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竟雄 周建玲
摘 要: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小学实施编程进课堂已三年多,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信息技术学科中加入编程内容,多次组织全区师生开展编程教师培训,并且已组织两届中小学生“编程竞技活动”,有一批优秀师生脱颖而出。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无所适从,存在课时被占用、教学人员不固定、少数学校未全员开设课程等问题。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和实践,认为加强区域内编程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重点建设编程教育的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等内容,制订区域内的实施方案,通过再实践研究,为更好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设策略。
关键词:编程教学;课程体系;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6-0116-03
Abstract:It has been more than three years sin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iulongpo District of Chongqing implemented programming into the classroom. Programming content has been added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ciplin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bove the third grade. Programming teacher training has been organized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district for many times. Two sessions of “programming competitive activities” have been organized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and a group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and ou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it is also found that schools are at a loss in formulating teaching plans and arranging teaching conten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occupancy of class hours,unstable teaching staff,and the lack of full staff in a few schools.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and practice,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gramm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region,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teaching management,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results of programming education,formul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in the region,and through further practical research,providing som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better promoting related work.
Keywords:programming teaching;curriculum system;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0 引 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重庆市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将少儿编程纳入公立学校教学体系之中。这就意味着,编程正式进入中小学生的日常课堂,编程学习趋势势不可挡。重庆市九龙坡区实施区域内编程进课堂工作整体推进已三年多,围绕编程进中小学课堂工作,形成区级搭平台、师生共编程、各学科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编程进中小学课堂的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区域内编程进中小学课堂工作的实施情况,探究中小学编程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1 建立以课程改革为导向的编程教学体系
重庆市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开设编程教育课程,小学3—6年级累计不少于36课时、初中阶段累计不少于36课时,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编程教育专职教师。这一要求重点解决了中小学编程教育课程的师资和课时问题。但是要建立起完整的课程体系,还应加强编程教学体系建设,突出以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演进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重点需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1 引领课堂教学变革
有专家这样说“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是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编程进课堂,不仅是在信息技术课堂加入一定的编程内容,也不仅是用编程实现一些其他学科中的内容,更不是仅仅编写一堆枯燥的代码,而是让编程与各个学科深度融合,引领和推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变革。中小学可以编程进课堂为契机,加快推进课堂教学变革。
编程进课堂的引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促进学科学习与编程学习相融合;二是编程学习促进学科学习融合;三是促进各学科课程整合。区域应加强对编程学习引领课堂教学变革工作进行专项研究、督察和考评,认真落实编程学习的实效性。
1.2 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以编程进课堂为契机,促进创新教育快速发展。从学校层面上来讲,具体需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学校可整合创新实践项目。中小学可以把现有创新教育实践项目、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拓展学习等项目进行整合,包括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电子电路、无线通信、单片机、创客空间、泥陶、比特实验室、生活馆等,做好创客教育的全融合;二是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项目。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发一些创新教育的学习项目,在不同年级或年段开展固定和创新教育学习项目,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推动全方面创新教学工作;三是推动学校创新实验室。中小学可以围绕编程进课堂,推动学校功能室建设全面整合,把创新教育与功能室建设结合起来,为创新教育搭好舞台;四是促进创新实验与学科学习融合。将编程进课堂为主的创新实验活动与学科学习完全融合,推动创新教育全速前进。
从区域层面上讲,具体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建设编程进课堂创新教育项目示范校;二是建设编程进课堂创新示范基地。形成一个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创新教育项目为辅助的创新教育集群,推动编程进课堂工作全面落实,促进创新教育快速发展。
1.3 推动教学评价创新
在区域内,教学评价工作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学校将编程进课堂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考核纳入办学水平考评;二是制订区域内师生编程进课堂的成果考核办法。重点实施区域创新教育综合工作考核办法,以创新教育体系来推动教学评价的改革,促进教学评价的创新。
在学校,重点要完成两点工作:一是制定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把课堂教学的创新维度进行细化;二是制定师生创新教学成果评价量表,推进师生创新学习与成果展评相结合。
2 强化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编程教学管理
中小学编程教学管理要围绕全体学生制订教学计划、选取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主要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2.1 以全体学生未来为中心
霍斯福德曾说:编程不是什么艰难学科,这也是一种语言,是人与机器的对话,就像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普通对话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未来每个人都要学会和机器说话,无论你做什么行业。编程进课堂,不是每学期只上几节课,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纳入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内容,也不是少数的学习兴趣小组或社团的学习内容,更不是为学校获取竞赛成绩而辅导学生的尖子生乐园,而是需要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兴趣,着眼于全体学生的未来,把人工智能、编程和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为培养未来的高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2.2 以全体学生兴趣为中心
在想象、编程、分享、创作的Scratch、Python、C++等编程软件的学习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参与,把学生学习与师生情谊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环境中,有兴趣面对未来的学习;二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编撰中小学的编程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如从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中选取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游戏中选取内容,纳入编程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这样丰富的编程教育内容,就不再是枯燥的堆码活动,可以指导学生成为一个遵守游戏规则编游戏的人,而不是受游戏控制的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编程课程,为国家的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努力;三是以竞赛为导向,激发师生的教与学的热情。
2.3 以全体学生素养为中心
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算法学习。编程教学不只是为了编写一堆程序,而是以算法为核心的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把编程的模块化方式用于学习过程中;三是创新学习方式,把学科学习融入编程学习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播下创新的种子,全面提升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
3 促进以创新实践为宗旨的编程教学活动
在区域内推动课堂教学与创客教育相融合,落实编程进课堂,落实创新教育进学校,让创客教育的思想与传统学科教学相融合,推进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助力新课程改革。区域内要搭建好创新实践活动的舞台,促使师生共同开展好编程创新实践活动。
3.1 搭建好学习平台
利用区域内已经建设好的校园微信直播系统,搭建区域内“编程空中课堂”,每周一期,聘请优秀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师,面向区域内师生进行Scratch、C++、Python等程序语言远程教学,实现区域内普及学习。鼓励师生参加中国大学MOOC编程学习,学校为获得中国大学MOOC证书的师生制定相关政策配套奖励,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3.2 搭建好竞赛平台
主要有三项竞赛活动:一是组织区域内科技创新大赛,在机器人、3D打印、无人机、单片机等项目中增加编程的权重;二是组织区域内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编程竞技活动,扩大编程竞技规模;三是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NOIP竞赛,所有竞赛平台避免以竞赛为目的教学,重点突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3 搭建好“在线编程大擂台”
在区域内微网站搭建“在线编程大擂台”,组织开展师生在线编程大擂台活动。师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比较适合编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在线大比拼:教师可抛出实际生活问题,师生一起进行编程大比拼,实行编程解决问题的积分制比赛,排名前五名可以有发言权,激发师生的编程兴趣。
3.4 搭建好成果展示平台
在区域内利用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的微网站,搭建区域师生编程教学与研究成果展示平台。通过编程教学与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优秀编程成果展播。区域内的中小学定期筛选Scratch、C++、Python的优秀编程成果在展示平台上进行展播,实现全区师生的成果共享、共建;二是优秀编程成果展评。定期开展优秀编程成果展评工作,对评比成绩较好的成果进行表彰奖励;三优秀编程成果推广。将优秀的编程作品、优秀教学案例、研究文章、教学微视频、教学心得结集成册,在全区域内进行推广。
4 丰富以教学资源为形式的编程教学成果
区域内中小学编程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而编程课程资源的形成以平台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三种形式展现出来。
4.1 以平台建设开展的编程教学课程资源
在区域内,可搭建三类平台:一是以编程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平台。在区域内建设“空中课堂”,定期开设编程公开课,学校开设编程学习,每周学习编程内容,在区级文化阵地开设编程兴趣小组学习;二是以活动为主体的竞技平台,主要包括区域内的编程竞技活动平台、网络平台上的师生“在线编程大擂台”等,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增添编程活动元素;三是以编程为主阵地的软件开发平台,平台的建设主要融学习、竞技和成果展示于一身,建设一个多功能的编程资源建设平台。三种平台的建设,为区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编程教学课程资源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基地。
4.2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编程教学课程资源
主要是以学校选修课为主的学生课外编程学习课程建设的校本资源,学校可以编写一些适应学校的计算机语言编程教材,并进行课程开发等;开发以区域重点编程课程建设为主的区本编程教学课程资源,区域加强计算机语言教材和课程开发,突出地方性和实用性。
4.3 以资源包的形式构建编程教学课程资源
主要包括校本和计算机语言以及微课库建设、分年段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计算机语言实战演练测试题库、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平台,建设一个计算机语言编程的资源库,方便区域内师生的教与学,便于推动计算机语言编程进课堂的进程。
区域内通过学习平台、大擂台和成果展示平台的不断推进,定期收集整理、加工完善编程教学成果,逐步形成一套大量的、成体系的、优质的中小学编程课堂的优秀课程案例、课件、师生作品、课程素材等教学资源,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优秀资源,建设一个成熟的、师生共享的编程课程资源库,推动师生编程学习走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欣.追本溯源 探寻编程教育的本质 [J].中国科技教育,2018(1):10-13.
[2] 刘向永,周惠颖.操作弱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构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4):7-8.
[3] 施晓军.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158-160.
作者简介:洪竟雄(1972.07-),男,汉族,重庆人,高级教
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创新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