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困境及优化路径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305)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社会的饮食观念正在由“饱”转向“好”,因此构建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阐述建立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实价值,分析其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追溯体系标准化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主体参与意愿;健全法规政策,完善地方法规建设;制定统一标准,提升社会的信任度等建设与优化路径。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3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食品问题涉及国计民生,做好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售卖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把关极其重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大环境中,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1]。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对强化现代农业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督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1 建设意义

1)建设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够更好地跟踪记录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生产信息。结合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病虫害状况、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等,配备具有信息识别功能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并将其转化为方便人们扫描识别的二维码,不仅可为有关部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为企业建立高效便捷的生产物流销售网络提供支持[2]。2)建设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够详细记录农产品从播种到销售的过程,消费者凭借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可实时查询该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能够及时了解农产品的配送信息、质量安全控制信息等,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3)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仅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而且能够配合便捷高效的监督监管手段,督促相关生产、加工、运输农产品的企业建立责任意识,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3]。

2 建设困境

2.1 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打造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需要相关领域的生产者积极配合,然而现阶段在体系建设之初,相关的利益主体对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属于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户。1)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不能充分理解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意义及其对农业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加之国家对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农户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建设工作持排斥和不合作的态度。2)构建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就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障碍,拉长了其建设周期[4]。此外,部分生产经营者往往在体系建设中消极怠工,这也会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产生阻碍和制约。3)在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需要将原始数据的输入权利交到生产者的手中,而生产者在输入信息时,出于保护自我利益的天性,通常都会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例如,部分农户可能只记录对其有益的生产信息和经营信息,自动将有害的信息过滤出去,这会造成原始的信息被扭曲,让消费者对系统中的有关信息质疑。4)对农业企业而言,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无疑会使其生产成本上升,这些成本被附加到可溯源农产品上后会进一步抬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但如果这些农产品本身价值并没有相应的提升,那么消费者将有很大可能不愿意支付额外的追溯成本,这也会使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规模和普及效率。

2.2 追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从法律法规建设的角度来看,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不能及时跟上[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具有公共利益的特点,这决定了国家必须对其进行强制干预,并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导向。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仍是企业自发的、自发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也不够完善。这一缺陷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对相关追溯主体的实质约束力不强,不利于追溯体系的普及落地。

2.3 追溯体系标准化建设不足

建立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需要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进行录入,要为农产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真实完整地记录农产品的追溯信息,确保信息可查、质量安全可追。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追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我国商业部、农业农村部、社会组织及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开展了分段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践,但在追溯体系中技术不统一、标准不统一、目标不统一等问题还较为突出,无法实现各分段数据有效对接,无法实现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互联互通,直接影响追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共建共享。目前,我国基本已建成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消费者只需要将农产品所带有的信息标签输入平台就能浏览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然而,大多数的消费者不知道信息标记的功能,并且他们对农产品记录的信息的真实性有所怀疑,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标准化建设不足有关。

3 建设与优化路径

3.1 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主体参与意愿

为更好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实效,农业农村部门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农产品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的市场参与主体的参与意愿。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政府部门、农业企业、运输企业及消费者等是追溯体系的主要主体。

1)政府机构是制定和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该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努力保持市场秩序的稳定性[6]。政府要明确部门责任,理顺各自分工。例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协调国内食品安全监督监管方面的内容,制定并公布相关的食品标准。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负责对当地食品安全监督监管工作做好统筹,组建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督部门,明确监督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针对目前农业生产者、农业企业对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设置专项资金予以经济补贴等形式来进行引导,尤其对各地农业龙头企业需要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使之以身作则[7]。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或者将溯源体系建设情况纳入企业考核,督促企业提升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2)农业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重要信息来源,追溯信息由企业提供,其提供和传递的信息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知情权,也直接影响追溯体系建设效果,同时企业各项行为会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监管。因此,企业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主要参与主体,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

3)消费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消费主体。如果消费者本身对追溯体系不够认可,那么会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价值。消费者既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服务对象、最大受益人,也是制度的监督者。消费者要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了解。这要求政府要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介的传播优势,让消费者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重要作用,使消费者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追溯体系,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3.2 健全法规政策,完善地方法规建设

为了实现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高质量建设,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法规。2010年,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农质发[2010]10号),对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做出详细规定[8]。该条例规定,农产品生产者应按照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2013年,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关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实行办法,对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提出更加详细的要求。2023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及若干配套制度的通知,以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保障公众消费安全[9]。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溯源法律法规将进入一个新的创新阶段。为更好地明确各方主体的责任,落实好农业生产者的责任义务,各职能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方式、监管权限,具体来说可从4个方面着手。

1)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产地生产情况、包装标识等进行细化要求,落实监督监管责任。2)依托现有的法律法规,结合有关条例做好内容优化,并针对性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现状,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建立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农产品溯源信息平台运营者应建立并实施农产品溯源信息平台管理制度,为农产品溯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背景,着眼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国家立法机构应完善立法,确保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能够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依据明确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4)优化机构布局,坚持分种类分段监管。例如,结合农产品的各自属性,将其划分为水产品类、种植类、畜禽类等不同种类,分别由不同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监管,保障各部门的监督监管过程信息可追溯可共享。

3.3 制定统一标准,提升社会的信任度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标准,基于现阶段物流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结合农产品生产、采集、运输、消费的各环节,将标识系统做好标注,建立信息上游追溯和下游追踪的管理系统。这对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相关部门可制定一套完善的可追溯性标准,尤其要避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各种信息来回解读的问题,要秉承通用性、易用性、简洁性的原则,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标准。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全球统一标识,确保国内国外农产品贸易的畅通,同时要考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参与者都能够灵活使用这一标准。此外,要确保标准的制定不会过于烦琐或过于高深,而导致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参与者无法参与信息录入。录入的信息内容要简明直观,以最直接的方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具体来说可从4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追溯信息共享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但平台本身尚处于初步推广阶段,绝大部分的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参与者还没有适用该平台,并且平台上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善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提高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效率,各地可以区域为试点,逐步开展推广,从地方到省、从省到全国逐层对接,实现统一平台入口,统一主体登录、统一追溯标识,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部门、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2)建立健全追溯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结合系统内容的目标定位,建立健全追溯信息平台,就是要实现对各环节信息的登记和公示。对此,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平台的应用功能对各模块业务进行优化,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各地的农业条件、农业特点、农产品生产情况,允许部分农产品在标准上存在差异[10]。结合该系统,消费者更容易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达到智能化监督的目的。3)合理使用追溯技术。结合条形码二维码、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追溯信息的互联互通,统一追溯信息的格式和追溯方式。4)做好监督监管。政府部门和有关监督监管部门要落实好自身的监管责任,与时俱进,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管理方式,结合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的信息完整、科学、真实及可靠。

4 结语

食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首要问题,我国在食品消耗上以蔬菜、水果、肉制品等食用农产品为主。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能够从根本上避免食品安全事故。但现阶段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市场主体参与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追溯体系标准化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还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参与意愿。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设计统一标准,提高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信任度,政府、企业、消费者要通力合作,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顺利实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墨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12-15.

[2] 刘亚舟,丁文,毛丽梅.陕西城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及创新思路[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6):106-107.

[3] 杨东霞.落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22(11):118-120.

[4] 丁燕.永靖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农家参谋,2022(19):58-60.

[5] 白金波,樊新春,高娟.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22(4):5-6.

[6] 李家苗,涂雨晴.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3):19-21.

[7] 周鹏.基于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应用的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21,28(5):46-47.

[8]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EB/OL]. (2010-09-20)[2024-10-16].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1011/t20101111_1698591.htm.

[9]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办法(试行)》及若干配套制度的通知[EB/OL].(2021-11-04) [2021-10-16].http://www.moa.gov.cn/nybgb/2021/202108/202111/t20211104_6381383.htm.

[10] 李芳.周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21(28):17.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韦永明(1992—),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E-mail:394578420@qq.com。

标签:  农产品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