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272)

摘 要 加强森林防火,对于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当前,陕西省黄龙县森林防火存在一些问题,如公众防火意识淡薄、防火监测预警能力薄弱、专业防火队伍建设滞后、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不足等,需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切实提升黄龙县森林防火综合能力。

关键词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专业防火队伍;陕西省黄龙县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83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交汇处,总面积2 752 km2。境内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林地面积约24.2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87%,活立木蓄积量2 791.7万m3,素有“陕西的一叶肺”之称。当地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1]。然而,近年来极端天气现象频发,高温少雨、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增多,加之公众防火意识淡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给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尽管当地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采取多项举措加强防控,实现了67年无重大火灾发生,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未来森林火灾风险仍持续增大,维护生态安全、保护重要生态屏障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提升黄龙县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对于维护黄龙县生态安全、保护重要生态屏障、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1 气候变化对黄龙县森林火灾的影响

1.1 温度上升导致火灾风险增加

温度上升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直接加剧了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1)持续的高温会加速降低森林内落叶、枯枝、腐殖质等可燃物的含水率,使其更易燃烧。2)高温会增强林木的蒸腾作用,导致林间空气湿度下降、可燃物的燃点降低,遇火源极易引发火灾。3)高温会刺激一些树种如油松、柏木等分泌更多树脂,一旦发生火灾,树脂会加剧火势蔓延,带来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2]。因此,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黄龙县高温天气持续加剧,直接增加了林区可燃物载量和燃烧风险,火灾防控压力与日俱增,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1.2 降水减少加剧森林可燃物干燥

降水量减少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其会直接加剧森林内可燃物的干燥程度,增加火灾风险。近年来,黄龙县降水量逐年减少,雨季缩短,干旱时段拉长。这不利于林地湿度的维持,反而加快了林地干燥的进程。枯枝落叶、层积的腐殖质及林下杂草灌木等,缺乏降水补给后会迅速失去水分,含水率大幅降低。一旦遇到燥热天气,这些可燃物极易达到燃点,导致火灾发生和蔓延。同时,降水量的持续减少会影响林区土壤含水量,使土壤硬化、裂缝增多,不利于林木正常生长,也加大了林区火灾隐患。因此,在降水递减的气候变化背景下,黄龙县林地可燃物干燥现象加重,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

1.3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是气候变化的又一突出表现,给黄龙县的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极端高温热浪、持续干旱等事件在该县时有发生,不但直接加剧了林地可燃物的干燥状况,还蒸发地表水分、降低环境湿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燃烧条件。一旦有外来火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并迅速蔓延。2)大风会加速火势蔓延,还可能带来火种,在林区内部散布新的着火点,使单点火源演变成多点火灾,导致防控难度倍增。3)雷暴等极端天气也给林区带来了潜在的火灾隐患。

2 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公众防火意识淡薄

部分人对保护林区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野外用火、乱扔烟蒂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成为引发林火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节假日,前往林区祭祀、游玩的人员剧增,野外用火管控难度加大,一旦出现森林火情,极易酿成严重后果[3]。此外,部分林农对森林防火法规政策缺乏基本理解,森林防火防范意识淡薄,极易出现一些违法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带来潜在的火灾隐患。

2.2 防火监测预警能力薄弱

目前,黄龙县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能力较为薄弱。1)监测设施布局不合理,部分重点林区缺乏视频监控等现代化监测手段,监测盲区面积较大,难以及时发现火情。2)监测手段单一,过于依赖人工巡护,而且专业监测人员和技术人才匮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开展监测的能力有待提高。监测手段单一,导致预警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对森林可燃物负荷、天气状况等火灾影响因素缺乏深入研究和数据积累,难以精准评估火灾危险等级。3)监测站点分布较为分散,监测设备维护经费缺口较大,设备老化更新滞后,也制约了监测效能的发挥。

2.3 专业防火队伍建设滞后

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是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的薄弱环节。1)黄龙县专业消防员编制严重不足,常备消防员仅有少数,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防火需求。同时,现有消防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森林防火理论和实操训练,应对重大森林火灾的专业能力有限。2)消防队伍装备短缺、落后,如防灭火装备种类单一、质量无法保证,航空消防等先进装备缺乏,仍依赖传统方式对抗火情。3)消防队伍建制也较为分散,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不利于整合利用现有力量开展联合扑救工作。

2.4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黄龙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县域内林区防火巡护道路布设较少,部分重点防护林区内部仍然无法通行机动车辆,给火情监测和扑救带来极大阻力;防火水源缺口较大,仅依赖少数水库、水塘,无法满足大面积火灾扑救用水需求;防火林带建设滞后,林区内缺乏系统的防火隔离带设置,一旦发生火情,易失控蔓延。此外,黄龙县林区缺乏完善的无线通信网络,仍有部分区域是信号盲区,极大地影响了火情报警和调度指挥。总体来看,黄龙县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防火工作需求,制约了整体防控能力的提升。

2.5 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不足

森林防火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开展的突出短板。近年来,尽管该县财政预算每年都有一定投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但政府财政拨款数额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森林防火需求。每年仅能维持基本的人员工资和低水平的设备采购,无力大规模更新、改造老旧装备。同时,黄龙县森林防火部门缺乏多元化的经费来源,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入。

3 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改善对策

3.1 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火意识

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是加强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1)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广泛开展深入浅出的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让防火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城乡社区、学校等场所设置固定宣传栏,持续性地传播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对防火工作的关注度[4]。2)创新宣传形式,发挥新媒体的渗透力,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增强公众防火意识。3)对县内的重点人群,如林农、旅游从业者等,应针对性地开展专门的防火培训,传授专业的防火技能。4)完善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加大对违规违法野外用火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法律层面增强公众防火意识。只有全民防火意识全面增强,才能为森林防火工作夯实社会基础,形成全社会上下同心的防火合力。

3.2 完善林火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林火防御能力

完善林火监测预警体系,是提高黄龙县防御林火能力的关键一环。1)加大林区监测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优化监测点位布局,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切实消除监测盲区。2)注重监测手段的多元化应用,将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充分纳入监测体系,提高火情自动探测和识别能力,减轻人工巡查的压力。3)监测预警部门应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及时获取精细化气象数据,为开展林火危险性预测评估提供依据支持。4)建立健全林火监测数据库,及时更新林区可燃物分布、负荷等底图信息,为监测预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5)着手构建统一高效的林火监测预警调度指挥平台,实现各单位信息共享和平台协同联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火情识别、分析研判和快速处置的

时效性。

3.3 加大专业队伍建设力度,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1)黄龙县应科学规划森林消防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专职消防员数量,从而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应持续加大专业培训力度,组织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战训练,提高专职消防员使用先进装备、科学指挥调度及迅速应急扑救的综合素质。2)在装备配备方面,黄龙县应加大财力投入,引进配备先进的航空消防、通信指挥等装备,提高扑救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建立跨地区森林消防力量联动机制,形成有力的区域性应急联动体系[5]。3)在消防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打造垂直高效的指挥调度体系,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只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森林消防队伍,配备先进装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水平,有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防火工作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黄龙县森林防火工作基础的重中之重。1)持续推进林区道路建设,优先打通重点防火区域的交通干线,确保能够及时高效地调度消防力量。2)重视林区防火水源的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新建水窖池塘,并对现有水库水塘进行疏浚整治,从而满足大范围扑救的用水需求。3)加大防火林带建设力度也不可或缺,可依托现有天然阻隔带,系统规划新建人工防火隔离带,构筑坚实的防火屏障。4)加快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进程,切实解决林区通信盲区问题,为及时报警和指挥调度创造有利条件。

3.5 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资金短缺困境

为解决黄龙县森林防火资金短缺的困境,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除了加大财政预算保障力度还应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可以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森林防火事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探索发行林火防控专项债券,缓解资金筹措压力。此外,可以借鉴一些成熟做法,依托国有林场、旅游景区等单位的经营性收入,设立林火防控专项资金,形成财政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的双轮驱动格局。

4 结语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龙县森林火灾防控形势愈加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全面提升防火监测、扑救和基础保障能力,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黄龙县应完善现代化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专业消防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同时强化全民防火宣教,增强全社会防火意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必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永续改善,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朱晶晶,崔萌,李洋.陕西地区林业资源发展情况及其生态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24(1):80-82.

[2] 何宏涛.陕西洋县严布“五道防线”预警森林火患[J].现代农村科技,2021(10):10-11.

[3] 陈威.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5):98-100.

[4] 李燕.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3(2):105-106.

[5] 支莉.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势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2(3):150-152.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黄龙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