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蔬菜产业的地理优势。立足于庄浪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地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蔬菜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抓好品种引进,强化技术管理;抓好基地建设,强化主体培育;抓好市场建设,强化质量监管等对策。
关键词 蔬菜产业;品种引进;质量监管;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F127.58;F27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41
近年来,庄浪县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为抢抓国家、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按照蔬菜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立足全县资源和区位实际,编制发展规划,绘制发展图谱,提出了“坚持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协同发展,集中建设两个产业片带和七个生产片区”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六个一”推进机制,落实6项举措,着力构建集集约育苗、基地建设、主体培育、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及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全链条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1 发展现状
庄浪县立足资源和区位实际,提出了“坚持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协同发展,集中建设两个产业片带和七个生产片区”的发展思路,紧扣“三新一高”要求,着力在建基地、优品种、育主体、延链条、创品牌上下功夫。2023年,庄浪县全面建成年产蔬菜种苗800万株培育基地1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4处,力争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5 340 hm2,蔬菜总产量18.34万t,总产值达到3.83亿元,其中设施蔬菜栽培面积194 hm2,产量2.9万t,产值0.9亿元。
1.1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庄浪县紧盯蔬菜产业集约化、项目化、企业化及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抓建总投资1.69亿元的4个项目建设。2023年,庄浪县已完成投资8 879万元。其中,庄浪县南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已投资6 000万元,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温室主体282座,覆盖棚膜282座,正在组织生产;庄浪河高原夏菜基地建设项目已投资1 000万元,完成114 hm2西兰花的错峰梯次定植移栽;庄浪县中天智慧农业产业园蔬菜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已投资1 150万元,已完成项目备案、地勘、土方回填等前期手续,正在设计图纸;粮油果蔬批发市场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投资,完成改造大门1座,硬化院坪1.8万m2,改造营业场所1 600 m2,修建大棚1.2万m2,铺设供暖供气及雨污分流管网600 m,新建冷藏库5 000 m2,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摄像头5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2辆、垃圾斗20个。
1.2 蔬菜生产有序开展
按照蔬菜产业发展实际,深入乡镇村社和田间地头进行认真勘察,结果显示,庄浪县已全面完成2023年5 336 hm2蔬菜种植面积的区域规划和品种布局。整体上看,庄浪县围绕建强8个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维修改造塑料大棚1 230座,同步开展育苗、整地、施肥、土壤处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早春茬蔬菜种植,主推大白菜、西葫芦、芹菜等品种;万泉镇、朱店镇等地的日光温室基地开展错峰生产,重点栽植黄瓜、番茄等高品质、高产量、耐贮运蔬菜品种;万泉镇、南湖镇等地的日光温室开展集约化育苗,共培育各类蔬菜种苗380万株,全面满足了早春塑料大棚的生产用苗需求,已完成定植380万株。此外,为丰富蔬菜种植品种,挖掘蔬菜生产潜力,重点围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生产,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开展洋葱试验示范种植,培育洋葱种苗70万株,示范种植2.67 hm2。
截至目前,庄浪县完成设施蔬菜种植195.36 hm2、产量2.07万t,带动全县种植蔬菜4 468.90 hm2,产出蔬菜14.07万t,产值2.53亿元。
1.3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庄浪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引进山东寿光坤园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建南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宁夏浙隆瓜果蔬菜有限公司在岳堡镇建设高原夏菜基地,2023年新引进甘肃省新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阳川镇已完成投资600万元,
建成大棚西瓜生产基地40 hm2,搭建塑料大棚1 600座。目前,3家企业全部投入项目建设。
1.4 技术服务包抓到位
庄浪县以“提产量、保品质、增效益”为目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一支蔬菜生产专家团队,对重点蔬菜种植区域指派1~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包点服务;采取联系生产大户、企业、生产基地和开展科技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棚室小型机械化耕作、蔬菜连作障碍预防等先进实用技术,并积极引进蔬菜新优名特品种示范推广;指导种植主体合理安排茬口,重点做好低温冻害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规范使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力量支撑,提高了当地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1-2]。截至2023年,庄浪县举办培训班14期1 740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累计培训农民4 1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培训资料6 500余份。
1.5 质量监管严格落实
庄浪县以农药安全使用为着力点,加强蔬菜基地农药使用管理,健全蔬菜产品质量市场监控体系,建立蔬菜质量标准、投入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截至2023年,县乡两级共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定性检测43批次2 335份样品(其中县级检测15批次1 444份,乡级检测30批次891份),涉及菠菜、茼蒿、叶用莴苣、油麦菜、黄瓜、普通白菜等18个蔬菜品种,检测合格率100%[3]。庄浪县累计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上传各类数据8 126条。庄浪县接受市级第一、二季度例行监测2次,监督抽检1次,采集菠菜、油白菜、茼蒿、蘑菇、辣椒、马铃薯、苹果、韭菜、萝卜及芫荽等14个品种76个蔬菜水果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做到蔬菜无公害化标准生产,保障城乡居民食菜安全。
1.6 红色领航培育主体
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成立蔬菜产业链联盟党委,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精准对接政策措施,全力做好引资企业后续服务保障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新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种植主体给予补助,强化政策联动效益,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建红色领航引领,着力培育链主、链上企业4家,形成了以庄浪县种植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庄浪县中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贡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康宁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辅助的,集育苗、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 存在问题
蔬菜鲜活易腐、不耐贮运,加之该产业具有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投入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大等特点,庄浪县蔬菜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2.1 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蔬菜产业是庄浪县的传统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水洛镇贺庄村开始试种,到后面扩展到全县,种植规模虽然在逐步扩大,但受传统农业思想影响,全县还是以发展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规模发展受限。
2.2 蔬菜产业化程度低
经过多年长足发展,庄浪县蔬菜种植主体由个体户向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转变,但蔬菜整体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弱,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2.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庄浪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的实施,蔬菜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总体建设仍然较落后,影响生产和流通发展,极易造成市场供应矛盾和价格波动。此外,庄浪县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水平低,批发市场设施简陋,分级、包装及结算、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比例低。
3 对策
3.1 抓好品种引进,强化技术管理
庄浪县应加大蔬菜新品种引进力度,在南湖、万泉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品种试验示范点2处,筛选适合设施栽培种植、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大白菜、洋葱、大葱、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常用品种,以及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香菇、平菇等食用菌品种。推广适宜种植的优良蔬菜品种5~10个,可有效提升当地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全力打造庄浪番茄、庄浪洋葱等“甘味”蔬菜品牌,推广建设边缘双屋面保温日光温室、轻简化连栋塑料大棚,示范推广嫁接育苗、“两减一增”高产高效多茬口栽培、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高效生物农药应用、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远程调控智能管理等现代科技技术,提升蔬菜产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生产水平。争取利用3年时间,新建3个设施蔬菜基地,通过订单方式专供超市销售,发展高原夏菜667 hm2,带动全县种植蔬菜5 336 hm2,蔬菜产量超过14万t,产值超过1亿元。
3.2 抓好基地建设,强化主体培育
庄浪县应在巩固提升现有片区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全力抓好春季露地蔬菜生产和新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实现高原夏菜、设施农业蔬菜种植品种结构和生产季节均衡分布,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种植”及“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成设施蔬菜基地3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4处,带动多元化经营主体共同发展蔬菜产业[4]。加大“外引内培”工作力度,引进生产经营企业,扶持庄浪县中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庄浪县种植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康宁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育苗基地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完善蔬菜生产、收购和销售体系。
3.3 抓好市场建设,强化质量监管
庄浪县应下功夫打造建设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蔬菜集散地,特别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所在地,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批发市场。对水洛镇粮油果蔬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提升,配套冷链仓储、物流配送设施,加强信息采集发布,提升当地营销服务能力[5]。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流通市场及营销组织建立产销利益联盟,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全力畅通销售渠道。建立蔬菜市场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蔬菜产地准出和质量溯源等制度,保证蔬菜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6]。因地制宜推广尾菜堆肥、直接还田等肥料化处理利用技术,扩大田间尾菜治理面积,力争全县尾菜处理率超过75%。
3.4 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典型引领
庄浪县应积极衔接争取项目,创新融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县内外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参与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中天智慧农业产业园、南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基地、庄浪河流域高原夏菜基地及水洛镇果蔬批发市场改造提升4个重点项目建设,聚力培育水洛镇果蔬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南湖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基地、万泉镇有机蔬菜产业园、岳堡镇266.8 hm2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及赵墩乡特色产业种植示范基地5个典型,梯次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夏正凤,顾乔红,马秀玲.县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蔬菜,2023(12):44-47.
[2] 黄秀云,任嬿融.咸安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长江蔬菜,2023(22):79-82.
[3] 刘生明,李晓林,张婷.金昌市金川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1):100-103.
[4] 袁政.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7):168-171.
[5] 刘建婷.浅谈临泽县蔬菜产业未来发展思路和措施[J].新农业,2022(20):27-28.
[6] 贾玉琴.甘肃省设施农业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与对策分析[J].中国瓜菜,2023,36(9):144-150.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