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刘咏阁汗血宝马的形象定位,是在参照各代范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处理,他从古籍画卷中细细琢磨汗血宝马的各种形态及精神特质,并进行了主观精神性的诗意表达。
中国人自古有爱马、咏马、画马的传统,散落于历史长河中的岩画、画像石、卷轴作、雕塑等形象印记中,都有马的形象。从汉朝墓室壁画到魏晋时期顾恺之《洛神赋图》中象征身份、地位与财富的车马绘画,作为背景的马形象逐渐丰满,马逐渐从配角成为主体,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马题材已然独立成科,正式进入中国主题绘画序列中,鞍马画也成为中国历代画家最为喜爱的传统题材之一。关键是,马的形象也逐渐被定格为一种正向意义上的审美意象,对马画题材的艺术表现自此从未停止,马甚至成为中国人表达自我情感、寓意人才、表述情怀信念的载体,逐步形成一种文化象征和独立的艺术表现形象。中国人画中的“马”不仅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审美意象,还是审美主体的思想隐喻,亦是中国文化“形象审美”的重要部分,折射出民族信仰和精神自由的范围。可以说,中国马文化的传承和审美视野从古绵延至今,深刻渗入到社会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
古今画马高手层出不穷,东晋顾恺之,唐代曹霸、韩干,宋代李公麟,金代赵霖,元代任仁发、赵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