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6-29 阅读(312)

摘 要:当前高职教育倡导发扬学生个性优势,鼓励学生创新。文章基于对高职学生开展个性化管理的视角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指出个性化管理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启示,提出高职思政教育对学生个性化管理的忽视,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个性化管理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016.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178-0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法治、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效果是让学生获取到最新、最前沿的时事政策,形成利用科学的哲学思想、积极的价值观念来解决自身问题、指导自我成长的能力,以及未来自身职业和人生规划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延续集体管理模式,忽略个性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导致部分最应该接受到教师关注的学生成为“边缘学生”,从而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出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作用。

一、个性化管理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因生制宜,关注高职学生个体

21世纪出生成长的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幸运儿,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新媒体等接收到多种多样的信息,成长速度加快,但是即便成为高职学生,他们的社会经验仍然很少,缺乏足够的心理建设,想法多、落实少,喜欢追赶潮流、展现个性,喜欢与众不同,不愿随波逐流,这种想法本身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却容易走向极端,形成偏激的认识,比如有的学生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乐衷于追星,花费父母的血汗钱,丝毫不以为耻;有的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因此,在高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因生制宜,真正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达到引导学生成才的目标。

(二)突出个性,突破思政教育桎梏

从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角度来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对较为传统,缺乏必要的创新,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枯燥,对学习相关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然而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如何优化教育表达方式。因此,基于个性化管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突出个性,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桎梏,在教育体系、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从而满足个性化教育及管理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眼前一亮,积极接受和学习相关知识,转变思想态度,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三)以生为本,基于教育落实管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备教育作用,也具备相应的学生管理作用,从高职学生管理角度来看,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这也是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管理的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想要达到一定的管理成效,就必须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基于理论教育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比如从哲学思想教育中了解矛盾的普遍性、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实际上达到了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真正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高职学生能够基于正确的“三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当前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不足

(一)缺乏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管理改革中逐渐融入个性化管理,但是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缺乏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当下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现代工匠人才培养理念下,德育教育内容笼统,往往是以“第三人称”的教育形式出现,教育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相应情境中,能够获得的体验不深,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次,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进行很好地应用。

(二)缺乏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指导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占比较少,同时也缺乏针对性,教师因为不了解学生而无法设计更高效的教学方案。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高职学生应具备更为完善的法治思想和知识体系,这对于规范高职学生的行为,让高职学生准确判断行为是否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十分重要,从而避免高职学生因为一时冲动或者抱有侥幸意识而触犯法律,影响自己一生的前途。

(三)忽视对个体挫折教育的关注

高职院校学生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缺乏充足的社会经验,自己的人生阅历也不足,思想不成熟,在学习、生活和业务实践中容易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一些高职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无法很好地调节自己,于是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导致出现心理问题,逃避现实。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个体,对学生个体的情况不了解,同时也就忽视了对学生个体挫折教育的关注,没有及时给学生个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勉励和指导。

(四)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关注不利于学生管理的高效开展,教师虽然具有权威性,但是学生个性张扬,容易与教师“唱反调”,总是不能做到遵规守纪。人文关怀是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可以从教师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教师之间进行深度的沟通和交流,当学生能够对教师吐露心声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更容易开展。

(五)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指导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往往都是集体课的形式,学生数量多,教师很难一一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指导,整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教师难以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学生也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这种评价缺失的课堂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应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在“无管理”的课堂状态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也得不到及时的评价,难以形成准确完善的思想认知。

三、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策略

(一)基于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高职思想政治课堂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基地,必须将“立德树人”教育放在第一位,从而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时代工匠”。高职院校开展个性化管理背景下,可以开展个性化德育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切身参与到德育活动中,获得相应的主观愉悦,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可以配合教师组织一些德育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落实德育实践。立德树人,关键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凡事以“德”为先,先做人,再做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成长为品行兼优的新时代人才。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利用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去主动帮助人,在帮助他人的基础上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感和满足感,实现思想层次的跃升。

(二)基于案例教学,落实法治教育行为指导

针对当前高职个性化管理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教育不足的情况,教师有必要丰富法治教育的内容,基于真实案例教学来落实法治教育行为指导。就当前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因不懂法、不学法而触犯法律的行为事件并不在少数,比如在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严重的可能造成打架,只是大多情况下,学校为了保护学生尽量在学生内部采取和解方式,避免学生档案中留下案底,但是高职学生已经成年,学校不会是学生永久的保护伞,学生必然要走进社会,接受社会的洗礼。教师采取积极正面的引导教学方式,较少采用反面案例的教学。然而,将一些真实的案例进行剖析教学,能够让高职学生深度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解读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并对照自身经历、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以促进深度法治教育的开展。

(三)基于柔性管理,加强思政挫折教育引导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应基于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同时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中学习。柔性管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态,目的是让学生在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接受管理,并认可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高职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柔性管理手段,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近况,对学习、生活以及就业方面遇到挫折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引导。比如高职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实践、岗位实习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新环境的社会交往存在困难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前开展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敢于面对人生挫折的理念,将挫折化为进步的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四)基于认可教育,增强思政教育人文关怀

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认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投身于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中。高职院校招录的学生在高考中成绩排名靠后,很多学生都曾经是班级中下游水平的学生,但是没有进入本科院校并不代表高职学生未来没有好的就业前景,只不过走的是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照顾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认识到,进入到高职院校,是进入到一个人生的新阶段,未来仍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指导学生珍惜眼前的时光,将有限的时间用来学习专业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在未来就业市场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基于个体差异,开展思政教育个性评价

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评价,直接指导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高职院校学生因为不同的成长环境、路径,不同的个性,形成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一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评价存在困难,但是高职院校逐渐完善的在线教育,以及所架构的O2O教育模式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与学生形成在线的交流沟通,同时也能够给学生个体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让学生逐渐端正自己的思想,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个性化管理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个性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法治教育、挫折教育的开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注重个性评价,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君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下教育公平探究[J].中国教育科学,2018(01):89-103+142-143.

[2] 杨亚利.《周易》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J].周易研究,2018(04):10-22.

[3] 王苗.马克思交往思想的五重维度探究——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8):21-23.

[4] 李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定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4):12-16.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作者简介:袁奇林(1981—),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编:纪毅)

标签:  学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