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彩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电影,令万千众人倾倒在它的声光魅影之下,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电影百年的电光幻影,不仅带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也成为日常大众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介时代的融合创新,中国电影产业也正在经历“野蛮生长”。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电影节作为电影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媒体,它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新名片,并且正以丰富的内容、盛大的规模彰显出城市的文化生机,塑造电影节品牌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品牌是无形资产,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最具价值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电影节品牌”研究的重要性渐渐凸显。此外,2015年7月31日,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这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冰雪体育、冰雪娱乐等相关冰雪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幅提升。“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亦将会成为推动中国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和冰雪旅游品牌长足发展的契机。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每年的5月10日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
本文在以上背景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重塑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的优势和机遇,劣势和风险。对其资源及其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为其建设分析及解决提供保障。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也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过分析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其将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从而综合评估分析、明确得出结论、调整战略战术,最终实现品牌的成功重塑。以下是对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品牌重建的综合评估,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规避风险.
一、优势(Strength)分析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电影文化基础深厚、先行者的经验优势、演艺名人资源庞大、历史人文、地缘优势以及冰雪文化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
(一)电影文化基础优势哈尔滨的文化渊源中西合璧,文化底蕴丰厚浓郁,都能从史料中获知。比如: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考布切夫电影院”就诞生在哈尔滨;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都留下了哈尔滨的独特印记。电影已成为哈尔滨城市记忆和文化生态中一个鲜明、生动的符号,有着深厚的电影文化基础。
(二)先行者的经验优势哈尔滨是目前中国举办电影节时间最早和历史最长的城市,为哈尔滨在20世纪80年代赢得了“电影之城”的美誉。1989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4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节,作为影节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曾在当年创办引领了中国影节的实践标准模式,可以说累积了非常成熟的实践经验。先行者的经验优势为今后持续成功举办影节活动提供了充足自身发展的动力基础。
(三)演艺名人的资源优势哈尔滨颇具艺术气息的人文环境,培养了大批知名演艺人才。哈尔滨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人才济济,众星闪耀。比如杨亚洲、孙红雷、倪大红、李冰冰、陈红、贾乃亮、马苏、韩东等。借助名人效应也可为哈尔滨冰雪电影节造势铺路、添砖加瓦。
(四)历史人文及地缘优势哈尔滨市地处中国北方边陲,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20世纪初,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外国移民涌入哈尔滨。在东西文化交融之中,铸就了哈尔滨人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作为全国较早的文化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33届;由于哈尔滨人民百年来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在2010年6月22日,中国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此外,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动机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这些都是和哈尔滨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宝贵资源。
(五)冰雪文化资源优势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多元而丰厚,而冰雪自然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围绕冰雪开展的人文活动更是传统悠久。哈尔滨不仅是我国冰雪文化活动的发源地、核心地,更是蜚声海内外的冰雪艺术之乡。冰雪,是大自然赐给哈尔滨的神奇礼物。长期以来,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品牌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冰雪文化的独特品质别具一格,这都是开展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的有利资源优势。
二、劣势(Weakness)分析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品牌重建的主要劣势是:
(一)品牌劣势目前中国举办电影节时间最早和历史最长的城市就是哈尔滨。但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其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都相对不高,相较于中国后来相继诞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诸多影节来说,无论是从举办规模、展映效果、反响程度等诸多方面来看,都落差较大。目前,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二)消费劣势虽然哈尔滨有着历史人文优势和地缘优势,但从哈尔滨地区的消费能力对比全国来看,属于中下游,经济状况滞后、地域特点有局限性。地区的经济状况虽整体向好,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消费实力相对较差,消费者文化消费动力性不高,且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属重建项目,聚集人气能力目前较低。
(三)观念劣势重建哈尔滨冰雪电影节面临的是观念落后、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运作乏力、保护忽视、管理轻视等方面的羁绊和考验。此外,经济低迷、政府投入有限,不足以支撑电影节的整体规模运营。运营理念、硬件基础设施都存在种种限制,制约电影节组织架构的水准。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一)发展机遇如今,我国的政治局面稳定,文化市场日益活跃,电影事业蓬勃发展,态势良好,这都为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的重建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也适合哈尔滨冰雪电影节指定长期的战略目标,方针和策略,以期长足发展。
(二)市场机遇据1905网、猫眼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度全国全年总票房达到了559.11亿,同比增长13.45%。观影人次的增长可见观影需求的迅猛增势。从消费能力层面上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能力也愈来愈强。从消费者文化层面来讲,哈尔滨人民对于高雅文化及电影文化的需求量很大,影城拥有非常良好的生存土壤,对于文化的消费需求也愈来愈大。
而因开放的国门,电影业也面临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挑战,电影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我国的电影相关产业也必然会以文化内涵为基础,依托雄厚的资本、先进的制作技术,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市场经验,开拓更为广阔而市场空间。值此良机,从消费者的角度和制作者、传播者的角度来看,无疑都为哈尔滨冰雪电影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机遇和竞争机遇。
(三)政策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电影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部门的重视,战略政策的倾斜,如果加之政府资金的扶持待遇,振兴东北的方针机缘,都可为重建哈尔滨冰雪电影节提供产业支撑资源和发展机会。立足国情、紧跟时代步伐,进而扎实推进、重新崛起也便可能水到渠成。
四、威胁(Threat)分析(一)自身组织与管理威胁尽管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历史悠久,但自身品牌意识、品牌战略缺失,都是未来发展之路的羁绊威胁。
(二)同类影节市场优质经营威胁虽然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历史悠久,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国际国内电影节对手如林,是品牌重建产生经营威胁。风险是肯定有的。
综上所述,通过SWOT分析,能更加清楚的确定哈尔滨冰雪电影节所处的市场环境,其自身所具备的特色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哈尔滨冰雪电影节品牌重建分析及解决提供保障。
注释:
(1)[美]约翰尼·K·约翰逊,[美]库尔特·A.卡尔森着,《现代品牌建设与管理》.李桂华等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