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为解决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成活率低及养护困难等问题,以常见园林绿化树种为例,对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大树移栽成活率低的因素、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要点等内容,提出科学的移栽方法与有效的养护措施,以期为园林绿化工程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栽;养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3.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1-0088-03
0" 引言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社会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大树移栽是园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内容,其直接影响城市绿化景观效果及工程建设质量。但是,大树移栽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技术人员难以进行精准把控。同时,大树移栽后养护工作的落实可有效提升大树成活率,促进大树正常生长与恢复,推动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深入探究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要点,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提供指导与借鉴。
1" 大树移栽成活率影响因素
1.1" 内部因素
(1)树种因素。不同类型树种自身具备的水分平衡调节能力存在差异,而水分平衡调节能力与树种移栽成活率呈正比关系。同时,不同树种根系结构组成与细胞再生能力也存在差异,部分根系发达的树种对水的需求较少,在干旱环境下成活率较高;部分树种属于肉质根系,在移植后再生能力较差,死亡概率较高。
(2)树龄因素。从树木生长规律的角度来看,存活时间较久的大树根部在离心生长慢或停止生长的状态下根系吸收能力、细胞再生能力远低于存活时间较短的大树。因此,存活时间较久的大树在移栽后难以吸收新土壤中的养分,无法适应种植环境的变化,死亡概率较高。同时,树的抗病菌能力与树干强度也会随存活时间延长不断降低,存活时间较久的大树在移栽后出现倒折的概率较高。
(3)根系因素。从功能的层面来看,大树根系可详细划分为生长根、吸收根、传输根、过度根等类型。吸收根具有吸收外界养分的功能,其数量与大树营养供给存在直接关系。移栽后大树吸收根数量、分布位置等因素均会对大树吸收外界养分产生影响,在吸收根数量减少,分布位置变化情况下,大树移栽成活率随之下降。
1.2" 外部因素
(1)土壤因素。土壤组成物质、水分、氧气含量、酸碱度等均会对移栽后大树成活率造成影响。从土壤结构与质地来看,其可分为沙土、黏土、壤土等类型。沙土环境下,如果大树处于干旱环境,其自身水分与养料流失较快,移栽成活率较低;黏土环境下,如果大树处于含水量较高的环境且排水能力较差,出现烂根问题概率较高;壤土环境下,如果大树处于土壤结构与质地优越的环境,其移栽成活率较高。从土壤水分来看,水分是大树吸收与传导各类养分的基础,土壤中水分是大树获得水分的主要来源。在土壤水分适当的情况下,大树溶解养分及吸收养分的效果可得到有效控制;在土壤水分较少的情况下,大树自身水分蒸腾与吸收的平衡难以得到把控,可能出现枝干干枯等问题;在土壤水分较多的情况下,大树根系所获得的氧气随之减少,可能出现根部溃烂等问题[1]。从土壤氧气含量来看,其与大树呼吸、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分解等存在正比关系。氧气充足时,大树根系生长速度变快,根系数量增加;氧气不足时,大树根系数量、长度与直径减少,养分吸收效果与移栽成活率随之下降。从土壤养分来看,其可为大树生长提供必要的肥力来源(有机质);从土壤酸碱度来看,酸碱度是影响土壤矿质盐分溶解效果及微生物分解效果的重要因素,酸碱度较高的土壤为大树提供的养分越少。
(2)气候因素。影响大树移栽成活率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降雨量、光照、风等。具体而言,温度与大树蒸腾作用、根系生长、水分吸收、有机物质合成等存在直接关系,在温度恰当的情况下,大树移栽后生长状态较好,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大树死亡;降雨量是大树移栽需关注的重点因素,不同降雨量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光照是大树根系生长所需物质来源之一,光照适宜可为大树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光照不足或过强则会影响大树根系生长发育;风则会对大树蒸腾作用、土壤湿度、枝干稳定性等造成影响[2]。
(3)移栽操作。移栽深度、移栽中土球包扎完整性、移栽时间等均会对大树移栽成活率造成影响。
2" 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技术
2.1" 恰当树种选择,明确移栽时间
(1)恰当选择树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人员选择移栽树种时,应坚持因地适宜的原则,即根据移栽地气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性较高的树种类型。例如,在干旱寒冷的北方地区,选择耐寒、耐旱的国槐等树种;在南方地区,可选择喜湿、耐热的香樟等树种。同时,优选生长健壮、外形美观、不易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树种,使移栽后的大树可适应新环境,并降低后续移栽树木养护成本,优化园林绿化景观效果。此外,结合园林绿化工程要求,选择具有恰当生态功能的树种,如在市政园林项目中优选具有净化空气生态功能的树种。
(2)明确移栽时间。移栽时间对大树移栽成活率存在重要影响。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时间以春季和秋季为宜。春季气温不断升高,土壤中氧气含量较高,可为树木根系生长恢复创造的良好环境,且春季移栽的树木生理活动较弱,水分蒸发量较少,成活率较高;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树木生长缓慢,此时移栽可有效减少树木根系与枝干水分蒸发量,促进树木恢复,且秋季树木对水分及土壤中养分的需求减少,成活率较高[3]。
2.2" 执行运输方案,确保树种安全运输
(1)在起挖大树前详细标记大树朝向与位置,将移栽后种植方向调整为起挖前相同的状态,且起挖时应结合大树尺寸与根系分布状况,规划起挖范围与起挖深度。一般情况下,起挖范围不能低于大树根系分布范围的120%~130%,而起挖深度应超出大树根系分布深度的10%~20%[4]。同时,选择草绳、麻袋片等材料对大树根系进行包装,并在包装材料中喷洒适量的水,以维护大树根系水分,避免运输中大树根系干枯等问题。树木根系包装如图1所示。
(2)树种运输中应参考大树尺寸与重量,选择应用吊车、平板车等恰当的运输工具,并利用绳索与支架将大树与运输车辆进行固定,以维护大树运输中稳定性。同时,树种运输中严格控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等,避免运输速度过快造成大树与车辆碰撞,或运输速度过慢造成大树水分蒸发及养分消耗过多。
2.3" 协调树势平衡,促进大树生长平衡
大树移栽后根系结构受到破坏,养分与水分吸收能力会随之下降,为协调树势平衡,技术人员可对大树根系进行处理,以修剪大树受损根系的方式去除烂根、病根与断根,促进新根生长,且应在大树根系部位喷洒生根剂药物,以促进移栽后大树根系生长与恢复。同时,大树移栽后树冠水分蒸发量会逐渐增加,而为协调树势平衡,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可修剪树冠病枝、枯枝、弱枝、过密枝等生长异常的枝条;对树冠进行遮阴处理,通过在树冠表面覆盖遮阳网、草帘等材料的方式,降低树冠日晒强度;在树冠表面进行喷水,以提高树冠湿度,减少树冠部分水分蒸发量。此外,移栽后重视大树水分管理,及时浇水,改善土壤水分。此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水量与浇水次数,将每日浇水量控制在3~4次,每次浇水时间间隔控制在2~3d,且结合气候条件适当增加或减少浇水量,以确保满足移栽后大树所需水分。
3" 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养护技术
3.1" 清理现场,创造整洁环境
清理现场是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栽后养护技术应用的基础。技术人员应及时清除大树移栽中存在的垃圾与杂物,如修剪下的树枝、根系包装材料等,以维护施工现场整洁,避免堆积树叶在潮湿环境下腐烂滋生霉菌等有害物质,影响大树根系生长,降低移栽区域病虫害滋生概率。同时,整理移栽区域周围环境,检查是否存在石块、建筑垃圾等障碍物,避免其对大树根系生长造成影响,且对移栽区域土壤进行疏松与平整处理,以促进大树根系呼吸及土壤中水分渗透入根系,减少积水问题的出现[5]。此外,技术人员应全面检查移栽现场灌溉设备与园林排水系统运行状况,确保园林灌溉管道设施、排水系统等不存在堵塞问题,维护大树根系的正常生长。
3.2" 施肥管理,促进树木恢复
施肥管理养护环节可使新移栽树木快速恢复生长状态。在移栽之前,技术人员可每日清晨或傍晚在大树根系喷洒氢铵、硫铵、尿素等肥液,以根外施肥方式改善大树营养成分,为其移栽成活提供保障。在大树移栽环节,其根系数量会随之增加,技术人员可通过在土壤区域施加少量肥料的方式,减少挖掘对新生长树木根系造成的损伤,达到养护新根系部位的目的。例如,在移栽土壤区域增加营养元素丰富的肥料,为大树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供更多的物质来源,使大树根系在移栽后可快速恢复生长,此过程中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肥料过多对大树根系造成影响。同时,技术人员可通过科学计算肥料配比的方式,对移栽后的大树进行养护。具体而言,不同类型树种对养分的需求及土壤肥料要求存在差异,技术人员可结合大树种类、生长阶段、土壤性能等因素,科学计算肥料配比。例如,对于氮元素需求较高的树种,应在肥料配比中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对于处于酸性土壤环境的树种,在肥料配比中可额外增加碱性肥料数量,以调节土壤酸碱平衡,为大树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
3.3" 病虫害防治,维护树木生长
病虫害问题会对大树健康生长及生命构成威胁,为保障大树移栽成活率,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应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大树抗病虫能力,落实园林区域病虫害防治处理工作。技术人员应详细划分园林内树木种类及生长特点,明确不同类型树木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定期检测园林区域大树生长情况,在观察大树外观的基础上,判断树木是否存在病虫害问题,且合理编制园林病虫害预防方案,明确各工作人员在病虫害预防中的工作职责[6]。同时,可从提升大树免疫能力角度入手,改善大树对新移栽环境的适应性,为大树自我修复提供充足时间。此外,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选择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药防治等方式,通过设置诱虫灯装置、喷洒农药喷雾等,降低大树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概率。由于春季与夏季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技术人员可在这两个季节,适当提高病虫害防治药物喷洒频率,优化园林树木养护效果。
3.4" 大树固定,减少二次伤害
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可选择应用支撑固定、拉索固定、地下固定等恰当的固定方式。支撑固定是在大树周围设置木杆、钢管等支撑物,如图2所示。此过程中应结合大树高度、园林风力等因素规划支撑物数量与位置,以在树干周围均匀设置支撑物,减少风力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大树倾斜等问题,且应在支撑物与树干之间放置橡胶垫等材料,避免支撑固定对大树表面造成损伤。拉索固定适用于高大型大树或风力较大区域大树的固定中,技术人员应将拉索两端分别固定在大树树干与地面锚点处,并结合大树尺寸、稳定型等因素灵活调整拉索数量及倾斜角度,以减少强风等恶劣条件对大树稳定性的影响。地下固定方式是在大树根系周围安装混凝土桩、金属管等装置,以提升树木根系稳定性,维护移栽后树木的健康生长。
4"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应把控树种选择、栽种时间选择、树种运输、树势平衡协调、现场清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大树固定等环节,以提升大树移栽成活率,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河.关于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与养护技术研究[J].新农民,2024(17):84-86.
[2]" 刘潇然.关于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技术与养护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3,43(11):56-59.
[3]" 贾慧娟.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大树移植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2023(5):94-96.
[4]" 俞力军.论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的保活技术[J].浙江园林,2022(1):41-44.
[5]" 吴剑.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大树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探讨[J].居舍,2021(11):106-107.
[6]" 陆奕增.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栽技术探究与实践[J].绿色科技,2021,23(5):40-42.
作者简介:张旭(1983— ),女,汉族,河南荥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