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碧江区蔬菜农药残留控制策略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04)

摘 要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是我国重要蔬菜产地,但随着近年来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由于生产操作不规范、过度使用农药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为保障碧江区蔬菜品质与食用安全,推动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碧江区蔬菜产业与农药使用概况,研究农药残留对蔬菜品质的多方面影响,包括农药残留导致蔬菜营养成分流失、农药残留改变蔬菜风味成分组成、农药残留产生潜在毒性风险、农药残留降低蔬菜商品价值等,并提出了控制策略,包括精准施药、推广生物农药、建立和完善农药使用标准化体系、加强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完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与追溯制度等。

关键词 农药残留;蔬菜品质;绿色防控;质量安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部分地区由于蔬菜生产操作不规范、过度使用农药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为此,开展碧江区蔬菜农药残留影响研究,并提出针对性控制策略,对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碧江区蔬菜产业与农药使用概况

碧江区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气候温和,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近年来,随着铜仁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碧江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兴建了多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采用番茄、黄瓜、青椒等多种蔬菜高效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根据统计,2021年碧江区蔬菜总产量达到38.5万t,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长率超过8%[1]。然而,与碧江区蔬菜规模化生产同步的是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为追求蔬菜高产稳产,许多种植户过度使用农药,导致部分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而且,过量使用毒性较大的农药不仅影响蔬菜品质,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药残留问题,实施标准化种植和科学化施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残留。

2 碧江区农药残留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2.1 农药残留导致蔬菜营养成分流失

蔬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源之一。但是,农药残留会导致蔬菜中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流失,降低其营养价值。例如,在碧江区坝黄镇的部分区域,由于过度使用高残留性和高毒性的农药,2021年的蔬菜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较多,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降幅超过15%,这是因为某些农药可破坏蔬菜中抗坏血酸的合成,抑制维生素C的生成[1]。此外,农药残留可影响蛋白质合成途径,导致蔬菜蛋白质含量下降。有研究表明,碧江区部分大棚黄瓜的总氮含量较低,这与过量使用螺螨酯直接抑制黄瓜中氮代谢酶活性、影响蛋白质合成有关[2]。由此可见,农药残留可通过各种途径导致蔬菜中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降低蔬菜品质。

2.2 农药残留改变蔬菜风味成分组成

蔬菜的风味取决于多种挥发性成分的组合,主要包括醛类、酯类等物质。农药残留会抑制蔬菜中风味物质的合成,改变风味成分的相对组成,从而降低蔬菜的感官品质。例如,碧江区部分番茄和黄瓜产区滥用有机磷农药,抑制番茄和黄瓜中脂肪酸代谢酶的活性,降低挥发性酯类物质水平,导致番茄和黄瓜风味变淡。此外,2022年桐木坪乡一些蔬菜检测样本中发现醛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偏低、硫化物较高,这与过量使用嘧啶类杀菌剂有关,这类农药残留可抑制蔬菜中一些关键风味成分的生成[2]。总体而言,农药残留通过抑制蔬菜中风味物质合成进而影响蔬菜中风味成分组成,降低蔬菜独特的风味特性,使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减弱,不利于蔬菜品质提高和产业升级。

2.3 农药残留产生潜在毒性风险

农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其残留直接影响蔬菜的安全性。高毒农药会导致部分蔬菜中有机氯和有机磷残留超标,残留量过高会产生潜在的毒性。例如,2021年碧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六龙山乡一蔬菜大棚中检测发现一些蔬菜样品中的氯氰菊酯和惠博杀虫剂残留量分别高达国家规定的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3倍和5倍,这两类农药对人体有害,其主要毒性机制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损害神经系统[3]。长期摄入这类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会增加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诱导肝肾损伤,增加患癌概率。另外,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在该大棚中过量使用,高浓度残留可导致人体消化道黏膜损伤。由此可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将带来严重的健康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4 农药残留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蔬菜商品价值取决于蔬菜品质和市场口碑,而农药残留将对蔬菜品质和市场口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农药残留会导致蔬菜营养和风味品质下降,不符合消费者对优质蔬菜的期望,降低购买意愿和重复购买率。2)一旦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将损害产地信誉,市场口碑受损严重。例如,2017年碧江区瓦屋乡曾出现多批次蔬菜样品农药残留超标,结果该地区蔬菜销量在当年即下滑20%以上[4]。这些负面影响都会降低蔬菜的市场价格和产业效益。此外,处理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也需要额外人力和资源,增加生产成本[5]。由此可见,农药残留不仅危害食品安全,还是制约蔬菜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3 碧江区蔬菜农药残留控制策略

3.1 精准施药

为有效控制农药残留,碧江区在蔬菜栽培中,应建立信息化检测预警系统,通过分析温湿度、光照条件及病虫害监测结果,科学判断病虫害发生程度,制订差异化的防治方案,科学指导用药决策,实现精准施药。例如,对病虫害发生较轻的地区可选择生物农药或物理防治,对病虫害中度发生的地区则可选用低毒微量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对病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区可充分评估后精准使用普通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减少农药用量,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6]。

3.2 推广生物农药

在碧江区蔬菜栽培中,农技推广部门应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可选择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等微生物农药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这类生物农药残效期短且对人畜安全,可有效减少农药残留量。为鼓励这类生物农药的使用,碧江区可通过政策性补贴降低生物农药成本,提高种植户使用积极性,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减少农药残留。在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需向农户详细讲解各类生物农药的功能机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误用影响效果[7]。

3.3 建立和完善农药使用标准化体系

为规范农药使用行为,有效控制农药残留风险,碧江区应建立完善农药使用标准化体系,包括制订科学合理的区域内农药目录,明确适宜且推荐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建立标准化用药规程,严格规定不同蔬菜品种在各生长阶段的用药方法、剂量和频次,最大限度减少农药误用和滥用可能。同时,在碧江区农技推广系统内设立专职农药管理岗位,配备农药管理员负责监督和指导农药实际使用是否符合标准规程。这类管理员必须接受系统培训,熟练掌握各类农药的正确用法,并能根据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建立农药使用负面清单制度,严禁高残留和高毒农药进入蔬菜种植标准化体系。在执行过程中,管理员要求所有种植户如实填写农药使用日志,详细记录每次用药的时间、地点、品种、用量等信息,以便跟踪监测是否符合标准规程。建立奖惩机制,对遵规用药的种植户给予政策支持和市场优惠,对于违规用药的种植户则严格执行处罚措施。此外,完善第三方检测机制,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开展定期抽检,检测结果反馈给管理员。一旦出现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管理员须第一时间查明违规用药的责任种植户,要求限期整改或关闭处罚,避免未按标准使用农药的行为再次发生。通过这套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有效规范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农药误用、滥用现象的发生,减少蔬菜中农药残留量[8]。

3.4 加强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

农民是农药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是控制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重要环节。碧江区可通过农技推广系统开展系列农药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农药类型与功能、使用方法、防护措施、健康危害等。同时,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培训,介绍各类生物农药、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案例,教育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讲师要通过生动案例告知农民不规范用药导致的严重后果,增强农民使用农药的安全责任感和自律性。关于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要重点讲解其功能原理、使用程序、注意事项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操作示范提高农民的接受性和应用能力。必要时可组织农民参观种植大户的标准化防控示范基地,通过图像直观记忆加深对科学用药的印象。在培训过程中采用问答互动方式,并通过随堂小测或案例分析考核农民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集中进行解答,确保农民对理论技能扎实掌握。在加强培训的同时,依托农技推广系统组建农药使用指导服务队,选拔农药使用管理员、高素质种植大户等,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规范用药。服务队可制订季度指导计划,确保种植高峰期前对重点区域和人群的用药操作进行检查指导,按照“得到即时反馈与指导”的原则,服务队要实名制记录受指导农民,并在指导结束后填写反馈表,跟踪农民遵守指导情况,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和再指导,促进科学用药理念内化。此外,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向农民推送关于农药使用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常见错误案例,以及最新的农药政策法规等信息。这类轻量化宣教可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使先进农药使用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3.5 完善农药残留监测体系与追溯制度

碧江区农业农村局可统筹相关部门制订蔬菜农药残留年度监测计划,针对主要蔬菜产区和重点企业开展定期检测,每年至少检测2次。检测重点针对历史上农药滥用记录较多的地区和种植户,检测项目除了国家和行业必检项外,还需要加插部分毒性较大的常见农药如毒死蜱等。检测结果需要实时反馈给检测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按照不同农药残留超标程度执行相应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进一步完善蔬菜农药残留溯源追踪系统,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问题全程可管控。具体要求蔬菜生产企业建立详细的内部操作制度与记录,包括地块耕作情况、农药购买使用日志,以及入库、分级分批等加工流程控制。这些信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与产品包装等实物标识捆绑,确保数据真实有效。消费者可通过产地二维码等查询每批产品的详细生产流程信息,一旦出现问题,可快速锁定责任主体。还可引入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机构开展蔬菜产品抽查、现场核查等工作,确保企业反馈信息真实有效。通过完善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与溯源体系,可实现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全链条管理,有效减少蔬菜农药残留。

4 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碧江区必须高度重视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科学制定控制策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完善农药使用标准化体系,加强农民培训指导,建立农药残留监测和溯源机制等,形成系统解决方案,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泉,何丽,代方惠,等.碧江区农药市场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J].农技服务,2020,37(2):103-105.

[2] 张儒令,安凤颖,田建霞,等.铜仁市碧江区珍珠花生中10种农药残留测定[J].现代农业科技,2017(3):107-108.

[3] 谭浪,向红梅,褚福堂,等.碧江区速生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技服务,2023,40(4):88-90.

[4] 杨胜治,田宇.守护青山绿水发展生态产业: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坚守生态底线实现新发展[J].当代贵州,2016(39):58.

[5] 谭浪,褚福堂,向红梅,等.碧江区蔬菜优势单品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技服务,2022,39(5):99-101.

[6] 陈兵,张新良.提升检测能力建设减控农药残留危害[J].现代化农业,2024(5):11-14.

[7] 郭顺芬.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4):91-93.

[8] 王仕祺.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4(9):20-22.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农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