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水清
1月17日,安顺日报社启动2022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一个多月时间里,报社全媒体记者们在春节期间,进厂房、访社区、走田坎、入农家,用脚丈量安顺大地,用心感受安顺变化、用情书写安顺故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四力”、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作品就会带有多少泥土的芬芳。”“只有真正深入基层一线,扎根人民,才能真正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参与“新春走基层”的记者纷纷表示,只有脚下沾有更多的泥土,带有更多的露珠,心中才能沉淀更多的感动与真情。在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充满书香味、泥土味的新闻报道中,“新春走基层”的记者们感受到安顺群众脱贫后过上新生活的喜悦,见证了普通工人春节假日的默默坚守,记录了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的艰辛,倾听了基层驻村干部对新年的期盼,体会到了安顺迈步走向新时代的蓬勃活力。
深入基层聆听奋斗者的铿锵足音
2022年是安顺市“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的关键之年。开局起步事关全年的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安顺市“1558”总体发展思路,春节期间,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都始终坚守岗位,用奋斗者的姿态迈出坚实的步伐。
为捕捉全市各地奋斗者的故事,凝聚奋进的力量。安顺日报社的全媒体记者们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留下了“走转改”的足迹,聆听奋斗者的足音。
1月26日,临近春节,经开区驻站记者来到贵州高原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多台全自动的加工机械开足马力生产牛肉制品,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不停。采写了《高原颂食品:迎战春节档 产品销售旺》,折射出安顺市项目和企业“抓订单”“抢生产”,奋力保障“春节供给”的热烈氛围。
1月27日,安顺西秀区遭遇1例外省返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心城区需全面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全员出动,深入疫情防控、核酸采集一线,完成《我市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寒冬里的“红袖章”》《寒冬里 核酸采样有速度更有温度》《同心共抗疫 雨夜显温情》等一大批鲜活的新闻报道,记录了一个个感人故事,为安顺市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抗疫的磅礴力量。
1月31日,正值除夕,农经部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马场镇凡旗村,只见村农业技术员卢声耀像往常一样坚守岗位,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的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大棚调试智能设备、记录大棚数据,察看蔬菜幼苗长势。“育苗的事耽搁不起,每天都要来大棚查看数据,过完年全村就要抢抓春耕好时节,开始新一年的产业种植。”记者采写的《不负农时不负春》,描写了安顺市各地抢抓春耕时节,全力推进春耕备耕的火热景象。
2月8日,正月初七,工经部记者深入西秀产业园区贵州恒航华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现场机械声隆隆作响,一片繁忙景象。“去年我们销售额约 1.29 亿元,比2020 年增幅 30%左右,今年我们预期销售目标为1.5亿元。”记者完成的作品《贵州恒航华盛科技有限公司:为完成全年预期销售目标1.5亿元加紧生产》,展现了安顺的企业对新一年的好发展充满信心。
一个个奋斗者的身影、一个个繁忙的生产场景、一个个感人的抗疫画面……在“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中,记者采写的一个个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故事,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安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营造了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透过记者的笔触和镜头,人们见证着感受着来自安顺基层一线的奋进力量。
探访民情 感受新时代的民生温情
过去的2021年,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安顺市坚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群众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安顺市持续聚焦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不少社区群众在“微改造”中获得了便捷与幸福感。1月24日,社会部记者走进西秀区西街办事处市西社区八大公司小区,倾听百姓心声。“灰沉沉的老房屋换上了漂亮的新装,我们现在住在里面舒心得很……”被问到小区的改变,社区群众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群众的真情流露、真诚夸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安顺民生的“温度”……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落脚点。1月27日,紫云站记者深入紫云猫营镇黄鹤营村下翁弄组走访时了解到,村里过河的桥失修已久,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不便。村民想要到河对岸去种田,要么得绕行半小时走到对岸,要么只能踩着跳墩过河,非常危险。记者采写的新闻作品《新年愿望,在家门口修建一座新桥》及时关切群众所盼,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反映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群众脱贫后的生活成为安顺市党委政府的关切。2月11日,农经部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景屏村脱贫户冯汉忠家,了解他脱贫后的生活。“脱贫之后开启了新生活,手里的生姜种植从去年的三四亩发展到了十多亩,另外家里养了三头牛,两口子一年的收入达到十多万元。”在完成的新闻作品《党的恩情永不忘》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群众流露出来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让乡村美了“面子”,旧貌换新颜,也让村民借环境生态之美,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小康之路,实实在在富了“里子”。新春时节,平坝、关岭县驻站记者分别深入各自负责的县区,完成《平坝夏云镇:美环境 美心情美生活》《关岭凡化村:让河水更清岸更绿》等多篇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的作品,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安顺民生的温度。
践行“四力” 锤炼新闻记者的前进动力
“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的品牌,更是一次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历练,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奋进的动力。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在30多天的“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中,从机械轰鸣的厂房到特色小镇的作坊,从城市老区到乡村新居,从田间地头到山上基地,记者一路采访一路体验一路收获。
同时,顺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要求,本次“新春走基层”活动充分展现了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一手拿笔、一手拿相机,能写稿、会拍照,会摄影,能剪视频。
镇宁自治县良田镇板袍村是红军长征时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的所在地,2020年1月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列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2021年9月,板袍村在省、市、县、镇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大力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安顺日报要如何展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变化与成果?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由安顺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带队,从安顺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深山中的板袍村,深入挖掘板袍村的红色文化及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在安顺日报头版推出通讯《板袍红色氛围浓》,并制作《红色板袍展新颜》图片镜像专版,专版上设置“扫码看视频”二维码,链接安顺日报官方APP上的短视频《红色板袍》,融媒体新闻报道形式生动、全方位展示出一个“全新”的板袍村,短时间内即获得上万次观看和关注,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媒体融合时代,为新闻工作者打造优质新闻产品提供了更多呈现方式、更宽阔的舞台,但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安顺日报社的全媒体记者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媒体人,我们要坚持走在一线,在媒体融合的考验中增强锤炼“四力”,继续感悟时代的脉动,讲好安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