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以其交流便捷、即时共享等特点,日益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运用新媒体做好维权宣传工作是工会媒体职责所系、时势所需、职工所盼 。本文以江苏工人报社“苏工视点”微信服务号为例,分析了其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媒体运营策略,提高维权宣传的穿透力、感染力、影响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维权宣传 权威平台
作者信息
刘涛,江苏工人报社编辑。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作为江苏省总工会机关报、江苏省工会主流传媒,《江苏工人报》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厚植工会维权的社会氛围责无旁贷。2019年,江苏工人报社强化责任担当,创建新媒体平台“苏工视点”微信服务号,打造维权宣传新阵地。
一、深化媒体融合,搭建“数字桥梁”
做实做优维权宣传是实现工会维护职能的必要内容。为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江苏省总工会联合江苏省相关单位在《江苏工人报》开设“维权课堂”专栏,大力宣传全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创新举措、典型案例和显着成效等。
2019年5月,江苏工人报社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深化媒体融合,依托“维权课堂”栏目创建“苏工视点”微信服务号,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阵地,拓展工会维权宣传新渠道。服务号摒弃了新媒体平台常用的信息流模式,实行新媒体内容栏目化,突出呈现专业媒体的精品内容,创新运营策略,构建起富有特色的信息生产、服务模式。
“苏工视点”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开设“律师在线”栏目,邀请江苏省总工会专业公职律师“坐诊”,倾听职工群众及企业经营者关于维护劳动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诉求和呼声,及时回应劳动关系领域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精准答疑解惑、全力排忧解难,让工会的关怀更温暖贴心、让工会的支持更及时有力。
用活资源,开设“法官说法”栏目,每期选取全省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劳动维权典型案例,由案件主审法官深入剖析案情,全面呈现矛盾的具体细节,精细研究、指引法律适用,让职工群众在围观“庖丁解牛”中,潜移默化地普及法律知识、明确权利义务的边界,逐步提升法律素养、提高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苏工视点”“维权快评”栏目吸引了大批工会干部、法律工作者和职工群众,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出建设性声音。此栏目还依托江苏工人报社采编团队、工会公职律师团队、全省各级工会干部等力量,紧盯劳动者维权话题,平衡反映、呈现劳动关系各方意见、建议,广泛凝聚智慧,为促进劳动者权益维护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言发声,“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关注“苏工视点”“权威解读”栏目,广大职工可以轻松、便捷地了解劳动关系领域的最新政策法规,精确高效地把握新政策、新法规的核心要义,获得权威的阐释和指引,及时依法依规维护劳动权益。
“苏工视点”上线以来发布的高质量图文和视频在职工法援律师、工会法工干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以及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传播,经常被 “劳动关系与工伤”“法律知行”“法援在线”等省内外劳动普法微信平台和全省各地工会官方微信平台转载,为职工群众依法维权架起了便捷的“数字桥梁”。
二、整合法律资源,打造“明星栏目”
“苏工视点”创建以来,吸引了全省各级工会法律工作者和劳动维权领域资深律师团队的加盟,衍生出了 “董律师信箱”“老徐评案”“小易说法”等深受欢迎的品牌栏目。
“董律师信箱”由江苏省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公职律师董彬“出诊”,针对职工来信来访答疑解惑。对于“职工未主动申请,单位是否可以拒绝支付年休假待遇?”“仅办理了求职登记尚未实际用工的,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如何处理?”等一大批“疑难杂症”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法律分析,举一反三、给予了精彩回复,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和好评。
江苏省总工会公职律师徐旭东是劳动维权领域资深律师。他与“苏工视点”合作开办“老徐评案”栏目,先后围绕“调岗需要考虑对职工生活不利影响吗?”“家庭农场找人来干活也是劳动关系?”“先解除合同后告知工会行不?” “超过60岁还能建立劳动关系吗?” “末位淘汰是否违法?”“单位遗失档案职工能否主张精神抚慰金?”等问题发表了60多篇精彩法律评论,有力解答了职工群众的困惑,有效推动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妥善解决。
易怀丽是江苏省连云港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公职律师,也是工会劳动维权的资深专家,与“苏工视点”联合开办“小易说法”专栏,持续围绕职工劳动维权热点问题建言发声,普及法律知识,维护职工权益。尤其是围绕工伤认定待遇等,深刻剖析了“违章操作导致事故伤害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普通职工感染肺炎能否算工伤?”“职业性中暑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工伤私了又反悔,该如何处理?”“因公出差夜间猝死算工伤吗?”等一系列劳动维权热点难点,系统性回答了有关工伤待遇等法律问题,为广大职工更好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提供了权威而精准的指引。
这些“明星栏目”聚焦热点、切中时弊、形式活泼、说理透彻,逐渐成为职工群众维护劳动权益 “指尖上的参谋”。“苏工视点”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专业报媒体融合类优秀作品二等奖,日益成为全省工会法律维权服务权威平台。
三、发布系列典型案例,优化劳动法治环境
“苏工视点”每年根据江苏省总工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工作安排,有计划地推送《全省工会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典型案例》《江苏法院年度劳动人事争议十大典型案例》等,为全省各地各级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指引和启迪。
“全省工会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全省各地工会申报,经初步评审后筛选出20个入围案例。江苏省总工会邀请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省人社厅等单位的劳动法律专家对入围案例进行评审,同时进行网络公众投票,让职工群众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典型案例”,集中反映一段时间内职工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常见情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典型性。
“苏工视点”第一时间有计划地精心编辑推送新鲜出炉的“典型案例”,广泛宣传,持续放大示范指引效应,进一步扩大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推动工会法律援助深入发展,推动更多的用人单位依法规范自身的劳动用工行为。例如,2021年,南京市总工会推荐的《工会主席法定权益受保护,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不能任性》入选“全省工会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苏工视点”发布后引发热烈反响,对推动用人单位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起到了很好的警示指导作用。
江阴市总工会推荐的《新型用工遇瓶颈 ,“法治体检”解困扰》和如皋市总工会推荐的《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会在路上》、南通市崇川区总工会推荐的《“监督+援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案例被江苏省总工会评定为2021年度“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典型案例”。“苏工视点”精心编辑发布了这十大典型案例,精准回应了平台企业与新业态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问题,充分发掘了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导和警示教育价值,有力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苏工视点”上线以来,还有计划地编辑推送了“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协商十大典型案例”“全省女职工权益维护优秀案例”“南京都市圈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典型案例”等,着力推动优化生育政策落实、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加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优化江苏劳动保障法治环境,促进职工劳动权益保护提升到新的更加令人满意的水平。
四、创新媒体运营策略,打造维权宣传舆论场
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必须认真倾听职工群众的声音。“苏工视点”建立互动平台,直接点对点和受众进行交流,以此来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布更高质量的信息。
2020 年6月,有职工受众在“苏工视点”评论区留言:“我2006年进厂上班,工厂直到2013年经本人申请才交社保,工资条一直保留,请问还能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吗?”
针对这一问题,“苏工视点”编辑团队及时与这名职工联系,详细了解他的社保缴纳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向江苏省总工会公职律师咨询,给予该职工权威的答复,并指导了维权策略。与此同时,编辑团队还举一反三,先后向劳动维权资深维权律师约稿,连续推送了“失业保险金只能领一次吗?中断的年限可以补缴养老保险吗”“未足额缴纳社保费单位支付待遇差额吗?”“哪些社会保险争议属于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多地缴费满10年,能否任选一个满10年的参保地领取退休待遇?”“女职工产假期间,单位断缴社保造成损失谁来赔?”等多篇图文,全面深刻地解答了职工社保争议问题。
像这样根据受众留言提问及时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新媒体产品的“订单式”生产方式,已经成为“苏工视点”的一大特色。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苏工视点”已经逐步探索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完整媒体宣传策略:一是精准设定目标受众群;二是设定议题的解读方案;三是延伸故事链条,以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方式围绕热点问题深入展开讨论,吸引受众对相关话题保持长时间持续性关注,增强用户黏性。
2020年春,“苏工视点”与大成律师事务所中国区劳动和人力资源专委会相关律师团队合作,推出“如何判断劳动者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欺诈?”“电子劳动合同来了,怎样签才有效?”“以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还有法律效力吗?”和“保护商业秘密,快看竞业限制实务建议!”“不想员工带着商业秘密跳槽?快来看竞业限制的五大误区!”等一系列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相关法律问题系列产品,全面权威地回应了电子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欺诈形式、竞业限制等劳动维权热点问题,深受追捧,工会干部、律师、职工群众等纷纷转载,留言点评点赞。
哈贝马斯认为,在公共空间实现理性沟通时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任何具有言说及行动能力的人都可自由参加此对话; 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提出任何他想讨论的问题,对别人的论点加以质疑,并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需求; 每一个人都必须真诚表达自己的主张,既不刻意欺骗别人,也不受外在的影响; 对话的进行只在意谁能提出“较好的论证”,而不是任何别的外在考虑。
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苏工视点”既重视来自受众的留言咨询,给他们创造表达诉求的渠道和机会,同时还积极发挥自身吸引数百名律师的资源优势,建立法律专家顾问团队,邀请劳动维权律师参与宣传策划,聚焦社会热点和劳动维权难点设置媒体议程,邀请工会公职律师、工会干部、资深律师等对劳动争议事件开展评析、鼓励观点交锋,建立理性交流机制,形成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合力,全力打造职工维权的启蒙园地和公共空间。
与此同时,“苏工视点”注重对受众群体的心理变化、利益诉求、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通过后台数据库,精准研判一段时间内的劳动维权热点,受众信息需求变化,职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表达方式变化和对理想劳动环境的最新向往,体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心理、精神和文化需求,所思所盼、所忧所惧,以期提供更加精准而有温度的新媒体产品,扎实提升维权宣传的穿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 语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任重而道远。“苏工视点”这个充满朝气的新媒体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增强交互性、提升权威性,持续升级信息服务系统,奋力开辟维权宣传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德)[M].曹卫东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