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前仅是一种技术想象,如今AIGC已经成为内容生产渐行渐近的现实。AIGC将给新闻业带来些什么?这是当代新闻业必须直面的问题。
现代新闻业的诞生,除了满足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对于信息的需求外,最本质的功能还在于它对人类想象力和认知力的满足。新闻业造就的共感是超越地理、人际、习惯等自然或社会因素限制的。现代新闻业从一开始就为“现代”而生。所以,新闻业被学者视为现代性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性扩张的重要基础。新闻业的内容生产,就是一种知识生产。这种知识生产有着强烈的公共性,它为共同体的知识需求而存续。
基于前述模式的内容生产,对于人的主体性是充分张扬的。因此,以专业人才作为支撑的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被视为新闻业的立身之本。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PGC模式受到了一定冲击。但PGC模式依然不可替代。部分专业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衰落,并非PGC模式的落伍,反而是其自毁长城,内容生产失去了专业辨识度,泯然众“媒”矣。
就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内容生产来说,AI何为?这需要从技术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认知来回答。AI之所以让新闻行业充满了疑虑,要害在于“智”,即AI能在某些场景与行为上具备人类主体一样的可能性。技术应用的正向与逆向效能,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技术应用史。AI在新闻业的应用同样如此,不管技术如何进步,哪怕技术具备了某种“超能力”,但现代新闻业的根基——为共同体提供共感,这是一个核心功能。
AIGC能极大提升内容生产的效能,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AI技术广阔的应用场景还将冲击新闻业的某些价值观。但AIGC与PGC之间并无本质冲突,技术赋能反而会强化内容生产的专业禀赋和专业价值。毕竟,AI对于人类主体认知能力的辅助是前所未有的。
任何时代,最有价值的媒体一定是基于人的本质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服务于人之本质的媒体,必然要深刻反映人所依存的社会关系。这样的服务功能,除了人类主体,任何技术都不可能自动实现。而这正是AI时代新闻业内容生产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陈守湖,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