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和远程网络等核心技术的发展,不但使社会信息化加速了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本文从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使用更加灵活化的授课方式和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创新三个方面就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抛砖引玉。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8-0098-02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especially with computer,multimedia application and remote network as its core technology,has not only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change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m,but also brought a strong impact on the educational thinking set formed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using mor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moting studentsautonomy,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computer;informatization
0 引 言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授课方式灵活化,由面对面的正规教学方式,发展为网上远程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创新、合作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而且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了变化,进而使得教育的整个系统受到了影响,它将学校的基本功能和外延功能融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模式
以前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教师是主导,说讲是主要的上课方式,知识的传播靠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讲解,教师传授什么,学生便会学到什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大脑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却很少,灵动性不强,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主的现代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注入一股清泉,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内,而是借助信息技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的途径拓展到课外、家庭以及社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快乐学习。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其对社会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轻松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活用身边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更高效。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各种信息软件层出不穷,在教学方面,希沃尔白板5、优教通等相继进入校园,教学资源可在这里查询,让教师们眼前一亮。教师上课前可随机查询网上有用资源,有了课堂资源的帮助,教师上课得心应手。老师们通过借助希沃尔白板中教授的帮助,能清晰带动课堂的前进步伐。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学机制,在新学期之初进行资源整合,使得教师备课,上课有资源可循。
同时教师也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上课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有质感的画面和声音效果,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转变为间接的资源型教学。例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各科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画面演示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在大家面前。画面生动,鲜活,有助于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加强课上奖励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软件工具,就拿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等来说,教师上课前打开本班级学生名单,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可及时进行评价处理,学生参与性高;家校合作的平台进入校园,使家校合体,家长在家中可随时观察孩子在校的动态。
2 现代信息创新现代信息化教学形式
2.1 授课方式灵活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文字教案为内容,以语言传授为方法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其创新以及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前的传统教学,相比较于传统的给你书方式来说,丰富了文字教案内容,也使语言传授方式更加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讲课、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交流。与此同时,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定学习计划,归纳教学重点等。学生可在学习新课的基础上进行预习,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并在脑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建立大致框架。
2.2 两种授课的基本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基本授课方式有两种:其一,网上同步教学。这种和面对面教学所存在的差异是:虽然在同一个时间,但是不在同一个空间。这种授课的方式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语音等多种通讯手段来实现不同地域,相同时间之间的信息交流。其二,是网上不同步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就是学生不用在固定的时间里接受教学,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选择适合的时间,随时随地的从网络上下载教学内容,通过播放器阅览进行知识学习与获得。远程授课教学就是能让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视野的扩展和能力的提升。
3 促使学生自主、创新、合作
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迎合了这一课程规划。常言道:如果你有一样东西(实物),我也有一样东西(实物),你和我把东西放在一起仍是各有一个。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分享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信息技术正方便了我们进行思想碰撞,并且它是思想整合的有利工具。那么,信息技术是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呢?我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优势的总结如下:
(1)学生学习的知识会更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教教材”,一般都是按照教材设定的前后顺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的设置、方法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大纲要求,“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在确定的时间里,教授确定的内容,不仅衍生性、联系性差,而且还缺乏各个科目课程之间的交融式教学,教师只教授自己学科的内容,导致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支离破碎。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让课程本身更加富有张力,而且还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出现更多融合的需要和机会,教师在备课,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过程中,会借助其他课程的理论支持,会采集并渗透其他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让自己的课程有理有据,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帮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实现各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全面性。
(2)学生学会进行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深入,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师传授来说,代替了教师传道,此时教师便由传授者转变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协助者,真正放开手,开始进入“导”的角色。所以,自从信息技术代替了教师的讲授环节之后,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装水”的人,而且帮助的人,学生不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获取,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合作探究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学生对当天所学课程的巩固和复习,老师可以设定部分网上作业,以录音形式进行检测,孩子们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录音,向更优秀的学生学习。
(3)动手能力的培养。拿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一边讲,一边操作。学生也要一边听,并一边进行动手操作。他们都必须进行实践、实践、再实践。拿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来说,在课上教师要展示一些编辑文字的例子,而且学习内容要从最简单的文章开始,直到很复杂的文档结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分版块、分部分一块块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慢慢地会觉得应掌握一些技巧,并通过技巧完成自己要掌握的内容。至于达到什么要求,则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教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
(4)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式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比如:可以布置设计不同的主题,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如环境污染、科技与文明、饮食文化方面等,学生确定主题后在网上收集素材、进行版面设计等,这时,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活动多了,学生也就明白了怎样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4 结 论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发展,促进了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希望都抓住这次契机,接受技术改革带来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程海东.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64.
[2] 彭少云.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J].甘肃教育,2017(23):63.
作者简介:张辉(1983-),女,汉族,山东东阿人,教师,从教10年,毕业于德州学院中文系,本科,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