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黔莓一号”草莓标准化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82)

摘 要 黔莓一号作为贵州省选育的优质特色草莓新品种,凭借个大、肉厚、味美的优势,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市场前景广阔。为推动黔莓一号产业高质量发展,贵阳市在郊区适宜区域建设了一批标准化大棚基地,并采用先进的环控设施、机械化管理技术等,实现了黔莓一号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推动黔莓一号产业快速发展,以贵阳市667 m2标准化大棚基地为案例,系统研究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环境控制、育苗及定植等,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贵阳市的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技术;贵州省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S668.4;S6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22

贵阳市地处贵州省中部,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草莓等莓类水果的生长。2006年,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通过常规杂交选育出黔莓一号。黔莓一号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强,单株产量高,果实大小均匀,口感甘甜,深受消费者欢迎。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种植模式难以实现标准化管理,制约了黔莓一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实现黔莓一号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动黔莓一号产业快速发展,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2018年起在郊区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建设了一批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标准化大棚基地,开展规模化、标准化栽培试验[1]。下面以贵阳市667 m2标准化大棚基地为例,概括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1 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技术

1.1 大棚环境控制技术

1.1.1 温湿度自动控制

黔莓一号对温湿度条件要求较为苛刻,需要精准控制。示范基地采用铝合金支架玻璃温室大棚,配备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由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终端、中控机等组成,可实时监测大棚内温湿度变化。根据黔莓一号的生长需求,系统设定适宜的控制目标:温度20~30 ℃,相对湿度75%~85%。与传统方式相比,采用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对黔莓一号生长环境的精准控制,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工管理难度。

1.1.2 光照调节

由于夏季炎热,光照过强会影响植株正常代谢,因此需要对光照强度进行适当调节。示范基地采用的大棚顶为阳光板结构,可将透光率调至50%,避免直射强光。同时,在棚体两侧安装内遮阳系统,由浸漆黑色遮阳布组成。遮阳系统与温湿度控制系统连接,根据大棚内光照监测数据,在光照超过40 000 lx时自动展开遮阳布,同时遮阳布的开合程度可根据需求进行人工调节。这一设置使得光照强度能够合理控制在适宜水平(3.0万~3.5万lx),确保黔莓一号的产量和品质。

1.1.3 通风控制

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十分关键,可防止病虫害发生并促进植株新陈代谢。示范基地大棚采用机械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模式。机械通风由两侧的排风扇提供,排风扇设有可变风量调节,并与温湿度监控系统连接,当监测到棚内温湿度异常时自动开启。自然通风则由顶棚和垂直通风口提供,大棚顶棚设有120多个开启口,通过电动开合系统控制开闭程度。当内外温差超过5 ℃时,自动开启部分通风口,促进空气流通。同时,两侧设有184个遥控开合的垂直通风口,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启。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合理搭配,加上先进的电动控制手段,确保了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350~450 mg·kg-1的适宜水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通风量达到建议值,为黔莓一号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

1.2 育苗及定植

1.2.1 育苗基质及容器选择

黔莓一号育苗所选基质以蛭石、腐殖土、珍珠岩粉等为主,体积比为2∶2∶1。这种基质疏松、通气性好,可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钙、镁、钾等元素的含量可满足黔莓一号幼苗的生长需求。选用塑料插盘作为容器,170孔、深8 cm,既方便移栽,又节省成本。

1.2.2 育苗管理

黔莓一号幼苗从嫁接到移栽大棚的整个育苗期约2个月。在此期间,要保证光照充足,适时适量浇水、施肥,做好通风、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移栽前后及气温高时增加浇水量,肥料以速效磷钾肥为主,促进幼苗根系和新梢生长[3]。

1.2.3 定植

黔莓一号在铝合金支架玻璃温室大棚内采用双行走道单面定植模式,行间距60 cm、株间距40 cm,每667 m2定植约2 500株,采用T形固定架,藤高控制在1.6~1.8 m,利于采收管理。

1.3 肥水管理

1.3.1 施肥

在黔莓一号栽培过程中主要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模式。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速效无机肥,每667 m2施加约100 kg生物有机肥为宜。追肥从移栽后45 d开始,每隔15 d左右追施1次,满足黔莓一号生长所需,提高其产量与品质[4]。

1.3.2 灌溉

黔莓一号大棚灌溉以微喷灌为主,根据气候与土壤条件,实行畦灌交替的方式,每畦设2条微喷管,与地面距离15~20 cm,确保水肥合理覆盖。每次灌水量以保证根区湿度在65%~75%为宜。同时,应合理调节灌水频次,植株生长旺期每7~10 d定期微量灌溉1次,生育后期适当延长灌溉间隔,合理控制湿度,防止病害发生。交替畦灌可以避免局部过湿或干燥,保证根际湿度更适宜[5]。

2 效益评价

根据对667 m2标准化大棚黔莓一号的年产值、生产成本的测算,以及投资回收期、资本利润率等指标的评估,可以得出该生产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黔莓一号667 m2标准化大棚年产值可达7.5万元,生产成本为11.7万元,年纯收益为63.3万元,投资回收期为2年,资本利润率为50%。考虑到贵阳市消费市场广阔、黔莓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标准化大棚黔莓一号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选择光照、地形、交通条件适宜的地块建设标准化大棚基地,并大力推广标准化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地块建设大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化大棚的优势,确保黔莓一号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标准化大棚基地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黔莓一号规模化生产,为农民增效增收创造更多机会[6]。

3 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建议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标准化大棚的各种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和检修,但很多地方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难以快速排查和维修,影响设备正常运转。2)缺乏具备设施工程管理、种苗培育、栽培养护、生产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许多技术推广人员只具备部分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而大棚高新技术的引进使用和日常运维对人才要求极高。这严重制约了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3)标准化大棚环境相对封闭,温湿度适宜,一旦发生病虫害,很容易快速传播。而现有防治手段以农药防治为主,种植面积扩大后农药残留问题凸显。4)标准化栽培带来的规模生产需要匹配的销售渠道,但现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运输和储存中果实损耗较大,影响生产效益。同时,区域公用商标和产品品牌打造不足,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5)当前,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设施设备、控制系统、种苗选育、栽培模型等环节创新不足,难以形成技术优势[7]。

3.2 优化建议

1)组建大棚监控系统维护与管理服务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不同规模的大棚提供专业的系统维护保养、调试更新服务,定期检查传感器参数,排查系统故障隐患。同时,建立培训机制,举办培训班,培养大棚运维管理专业人才,并发放专业操作证书,解决运维管理专业人员缺乏的难题。2)成立高效设施农业人才培养基地联盟,选择有基础的高校、科研院所与大棚高标准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围绕黔莓一号标准化大棚栽培全过程,设立研发工程师、种苗专家、设施工程师、智能化管理师等专业方向,采取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确保人才既具备系统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工程技能和管理经验。3)规划建设标准化大棚黔莓一号主要病虫害防治中心站,以此整合区域内的优势企业与科研力量,开展致病机理、生态适应性和防治药剂研发范区。中心站还应建立信息化监测预警系统,选择典型大棚开展全程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实现病虫害防治精准化。4)建设黔莓一号果实集散中心,配套冷藏库、预冷设备等冷链硬件,整合冷藏车、冷藏箱等冷链运力,构建从田间到终端的完整冷链物流体系,最大限度保鲜延长黔莓一号的货架期。同时,积极拓展电商等新兴渠道,提供丰富多样的销售服务。在黔莓产业链联盟的基础上,申报建设“贵阳黔莓”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的品牌识别、质量标准和包装规范,并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黔莓一号的品质优势和健康属性,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5)成立政府引导、产业共建的标准化大棚黔莓一号核心技术研发联盟,引导有技术积累的科研所与高新技术企业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围绕设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速生种苗培育、生理生态调控模型等方向,集中团队资源强力攻关。研发团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多源信息融合等前沿技术手段,加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核心技术体系。

4 结语

黔莓一号大棚标准化栽培技术,是实现高效生产、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支撑。该技术以铝合金玻璃温室为载体,集成浇灌、施肥、光照、病虫害防治等先进设施,实现环境全程控制,确保为黔莓一号提供最佳生长条件,达到设定的产量与品质目标。尽管在黔莓一号大棚标准化栽培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维护管理、采收机械化、储运等方面的问题,但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促进标准化大棚黔莓一号规模化发展。未来,随着设施设备智能化、环境控制精准化和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不断优化升级,标准化大棚黔莓一号生产将持续提质增效,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市场影响力将日益提升,将推动黔莓一号产业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霈霖,王天文,乔荣,等.草莓新品种黔莓一号、黔莓二号的特征特性及比较[J].种子,2015,34(1):104-105.

[2] 杜林,樊莹,张立,等.贵州省冬季草莓授粉蜂群管理技术[J].中国蜂业,2022,73(4):31-32.

[3] 苏芝仙,胡洪兵,刘群英,等.大棚草莓光气肥吸收规律及栽培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23(6):30-32.

[4] 李忠明.大棚草莓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分析[J].时代农机,2019,46(11):132-133.

[5] 隋颖光.大棚草莓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分析[J].果农之友,2023(9):32-34.

[6]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等.江苏省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创新[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58-60.

[7] 黄乐成,陈玉华.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9):33-35.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大棚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