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39)

摘 要 为克服现阶段小农生产经营的局限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的战略思想。基于传统小农户的差异化属性和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的互斥性与互构性关系,从思想认知程度、社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人力、信息资源等方面揭示现代小农户生产经营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增强小农户发展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视农户发展诉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合理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搭建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有效共享等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小农户;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现实困境;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29

作为以家庭为基本单位、集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农业微观主体,小农户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开始已重新成为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国小农作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仍将持续存在。由于自身存在的天然缺陷和制度障碍,造成了现阶段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兼业经营与引进先进技术的动力之间的矛盾、散户交易与市场交易成本高昂之间的矛盾等。因此,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已成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那么,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间存在何种内在联系,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中存在哪些现实困境,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有哪些等,这些问题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命题。

1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

与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同,现阶段小农户的生产水平与生产方式不再反映其固有属性,而是与现代元素紧密相连[1]。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从来就不是自然经济,而长期是一个部分商品化、部分自给自足的经济[2]。从本质上看,现代小农户与传统小农户存在诸多差异。例如,在生产经营活动上,现代小农户依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工业设备,生产效率有了极大提升,而传统小农户则是典型的手工劳动,依靠自身劳动经验积累,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在生产经营结构上,现代小农户生产经营项目减少,与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同时,生产经营结构愈发商业化、市场化,传统小农户则仅根据自身家庭需要进行自给性劳动生产;在社会交往方式上,与仅以家庭为生产消费主体的传统小农户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经营组织的出现,使得农户与外部组织的合作愈加频繁紧密,在拓宽农业生产、销售等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户就业选择机会(见表1)[1]。

现代农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农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其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以先进的工业设备为装备,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进行商业化、社会化经营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间存在互斥性与互构性两种关系,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3]。1)由于小农户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自身缺乏主动发展意识,抵御自然灾害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较低的商品率与劳动生产率被认为是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2)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是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产品供应、农业产业链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小农户的助力,同时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推动小农户向现代化转型,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同步发展。

2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现实困境

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约束和矛盾,主要有小农户思想认知尚未成熟、社会服务体系滞后、农业人才短缺及信息资源有限等多重现实困境。

2.1 小农户分散经营,合作化参与程度不高

1)小农户自身实力有限且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其主动了解政策方向、市场环境的意愿较小,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与农业经济组织合作的意识;分散经营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得生产经营风险、市场交易成本和金融借贷成本较高,参与农业产业化合约的稳定性较差;对新型产业的接纳滞后,生产技术更迭较慢,更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纳、运用和推广。2)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发挥有限,在整合集体资源、带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服务意识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多数存在“异化”或“泛化”问题,为农户提供服务的作用有限,难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2.2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小农户经营保障缺失

1)尽管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功能不健全、服务不到位和供需不匹配等问题,与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4]。例如,综合性“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现代化物流服务平台、农产品深加工专业技术指导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训等服务在小农户层面鲜有落实。2)生产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形式,分散经营的普通农户和专业大户的生产规模与经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致使各类经营主体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注重点与所需服务侧重方向不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限,农户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等关键资源过于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影响社会化服务的整体效率。

2.3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滞后,农业供给人才短缺

1)农业市场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各类人才的加入,而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之间存在差距,且各级农村的基层治理组织缺乏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一些优秀人才往往因为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晋升渠道不完备等因素不愿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招收人才难,留住人才难”问题日益凸显,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2)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储备不足问题突出,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小农户经营不得不面对人力供给短缺、后继无人的窘境,给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带来阻碍。

2.4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有限,缺乏有效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平台数量有限,且普遍存在数量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简陋、服务机制有待完善、平台提供的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影响农户对当前农业市场的信息判断。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信息合作共享机制尚未成熟,致使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到的农业信息有限,不全面、不系统、不及时、不精准等问题造成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对外开放的农业信息及相关数据资源共享仍然有待改进。相关农业信息平台缺乏后期维护更新,存在信息时差,难以为小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3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路径探索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共生,切实保障小农户主体权益、提高小农户组织化水平与抵御风险能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必须探索相应的有效路径。

3.1 增强小农户发展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转变歧视性的“小农思维”为“小农户思维”,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认知能力、劳动素养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化农民职业教育[5]。1)在充分尊重小农户意愿及保障其相关权益的基础之上,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普及新型农业知识及相关政策,帮助农户及时了解当前政策方向与市场环境,增强农户抵御风险的意识。2)着力提高小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掌握与农产品营销能力。村委会、农业合作社等相关组织可聘请相关农业技术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各类合作组织积极带动小农户,共同参与生产、加工、销售等多项环节,提升小农户的市场风险研判意识和销售能力。3)提高小农户经营管理水平。对不善经营管理的小农户,提供有效的科学培训,引导小农户运用先进科学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帮助小农户提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3.2 重视农户发展诉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1)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公信力与影响力,积极推动区域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的建立。例如,加强对乡村道路、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引导各层次社会资本为农业农村提供金融支持、扩大市场就业渠道、注入新的发展活力。2)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当地龙头、骨干企业与小农户进行互助合作,通过开展资本运作、品牌推广、经营管理等方式,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形成紧密的合作联系,实现利益共享。3)强化小农户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由“一户一田”“一户多田”过渡到“多户一田”,支持小农户之间构建联合互助关系,相互学习交流技术经验,实现市场信息共享,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3 构建合理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搭建完善人才培育机制

1)将农业生产、培育、销售等环节所需要的人才,积极纳入基层人才储备库,引导相关人才积极献言纳策,各尽其力、各尽其才。2)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和晋升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服务与资金支持,引导青壮年返乡创业,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3)加大对农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力度,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针对生产、管理、技术等不同方面的农业发展需求,结合相关农业人才所擅长的优势方向,进行科学有效的培训,推动专业农业知识技术的普及,助力小农户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4 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有效共享

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化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对现代信息的运用水平。1)政府与当地农业组织通力合作,共同搭建农业市场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平台共享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网络秩序,加大网络监管力度。2)加大对农业信息平台的推广与普及力度,为小农户提供全面的农业市场发展预测及数据分析,促进农业信息平台与科研部门的深度合作,定期更新平台内容,为小农户提供相关网站及软件的使用培训,提升小农户对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应用水平,致力于为农户提供广泛多元的信息获取途径。3)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及相关合作组织,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使用方式,打造农业电商协会、利用互联网提升品牌认知度,支持小农户开通网络店铺并借助现代直播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打造专业、合格的农产品网络社区,增强农户增收

致富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小农户: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J].农业经济问题,2018(6):25-37.

[2] 黄宗智.“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J].开放时代,2014(2):176-194.

[3] 叶敬忠,豆书龙,张明皓.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有机衔接?[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64-79.

[4] 阮文彪.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经验证据、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观察,2019(1):15-32.

[5] 刘楠.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3(12):78-80.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农户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