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博白林场速生桉树营造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401)

摘 要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给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以广西国有博白林场为例,总结速生桉树营造林概况,分析桉树人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种源选择存在局限性、桉树营造林密度控制不当、抚育管理措施不完善、林分生长受环境因子制约,提出优化桉树种质资源利用、合理确定桉树造林密度、建立科学的林分抚育体系、因地制宜采取生态调控措施等对策。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林分密度;广西国有博白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79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以下简称博白林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发展速生桉树营造林。然而,博白林场在速生桉树营造林的种源选择、密度控制、抚育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制约了林分生长和产量提升。因此,深入剖析博白林场速生桉树营造林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提升桉树营造林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速生桉树营造林概况

博白林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为速生桉树营造林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林场地带性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质地黏重,保水保肥力强,pH值偏酸性,有利于桉树根系生长发育[1]。博白林场下辖多个林区,拥有丰富的桉树种质资源,目前已成功引进尾巨桉、柳叶桉、大叶桉等多个桉树无性系品种,通过嫁接、芽接等方式进行扩繁,建立了千亩连片的桉树采穗圃,为桉树营造林提供了优质种苗保障。同时,博白林场构建了由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林农组成的桉树营造林技术团队,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机械化造林、科学化抚育等先进技术,为速生桉树营造林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博白林场积极探索桉树混交林营建模式,通过与马尾松、湿地松等乡土树种混交,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林地生态效益,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源选择存在局限性

博白林场在速生桉树种源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桉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不够全面和系统。目前,博白林场引进的桉树种源大多局限于广东省、广西等地的少数优良无性系,如尾巨桉DH32-29、尾叶桉U6等,种质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大面积营造林的需求[2]。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化的桉树种质资源评价体系,博白林场对引进桉树种源的生长性状、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关键指标了解不足,导致部分种源在引进后表现不佳,生长势弱,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例如,尾巨桉无性系虽然在原产地生长速度较快,但在博白林场造林后,由于其对干旱和土壤瘠薄的环境适应性较差,生长量明显低于当地选育的优良无性系。此外,博白林场对桉树种源的系统选育和定向改良投入力度不足,缺乏针对不同立地条件定向选育的桉树新品种,难以实现速生桉树营造林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2.2 桉树营造林密度控制不当

博白林场在桉树营造林密度控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桉树造林密度控制缺乏科学指导,造林密度普遍偏高,难以实现高产高效目标。在幼林阶段,过高的造林密度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但随着林龄的增长,林木个体间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自然稀疏加剧、林分生长衰退等问题。同时,过高的造林密度会导致林下植被稀疏,林地郁闭度过高,不利于林地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3]。此外,在桉树速生林经营过程中,博白林场对桉树林分密度的动态调控不够科学合理,部分林分过早或过迟进行间伐,影响林分生长和树木成材,导致林农增收和林场效益提升受阻。

2.3 抚育管理措施不完善

博白林场在桉树林分抚育管理方面的措施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抚育间伐不及时、施肥不合理、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方面。桉树人工林中部分林分在小班内长势差异较大,普遍缺乏针对性的抚育间伐措施,导致林分生长不均匀,林下枯枝落叶过多,火灾隐患较大。同时,在施肥管理中,博白林场普遍存在施肥量不足、施肥时间把握不准等问题,难以满足桉树速生林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4]。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缺乏长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桉树人工林受青枯病、白蚁等病虫害侵袭时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置,造成较大面积林木受害,影响林分质量和林农增收。此外,博白林场在桉树人工林的除草、修枝等抚育管理环节存在操作不规范、时间把握不准等问题,制约了桉树速生林的高效培育和可持续经营。

2.4 林分生长受环境因子制约

博白林场桉树林分的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制约,主要包括季节性干旱、台风灾害及土壤板结等。博白林场所在区域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伏秋连旱,对桉树林分的生长和存活构成威胁。同时,博白林场沿海林区常受台风侵袭,强风和暴雨导致桉树林分受灾面积较大,林木易发生风折、风倒等现象,严重影响林分质量和材积生长。例如,2018年8月,受台风影响,博白林场沿海林区的桉树人工林受灾面积达500 hm2,部分受灾林分采伐利用价值下降[5]。此外,由于部分林班地力衰退,土壤板结严重,加之机械化作业频繁,桉树林分根系生长受阻,林木生长势普遍较弱。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桉树种质资源利用

博白林场需要优化桉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体系,全面提升桉树种源的生长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1)加强桉树优良种质资源的系统收集与保存,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引进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桉树种源,丰富博白林场桉树种质资源库。2)建立完善的桉树种质资源评价体系,采用子代测定等现代育种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桉树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评价,精准筛选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无性系。例如,利用桉树组培快繁技术,对引进的尾巨桉优良种源进行大量扩繁,并通过造林试验比较筛选,选出在博白林场干旱瘠薄地生长表现突出的优株进行定向培育。3)加强桉树种质资源的系统选育和定向改良,利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诱导等技术手段,培育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例如,利用柳叶桉和尾巨桉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家系选择和无性系选择相结合,选育兼具柳叶桉速生性状和尾巨桉优质材性的新品种。4)加快优良桉树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多点试验示范,并做好科技服务与技术指导,引导林农科学规范开展桉树人工林更新造林,实现桉树速生林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博白林场桉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种保障。

3.2 合理确定桉树造林密度

博白林场应根据立地条件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制订差异化的密度管理措施,实现桉树速生林的高产高效经营。1)综合考虑林地气候、地形、土壤等立地因子,结合不同桉树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材种需求,利用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测模型,科学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范围。例如,在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营建中,可采用基于水分生态位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根据土壤质地、坡位、坡向等因子,将适宜造林密度划分为高、中、低3个梯度,分别对应优质材、一般材和薪炭材等不同的培育目标,实现因地制宜的密度管理。2)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和造林密度,制订相应的整地、植苗和抚育等技术措施,提高桉树人工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例如,在桉树人工林营建中,采用穴状整地、容器苗造林等措施,并结合立地条件合理配置造林密度,以形成冠层郁闭度和林分竞争状况适中的理想林分结构,确保苗木成活和初期生长。3)加强对桉树人工林密度的动态监测与调控,根据林分生长状况及时开展抚育间伐,优化林分密度与林分结构。4)加强林农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引导林农转变粗放管理理念,提高桉树人工林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多目标、可持续的桉树人工林经营。

3.3 建立科学的林分抚育体系

博白林场应建立科学的林分抚育技术体系,综合运用间伐、施肥、除草、修枝等抚育措施,促进桉树速生林的健康生长和高效经营。1)根据桉树林分生长状况和竞争指数,采用生长模型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动态优化间伐时机和强度,调节林分密度,维持冠层郁闭度在适宜范围。例如,在桉树人工林抚育中,采用基于林分因子法的间伐模型,综合考虑林分密度、平均胸径、优势木高度等因子,确定间伐时机和强度,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动态校正,制订分区分类的间伐方案,促进林分生长和材积增加。2)基于桉树营养需求特点和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制订科学的施肥方案,优化肥料种类、用量、施用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3)加强桉树人工林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提高桉树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例如,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构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数据挖掘和智能诊断算法,及时发现桉树青枯病、白蚁等病虫害,并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林分受害程度,制订“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管理方案,降低病虫害危害水平。4)因地制宜开展林下除草和树干修枝等抚育作业,优化林分光照和通风条件,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例如,在博白林场各林区的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结合林龄、郁闭度和林下植被等因素,合理确定除草和修枝时机及强度,采用生物覆盖、化学除草等环保高效措施,抑制林下杂草生长,降低林火隐患,为桉树速生林的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4 因地制宜采取生态调控措施

博白林场应因地制宜采取生态调控措施,提高桉树人工林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实现林分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动态平衡。1)加强桉树人工林的水分调控,采取营造水源涵养林、淋灌等措施,缓解季节性干旱对林分生长的胁迫。例如,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可在林班四周营造以桂花、山杜英等树种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带,并结合坡位、土层厚度等因素,合理配置林带宽度和树种组成,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在桉树主伐或间伐后,还可利用剩余林地开挖蓄水沟渠,收集雨水用于林分淋灌,缓解桉树生长的水分限制。2)强化桉树人工林的抗风防护体系建设,采取混交造林、多树种复层配置等措施,提升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3)加强桉树人工林土壤管理,采取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林木根系生长。例如,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采用免耕穴植造林技术,减少机械化作业对林地的干扰,并在造林穴内增施腐植酸和生物炭等土壤调理剂,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为桉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4)加强桉树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管理,采用林农复合经营等模式,发挥复合系统的多样性效应,增强林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例如,在桉树人工林经营中,结合立地条件和社区需求,在林下套种葛根、巴戟天等中草药或开展林下养蜂等复合经营模式,形成“林-药-蜂”多样性经营格局,发挥桉树人工林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4 结语

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营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从优化种源选择、合理密度管理、完善抚育体系、因地制宜采取生态调控等方面入手,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促进林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南方桉树人工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参考文献

[1] 石驭天,莫烔松,阳晶晶,等.广西13家国有林场桉树资源变化分析[J].桉树科技,2024,41(1):64-76.

[2] 黄莉雅,黄俊才,廖南燕,等.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森林质量评价:以广西国有博白林场为例[J].广西林业科学,2022,51(4):543-548.

[3] 甘德煜,周云川,彭新成,等.广西国有博白林场薇甘菊危害现状及防控措施[J].广西林业科学,2022,51(3):438-444.

[4] 唐艳宁.广西国有博白林场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J].林业科技通讯,2021(12):60.

[5] 林武,蓝坚,林婧,等.博白林场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1,50(3):291-296.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桉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