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318)

摘 要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做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为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以江西省瑞昌市农业机械应用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完善高效的推广体系、加大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创新推广模式、突出地方特色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应用;江西省瑞昌市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41

瑞昌市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柴桑区,西与湖北省阳新县接壤,总面积1 423 km2;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气候适中,雨量充沛,素有“小江南”之称。瑞昌市农业基础较好,是江西省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2022年,该市农业总产值达42.02亿元,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当前瑞昌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作业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做好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推动瑞昌市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

1.1 农业概况

瑞昌市传统种植业发展基础较好,粮油作物、蔬菜瓜果等品种丰富。2022年,该市耕地面积达

1.96万hm2,其中水田0.96万hm2,旱地1.00万hm2。农作物播种面积4.02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6万hm2,产量9.63万t;经济作物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2万hm2(产量2.6万t),棉花播种面积

0.21万hm2(产量2 205 t),蔬菜产量12.74万t,水果产量1.64万t[1]。畜牧业和林业也是瑞昌市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22年,该市生猪出栏17.78万头,水产品产量4.28万t[1]。瑞昌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但农业发展仍以小规模、劳动密集型为主,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2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瑞昌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来看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据内部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瑞昌市农业机械总量约2.8万台(套),以中小型拖拉机、耕整地机具为主,大马力拖拉机、种植业机械化作业设备相对匮乏。农业机械总动力仅28万kW,平均667 m2综合动力不足1 kW。农业机械品种单一,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较低,高端农业机械装备明显缺乏[2]。从区域分布看,农业机械装备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山区农业机械装备滞后。目前,瑞昌市仅有1家大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匮乏,农业机械作业服务能力有限。

1.3 农业机械作业水平

近年来,虽然瑞昌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有所提高,但受地形条件复杂、农户分散等因素制约,当地农业机械作业水平总体偏低。1)农业机械作业率不高。2022年,瑞昌市耕整地机械化作业率约为75%,种植业机械化程度在40%左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更低。2)适度规模作业比例较低。由于土地分散和流转障碍,瑞昌市60%以上农户经营规模在

0.33 hm2以下,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难以展开。3)高端作业技术应用乏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无人机防治等精细化作业技术在瑞昌市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较少。由此可见,瑞昌市农业机械作业水平总体落后,规模化、精准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加快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和技术推广,对提高瑞昌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至关重要。

2 存在的问题

2.1 推广管理体系建设滞后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一个系统完备、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加以支撑和保障。但目前,瑞昌市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仍较为滞后。1)缺乏统一的领导管理机构。瑞昌市现有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大都隶属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分工不明确,上下衔接缺失,难以形成合力[3]。2)推广网络布局不够合理。瑞昌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主要分布在城区和平原地带,覆盖面有限,难以切实服务到偏远山区。3)管理制度滞后陈旧。瑞昌市现行的推广管理制度存在许多空白和缺陷,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约了推广工作高效开展。因此,瑞昌市迫切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构建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2.2 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对资金投入有着较高需求,既需要购置示范设备,又需要开展宣传培训、现场指导等,但瑞昌市在这方面投入明显不足。1)政府财政专项拨款少。由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在财政预算中权重不高,加之财政收支矛盾较大,专项经费投入比重偏低,难以满足日常推广需求。2)社会资金投入缺乏激励措施。目前,瑞昌市缺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有效政策,导致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意愿不高。资金短缺直接影响推广工作的开展质量,一些示范基地和设施建设停滞不前,宣传培训项目无法正常实施,基层工作人员酬劳无法足额发放,严重制约了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

2.3 农业机械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对人才队伍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扎实的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同时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宣讲推广能力。但瑞昌市在这方面存在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度不足的突出问题。1)人员编制精简,基层推广人员明显匮乏,很多乡镇推广站点甚至没有推广人员,导致基层推广工作无法开展。2)推广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不少推广人员是临时招聘或借调,缺乏系统的农业机械专业培训。3)推广人员薪酬待遇较低,职业发展通道狭窄,人才流失严重,骨干力量匮乏。

2.4 推广渠道和方式单一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覆盖面直接决定了推广质量。但目前,瑞昌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渠道较为单一,推广方式也相对陈旧和传统,无法充分触达农户群体。1)在推广渠道方面,基本上只依赖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缺乏其他辅助渠道。很多偏远山区推广覆盖力度不足,新技术新设备难以传播开来。同时,缺乏市场化的推广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2)在推广方式上,主要止步于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演示会等传统方式,缺少新颖创新的推广形式。传统推广方式在提高农户参与度及知识习得率等方面较为低效。加之各部门在推广上互相独立,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共享。

2.5 推广内容缺乏针对性

瑞昌市推广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未能有的放矢。1)推广内容更多集中在通用性较强的农艺技术和基本操作知识上,对于智能化、精准化、节本增效等新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不足。2)推广技术过于笼统,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设计。例如,对于山区的特色种植养殖业,现有的推广方案不够精准。此外,推广内容更多停留在概念和原理层面,缺少实操性很强的技能培训。有些农户虽然掌握了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在具体操作层面依然感到束手无策。

3 对策建议

3.1 构建完善高效的推广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高效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管理体系,是加强瑞昌市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务之急是整合现有资源,设立统一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分工,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同时,加强上下级推广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基层推广站点应发挥骨干作用,加强与农户的联系互动,做好现场指导服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推广规划编制机制,对推广目标、重点任务和经费使用等做出合理安排,避免盲目性和重复浪费。同步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实行跟踪把控,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创新监管方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营造阳光透明的推广环境。

3.2 加大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瑞昌市应从财政预算和社会渠道两方面着手,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财政拨款方面,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在财政预算中的权重,按照一定比例专项拨付推广经费,确保基本工作需求。同时,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推广项目实行精准扶持。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注重效益最大化,避免简单化、被动化的做法,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社会渠道方面,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农机手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工作。例如,对投入推广的企业给予适当税费减免,或为参与推广服务的农机手提供适当补贴等。同时,改革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广领域。只有资金投入到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得到根本保障,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3.3 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对专业人才队伍的要求很高,既需要扎实的农业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宣讲推广能力。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推广工作才能行稳致远。着力培养既有农业机械专业理论素养,又具备实践操作经验的“双高”复合型人才,应成为当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的重点方向。瑞昌市可以定期组织理论和实操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水平,或可从高校定向引进农业机械专业应届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5]。此外,重视业务技能的传帮带,发挥老中青互补的作用,保证知识技能的有效传承。同时,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队伍持续注入活力也很关键。可以探索建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职业资格制度,明确岗位等级和晋升标准,为人才成长创造空间。重视提高推广人员薪酬待遇,建立激励奖励制度等,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形成稳定发展的正向预期。

3.4 创新推广模式,拓展推广渠道

推广渠道的拓展和模式的创新是提升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实效的重要一环。传统的单一推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拥抱新型推广载体和手段。瑞昌市可以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如微信公众号、视频短片等,用农户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农业机械知识,提高参与度。同时,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推广服务平台,对农村学校开展入课堂教学、对种植大户开展订单式服务、对农机手开展实操培训等,做到对症下药。在拓展渠道的同时,大力培育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其纳入推广体系,重点承担技术指导、设备租赁、作业代理等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推广格局。另外,各相关单位要加强协同配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避免推广工作“九龙治水”。同时,注重宣传引导,提高农户对新技术新模式的认知认同度,确保推广落地生根。

3.5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决不能“一刀切”、生搬硬套,而是要立足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特色优势,做到因地制宜、内容个性化。瑞昌市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格局也不尽相同,推广内容应该紧密结合这些具体情况。例如,对于丘陵山区,可以侧重推广适度规模机械化技术和设备,满足因地制宜的需求;对于平原地区,则可以大力推广精准农业、环保节本增效等技术模式,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种植业主导县,可以结合主导产业特点开展针对性推广;对于养殖业占比较大的县,则可以将重点放在畜牧机械和养殖环控等方面。此外,注重发挥瑞昌在农业生态、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以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技术为突破口,持续强化品牌意识和市场理念,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技术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可持续

发展。

4 结语

全面加强和完善瑞昌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对推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瑞昌应构建高效统一的推广管理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着力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创新推广渠道和方式模式,注重因地制宜和体现地域特色。通过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和创新,瑞昌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水平必将大幅提高,覆盖面持续扩大,精准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瑞昌市统计局.瑞昌市2022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8-08)[2024-08-16].https://tjgb.hongheiku.com/xjtjgb/xj2020/40556.html.

[2] 刘培俊.江西:打造农业机械产业发展高地攻破“无机可用”短板[N].中国农业机械化导报,2023-04-03(4).

[3] 王晓宇.江西:精准施策补短板农业机械产业再升级[N].中国农业机械化导报,2022-12-05(4).

[4] 徐黛雪,颜玄洲.江西省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吉安县调研数据[J].农业展望,2022,18(11):54-59.

[5] 涂晓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23):67-68.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瑞昌市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