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精准化作业。为进一步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分析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意义、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智能化;应用推广;江苏省泰兴市
中图分类号:F320;F120.3;F224.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42
泰兴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东接南通市和如皋市,西濒长江与镇江市、常州市相望。泰兴市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1]。泰兴市土地面积为
1 172.2 km2,其中耕地面积约4.67万hm2。2022年,泰兴市农业总产值达117.28亿元,粮食总产量63.23万t。
然而,泰兴市在发展农业时仍面临用工荒、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等诸多挑战。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精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对于保障泰兴市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泰兴市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近年来,泰兴市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取得一定成绩。2022年,泰兴市拥有农机总动力63.36万kW,各类大中型联合收割机990台、高速插秧机1 095台、55 kW以上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械2 360台(套)、粮食烘干机735台。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在泰兴市逐步推广应用。同时,泰兴市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融合应用,建设了一批智能温室大棚、智能化灌溉系统等智慧农业项目。部分龙头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已初步实现生产环节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和生产全程可追溯。智能化农业机械为泰兴市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 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意义
智能化农业机械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赋予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决策、自主操作等能力,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精准化作业的重要技术手段。
2.1 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化农业机械凭借先进的感知系统、智能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能力,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化拖拉机、插秧机、收获机等装备,通过高精度导航定位和自动操作,实现作业过程的自动控制,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作业精度和时效性。植保无人机替代人工防治,可在恶劣环境下安全高效作业,作业效率是人工的数倍。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等实时数据,实现智能化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2]。此外,智能化农业机械可对农业生产的各环节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赋予智能化农业机械远程操控和故障诊断能力,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智能化设备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智能化农业机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人力和资源投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2.2 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智能化农业机械替代人工,可大幅节省劳动力成本。全自动化操作使得单台设备可完成传统作业模式下需要多人分工的工作,大大减轻了用工压力。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高精度和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成本。例如,通过高精度变量作业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情况实现精准施肥,减少肥料的过度使用;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作物需求和降雨情况调节用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此外,智能化农业机械购置后维护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远程监控和自我诊断功能确保智能化农业机械可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隐患,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智能化农业机械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物力投入,实现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盈利能力。
2.3 实现精准化作业
智能化农业机械能够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条件、气象变化等实时数据,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决策,是实现精准农业的重要技术支撑。传感器、遥感等先进技术赋予智能化农业机械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能精准获取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农业机械可对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等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基于这些数据,智能化农业机械能够自主做出精准的生产决策和调节。例如,无人机可根据实时数据自动确定最佳施药剂量和液滴尺寸;智能灌溉系统能根据作物需求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用水量;插秧机和收获机能精确控制作业深度和遗漏率等参数。智能化决策不仅避免了人为的经验主义判断,还能对每块田地、每株作物实现“因地制宜、因株施策”,真正实现精准作业。
3 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环境感知和导航定位功能需要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但目前泰兴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精度和覆盖范围都难以满足需求。智能化作业的实施需要农田通过渠系、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铺设,形成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农田平整度和规模化程度,但泰兴市农田相对分散、地块规模偏小、通路狭窄的状况比较普遍,偏远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另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修对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有一定要求,但泰兴市农村地区相关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智能化农业机械在泰兴市的推广应用,导致其性能无法充分发挥。
3.2 农户接受程度不高
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农户的接受和认可,但目前泰兴市农户对智能化农业机械的认知和使用意愿仍较为欠缺。多数农户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缺乏全面了解,难免在使用时心存顾虑[3]。部分农户延续多年的农业生产习惯,对智能化农业机械这一全新事物存在一定心理障碍,接受能力不足。智能化农业机械相较于传统农业机械价格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购买欲望。有些农户担心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投资回报率不高,不愿轻易尝试应用。再加上一些农户对机器操作不熟练、维修保养无经验,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亦无法自行排查和解决,打击了使用热情。
3.3 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智能化农业机械作为高科技产品,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较高要求,然而泰安市从事智能化农业机械操作、维修和管理的技术人员明显供不应求。现有农机手和维修工人大多技能水平有限,难以完全掌握新型智能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效果。此外,泰兴市急需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智能化农业机械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以推动当地技术进步。泰兴市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泰兴市缺少对智能化农业机械有系统规划和科学引导的专业管理人员,无论是基层一线的操作人员,还是中高端的研发和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储备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全面推广应用。
3.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当前,泰兴市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优惠政策,但在补贴额度、覆盖范围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很多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种植户,对普通农户的利好措施相对匮乏。同时,现有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对智能化农业机械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形成持续助力。此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推广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等配套措施,但泰兴市在这些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均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智能化农业机械本地化研发能力不足、熟练操作和维修人才匮乏等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能化农业机械在泰兴市的全面推广。
4 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对策
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泰兴市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打造适应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需求的基础设施环境。加快推进农田平整化、规模化进程,优化农田通路铺设,为智能化农业机械开展作业创造良好条件。着手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和物联网通信网络,提升智能化农业机械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和远程控制等能力[4]。同时,依托长江沿线智能制造业发达区位优势,吸引相关企业在泰兴市建设生产基地,形成完整的智能化农业机械产业链条。持续改造升级农村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满足智能化农业机械维护和使用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不仅关乎智能化农业机械运转效率,也影响其发挥应有优势的程度。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农业机械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将为其在泰兴市的推广应用扫清障碍。此外,政府可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在智能化农业机械领域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破关键技术,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注入动力。
4.2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泰兴市政府部门和相关主体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户全面介绍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应用优势,引导农户树立现代农业理念,逐步消除对新事物的陌生感和疑虑心理。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渠道,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解读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构造、功能和应用前景。同时,举办专题讲座、实操培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户使用智能化农业机械。借助示范基地、展会展览等直观形式,使农户亲眼看到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高效运作,从而提高对其的认知度和好感度。此外,选树一批智能化农业机械使用的典型代表,充分发挥其在农户中的影响力,主动宣传其使用体会和收益,树立学习示范。同步加大对先进农户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优惠措施,降低农户使用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门槛,缓解资金压力。
4.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泰兴市应培养一批掌握智能化农业机械操作、维修、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可在高校、职业院校等开设相关专业,面向农村青年开展系统化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运用技能培训;通过在职培训、岗位实践等形式,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泰兴市要加强与国内外智能化农业机械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为当地培养智能化农业机械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撑。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培养等多种渠道和模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智能化农业机械人才培养格局。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与智能化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泰兴市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推进泰兴市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构建系统性、持续性的智能化农业机械扶持政策体系,从财税、金融、用地等多个层面为相关主体提供全方位支持。可在现有财政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让普通农户切实享受到实惠。同时,研究出台贴息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缓解企业和农户的资金压力。加大对智能化农业机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培育的政策倾斜力度。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适当补贴支持[5]。对于智能化农业机械研发、生产企业,应制定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提高其创新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为行业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系和规范要求,规范企业运营,维护市场秩序。政策支持还应覆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全产业链,从人才培养到企业运营再到终端使用,全方位发力、多措并举,形成政策利好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推进泰兴市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泰兴市应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并制定持续性的扶持政策。通过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全方位的政策引导,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智能化农业机械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实现精准作业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推动泰兴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萍,陆海莉,陈新华,等.江苏省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J].江苏农机化,2023(5):
17-20.
[2] 邓寒力.江苏省淮安市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农业收入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3.
[3] 孟缘.农业领域机械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浅谈[J].农机科技推广,2024(1):24-25.
[4] 何秉桦.智能化农业机械与精准农业发展研究[J].河北农机,2024(2):24-26.
[5] 吴君.智慧农业视域下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4,55(2):176-178.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