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儿童的发展。

4" 评价系统的成效

4.1" 多维评价完善系统

我园在探索实践“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的同时,也完善了“同龄+混龄+走班串班”三维耦合育人模式,深化了园本课程理念,丰富了园本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创新。通过评价系统的数据分析,我园可以从管理层面看到孩子的活动状态、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状态等,给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育方向,掌握孩子学习的进度、变化,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看得见”。最终达成“健康阳光、自主慧玩、合作乐享、友爱尚美”的教育目标,也填补了本地区学前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空白[9]。

4.2" 数智评价循证成长

评价系统是活动中心记录幼儿学习发展成效的有效工具与抓手。其信息收集“全”以及数据分析“准”更好地循证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信息收集“全”体现在通过给每位入园幼儿佩戴手环,实施记录步数、心率、睡眠状态等指标,全面监测其在园每日生活情况。引导幼儿进出109个混龄区域时使用手环打卡,可记录其进出不同活动区域的频次、停留时间、使用材料等,客观反映在园学习状态。数据分析“准”体现在将手环记录的幼儿学期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个性化质量评价分析报告,具体包括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优劣势等,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深层次学习需求提供帮助,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规划等提供精准数据。

4.3" 信息评价重塑生态

基于教育生态和学习共同体建设理念,我园着力建设勤思善研的教师共同体,挖掘专家、教师资源,成立研究生团队以及评价系统建设研究小组,制定带领全体教师围绕评价系统的建设进行深度的研讨,从而推动教师的发展。评价系统的研发应用,一方面让教师可以通过实时的数据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活动轨迹、兴趣爱好等性格特点、学习方式,让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有方向。另一方面提升了教师、家长的评价、观察和沟通能力,也激发教师研教的内驱力,教师评价素养以及信息技术的素养不断得到提升[10]。

4.4" 园家评价推陈出新

评价系统的全面应用,创新了家园互联方式,有力推进家园共育。评价系统借助科技拓展育人时空,系统自动记录幼儿在园身体运动轨迹,实时传递信息给教师和家长,使每个孩子的成长不局限于幼儿园,能深入每一个家庭,使得家园共育可以高效高频开展。高频高效主要体现评价系统的反馈速度“快”,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将手环记录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配以图文形式呈现,每日放学后家长即可手机登录云平台,及时查看孩子在园当日学习生活状态,教师给出的建议等,期末通过“个案分析报告”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状态,极大实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让家园的活动与交流卓有成效。

5" 结" 论

紧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与实现,我园持续创新探索幼儿园信息化建设,推动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园自主设计的“混龄活动中心情况登记评价系统”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番禺日报》《新浪网》《番禺信息》等各大国内媒体作专题报道,并已获得国家专属版权。下一阶段,我园将不断迭代优化评价系统软硬件设施,使更多的数据收集立足于真实活动情境,将评价有机融入幼儿园日常课程活动中,更科学、更智慧地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N].人民日报.2020-10-14(1).

[2] 王苗苗.基于人脸识别的幼儿园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3] 衡若愚,李姗泽,李婷,等.教师应用移动端App实施儿童发展评价的效果、条件及其改进 [J].学前教育研究,2023(5):42-56.

[4] 衡若愚,李婷,周予行,等.信息技术支持下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样态——基于J园运用“读懂儿童”APP的质性研究 [J].早期教育,2022(47):32-37.

[5] 曾诗雅.幼儿教育App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22.

[6] 李丕彦,盛维林.幼儿睡眠、活动时间对身体指数的影响 [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3):95-98.

[7] 邓梁琼,张玉,李红辉,等.睡眠障碍幼儿认知发育、情绪性及社会性的相关性调查 [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2915-2918.

[8] 刘志军,王广海,王海瑜,等.幼儿睡眠异常与饮食行为关系研究 [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0):1507-1509.

[9] 刘小霞.“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4,26(7):128-130.

[10] 梁慧怡,陆青雯,郑芳媛,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基于广州市5所幼儿园的调查 [J].教育信息技术,2023(9):49-53.

标签:  评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