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探析林业生产中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对于保持林区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质量,维护森林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造林和精细抚育,可有效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为给林业生产工作者提供造林抚育相关技术借鉴,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大峪保护站所在林区的造林抚育工作为例,介绍一系列造林抚育技术要点,包括通过进行土壤测试、树种配置等科学方法,对区域内树种进行有效配置;针对不同树种严格依照植苗要求开展造林工作;通过科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割灌除草和定期修枝等工作,使得林区林木持续保持良好生长状态等。
关键词 造林抚育;林业生产;大峪保护站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79
洮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大峪保护站(以下简称大峪保护站)管护区域内的大峪河是洮河上游的重要流域之一。通过采用造林及抚育技术,可有效保持大峪保护站辖区内林地的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保证大峪保护站周边河流的清洁和水源的稳定。同时,大峪保护站周边自然环境敏感脆弱,通过采用造林及育林技术,可促进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因此,探索大峪保护站林区的林业生产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对于实现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大峪保护站林区概况,阐述了大峪保护站在科学造林期间采用的土壤测试、树种配置、植苗等造林技术要点,并针对造林后的灌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割灌除草和定期修枝等抚育管理措施进行深入探析,总结大峪保护站的造林及抚育成功经验,为类似地区的林业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林区概况
大峪保护站位于甘肃省卓尼县木耳镇,该区域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洮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峪保护站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是典型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山地峡谷区域,属高原大陆性高寒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4.6 ℃,最高年平均气温5.1 ℃,最低年平均气温3.8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气温最高月为7月,平均气温14.8 ℃,最低月为1月,平均气温-7.6 ℃,温度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增趋势;大于等于15 ℃的活动积温为226 ℃。当地年平均降水量584.1 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分布不均,总体特点是冬干、春旱、秋涝;年蒸发量1 189~1 416 mm,年大气相对温度65%~74%,无霜期80~100 d。由于该区域自然环境敏感脆弱,生态功能重要,特设立保护站并进行生态保护和监测。
2 造林要点
2.1 土壤测试
大峪保护站所在区域地形复杂,土壤结构较为多样。山地地区的土壤呈现一定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地块土壤结构也有所不同[1]。因此,为实现精准造林,大峪保护站于2020年3月上旬集中采集测试了不同海拔坡向的土壤概况,详见表1。
由表1数据可知,大峪保护站土壤特性随着海拔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温度都有所不同,因此树种选择也不同。在海拔相对较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温度低的地区,选择生长周期较长、适应性强的树种;而在海拔相对较高、土壤温度较低的地区,则选择更加耐旱、耐寒的树种。通过科学分析土壤状况,可以提高大峪保护站造林的成功率,保证大峪保护站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树种配置
进行树种配置时,大峪保护站根据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及生态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和搭配[2]。在配置树种时,还考虑了树木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混交种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西北、东北、北坡向,大峪保护站所选树种主要为云杉;在西南、西、东坡向选用落叶松、油松、白桦。大峪保护站还选用山杨、侧柏、山杏、李、沙棘等树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用以提升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
2.3 植苗
植苗是造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长[3]。大峪保护站通常在每年4—6月进行植苗,该时间段气温逐渐回升,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树苗生根发芽。在选择苗木时,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确保苗木的根系发达,从而提高植苗后的成活率。此外,需要根据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对苗木进行分类种植。
2.3.1 植苗前准备
在植苗前,工作人员需准备好植苗用的树铲、苗木支架等工具材料,并对苗木进行处理[4]。由于苗木在移栽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损伤,需要修剪过长或受损的根系。修剪时,要保留主根和主要侧根,修剪长度为主根的1/3~1/2、侧根的1/2~2/3。对于较高的苗木,则需要去除10%~20%的茎干,以减少蒸腾作用。修剪后的苗木高度保持在30~150 cm,确保苗木有足够的高度维持生长。修剪完成后需要在茎干的切口处涂抹园艺油漆,以防止病菌侵入和水分蒸发。在涂抹保护剂之前,需要用干净的水将茎干的切口清洗干净,以去除土壤颗粒、灰尘或污染物。园艺油漆涂抹量要根据切口的大小和树干的直径确定,每个切口涂抹约1 mL的保护剂。涂抹后,让保护剂自然干燥,干燥时间为1~2 h。
2.3.2 植苗方法
植苗期间,要严格控制种植深度,要求比苗木根球的高度深10%~30%。该深度范围可确保苗木的根系能够充分舒展,并且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在植苗时,还需要注意密度问题。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苗木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针叶树,种植密度保持在1 600~3 300株·hm-2;对于阔叶树,种植密度宜为2 500~5 000株·hm-2。植苗后大峪保护站通过开展灌溉、施肥、修剪、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加强了对苗木的管理和保护,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3 抚育要点分析
3.1 灌溉与施肥
灌溉与施肥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措施。植苗后的灌溉对于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苗木成活率至关重要[5]。在灌溉时,根据大峪保护站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确定苗木灌溉的频率和量。灌溉量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w为灌溉量,kg·株-1;σ为土壤容量,kg·m-3;τ为苗木需水量,kg·株-1;υ为灌溉效率,%。
施肥则根据土壤的肥力和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在植苗初期,苗木对养分的需求较低,此时施肥的重点应放在提供适量的氮肥以促进幼根和新叶的生长。随着苗木的成长,土壤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不断增加,以支持根系的发展和植物的总体生长。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土壤的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土壤测试显示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则应相应施用水溶性肥料或有机肥料进行补充。施肥量计算公式如下
S=f×n×θ(2)
式中:S为施肥量,kg·hm-2;f为苗木需肥量,kg·hm-2;n为肥料浓度,%;θ为土壤肥力水平,%。例如,如果土壤测试结果显示氮肥缺乏,而苗木需要每年施用50 kg·hm-2的氮肥,所选肥料的氮浓度为20%,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则施肥量为10 kg·hm-2。
3.2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是维护苗木健康的重要环节。大峪保护站在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中,主要应用生物防治的方法。1)大峪保护站引入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害虫的天敌,以此自然控制害虫数量,有效平衡大峪保护站生态系统的害虫种群。2)为进一步维护区域内生态平衡,大峪保护站避免单一作物种植,丰富植物种类,为捕食性和寄生性生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大峪保护站造林期间林木病虫害问题可得到良好控制,区域内生态环境也可得到不断改善。
3.3 幼林管理
杂灌杂草会与苗木竞争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苗木的健康生长。因此,及时清理杂灌杂草是十分必要的。大峪保护站通过采用人工割灌、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方法,对杂灌杂草问题进行了初步管理。1)在低海拔、地势较平缓的区域,大峪保护站通过定期对林地进行机械除草,有效控制了杂灌杂草数量,保障了低海拔区域苗木的健康生长。2)在海拔较高且坡度较陡的区域,大峪保护站选用草甘膦、草铵膦、氟乐灵、草灭宁等化学除草剂,并按照规定浓度及方法进行喷洒作业,具体如表2所示。
大峪保护站林区中还存在甲虫、蚂蚁等食草性昆虫,此类昆虫会选择特定类型的杂草作为食物,一定条件下能够抑制杂草生长。
3.4 定期修枝
修枝可促进苗木的合理生长和形态发育。通过去除病弱枝条,可有效调整树型,并提高苗木质量。对于林区落叶树种,修枝时间选择在冬季休眠期,即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对于常绿树种,修枝则选择在冬季或春季进行,以减少病害风险。修枝强度根据树木的年龄和生长状况决定。对于幼树,需要适度修枝,以促进主干生长;对于直径小于2 cm的枝条,可一次性修去1/3~1/2的长度;对于直径在2~5 cm的中等枝条,则修去1/4~1/3的长度;对于直径大于5 cm的主枝或主干,则需要谨慎处理,不可修去超过1/8的长度。对于成年树,则修去部分病弱枝条,以促进树木恢复活力和提升木材品质。修枝时,需要去除患病枝条、交叉枝、重叠枝和向内生长的枝条;还应保持切面平滑,避免形成凸起的枝节。
4 结语
通过科学配置树种、精准植苗、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和定期修枝等一系列措施,大峪保护站管辖范围内的林木保持了良好的生长状态,有效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在未来的工作中,保护站应继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优化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同时,加强与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其他保护站点及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静华.林业生产中造林及抚育技术应用要点探究[J].广东蚕业,2024,58(1):68-70.
[2] 张瑜.西宁市湟中区荒山造林、抚育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22,45(16):51-53.
[3] 张静.落叶松育苗、造林及抚育技术要点分析[J].广东蚕业,2021,55(12):104-106.
[4] 蒋仁山.浅析甘肃武威地区抗旱造林主要技术措施及抚育管护要点[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3):158-159.
[5] 孔庆成.探究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林业培育[J].现代园艺,2020,43(16):227-228.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