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峰 何志明 柴荣军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加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结合性不强、课堂授课效率不高、缺乏计算思维引导、教与学分离等问题愈加凸显。针对这一现状,我院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我院教学实际、生源特点和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能力的不同要求,针对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目的是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更强,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考核机制多样化,为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3-0191-03
Developing Applied Skills to Drive the Reform of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LI Xianfeng,HE Zhiming,CHAI Rongjun
(Xian Innovation College of Yanan University,School of Data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Xian 7101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epening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problems such as weak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in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lack of guidance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our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sources and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bility of different majors in order to mak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more focused,more pertinent and more effective. The method is more flexible and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is diversified,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applied skills;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course reform
0 引 言
在信息化与各行各业深入融合的形势下,根据高教委的要求,我校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均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掌握现代社会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可是,我院主体依然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和“互联网+”与各行各业高速融合的形式严重不匹配,为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我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针对创新学院所设不同专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对我院师生进行调研后发现:
(1)教学内容和各专业的契合度不高。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独立学院,既有计算机专业,也有信息化类的非计算机专业,还有工科、理科、文科以及艺术类专业,现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模式和讲解内容,由于没有很好地与专业应用相结合,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不够,因此很难兼顾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学生的实际需求。
(2)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单一,授课效率不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根据学生不同基础、不同需求定制课程内容,加上考核方式单一,以应试为主,考试中理论知识的要求比重偏大,导致教学效果和预期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 本次课程改革的研究思路
近年来,在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算机学院领导带领计算机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针对教学现状和我院独立院校的办学实际和生源特点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探索,试图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之路,根据我校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不同要求,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为学生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并改进现有的考核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以期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通过调研,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向我校大二、大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要求和建议,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决定修订并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教案。根据我院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层、分模块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并制定具体的课程考核细则等措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务必做到边进行实践,边反思疏漏,边完善方案。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改的保证措施
3.1 经费保证
信息化的不断渗透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势必要进行改革,我校领导和各级单位对此高度重视,批准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确保了研究经费充足。
3.2 时间保证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所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文科、理工以及护理、艺术专业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具有连贯性,这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研究以及实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3.3 人员保证
参加本次课程改革的成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所有教师共12人,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副教授2人,双师型4人,结构合理,多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科研和教改项目,长期深入教学一线,团队成员责任心强,业务扎实,不断探索,锐意进取,是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集体,完全有能力承担本次教学改革任务。
3.4 实践条件保证
我院教学实验环境良好,可以充分保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所需的一切实验条件。
4 教学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改革,需要针对我院不同专业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采用分层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针对商学院的学生,可以注重Access的比重并加强Excel电子表格的高级应用的教学;对文学院的学生,在Word高级应用和排版方面进行深入;而对艺术类学生,可以在PowerPoint的艺术设计和Word的排版设计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有必要改进考核方式,由传统的以理论为主转变为侧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让考核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和本专业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也可以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设计或作业结合起来,基于任务合作,根据需要可以多人组成团队协作完成。在实际使用中,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技术是所有工作的辅助工具的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我院所有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5.1 结合我院现状,区分专业班级,因材施教
为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将本校所有学生按照不同学科和专业分成不同层级,按照本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要求实行分模块教学。适当调整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的发展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5.2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进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MOOC教学、个性化学习和传统模式相结合,例如可结合具体专业实施任务引导,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自发转变为主动地求知,将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当作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必要过程,形成“传统课堂教学+流行网络教学+应用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教育教学模式。
5.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传统的作业处理方式
改进现有作业布置模式,由注重理论基础的书面形式转向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各种灵活形式,例如针对具体问题的现场讨论、应用案例的分析、复杂项目的分解协同完成等。
5.4 培养应用型人才,改进课程考核细则
在实践中完善试题库建设,改进考核方法,不断推进网络化考试,力争做到“考教分离”。调查研究兄弟院校的考核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院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行之有效的推广办法,试图将本门课程的考核采取上机操作等方式,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但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标
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使我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体如下:
(1)通过本次课程改革的探索,正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点。
(2)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分别修订并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
(3)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整合并改进现有习题资源,加大实践题目比重。
(4)编写一本适合我院各专业实际的实践教学指导书。
(5)制定一份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考核细则,可以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联系起来,进行学分置换,制定置换细则。
7 结 论
针对我院以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专业契合度不高、授课效率不好、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到位的现状,提出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分层教学改革的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制定考核方案,教改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要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意义。本课题提出的应用能力培养将在18级教学中具体实施,取得成功后,可以为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以期对我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给其他课程的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郡,杨沛.“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索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7):15-17.
[2] 宋梅.基于任务合作学习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5):85-86+112.
作者简介:李显峰(1974.12-),女,汉族,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Web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