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南通开放大学
一、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学籍档案管理观念有待革新,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大数据背景下的少数高校学籍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依然较为落后,管理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观念也需要进一步革新。当前不少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较弱,学校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升级,从而影响档案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通过认真分析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如果单纯地加强用户密码或账户的安全管理力度,无法有效提升信息安全维护管理水平。受到水平较高的网络黑客袭击时,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很可能出现受损问题,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从而造成学生的学籍信息安全问题。
(二)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管理机制并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涉及到的内容也不够丰富,不少管理机制大都是由简单的工作管理内容组成的,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应该全面了解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安全管理方案落实情况、学籍档案管理模式等相关管理机制,尤其是需要重视网络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落实。当前的安全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这样就会给黑客或者病毒可乘之机,从而造成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的安全隐患,制约学籍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提升。
(三)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足一般来讲,学籍档案的安装大都采用C/S 网络信息管理体系,相关信息都保存在学校的信息平台上。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依然能够登录网站查询自己的学籍档案信息。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收到一些外网的信息,比如一些提示系统升级维护的信息、学校发送的信息或者链接等,如果这些信息中隐含病毒或者木马,就会给档案信息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就是说,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安全意识不足,从而制约网络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对策(一)进一步优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籍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水平,我们应该不断优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创建科学的安全管理防范制度,不断提升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基于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方式,并尝试把互联网技术培训模式运用到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质量。另外,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认真分析大数据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学籍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的优点和缺点,不断革新自身管理模式,并尽量让自身管理水平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管理需求。
(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创建力度,推动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如果学籍档案信息被违法窃取,将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必须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发展特点,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机制的创建力度。第一,我们应该根据高校当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发展需求不断优化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管理制度的安全合理性;结合学籍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任务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缓解安全管理问题。第二,创建科学的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监督制度,实施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从根本上提升学籍档案信息的管理有效性。第三,结合实际需求进一步划分学籍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内容,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鼓励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并实时了解学校网络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强化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推动我国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不断强化管理工作者的网络安全观念,提升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水平第一,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工作,通过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网络安全知识,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观念。还可以聘请优秀的管理人员担任讲师,给同行工作人员讲解传授自己的管理经验,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第二,结合当前的网络安全管理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我们急需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水平,并且需要从管理系统内外部共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从内部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对策配合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防火墙或者杀毒软件的升级和维护,并不断更新相应的补丁包,严格按照要求选择正版的软件。从外部的角度来看,病毒传播主要是借助邮件或者信息链接进行传播的,并且传播模式较为复杂。基于此,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实时监控相关邮件或者信息链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应该及时处理,提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三、结论综上所述,在大数据发展模式下,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我们应该重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才能有效提升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者的自身能力,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系统操作维护能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创建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同时做好信息安全管理防范对策,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